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38098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n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n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n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07年高考复习指导及预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梁旭一、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试卷知识点分析内容 选择题(6分/题) 实验题 计算题总计力学04年15(牛二)、17(振动和波)、20(分析几种现象中的超重与失重)22(1)螺旋测微器应用23(16)(万有引力、平抛运动)25(20)(桌布上物体两物体复杂过程问题牛顿运动定律)6005年14(牛二)、16(圆周运动与引力)、18(振动和波)22

2、(1)力的合成23(16)(人与跳蚤双物体双过程问题)24(19)(多过程多物体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5806年16(探月卫星问题)、19(共振问题)、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功问题)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动问题)53热学04年16(分子动理论,宏观量与微观量联系)605年21(气态方程、热和功)606年18(分子动理论应用问题)6电学04年1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2(2)电表改装、校对24(18)电磁感应,安培力,平衡问题,力的功率和热功率3605年19(电磁感应)、2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22(2)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25(20)(电路计算,带电

3、粒子在电场中偏转)4406年17(“滤速器”问题)、21(电磁感应中的电量问题)22 (2)测电压表的电阻25(20)(小球在电容器内往复运动时的电量输送问题)43光学04年19(光电效应)、21(光的折射、色散)1205年17(光的反射、折射与全反射)606年15(光子能量与传播速度比较问题)22 (1)研究双缝干涉现象12原子物理04年14(核衰变,同位素)605年15(、介子组成问题)606年14(原子核分裂问题)6全国高考试卷命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革,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稳定,通过对最近三年浙江理综(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理综(物理)具有以下特点:1、从试题结构来说理综试卷

4、结构已较稳定,物理卷占分120分,符合考试大纲40%的比例要求,所有题目连续设置在整卷中间,选择题与计算题基本按难度递进排列;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物理试题都是单学科试题,没有与其他学科综合的试题。(1)由于受到题量的限制,题目配置比较稳定和有规律,选择题共8题,一般来说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1题,力学3题,电学2题;实验题分为2小题,其中的(2)小题通常是电学内容;计算题为3题,其中力学2题,电学1题。(2)虽然这三年的试卷各部分知识的占分比例略有不同,但还是能够看到力、电这两部分的分值分配趋于稳定和合理。由于实验题中的第(1)题命题的内容随年份有所变化,导致光学、电学内容的不定项选择题数可能

5、产生1题的波动。2、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来说,由于考查主干知识的需要,理综(物理)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已较稳定。(1)力学中选择题必考的内容为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结合),振动和波。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或多过程问题,涉及的物理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胡克定律,平抛运动规律等。(2)电学选择题必考的内容为电磁感应,另有一题是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粒子问题。计算题通常为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或与安培力有关的力电综合题。(3)热学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气体状态变化,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运动论。(4)光学选

6、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等。(5)原子物理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通常是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粒子的结构、核反应方程及质能方程,由于原子物理以介绍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为主,主干知识并不明显,命题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散一些。二、近三年高考试卷能力要求分析2004年的考试大纲,是把整个理综的能力要求合写在一起,能力要求表述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2005年考试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进行修订,重新又回归按学科表述。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2005年考试

7、大纲关于能力的修改除了在能力要求上回归到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5种能力表述外,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实验能力”要求的提高。2004年理科综合(物理)对实验能力的表述为: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仪器,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05年理科综合(物理)对实验能力的表述为: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

8、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1、近三年高考试卷能力要求比较题号04年能力要求题号05年能力要求题号06年能力要求14原子核衰变、同位素理解、推理能力14电梯中的超重问题理解、推理能力14原子核分裂问题推理能力15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分析、推理能力15、介子组成问题理解、推理能力15光子能量与传播速度比较问题理解、推理能力16分子动理论推理能力16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问题分析、推理能力16探月卫星问题分析、推理、计算能力17振动图像,波的图像分析、推理能力17光的反射、折射与全反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17“滤速

9、器”问题分析能力18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推理能力18波的传播分析、推理能力18分子动理论应用问题分析、推理能力19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推理能力19电磁感应问题分析、等效处理问题能力19共振问题分析能力20超重与失重理解能力2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动态分析、应用数学能力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功问题分析、推理能力21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推理能力21气体状态变化、热和功问题分析、推理能力21电磁感应中的电量问题分析、推理能力22螺旋测量器使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表改装、校对分析、设计能力运用、迁移能力2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测电源电动势识记、分析能力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22研究双缝干涉现象

10、测电压表的电阻分析、推理能力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2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平抛运动分析、综合能力23人与跳蚤起跳问题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23测量云层高度问题分析、建模能力、应用数学能力24平衡、安培力、电磁感应定律、功率问题分析、综合能力24机械能转化与力学综合问题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24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动问题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25直线运动规律、牛顿定律的应用分析、综合能力25圆周运动、光敏电阻特性、电路分析、带电粒子运动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25小球在电容器内往复运动时的电量输送问题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从立表分析中可以看出,物理高考题除了个别题目涉及到识记外,几

11、乎考查的就是考试大纲中指出的5种能力,选择题以考查理解、推理能力为主,计算题以考查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能力为主。2、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做到了在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能力,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 (1)分析与综合高能力要求的典型图1(05年24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

12、,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 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 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 m3)的物体D ,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 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这是一道经典的力学综合题,由于题目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多种能量转化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正确解答开始时A、B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1,有kx1=m1g 挂C并释放后,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2,有kx2=m2g B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和C的速度为零,C已降到其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与初始状态相比,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13、为 Em3g(x1+x2)m1g(x1+x2) C换成D后,当B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系得 (m3+m1)v2+m1v2=(m3+m1)g(x1+x2)m1g(x1+x2)E 由式得(m3+2m1)v2=m1g(x1+x2) 由式得v= 典型错误由于受“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的影响,没有考虑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导致以后的分析及立式错误;没有考虑到弹力是一个变力,用运动和力的方法(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解;对题给条件“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仅从字面上理解,而不结合含弹簧系统中各物体的真实运动过程(A和C(D)始终处于有张有驰的变速运动中)进行分析,得出

14、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弹力始终为m2g的结论;没有注意运动过程分析,误认为m1和m2的加速度相等,将m1和m2用整体法(相当于两者用绳子联结)求解得出m3=m1+m2;有些同学由于不知弹性势能的具体表达式,又不能发现前后两个过程所隐含的弹性势能相等的条件,或不会用EP进行表述,“无视”弹性势能的存在,得到下式:(m3+m1)g(x1+x2)m1g(x1+x2) =(m3+m1)v2+m1v2;不能发现“绳子”隐含的物体A和C(D)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导致方程无法求解;没有发现“B刚离地时D的速度”隐含的B物体速度为零这一条件,类比“绳子模型”结论,得到下式(m3+m1)g(x1+x2)m1g(x1+x2) =(m3+2m1+m2)v2;将A移动的距离与弹簧的形变量混淆,得到如下的方程:m3gx=m1gx+,(m3+m1)gxm1gx=(m3+2m1)v2+。(06年25题):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