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833396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邓红前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基础,统计自古以来就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它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国家,就开始有统计工作古代奴隶制国家,为了赋税、征兵、摇役的需要,就有人口、粮食等统计;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就更不用说了,人口、土地、工农业产品、价格、邮电、交通、海关、金融保险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统计数据无处不在,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教材的编写重思想、重应用而轻数学推导,重在讲授统计学中的,前 言

2、,下一页,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本教材尽可能结合案例和当前经济管理的实践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和阐述,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在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中必须注意的基本问题;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教材是本着高职高专“技能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并结合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定位;由长期在高职高专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且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本教材编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参加编写的各位作者均是来自高职高专教,前 言,下一页,上一页,学第

3、一线的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情况也非常了解,教材的编写具有针对性。 2.注重教材的应用性。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拙上,适当压缩理论部分,扩展实践内容,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突出课程教学的技能操作性,注重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3.注重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借鉴目前国内最新教材,结合目前经济管理类最新理论和实践内容,力求用最新知识规划教材,体现教材内容的新颖性。 4.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四种核心能力:搜集与调查资料的能力、,前 言,下一页,上一页,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经济资料的能力和统计基本软件的操作能力。力求做到不断强化自我

4、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5.注重案例教学。各章从实际案例导入分析开始,引入每章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教学内容,采用大量的从经济生活领域提炼的统计实践最新案例和当前经济管理的实践内容, 选择典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教学的 实际应用性,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注重教材的深浅适度.本教材主要满足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相关,前 言,下一页,上一页,专业的教学需要,对基拙理论的讲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准,删除了不适用的内容力求教材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为尺度。

5、7.注重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本教材将Excel在统计中的运用系统地引入教材,自成一章。使学生在掌握手工计算统计指标的基拙上,同时也能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工具计算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既将学生从繁琐的数字运算中解脱出来, 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参考书和,前 言,下一页,上一页,专科、本科学生自学用的参考书,对本科院校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邓红任主编,张毅、李平、郭正蓉任副主编,全书由邓红总幕和定稿。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由郭正蓉编写,第二

6、章由黄春编写,第三章、第五章部分内容及附表由邓红编写,第四章由李平编写,第五章由陈梅编写,第六章由张毅编写,第七章由陈虹编写,第八章由华慧编写,第九章由张晓琴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及各位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向辉副教授对本书进行了校对,同时编写中引用了有关作者的部分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前 言,下一页,上一页,前 言,本书在体系、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不足,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行、专家,各位师生、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一定虚心接受意见,不断完善、改进。,返 回,上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