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观评记录阳信县流坡坞镇前菅小学 李永胜执教者李永胜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版本人教版观察者张付元班级四年级二班地点前菅小学通过仔细欣赏李老师设计并执教的这节课,我深受感染不仅为老师,更为孩子们,小小的年纪竟能理解如此深刻 这节课,李老师紧密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的设计,正是这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才保证了课堂的效果和质量 1.老师深情地激情导入虽然只有几句话,却句句紧扣课文、激励学生,很好地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引导学生围绕和平去思考,这样的导入言简意赅、主题鲜明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李老师引入课堂之后,接着激励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及时总结,总结出了“是谁发出了呼声?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样三个问题课上老师和学生就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解读文本,进而围绕爸爸的形象研究教材这样的设计看上去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老师们也都会这样做,但我在观课时受益匪浅,李老师的课堂落实效果好,他没有将这样的设计当做形式,而是一节课紧紧围绕主干问题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激励学生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集文字、图形、声像于一体,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很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可怕后果,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渴望和平,对战争的憎恨也就格外强烈这样的设计与运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昂然的状态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因而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可喜局面,既省时又高效老师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一起思考,很让人感动我想:在如今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学会正确地选择采用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形式,在课堂上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学习使浅薄的感受变成深刻的体会,在探究中熏陶感染、迁移升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 老师可在课堂适当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如果在学生朗读时再更多得能进行示范朗读,效果会更好执教者李永胜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版本人教版观察者周赞祥班级四年级二班地点前菅小学通过观看《一个孩子的呼声》课堂教学,我感受颇深 一、立足文本,个性解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二、入情入境,情感共鸣听了这节课,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教者引领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体会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 怎样的痛楚啊教师用朗读渲染学生,学生的情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 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 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机整合当前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本课中所讲到的战争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他们很难对文章产生共鸣梁老师运用了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激发他们对战争的憎恨,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建议 指导朗读的力度再大一点执教者李永胜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版本人教版观察者菅秀堂班级四年级二班地点前菅小学一、教学简约,环环相扣本节课,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简约流畅品读领悟环节,李老师由“战争”展开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设计,环环相扣、设计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和要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汇报交流这一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相长、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情境教学,感情丰富学生在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中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很高穆老师在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指导学生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指导都很到位穆老师在讲授“蓝盔回来”的时候,穆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的魅力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战争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引起学生对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的了解,入情入境生情学生课堂上读的形式多样,有指名读、齐读、示范读等李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充分体现“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使孩子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教师素质高,亲和力强本节课李老师语言优美,有亲和力,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总之,在这节课上,教师大气简约的教学设计,适时地引导点拨,学生积极活跃地思考与发言,精彩的学生展示,让我们赞叹不已,值得学习与借鉴,也充分展现了李老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建议 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通读课文的方式,以便于从整体上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朗读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