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姆与戈摩尔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0848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索多姆与戈摩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索多姆与戈摩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索多姆与戈摩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索多姆与戈摩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索多姆与戈摩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索多姆与戈摩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索多姆与戈摩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元前 416 年雅典戏剧节的冠军获得者包萨尼亚(Pausanias) 认为爱应该分为凡间之爱(Pandemon)与天间之爱(ouranion),前者只限于下等人,是肉体之爱,爱的对象是妇女和娈童,爱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的自然欲望,主管它的是宙斯(Zeus)和宙尼(Dione,冰海女神)所生的凡间阿莆若狄德(Aphrodite,爱神)。“凡间之爱”是俗人之爱、肉体之爱,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爱,只是一种渴望,就像是苍蝇对牛奶的感受,蜜蜂对蜂蜜的感受一样。“天间之爱”则是精神之爱,爱的对象是少男,爱的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持久的感情关系,主管它的是天帝乌拉诺(Ouranos)所生的天上的阿莆若狄德。索多姆

2、与戈摩尔谈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同性恋现象姓名:刘婷婷 学号:6 指导老师:曾照华 同性恋现象是社会上不容忽视的存在,当然文学作品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要么是直接描写,要么是比较隐晦的提及。而我们每当听到这个词或者在书中看到相关的描写,都会唯恐避之而不及,甚至会暗暗作呕。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作为触及到这个词的反应,因为它似乎超出了我们的生活范围,是我们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同性恋是作为少数群体而存在的,它并不是社会主流所认同的情感,所以人们对此知之甚少,只能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和长期加之于身的道德伦理来进行评判。或认可,或厌恶,或无所谓。 其实同性恋自古以来就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现象。尽管同性恋

3、这一概念形成的历史并不长,从1869年匈牙利的作家卡尔玛丽娅凯特本尼第一次使用“同性恋”(homosexual)这个词来表达同性恋这种现象,到Homosexual/Homosexuality通过精神病学家和性学家的著作开始在欧洲流传开来,“同性恋”这个概念才形成出现。1但是,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同性恋行为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中国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些同性恋的故事,如龙阳君与魏安釐王的“泣鱼窃驾”(战国策魏策)、汉哀帝为董贤断袖(汉书佞幸传)、弥子瑕为卫灵公余桃(韩非子说难)等,而且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帝王身上,甚至这些故事一度被中国文人冠以诗情画意,唯美感伤的爱情代称。可见,同性恋在中国

4、古代并不受排斥。现如今,“龙阳之好”、“断袖分桃”都已经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不仅如此,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对同性恋的描写。如茅维的双合欢、王骥德的男王后、蒲松龄的聊斋、曹雪芹的红楼梦等。2古代西方更甚之,古希腊崇尚男人与男人的结合,认为其是合法而且是符合道德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最美丽和纯洁的爱情形式,成年男性与少年之间的爱情被称为“天间之爱”。文学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柏拉图的会饮篇就充分展示了古希腊同性恋(男性)之风的炽盛。3现如今,同性恋现象依然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真实存在。一、索多姆与戈摩尔的来源与含义 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中就有很大篇幅是对同性恋的描写。在这浩繁的七大卷里就有

5、一卷是对同性恋的集中描写,同时也阐明了作者对同性恋的认识与看法,那就是第四卷索多姆与戈摩尔,其他卷中也多多少少分散着一些对同性恋的描写。可以说整部追忆似水年华从第一卷到第七卷都有涉及到同性恋问题,当然这不可排除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因此,我以索多姆与戈摩尔为题,不只是对第四卷中同性恋现象描写的探讨,而是泛指,用来指代“同性恋”这一现象。旧约中记载,曾经有两座大城。一座名叫索多姆,住的是男人,并且他们爱男人;一座名叫戈摩尔,住的是女人,并且她们爱女人。索多姆、戈摩尔城的人不听上帝的召唤,放荡淫佚,于是耶和华决计毁灭他们。然而走漏了风声,一些人逃掉了。4千百年来,他们的子裔遍布整个世界。普鲁斯特以这

6、两座城市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第四卷的题目,并且在题目下面注解说“女人拥有戈摩尔城,男人拥有索多姆城(阿尔弗雷德德维尼)”,由此作者主要在这一卷中讲述什么可见一斑。也就是说“索多姆”指男同性恋,“戈摩尔”指女同性恋。而本书中也确确实实塑造了德夏吕斯、絮比安、莫雷尔、圣卢等男同性恋者形象和阿尔贝蒂娜、安德烈、凡德伊小姐等女同性恋者形象,他们的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尤其是地位不同,几乎可以囊括法国当时的社会等级状况,可以说是法国社会的一个另类的缩影。虽然他们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与同性相爱的道路。二、追忆似水年华中同性恋的成因 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同性恋者?关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生理学、心理

7、学和社会学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概括起来,目前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有以下五类:第一类:生理学理论。其中包括(1)胎儿期因素;(2)大脑因素;(3)荷尔蒙因素。第二类:心理学理论。其中包括(1)弗洛伊德的理论;(2)贝伯(Bibber)的研究;(3)沃夫(Wolff)的研究等。第三类:学习理论。第四类:互动理论。 第五类:社会学理论。其中包括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预言自我完成理论(self-fulfilling prophecy)等。(Hyde,442-449)将这些理论作进一步的概括,可以将关于同性恋成因的说法归结为先天说与后天说两大类。先天是指生理因素,如遗传基因、激

8、素水平、大脑结构的影响等等;后天则指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如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以及造成所谓境遇性同性恋的环境因素等等。5我不敢保证是先天的,因为这无从考据。但是,如果分析后天他们是如何成为同性恋者的,我们可以从书中作者的描写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上流社会的猎奇心理、对繁缛的贵族礼节的一种极端反抗以及由对金钱、权力的追求转变为畸形的对同性产生欲望等等,下面我们就一一来分析。(一) 上流社会的猎奇心理追忆似水年华可以说是一部作者回忆中的上流社会浮沉史,文中到处充斥着上流社会的浮华气息,王公贵族、社会名流之间往来不息。盖尔芒特家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他们拥有最古老的姓氏和最无上的荣耀。德夏

9、吕斯男爵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同时他也是从罪恶之城索多姆逃出来的居民的后裔。他占据数个爵位,享有荣华富贵,但依然自我地称自己为夏吕斯男爵,因为他认为这个姓氏足够古老,配得上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修养。可以说德夏吕斯男爵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他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塑造的最典型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他身处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的礼节了解的很透彻,但是他却不是循规蹈矩地去实施这些礼节,而是跟随自己的心情。想做时他可以做的一丝不苟,但大部分时候他是张狂的,随心所欲的,礼节在他面前形同虚设,而他就是礼节的制定者。因为他处于社会的顶层,这种地位在当时那种等级分明的法国是无法撼动的,是令人趋之若鹜的。 德夏吕斯男爵

10、终年流连于上流社会的聚会沙龙,各种新奇的事物肯定见识过不少。然而越是这样越不能满足他的猎奇心理,对同性产生欲望一开始可能是他猎奇心理的一个恶作剧,只是后来沉溺其中,或许还有他本身的一些原因。德夏吕斯男爵年轻时就是一个十分特立独行的人,在巴尔贝克度假的夏天,因为圣卢要去车站接他舅舅,所以不能和“我”一起去布洛克家做客,所以我从他口中得知了他的舅舅就是德夏吕斯先生,并听到了有关他年轻时的故事。“据说,他年轻时,在整个那个社会阶层里,他就是表率,他说了就算,简直难以想象。对他来说,在任何情况下,他认为怎样最令人愉快,最实惠,他便怎么办,但是立刻便有附庸风雅的人来加以仿效。”6他有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

11、但是他是傲慢的,在贵族社会中特别以难以接近、蔑视一切、醉心于自己的贵族出身而与众不同。正是这份傲慢与猎奇心理使得德夏吕斯先生隐秘的癖好就在这被金钱与歌舞包裹的上流社会着了根,游刃有余地大行其道。尽管他自以为将这种见不得人的癖好藏得很深,非同道中人一定看不出来,也不会予以理睬,然而未料的是,即使周遭的人不知道他对时政有何精辟的见解,不知道他偏好莫奈还是伦勃朗,也可以从他即兴的言谈中明了些不可言说的内容,比如他今晚的归宿是美男子的温柔场还是由发疯的妒意火烧火燎成的火刑场。他的神情举止,他的音容笑貌,总会不合时宜地揭开他畸形的欲望,使他不自知的暴露了那可耻的一面。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也在不经意的一次

12、窥视中发现,夏吕斯的神态、表情、微笑,以及那一本正经的腔调,恰恰酷似一个女人!这一发现一旦与他平时那喜怒无常,冷酷无情,不可一世的脾性一联系,便可使人深深感叹表面现象是多么不牢靠啊。在他那温柔秀美的脸上,十足的女人气毕露无遗。 其实在夏吕斯男爵身上一直有变态的习性蛰伏着,他的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感觉在这个人身上一定会发生什么。果不其然,作者终于在第四卷中揭开了蒙在夏吕斯先生身上面纱。他与老裁缝絮比安的滑稽搞笑的追逐苟合,令人在哈哈大笑之余终于明白之前他为什么会那么神经质。他在去看望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路上,遇到了准备出门的絮比安,至此,两人开始上演了一场犹如熊蜂与需要授粉的花蕊之间的相

13、互诱惑吸引的滑稽搞笑的哑剧。在这场追逐中,同时也可以看出夏吕斯男爵在同性恋这一另类的社会族群里,是属于被征服的群类,虽然现实社会中他与絮比安不是一个阶级的,地位千差万别,但是这场追逐里,他却屈服于絮比安的故作姿态,完全沉浸在欲望的作弄里了。这一幕与当初他请“我”到他家做客,对“我”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而后为了缓和和“我”的关系以力求实现他那最不可告人的企图时抓住“我”的下颚轻轻摩挲,直至极力挽留“我”在他那儿过夜并口口声声保证他是因为爱“我”才闹情绪时所表现出的女人气是多么契合啊。这种与生俱来的变态恶习与猎奇心理使得夏吕斯在同性恋的国度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他给巴尔贝克旅馆的使者埃梅写信,疯狂

14、地迷恋小提琴手莫雷尔,带他参加各种上流沙龙,甚至他的这种癖好愈演愈烈,以至后来在法德战争期间还到絮比安的旅馆让年轻的侍者用链子抽打他,不得不说他的猎奇兴趣逐渐发展到越来越变态,越来越具恶趣味了。(二)对贵族礼节的极端反抗 贵族生活是人人都想获得的,但是真正的贵族是不需要去学习那些繁琐的礼节的,这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贫民也不会去学,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只有那些处在社会中间阶层的中产阶级才会去重视这些礼节,他们要区别于贫民加入上流社会,首先就得在外表上改变自己。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就有这么一个家庭,那就是凡德伊家。凡德伊小姐应该是作者最先描写的同性恋者,主人公“我”一次夜间无意间躲在了凡德伊家的花园里

15、,透过窗户看到了凡德伊小姐和她的女朋友在她刚刚去世的父亲的遗像前嬉闹。一开始凡德伊小姐还有点愧疚,但随着女友在其父亲的遗像上吐唾沫之后她就再也不管不顾了,似乎隐藏在她心中的暴虐倾向彻底爆发出来。之后,她便与女友在沙发上肆无忌惮的亲吻抚摸起来。但是,我认为凡德伊小姐成为同性恋是有原因的,除却她自身的一些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父亲对她的教育。书中,作者在介绍凡德伊先生时是这样说的:“对当今的思潮纵容青年不修边幅颇持严厉态度的凡德伊先生”。由此可见,凡德伊先生对他的女儿平时行为的管束肯定也会很严厉,要求女儿处处保持该有的礼节。因此,当作者回想起第一次见凡德伊小姐时尽管“他(凡德伊)的女儿长得像男

16、孩子那么壮实”,但“那位脸上布满雀斑的莽撞的女孩子,目光中往往流露出温柔、敏感,甚至羞怯的表情。她说话时也本着对方的精神来听,警惕自己的话里可能出现使人误会的言词。人们能像透过玻璃似的看到她那副假小子的淘气外表下,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的细腻的特征”。我想凡德伊小姐原来的性格并非如此,而是与她的外表相符合的淘气、莽撞。只是在她父亲的教育管束下,她收敛了自己的淘气,从而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父亲要求她做的温顺懂礼的另一面。 面对父亲日常生活上要求的礼节约束,凡德伊小姐反抗了,而她不反抗则以,一反抗就以一种惊天动地的极端行为来反抗与同性相爱。从“我”透过窗户所看到的一幕,也不难猜到凡德伊小姐用与同性相恋来反抗父亲,反抗繁缛的贵族礼节,与她的女友对她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我”的观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