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医改汇报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5076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0医改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20医改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20医改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20医改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20医改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0医改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0医改汇报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隆德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20日)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狠抓五项医改重点任务落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有力的促进全县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隆德县下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119个行政村,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回族人口1.8万,占10%,人口密度为183人/平方公里。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1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乡

2、镇卫生院12所,民营医院1所。现有卫生服务人员420人,其中技术人员402人,占95.7%。全县有村卫生室189所,有乡村医生269名。全县年均门诊病人30多万人次,床位使用率100%。二、工作措施(一)抓组织领导,建投入机制,切实提高医改工作水平。按照国家和区、市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制定了隆德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卫生、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我县医改任务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县医改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县财政

3、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新农合配套资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配套资金,并补贴农民“一元钱”的药事费,实现免费服务。自200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为医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农合筹资补助办法、资金使用监管管理办法、住院报销管理等各项管理机制,不断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医改工作顺利进行,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二)抓宣传教育,建保障机制,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印发宣传折页、播放广播电视专题宣传栏目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基本医疗保

4、险制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活动期间,共悬挂横幅5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12块,发放宣传折页5万多份,播放广播电视宣传1500多分钟。 2010年,筹措合作医疗基金1946万元,为1.4万人(次)报销住院费1708.3万元,为20.6万人(次)报销门诊费240万元,参合率提高到97.3%。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移交,积极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严格按照规定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县、乡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医疗保险筹资补助,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实际困难。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群众报销。积极推行10

5、大类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和监管,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对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实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医疗保障措施,有效减轻参保群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切实提高保障水平。(三)抓制度落实,建管理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严格落实区、市药招“三统一”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开展以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重点内容的培训。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

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覆盖率、合同签订率、计划申购率、规定目录药品使用、履约期内回款率均为100%。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目录收载品种数的90%,乡村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全面落实基层药差补偿制度,2010年,为乡村兑付药差补助资金24.66万元, 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认真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以“打包”形式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两个基本服务包,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宁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内容)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包括门诊一般疾病统筹和门诊大病统筹),达到全覆盖。建立健全筹资、支付、药物供应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与医疗

7、保障及救助的衔接机制,严格落实监督管理、绩效考核、劳动分配、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自2009年以来,共为城乡居民核销药品40.5万人次,核销金额476.7万元。建立和完善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与财政补助工作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综合考核,建立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卫生部门独自评价向卫生部门和群众共同评价转变,补偿方式由注重源头向注重结果转变,提高服务效率。2010年,共筹资291.1万元,其中中央206万元,自治区67万元,县财政18.1万元,兑付

8、乡镇卫生院136万元,村卫生室137万元,用于健康教育18.1万元,资金到位率达到100%,支出率达到100%。建立和完善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有了明显增加。(四)抓基础建设,建服务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全部投入试运营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2010年,全面实

9、施杨河乡卫生院新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预计10底投入使用。新建村卫生室11所,使全县村卫生室达到了189个,覆盖率达到159%,解决了农民群众寻医卖药的困难。2011年,编制完成完成“十二五”期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周转房建设项目和卫生监督所项目规划,并申报了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步伐。2009年以来,积极争取62名“三支一扶、特岗见习医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5名执业医师和35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在全社会公开招考县城医疗卫生单位副职5名,进一步加强了医疗

10、机构和公共卫生单位班子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医疗装备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更新医疗设备,为县医院配置了化学发光、尿沉渣、C形臂、电子胃镜、CT、CR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投资50万元,加快县中医院药房标准化建设。争取项目,为沙塘、联财等乡镇卫生院配置了7台彩超,为村卫生室配齐“十小件”医疗设备,不断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内部传、帮、带的有效措施,对县、乡、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09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3000多人次,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和转岗培训13名,先后配出20多名骨

11、干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全面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严格落实培训考核制度和临床见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认真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为基层医疗单位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抓卫生项目,建预防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继续完善县、乡(社区)、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是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去年实施9类33项的基础上,最近重新启动10类43项服务项目,坚持把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根本,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惠及民生。认真落

12、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进一步加强重大疫情、疾病监测、预警、报告等疾病防控工作,免疫规划以乡为单位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脊灰、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均达99.5%以上。2009年以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建档率92.5%;共为全县12748名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体检10478人,体检率达到82.19%,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82.19%;累计管理高血压病人5232例,规范管理5127例,管理率98%;管理糖尿病人330例,规范管理314例,管理率95%;筛查重性精神病人435例,确诊235例,管理率达到100%;管理癫痫病人209例,规范管理率100%;开展包虫病筛查5000例,完成

13、任务的100%;实施食管癌/胃癌/贲门癌“三癌”内镜检查2008例,完成下达2000例任务的100.4%。二是狠抓卫生民生计划项目落实。全面落实 “四免一救助”政策,积极开展“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认真实施改水改厕。自2009年以来,全县共救助孕产妇4430例,救助资金达到177万元,住院分娩率99.5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4.67%;开展免费婚检3110人;免费筛查新生儿三种疾病2059人;免费发放叶酸2037人次;宫颈癌筛查14496例;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10例;完成“双瓮漏斗式”厕所3093座。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完成下达任务,2011年度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

14、务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展板、设置宣传栏、刷写墙体标语、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形式,继续开展“十个一”宣传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干预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广大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使卫生工作的重点真正转到预防措施的落实上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预防疾病的能力,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六)抓规范管理,建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15、继续加强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公开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按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2011年,县医院药占比达到6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个百分点,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5%。严格医院内部准入制度,健全诊疗规范标准和常见疾病检查路径,确定了10个专业18个病种,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医务人员认真实施临床路

16、径管理。全面推行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100%。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完善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推行医院规范化管理运行体系,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存在问题虽然我县医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乡村两级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难以按照规范要求提供群众满意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可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三是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四是妇幼卫生和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