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发展模式之经验借鉴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8MB
约4页
文档ID:101083793
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发展模式之经验借鉴_第1页
1/4

他山之石 ? ? ???? ???盯? ?飞 ?介? ?? 苏州工业园区 对新加坡发展模式之经验借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 中心中国投资环境课题组 近年来 ,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 区的先进经验 , 已成为许多地区发展经 济的重要途径 以苏州为例 , 长达十年 的时间里 , 苏州工业园区认准了新加坡 经验并坚持不懈地加以借鉴 统计显 示 , ? ? ? 年 , 苏州工业园区 ?? ?已达 ? ?亿美元? 人民币?? ? 亿元? , 约为新加 坡????亿美元? ? 的???? 近? ? 年 , 新加坡以 ??的平均速度增长 , 而 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左右 十多年来 , 已有定论 , 苏州 工业园区是 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 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 是中国改革 开放的重要窗口 , 是 国际合作的成功范 例 , 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 , 最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在成功的背后 ,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中国 和新加坡两国互惠共利的结果 中国政府考虑新加坡为合作对 象的原 因 中国选择新加坡作为合作伙伴是有 多种原因的 首先 , 中国市 场 经济体制初建时 期 , 为避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给刚转型 的社会经济状况带来强烈冲击 , 于是选 择新加坡这个同样有着被殖民经历的小 国 , 这种发展模式于 中国有 益 。

同时 , ??? ? 年左右 , 新加坡开展了以 “重建亚 洲价值观 ” 为特征的 “再亚 洲化 ” 运动 , 这种共 同繁荣亚洲的追求使中国改革 领导者更倾向于选择新加坡作为合作 伙伴 第二 , ????年以来 , 中国经济发展 高度依赖因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生产 低成本 的比较优势 但随着 中国加人世 贸组织和不断推进现代化 , 中国迫切需 要提升产业结构 、 优化企业管理 、 推进 工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新加坡作为一 个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转向高科技产 业的国家 , 并在世界体系中享有贸易自 由与技术进步的成果 一方面 , 它拥有 的大量跨国公司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丰 富的管理经验 ? 另一方面 , 它作为一个 媒介 , 可以逐步将西方的先进技术转移 至中国 第三 , 至?? !年 , 中国的环境保护 活动收效甚小 大量的国有企业 , 不管 ? ?? 时经界 ?? ? ?? ? ? ? ? 他山之石 ?? ? ?? ??旧? ?????? 盈利或亏损 , 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采取 措施应对工业污染问题 与所有发展中 国家的早期发展历程相似 , 中国也是采 取了 “先污染, 后治理 ” 的工业发展模 式 。

虽然 ??? ?年? ?月通过了环境保护 方面的法律 , 但因法律执行力较弱 、 污 染控制需要付出大量的资本 , 中国城市 和农村均有较大规模的工业污染 而反 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 , 它采取了以国有 资本推进大规模的工业发展 , 并在发展 的同时着手处理环境问题的工业发展模 式 在进行工业选址和制定企业运行规 章时 , 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措施都被 当作一个关键因素加 以考虑 新加坡的 工业建设旨在逐步消除高污染 、 低增殖 的工业类型 , 从而改善国 内的生态环 境 如建立生态友好型工业项目 , 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 , 保护自然资源 , 维持一 个城市及其周围区域的生态平衡 这对 于中国来说 ,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四 , 新加坡与中国在种族和文化 上的相似性 , 便于将新加坡的模式 “ 中 国化 ”, 这特别表 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 与发展方面 同时 , 新加坡 “ 廉政建设 ” 的成功 , 也能为中国解决腐败问题提供 借鉴意义 新加坡选择苏州作为合作对象 的原因 新加坡工业重建始于??? ?年 , 三十 年中 , 由跨国公司 引导的 、 出口型的战 略模式为新加坡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管 理 、 技术 、 市场经验 。

然而 , 新加坡作 为一个城市国家 , 缺乏直接的 、 可控的 港口腹地 , 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和 技术的发展潜力 而 ???? 年的经济衰 退 , 证实了新加坡对资本浮动较大的国 家的经济依赖会损害本国的 发展 所 以 , ??世纪? ? 年代后期 , 新加坡开始推 行两种不同但相互补充 的经济发展路 径 首先 , 与核心发达国家保持联系 , 依 赖国际市场 、 技术扩散效应 、 国际资本 以提升本国竞争力 而第二条道路则是 指向新加坡的邻国 , 即在亚洲一太平洋 区域的 、· 有着高速市场发展潜力的国 家 ? 马来西亚 、 印尼 、 越南 、 泰国 、 中国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是一种资 本投资 , 还涉及到城市规划的改变 、 公 司管理 、 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新加坡选择苏州作为合作对象并非是偶 然的 苏州位于资源丰富的长江三角 洲 , 该区域由八个集合城市组成 ? 上海 、 苏州 、 无锡 、 常州 、 南通 、 杭州 、 嘉兴 和湖州 总体特征是农业生产率高 、 水 资源丰富 、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 有高水 平的研究中心 、 基础设施网络连接紧 密 、 财政支持雄厚 , 并正在逐步由一个 内向型 、 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外向 型 、 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过渡 。

预计 到????年 , 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会被整合 入全球经济 对于苏州来说 , 拥有交通 、 信息传递上的极大便利 ? 拥有国际航空 港 、 世界性的远程通讯网络 、 较强的道 路承载能力 、 通向主要港口?包括上海 , 张家港?的铁路 在劳动力上 , 一方面教 育设施齐备 , 拥有高科技的研究中心 , 对高科技的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另 一方面 , 苏州作为区域物资和服务的集 散中心 , 便于大量中国内地的工业需用 劳动力进人 , 这为苏州带来了丰富且成 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 而高质量的生活 水平 , 如丰富旅游资源 、 温和适宜的气 ?? ? ?? ? ? ? 时经界 ?? ? 他山之石 ? ? ? ?? ? ??? ?朴?????? 候 、 清洁无污染的环境 , 已逐步成为跨 国公司考虑投资选址的重要因素 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经验的借鉴 ? 五个目标 , 三个层次 , 五种方式 , 十 项成效 ?一?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 验的目标有五个 一是保证投资环境与国际市场和国 际惯例迅速接轨 ? 二是保持社会 文化事 业与经济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 , 以较 小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现代化 ? 三是使 园区经济体制直接进人法制化 、 规范有 序 、 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 四 是让园区本身及进区企业从一开始就 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 ? 五 是使 园区产业直接进入技术 、 资金密集型 , 乃至以??业 、 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先导 的阶段 。

?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 验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 是一般经济管理范畴 , 即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城镇并为之招商 具体内容包括 ?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 水 、 电 、 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开发和管理 , 土地和建筑开发 , 通过市场机 制合理配 置和高效使用资金 、 物资 、 能源 、 人才 等生产要素 , 建立信息系统 , 招商引资 , 发展旅游产业 第二层次 , 为经济体制改革范畴 , 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管理城镇的经济和社会 这些经验主要 是 ? 所有外资 、 内资企业均实行现代企 业制度 , 政府对企业只服务不干涉 ? 建 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任 , 企 业拥有投资自主权 ? 劳动者竞争就业 ,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 有关部门定期发 布工资增长指导线 ? 实行集养老 、 失业 、 住房 、 医疗 、 生育保险为一体 , 自我储 蓄的公积金制度 ? 大力发展会计 、 审计 、 律师 、 仲裁 、 质量认证等市场中介组纸 建立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 建立服 务周到的邻里中心等 第三层次 , 属于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 明范畴 , 即 “廉政、 法制和精神文明 ”, 核心在于借鉴新加坡的 “廉政建设”。

主 要体现在 ? 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 用公 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来代替政府指 令 , 以达到公正 在容易 出现腐败的地 方设置严密规范和制度 , 让人难以犯规 或不敢犯规 ?三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 验有五种方式 一是深人研究 , 消化 由新方提供的 有关新加坡经验的资料 ? 二是中方派出 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选拔出来的优秀专 业人 才 , 按专业和不 同阶段需要 , 分批 赴新加坡培训 ? 三是新方派出有经验的 管理人员参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和经 营管理 , 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直接传授 经验 ? 四是请中新双方的专家和有经验 的管理人员在苏州就地培训干部 ? 五是 以法律 、 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所取得的 成果 , 荆呆证在园区实行 到? ???年年底 , 苏州 工业园区派往新加坡培训 的人员已有? ?批?? ? ? 人 次 , 其中???是园区管委 会和中新合资的 园区开 发 公司的人员 , 其余是江苏 省 及苏州市政府的 公务 员 , 以及园区所属 乡镇和 有关公司的管理人员 管 委会和 园区开发公司的中 层以上干部一般都去培训 过多次 为了加强沟通 , 随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 题 , 苏州市政府与新加坡 裕廊镇管理局成立了双边 工作委员会 。

?四?苏州工业园区 ? ?? 时经界? ? ? ?? ? ? ? 他山之石 ?? ??? ? ???? ?????? 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了十大成效 正是 由于借鉴了新加坡发展经济 、 城市建设和公共管理的一整套经验 , 苏 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才能够以? ??左 右的速度猛增 , 成为电子信息精密机 械 、 生物制药 、 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 业的聚集之地 ? ?多年来 , 在借鉴新加 坡经验的过程中 , 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第一 , 在新加坡 经验的深刻 影响 下 , 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强烈的 “亲商” 观念 , 即政府各部门都强化了为客商赢 利服务的观念 同时 , 还学会了建立国 际招商网络 , 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向 , 主动前往具有明显投资意向的跨国 公 司 , 以优惠政策进行敲门招商 第二 , 园 区从新加坡借鉴了国际通行的科学的城 市规划原则 、 方法 , 先规划后建设 , 先 地下后地上 , 超前规划 , 不随意改动规 划 , 避免了许多城市 “建 了拆 , 拆了建 ” 的瞎折腾 , 赢得了投资者的赞赏 第三 , 园区从新加坡学来了高标准 、 高起点的 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 区内各项环保 标准远远高于一般城市 , 绿化率高达 ? ??? , 与发达国家区别甚微 。

第四 , 新 加坡政府机构的高效与廉洁 , 造就了新 加坡良好的投资环境 而今 , 苏州工业 园区也获得了如此评价 第五 , 从新加 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变化而来的园区公积 金制度 , 开辟了一条中国社会保障的新 路 员工自己存钱保障自己 , 而不是年 轻人保障老年人 , 这极大地调动了员工 工作的积极性 第六 , 在新加坡 “流动 自由 、 中介规范 、 法制健全 、 讲求效率 、 不断创新 、 富有活力 ” 思想的指 导下 , 园 区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 建立 了网络化的职业介绍系统 、 专业化的就 业培训系统 、 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系 统 、 法制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程序 化的评价反馈系统 第七 , 园区借鉴新 加坡的 “用制度保证劳 资关系 ” 的做法 如在经济景气时 , 引导有秩序地适度加 薪 ? 不景气时 , 引导合理地减薪 第八 , 借鉴新加坡发展公共组屋的方式 , 实现 了 “居者有其屋” 园区超前开发大众住 房 , 让每套大众住房的售价相当于员工 家庭年收人的?? ??左右 , 让员工分享 园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