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上)

suns****456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6MB
约31页
文档ID:100068337
专题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上)_第1页
1/31

专题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上) ——科学究竟是什么?,一、科学的概念简考 二、科学的基本含义 三、科学的主要特征 四、科学的划界问题,引 言,李约瑟之 谜,一、科学的概念简考(1),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学问”、“知识” science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在十八、十九世纪,科学一词开始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东方的国家里,较早使用“科学”这个名词的是日本 19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一词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首先使用了“科学”这个词一、科学的概念简考(2),日本在幕府和明治维新初期,也是吸收中国文化而使用“格致”“格物”或“穷理”这类概念的,用以指称科学技术 1874年,赴荷兰留学回国的西周时懋,在《明六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文化时,最先把science译为“科学”,把science理解为“分科之学” 伊藤博文在1879年呈给日本天皇的教育提案中提出了“高等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教育”的主张, “科学”一词将开始被日本社会广泛采用 当时“科学”一词是否明确对应science尚不明确,日本将“科学”明确与science对译的是1881年出版的《哲学字汇》;而且“科学”一词在日本广泛使用是明治后期。

一、科学的概念简考(3),借日文汉字将 science译为“科学”,初意大抵是指分“科”之“学”,用以与儒学相对,可以说“科学”就是“西学”、“新学” 1897年维新人士在上海筹办大同译书局,欲组织译书以推动变法梁启超在11月15日的《时务报》上介绍了康有为编写的《日本书目志》在后来出版的这本小册子中,列有《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两种篇目一、科学的概念简考(4),“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一、科学的概念简考(5),“格致”表达的是,人的道德修养要奠定在知识基础之上它虽然有可能开拓一条充分发挥智力活动的道路,但宋明理学倡导的“格致”,强调的是人的内省,是内心直觉的豁然贯通它既不是指把物质世界作为研究领域,也不是指科学的研究方法 当晚清时期有人把从西方传进来的科学技术指认为中国古代的“格致”时,张之洞就觉得牵强,因此说“《大学》格致与西人格致绝不相涉,译西书者借其字耳 “西学格致”:徐光启认为,西学中有“格物穷理之学”,实际上是把西方科学纳入到了中国儒学的框架之中丁日昌的应诏陈言,一曰忠信笃敬以觇其品; 二曰直言时事以觇其识; 三曰考证经史百家以觇其学; 四试帖括诗赋以觇其才; 五询刑名钱稻以觇其长于吏治; 六询山川形势、军法进退以觇其能兵; 七考算学格致以觇其通,问机器制造以尽其能; 八试外国情事利弊、语言文学,以视其能否不致辱命。

从此内讲中国文学……外求各国科学”,——康有为在戊戍奏稿中向皇帝提议,一、科学的概念简考(6),1902年,梁启超完成《格致学沿革考略》一文,从此以后,梁启超很少再用 “格致”来指涉 “科学”,他欣然接受正在兴起的science译名改变的大潮流,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 如果将1607年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作为西方科学传入的开始,到梁启超写《格致学沿革考略》,用“格致”指涉科学在中国已有约三百年的历史 “科学”取代 “格致”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知识系统(及其应用)在西方冲击下的现代转型 二、科学的基本含义,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本来就不能用定义来诠释…故而必须用一种阐明性的叙述来表达 贝尔纳,二、科学的基本含义,作为知识的科学: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 知识: 事实、规律、反映 — 知识体系: 系统性,二、科学的基本含义,作为认识活动的科学 “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知活动 -知识生产 -精神活动 “知识是探求的结果, 而活动才是内容本身。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贵 ——爱因斯坦,泡利对上帝说,最终的答案——是“虚妄”的二、科学的基本含义,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 “科学是一项国家事业,是社会中的专门部门,是新兴的社会产业,国家的战略产业,一项国际事业 组织化 社会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所谓科学,就是国家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科学究竟是什么?,知识论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这是科学的知识论 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是一种探索性的认识活动这是科学的活动论 工具论角度看,科学是一种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有力工具这是科学的工具论 文化论角度看,科学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是科学的文化论 约定论角度看,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在共同范式支配下的解难题活动这是科学的约定论 实证论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由理性支配的活动,其结果由经验事实决定这是科学的实证论 社会建构角度看,科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是科学的建构论 生产力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科学转化为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科学的生产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科学应该是排除了形而上学因素,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 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是“人类理论的进步”吴国盛论科学,定义A: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其中尤其指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系统的自然知识 百川纳海型科学史 百花争妍型科学史 定义B:科学是植根于希腊理性传统的、西方人特有的、对待存在的理论态度,其中尤其指在这种理性眼光之下生成的自然知识体系 定义C:科学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一种看待自然、处理自然的知识形式和社会建制,其理论层面以牛顿力学为典范三、科学的主要特性,解释性 精确性 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三、科学的主要特性,解释性 不但描述现象,而且要揭示 现象的本质,制约现象出现的规律 事 实—规 律 是什么—为什么 深刻性,超越常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苹果树,三、科学的主要特性,精确性 -任何定律、原理在特 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 围内成立 -结论的表述要系统、 严格、确切、明晰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 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 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三、科学的主要特性,可检验性 科学陈述的结果必须经受严格的实验检验 区别于哲学与常识 蕴含着批判性,我们当然只在一个理论体系能为经验所检验的条件下, 才承认它是经验的或科学的爱丁顿,三、科学的主要特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就是在试错中不断发展的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三、科学的主要特性,系统性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达出来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三、科学的主要特性,主体际性 -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和理解 -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 -在不同认识主体间交流、讨论,四、科学的划界问题 ——如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 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 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 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与证实原则密切联系在一起 可检验性或可验证性,石里克,卡尔纳普,(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可证伪性 或可反驳性,我们当然只在一个理论体 系能为经验所检验的条件下, 才承认它是经验的或科学的 从这些考虑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作为科学划界标准的不是可实证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要求科学体系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最终地挑选出来,我们要求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籍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科学经验的理论体 系必须可能被经验驳倒。

波 普,(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库恩:划界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难题的活动 费耶阿本德: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区分,(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适的思想和中性的原则萨伽德的科学划界的多元模型,,思考与讨论,认识科学有哪几个基本视角? 科学有哪些特征?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把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区分开?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中医是伪科学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