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23611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各位领导、同志位,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做懂法用法依法治村的村干部,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讲法律知识,但是法律本身是一门大学问,其内容繁多复杂,由于时间关系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我们今天就对比五组简单的词语,通过对比这五组词语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常用的法律知识。这五组词语是下面我们依次进行:一、 人治与法治凡是讲到法律啊,我们都要讲一讲法律的作用、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进步,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国家法律最大的进步就是从以前封建社会的人治发展到了现代社会的法治。人治和法治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是相对的,但不代表说人治社会就没得法律,封建社会帝王时代就是人治社会,它同样有法律,

2、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法没得人大。封建社会哪个最大?皇帝最大,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掌握一切生杀大权。我们还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那只不过是当时的老百姓的一种愿望罢了。你见过哪部史书上记载了某某皇帝被判刑的呀?你看到过哪一部电视剧里演过皇上犯了法被抓起来的呀?都没有吧?其实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流传已久的话就可以看出啊,几千年前的老百姓就已经认识到了法治比人治好!为啥子说法治比人治好呢?人治缺点太多了!所谓人治,就是用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我约束。你我都知道那个自己管自己哪里管得住呢?所以人治的核心就是强调国家管理者

3、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如果管理者自己没有管好自己,自己的道德出了问题,那整个社会的秩序就乱套了。所以说像封建时代,那些老百姓都期待出现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来管理国家,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啊,基本上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英明神武一点,后面的皇帝就去贪图富贵争权夺位去了,老百姓仍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法治就不同了,法治是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管理社会事务,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虽然法律也是人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去进行,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法治与人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治社会是人大过法,而法治

4、社会任何人都不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德国那座磨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图片为证!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司法独立,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党章。1999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被写入了宪法,中国结束了几千年以来以权治国、权法兼治到以法治国的这样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什么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5、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依的是什么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宪法和法律;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极大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 第三,“治国”的内涵是什么?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这是社会进

6、步的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从以前的自然经济时代发展到了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过的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当然现在是叫小康生活了,就是说不光是物质特别丰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吃得好穿得好还不说,平时还要打点麻将斗斗地主,还要去酒吧happy一下喝点儿酒唱唱歌。这些都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市场经济,你可以想象得到拿起钱都找不到地方消费!以前旧社会,也就是人治社会的时候,都兴帮派,啥子斧头帮啊、盐帮啊、华山派呀、崆同派呀还有丐帮,为啥子会有这么多的帮派?一个的原因是不以帮派的形式团结起来要被人欺负,第二

7、个原因是有了帮派就可以保护辖区内的人,从而收点儿保护费之类的,又有了饭吃。现在我们靠哪个保护?靠法律保护!正是由于法律的健全、法治的完善,市场经济才能够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够得到进步!所以说依法治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正是因为依法治国,才没有像封建社会一样的帮派横行,有了冲突可以靠法律来解决,利益受到了侵害,也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如果没得法律,没得依法治国,帮派与帮派之间天天为了争夺地盘儿火拼,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恩怨都像武侠小说里一样复仇你杀我我杀你的话,哪里还有安宁的日子呢,所以说依法治国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前面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这三句话,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

8、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三句话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依法治国的路是走对了的,我们要坚决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要做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各位干部不但要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村,还肩负着提高各自辖区内群众法律意识的使命,所以更要学法、懂法。那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认识什么是法律。所以,我们要对比的第二组词语是法律和政策。二、法律与政策平常我们口头上经常都在说法律、政策等,往往把这些概念混为一谈,其实法律与政策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

9、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这句话读起都拗口。说简单一点,法律就是统治者编织的一张网,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也不可以做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就要受到惩罚。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在法律这张网里行动,这张网就像通了电的电线,只要有人敢越过这张网,就要触电,国家的暴力机关军队、警察、监狱就要打击你。什么是政策?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与法律相比,政策就有这些区别: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

10、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行政机关的引导和控制来实施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第三,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政策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前,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的。 第四,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 第五,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政策有大有小,有的政策就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具有普遍约束力,例如计生政策,我们国家就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小政策,例如医保政策呀、低保政策呀就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和普遍约束力

11、,而且灵活,变得快。通过法律与政策这两个词语的对比,我们弄清楚了法律的本质,也知道了法律和政策是有区别的。但是还有一组词语是我们经常容易混淆的,那就是我们的要对比的第三组词语。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为什么要把这一组词语拿出来对比呢?因为通常我们在说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时候也是把这些概念混淆了的,前面我们对比法律与政策的时候,那个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但是法律法规一起出现的时候,这个法律就是狭义上的法律了。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宪法法、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和关系,才能够正确掌握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渊源,才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效力。(一) “宪法”首先要讲到的是宪法,宪法也是法律,只不过宪法是我国的根

12、本大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规定了我国的五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是我国制订普通法律的依据。所以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

13、宪法的规定,都必须同宪法的内容保持一致。如果普通法的内容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那么这种违反宪法的法律是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就必须加以修改或是废除。 (二)“法律”从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三)“法规”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

14、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四)“规章”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一是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民法与刑法、行政法(一)民法民法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从民法的对象和任务角度来看,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

15、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的含义:民法是有国家强制力(区别于道德等)的社会生活规范; 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中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他关系不调整)的法律规范。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的主体和客体: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自然人 自然人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一种,能否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

16、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司法解释又补充道,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能保持当地生活水平的一般状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