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8043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6团中学 李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兵团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的

2、乡之誓、感受作者的乡之美、体味作者的乡之爱。、了解文中词句的确切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教学时宜引领学生多读,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炽痛的家园情、故国情。、情境法:由于年龄所限,七年级的孩子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宜创设情境,如播放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图片、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感染学生。还可以贴近生活实际,播放学生熟悉的科克兰木,我可爱的家乡的音乐及126团的红色兵

3、团的图片 ,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讨论点拨法: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交流思想,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辅之以必要的点拨,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相关图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情境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及大意;师生互动,共同赏读文章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展现的三大版块:乡之誓、乡之美、乡之爱;仿句训练,积累语言;延伸拓展,开阔视野,内化课堂所学,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生对兵团家乡的热爱之情与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步骤一、 导语设计“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

4、上响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 别离后 /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同学们,听过这首诗歌吗?是的,这是著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提起故乡,人们总是对她抱有别样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端木蕻良对于家乡火一般的情意。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 请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谰语( )_ _默契( )_ _田垄( )_ _泛滥( )_ _炽痛( )_ _斑斓( )_ _嗥鸣( )_ _怪诞( )_ _亘古( )_ _污秽( )_ _2、介绍作者内容如下: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吴福辉):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

5、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年代中期。他们有的加入了“左联”,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东北作家群里,憎恨集的作者端木蕻良(生于年),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

6、响的力作之一。从年至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其中,鹭湖的忧郁一向为人称道,作者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贫困,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他还善于用抗日的题材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得淋漓尽致。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小说。学生展示相关资料,从而了解作者,

7、增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把握。三、乡之美: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如何展现这种特点?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写到了故乡的哪些景物和物产?展示关于关东原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心中的故乡的美。3、作者心目中的故乡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美丽、丰饶)4、作者如何展现这种特点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赏析。学生分小组讨论,品味两个段落中不同的景物的不同写法,并以具体的句子来进行赏析品评。明确:第一段是大量罗列东北的景物与物产,第二段是专门写春秋两个季节的景物。引领学生分析的同时,注意不同修辞的使用、运用多种感官等手法。四、乡之劫:可

8、是,如此美好的家园在1931年遭到日寇的蹂躏,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同学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是的,“九一八事变”。那么,请同学们来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展示关于写作背景的预习成果。教师播放反映“九一八事变”日寇的罪恶行径及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利于体悟作者的情感。背景介绍:年月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五、乡之情:在回顾了那段

9、深沉的历史背景后,引领学生分析并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感情。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考虑。明确:有对故乡优美景物的热情赞美。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有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与无奈。有想念故土而难归的满腹的愁怨与悲愤。有收复家园,重建家园的激与信念。六、乡之誓: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誓言、再次速读课文,思考:(1)、标题“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誓言”是谁发出的?发出的是什么誓言?(3)、怎么理解这些誓言?引领学生把握“誓言”的含义,感受作者那对故乡深深的爱、对侵略者深深的恨,从而理解本文的主旨。七、延伸拓展:1、由作者对故乡的感情与责任延伸拓展,联系梁启超的少年

10、中国说的文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2、因为有对故乡浓浓的感情,所以失去美好家园的作者会发出“我要回去,我要战斗”的誓言。因为有对祖国有深深的责任感,所以梁启超会发出热切的呼喊。是的,故乡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身置何处,我们的心永远属于故乡。同学们,在前辈们为保卫家乡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激励下,让我们为红色兵团美好的明天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吧!播放科克兰木,我可爱的家乡的音乐及126团的红色兵团的图片 ,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请仔细阅读课文第段中的文字: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模仿这几个句子,请用一段文字生动描述我们兵团人的生活。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 ,在 ,在 。学生仿句说话,其余同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