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48730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发展高端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完整计划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推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根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重点,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做大优势产业(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培育新型业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新一代空间信息等)、突破

2、高端环节(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 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规模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基本原则。推动“两化融合”和“两业融合”,促进“双转移”和“双提升”,突出企业为主与创新驱动,坚持重点突破和集群集聚发展相结合、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进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着力解决产业短板。(三)发展目标。到2012年,初步建立产业链完整、集聚度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产值超万亿元的高端

3、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进一步巩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领先优势,打造世界级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15个以上省级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30家以上在相应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其中,优势产业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全国最大、全球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制造基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一代通信产品和设备制造基地。新型业态形成20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国率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及新一代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高端环节形成3000亿元产业规模。形成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和集成电路

4、设计产业集聚地;建成全国重要的数字家庭产业基地;高端消费电子产业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基础产品形成1000亿元产业规模。新型关键元器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用电子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二、发展重点(一)优势产业。1.新型显示按照“立足当前,抓好液晶电视;着眼长远,布局OLED(有机发光显示)产业”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延伸TFT-LCD(液晶显示)产业链,推进终端应用创新,强化液晶电视制造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加快突破OLED产业链关键环节,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培育形成珠江三角洲东岸(深圳-惠州-东莞)和西岸(广州-佛山-中山)两大平板显示产业群,建成国内最大、国际重要的平板显

5、示产业基地。TFT-LCD重点方向:重点推动液晶显示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液晶电视向3D化、网络化、LED化升级发展。建立液晶电视相关行业标准,完善平板电视标准体系。重点技术:重点突破液晶玻璃基板核心技术,大力支持平板显示关键配套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如液晶面板配套的彩色滤光片(含彩色光阻)、偏光片(含PVA膜、TAC膜)、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源(含增亮膜、反射片)等。重点项目:推进8.5代液晶面板、液晶电视模组生产、模组整机一体化和整机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近期重点推进玻璃基板项目建设,提高液晶电视生产制造能力。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深圳、广州等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及佛山

6、、广州、惠州、深圳液晶电视模组及整机产业基地。OLED重点方向:重点发展主动式OLED显示器件,加快完善装备、材料等配套产业链,形成OLED生产线成套集成能力,提升产业价值链。以手机屏的OLED应用为重点,推动OLED显示器件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重点技术:依托广东有机发光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真空镀膜、封装、检验检测等关键设备,TFT基板、ITO玻璃、驱动IC和发光材料等关键材料,以及TFT、蒸镀、封装、光刻等关键技术和工艺。重点项目:推动彩虹集团2.5代和4.5代、创维4.5代、中显公司2.5代、信利集团2.5代、宏威集团示范线等显示器件以及华工创维“863”

7、产学研合作平台等项目建设,扩大产业规模。谋划建设专用装备、关键材料、手机模组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重点推动自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产业布局:依托部省共建广东OLED产业示范基地,围绕2.5代和4.5代OLED显示器件项目建设,加快布局装备、材料等配套产业,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佛山、广州、东莞、汕尾等OLED显示产业基地。2.新一代通信以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设为契机,开发适应3G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技术,带动新一代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打造新一代通信产业链。重点方向:加大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终端和关键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扩大我省3G设备制造领先优势。加强3G增强型设备的研发

8、制造。建立4G技术核心标准体系,抢占4G技术制高点。重点技术:组织开展3G关键技术以及LTE(长期演进技术)、4G等后续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突破移动蜂窝网络、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UWB)、短距离无线互联、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新一代通信系统网络设备、智能天线及配套覆盖系统、智能终端、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核心芯片以及关键元器件等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实施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加强与电信运营商战略合作,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珠海、中山、惠州和东莞为配套、辐射带动全省的珠三角国家宽带通信产业聚集区。(二)新型业态。1.物联网通过重大应用项目试点示范

9、,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做大做强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业,推动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建设智慧广东。物联网设备制造业重点方向:主要发展嵌入式芯片、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和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加快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技术:重点开展物联网芯片、RFID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各种传感器融合技术、嵌入式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IP组网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物联网标准、交换接口、信息安全、云计算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产业布局:建设以广州、深圳为轴心的传感网、RFID、嵌入式技术应用产业基地,推进广州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

10、、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珠海软件与数字娱乐产业专业化园区等区域率先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争取在珠三角建立国家级物联网试点示范区。物联网信息服务业重点方向: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业、物联网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培育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运营和服务企业。以M2M(机器对机器)业务为核心,加快发展各种传感器和互联互通商用物联网络系统。大力发展电力、交通、水利、物流、环保、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M2M业务,促进物联网新业务、新应用等增值服务发展。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商建立M2M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广东省嵌入式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

11、心和广东省RFID标准委员会等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发展,部署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物联网应用孵化基地。产业布局:依托广东省RFID产业(番禺)园区与(佛山)园区、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国电信亚太信息引擎(IDC)、中国联通国家数据中心、东莞松山湖云计算科技产业园、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加快形成广东省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接入服务承载体系。2.云计算重点方向:促进云计算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等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推动云计算在金融、在线支付、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服务,以及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12、。重点技术:突破云计算平台、云计算中间件、云安全,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企业ERP服务等核心技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项目: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和肇庆市超算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和东莞云计算中心和服务平台。加快我省“公共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商构建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3.三网融合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达到10-100Mbps,互联网普及率、家庭宽带普及率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80、71%和70%,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逐步实行光纤到户,企业客户实现千兆接入。重点方向:大力推动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

13、网接入业务和传送增值业务发展。重点发展基于广播电视网的视听节目信号传输、IPTV(网络电视)传输服务,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移动支付、手机邮箱、手机出版物等业务。重点项目:认真做好深圳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争取国家将我省更多的地区(城市)纳入下一批试点。促进“三网融合”网络及接入设备、智能终端、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各类运营支撑平台、基础软件和中间件的开发。探索构建“三网融合”相关行业标准体系。4.下一代互联网重点方向: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由试验向商用转型,以优化CNGI(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骨干网、驻地网基础设施为重要手段,大力推动下一代互联

14、网在科研、商业以及其他重要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标准化进程,逐步形成核心网、接入设备、终端、测试仪表等完整的产业链。重点技术:积极推动支持IPv6规范的G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和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推进基于分布式多核技术的IPv6高端路由器、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基于万兆高性能IPv4/IPv6下一代互联网关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项目:推动固定、移动融合的多媒体子系统(IMS)设备的产业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运营商为核心、设备商、信息内容服务商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推动IPv6的整体逐步过渡。鼓

15、励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国CNGI关键领域的国家、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工作,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5.网络增值服务重点方向:主要发展可视电话、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等新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高清电视和视频点播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双向数字电视,以及以互动电视为平台的娱乐、商务融合新业务。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国电信“亚太信息引擎(IDC)”、中国联通国家数据中心、珠海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数据管理、网络通信和应用外包等高端电信服务。大力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业务、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3G业务创新和推广应用。6.新一代空间信息重点方向:开展

16、新一代空间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对空间信息起支撑作用的卫星定位导航、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和平台建设,构造“数字广东”框架体系,实现智慧型的面向政府、行业、公众的新兴信息服务业。重点技术:研究开发新一代空间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空间信息导航、授时、遥感、定位等为核心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为手段,推动新一代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多媒体、电子服务等技术融合,构建“数字中国”和“数字广东”空间服务支撑体系。重点项目:依托国家北斗卫星综合示范工程和高分卫星遥感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在卫星导航、精密授时、空间定位、信息传感等方面开展重大专项综合应用,重点建设北斗芯片、RFID与传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