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8800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第17课《宋词四首》(学生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 姓名: 小组: 座号: 17宋词四首【课题】宋词四首(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7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了解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婉约派词作的特点。(理解)2能在学习这四首词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总结鉴赏宋词的步骤和方法。(理解、分析)3能理清每首词的思路,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词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背诵这四首词。(理解、背诵)4. 能通过了解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思考其作品饱含的深意,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点】1能理清每首词的思路,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

2、感情,把握每首诗词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背诵这四首词。(理解、背诵)2能通过了解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思考其作品饱含的深意,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难点】1能理清每首词的思路,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词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背诵这四首词。(理解、背诵)2. 能在学习这四首词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总结鉴赏宋词的步骤和方法。(理解、分析) 【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骤雨( )无语凝噎( )暮霭( )羽扇纶巾( ) 强虏( ) 还酹( )狼居胥( )舞榭歌台( ) 寻觅( )(二)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通“ ”, (三)古今异义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 今

3、义: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3一时多少豪杰 古义: 今义:一个时期;短时间;临时、偶然(四)一词多义故垒西边( )故 暮去朝来颜色故( ) 故国神游( ) 乱石穿空( )穿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百步穿杨( ) 出则无敌国外患( )敌 怎敌他晚来风急( ) 敌则能战之( )(五)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 )2、强虏灰飞烟灭( )( )3、赢得仓皇北顾( )4、都门帐饮无绪(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六)特殊句式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多情应笑我(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第一课时雨霖铃一、内容导读这

4、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上阕主要是写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全词脉络如下:二、资料助读(一)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 等,一般分为上下两片(也称“阕”)。词篇幅比较短小,按照字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 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 等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

5、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二)作者简介柳永(约 9871053),原名 ,字 ,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 。宋代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 ”自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柳永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代表作品有 等。经典名句有: , 。 , 。(三)写

6、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词人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三、随堂导学探究要点一:鉴赏本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1、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上片的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3、下片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有什么作用? 要点二:鉴赏词作语句,理解词作主旨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蕴?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崖,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1、本词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