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09616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 20152015 年年 1010 月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 . 2 2.1 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 2 2.2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相关控制目标 3 第三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4 3.1 规划原则. 4 3.2 规划目标和指标 . 5 3.3 规划要点. 7 第四章 海绵城市绿地设计及绿地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 . 9 4.1 基本要求. 9 4.2 设计方法. 10 4.3 建筑与小区附属绿地 . 12 4.4 城市道路附属绿地 . 13 4.5 公园绿地. 13 4.6 其他绿地.

2、14 4.7 特殊地区设计要点 . 15 4.8 绿地雨水设施选择 . 16 4.9 绿地雨水设施设计 . 17 第五章 海绵城市绿地雨水设施植物选择与配置 . 19 5.1 基本要求. 19 5.2 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植物 . 22 5.3 塘与湿地植物 . 23 5.4 植草沟植物 . 26 5.5 植被缓冲带植物 . 27 5.6 屋顶绿化植物 . 28 5.7 其他设施植物 . 29 附 1 设施规模计算方法 31 附 2 典型案例 34 案例 A:嘉兴市某居住区生态化雨水景观综合设计案例 . 34 案例 B:嘉兴某滨河绿道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案例 . 37 案例 C: 北京某停

3、车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案例 39 附 3 陆生植物列表 43 附 4 水生植物列表 56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1 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充分发 挥绿地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周边用地及自身雨水径流的作用,使绿地真正成 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与城市排水等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共同缓解城市 洪涝灾害、削减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 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2 2 本导则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是指导与城市绿地有关的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 中海绵城市有关内容的协调和落实;二二是指导新建、改建、扩建城市绿地的

4、配套 雨水设施的设计;三三是指导园林、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等有关部门指导和 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 3 3 本导则重点指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内容,绿地规划设 计应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4 4 本导则可供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参考, 也可为其他城市绿地规划设 计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 第二章第二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 2.1 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 方面具有良

5、好的“弹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适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加以利用,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现代雨洪管理手段, 实现良性水文循环,控制径流污染、排水防涝、资源利用、景观提升、改善生态 环境等综合目标。 城市绿地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目标的重 要“海绵体”。城市绿地系统必须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统筹规划设计、建设,这 既是对多专业的挑战,也是跨专业之间必须突破的壁垒。 真正体现海绵功能的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主要落实在绿地空间, 代表性的设施有生物滞留、 生态沟渠、 雨水湿地、 多功能调蓄雨水设施、 雨水塘、 滨

6、河缓冲带和泛洪区等等。一部分源头、 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需要在开发地块 内绿地空间落实。另一部分侧重于末端控制的大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也必须结 合滨河绿地、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公园绿地甚至防护绿地等市政或城市尺度的各 类绿地落实。另外,即便是雨水调蓄池、调蓄隧道等大型灰色基础设施,往往也 与城市绿地的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相关联(详见图 2-1)。 3 图 2-1 海绵城市雨水设施与城市绿地的关系示意图 2.2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相关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相关控制控制目标目标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统筹考虑绿地景观功能与雨水控制目标要求, 应结 合周边汇水区域整体考虑,与城市灰色排水系

7、统衔接,综合达到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下简称指南)及相关规范标准所 规定的控制要求,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 资源化利用以及洪涝控制等。详细控制指标参见指南。 4 第三章第三章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1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3.1.1 充分发挥绿地雨洪控制利用功能 重视和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 线规划、绿道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控制利用作为绿 地系统的重要功能进行统筹考虑, 在绿地相关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布局和结构、 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等方面体现海绵城

8、市建设的相关要求。 3.1.2 结合水生态敏感区规划布局 海绵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优先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 等水生态敏感区,尽可能结合水生态敏感区、水系蓝线、道路红线预留退让距离 等,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划定城市绿线,并将城市雨水系统的功能、空间需 求, 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已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可 基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相关规划成果,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基于现实条件优化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3.1.3 合理承担周边客水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海绵”的重要载体,对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和 目标担负着重要作用。应结合周边地表行泄通道、雨水管网等竖向条件与

9、汇水面 积空间需求,合理接纳周边汇水面的雨水径流,并结合地下管渠、水池等灰色雨 水基础设施,共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要求。 3.1.4 新旧城区因地制宜 新建城区宜根据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建设要求,结合绿化率、绿地覆盖率等控 制指标和绿地系统布局, 科学规划竖向关系和地表径流通道, 形成覆盖开发地块、 市政道路、公园广场、河湖水体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和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结 合的雨水控制利用系统。 旧城改造中宜结合城市有机更新、 景观提升等项目机遇, 尽可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优化布局,提升绿地雨洪渗、滞、蓄等功能,为各类 绿色雨水设施的落实提供空间和衔接条件。 3.1.5 多规划统筹与协调 5

1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或海绵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专 项规划等雨水系统规划统筹衔接, 同步优化协调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指标、 布局、 竖向等。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基于雨水系统规划要求明 确详细控制指标,并协同道路与交通规划、水系规划统筹衔接红线内外城市绿地 空间(见图 3-1)。 图 3-1 多规划统筹协调关系示意图 3.2 规划目标和指标规划目标和指标 3.2.1 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综合规划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是实现海绵城市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目标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灰色排水系统相衔接,共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其次,这些

11、目标互相关联,应发挥绿地的综合功能,通过整合而不是分离的方式 来实现。 水生态目标主要指恢复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环。一方面,总体规划层面即应考 虑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兼顾城市水系、湿地、洼地、湖泊、自然沟渠等水敏 感区保护与禁限开发,保护水生态,并为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条件。另一方面,海 绵城市绿地系统应统筹周边汇水区域,衔接灰色排水系统,共同实现区域水生态 的修复,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透水地表面积比例、生态岸线比例、地下水位 6 保持率等指标的要求。 水环境主要指通过绿地土壤(介质)的渗滤作用和植物的净化能力,达到径 流污染控制目标,保障绿地内及下游连通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雨水水质的 复杂性

12、和随机性,并根据一些主要污染物指标间的相关性,一般简化为以 SS 控 制率作为控制指标,应基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施去除效率核算,详见海绵 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水资源主要指雨水的综合控制利用目标,包括水源涵养、自然渗透、自然调 蓄以及雨水资源化利用。 海绵城市绿地很重要的功能是自然渗透与调蓄自身及周 边场地的中小降雨径流。雨水资源化利用应按需定供,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维 护管理等因素合理选择雨水回用于绿化浇灌、园路浇洒、景观水体供水等方面, 可采用雨水回用率作为控制指标。 合理的雨水回用规模一般不超过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上限。 水安全主要指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应兼顾城市排水防涝

13、、防洪目标的实现。城 市绿地系统应作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重要补充,与排水管渠、行泄通道等城市 灰色排水系统相衔接,共同实现排水、防涝、防洪目标。同时应有效控制城市洪 涝灾害对绿地系统的影响,提高绿地系统应对灾害的弹性适应能力。 3.2.2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相关规划控制指标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相关规范,海 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有: 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60%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小(常规)排水系统控制目标:13 年一遇的暴雨 大(超常规)排水系统控制目标:有效应对 20100 年一遇大暴雨 衔接城市防洪现状控制水位与峰值流量:50200 年一遇 城市绿地系

14、统规划设计可参考上述指标,研究和制定绿地系统和各类绿地的 规划控制指标。 此外,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现有控制指标, 也应基于排水防涝、 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进行相应调整与优化。一方面原有的城市绿地控制指标 代表性如居住区绿化率、城市道路绿带面积率、河湖水系周边防护林带宽度等应 根据雨水系统规划要求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城市绿地专项规划中也可根据实际 情况研究和制定绿地雨水控制利用的专项指标, 以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城市绿地的 7 雨水控制利用要求。 3.3 规划要点规划要点 3.3.1 建筑与小区附属绿地 新建建筑与小区的绿地规划应与雨水系统进行统筹考虑,绿地率、绿化覆盖 率等规划指标应兼顾雨水

15、系统专项规划对雨水设施的空间需求。 已建改造建筑与小区,应结合城市更新与改造、景观提升、总体规划、详细 规划修编等,衔接雨水系统专项规划要求,提高开发地块内绿化率,为雨水设施 预留空间。 因绿化率、建筑排水方式等条件局限,无法独立满足径流控制要求的建筑与 小区,可结合周边公园绿地等集中绿地接纳其雨水径流, 并在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中公园绿地控制指标中明确汇水范围及雨水系统控制指标等。 3.3.2 城市道路附属绿地 道路周边附属绿地应统筹道路红线内、外绿地空间,一方面满足道路自身雨 水径流的污染控制与排放要求, 另一方面也应尽可能兼顾道路周边地块汇水区域 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与排放要求。 新建城市道

16、路周边应根据道路等级、横纵坡度、周边地块汇水分区等,在道 路红线内或红线外预留道路附属绿地。 衔接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与雨水系统专项 规划,提出道路绿带面积率、绿带宽度等城市绿地控制指标。 周边有附属绿地空间的已建城市道路,宜参考新建城市道路附属绿地纳入相 关指标与要求。对于几乎没有绿地空间的已建城市道路,宜结合道路更新、维护 等机遇,增加道路绿带或局部增加城市绿地,或结合灰色排水系统的截污滞留设 施等,共同达到雨水控制目标。 3.3.3 公园绿地 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应尽可能承担周边汇水区域径流,协同周边汇水区域共同 达到雨水系统控制总量与内涝控制要求。 新建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面积、竖向要求,应结合雨水系统专项规划中对 行泄通道、末端调蓄设施规模与位置的要求综合确定。 具有重要调蓄功能的公园 绿地,可进一步结合调蓄容积要求,在城市绿地专项规划中对竖向、公园内水体 8 水位、水面率等控制指标系统优化并提出控制指标。 已建城市公园绿地宜基于周边汇水区内涝、污染情况,结合既有管线竖向、 统筹雨水系统专项规划,在提升改造中逐步增强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