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力力 平平 衡衡 吉州区兴桥中学吉州区兴桥中学 罗小明罗小明二二 力力 平平 衡衡 吉州区吉州区兴桥兴桥中学中学 罗罗小明小明说教材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教教学学评评价价与与反反思思说教学预测说教学预测说说教材教材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说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 说说板板书设计书设计教教说说教学教学预测预测一、说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分析 1.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2.说学情分析说学情分析 3.3.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4.4.说重点难点说重点难点 5.5.说教学器材说教学器材一、一、说说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物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运动和力中的第六节,主要涉中的第六节,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知识特点知识特点:本节教材使用学生最熟悉及特本节教材使用学生最熟悉及特征和规律最易于总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征和规律最易于总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学习。
来引导学生学习1.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力平衡出自人教版九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力平衡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级物理第物理第二力平衡是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要点,是二力平衡是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要点,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关系分析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规律后,学生只有理解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规律后,才能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并获得初步才能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并获得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地位知识地位知知识识地位地位2.2.说学情分析说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知识方面:通过前五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概通过前五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知识有了科学的认识念、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知识有了科学的认识情感方面:情感方面:好奇心及求知欲很强,学习积极主动好奇心及求知欲很强,学习积极主动2.说说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知知识识方面:方面:3.3.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用其并用其解释解释实际问题,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实际问题,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做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通过做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察、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物理知识,对通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说说教学目教学目标标(1)知知识识与技能目与技能目标标:4 4.说说重重点点和和难难点点 重点: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依据:依据:教学目标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生基础教学目标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生基础和思维水平和思维水平难点: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难于理解和接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难于理解和接受4.说说重点和重点和难难点点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5.说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两端带定滑轮的塑料板一块、两端带孔的硬纸板、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带钩子的细线若干、弹簧测力计、剪刀2)学生分组: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硬纸板一块、小剪刀一把、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细线若干、弹簧测力计。
3)有关多媒体课件5.5.说教学器材说教学器材5.说说教学器材教学器材 (1)教教师师演示:两端演示:两端带带定定二、说教法与学法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教法选择 观察讨论观察讨论 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多媒体多媒体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出重点情景学习法情景学习法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加深理解加深理解突破难点突破难点讨论总结讨论总结二、二、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教法教法选择观选择观察察讨论讨论 建立概念多媒体突出重点建立概念多媒体突出重点.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经历经历“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经历一次完:经历一次完整的物理问题探究过程整的物理问题探究过程 发展发展“两种能力两种能力”:归纳总结能: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力,语言表达能力提供提供“三种机会三种机会”:观察、思考: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合作的机会,成功的机的机会,交流、合作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学法指学法指导导 经历经历“一个一个过过程程”:经历经历一次完整的物理一次完整的物理问问 三、说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1.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 2min)min)2.2.分析归纳分析归纳 设置疑问设置疑问(5 5min)min)3.3.观察体验尝试探究观察体验尝试探究(2525min)min)4.4.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010min)min)5.5.总结回顾布置作业总结回顾布置作业(3 3min)min)三、三、说说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1.创设创设情景引入新情景引入新课课(2min)1.1.创设情景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苹果为什么能静止在桌面上?1.创设创设情景情景 引入新引入新课课苹果苹果为为什么能静止在桌面上?什么能静止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 2.2.分析归纳分析归纳 设置疑问设置疑问NG牵引力牵引力阻力阻力做匀速直做匀速直线线运运动动的小汽的小汽车车 2.分析分析归纳归纳 设设置疑置疑问问NG牵牵引力阻引力阻15可编辑可编辑15可可编辑编辑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GN 放在讲台放在讲台上的粉笔盒上的粉笔盒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保持静止或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保持静止或3.3.观察体验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小车会不会受到摩擦力作用,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小车会不会受到摩擦力作用,对实验有没有影响?2.能不能探究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情况?能不能探究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情况?怎么改进实验?3.观观察体察体验验实验实验探究探究设计设计活活动动:提出:提出问题问题:怎么改:怎么改进实验进实验?二力平衡实验二力平衡实验1 1向右运动向右运动需要大小相等需要大小相等学生分组自己进行探究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实验实验1向右运向右运动动需要大小相等学生分需要大小相等学生分组组自己自己进进行探究行探究向右运动需要相反的力需要相反的力二力平衡实验二力平衡实验2 2向右运向右运动动需要相反的力二力平衡需要相反的力二力平衡实验实验2二力平衡实验二力平衡实验3 3转动转动在同一在同一直线上直线上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实验实验3转动转动在同一直在同一直线线上上 两块纸板分别向两边动两块纸板分别向两边动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力平衡实验二力平衡实验4 4 两两块纸块纸板分板分别别向两向两边动边动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力平衡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力平衡实验实验4 4.讨讨论论交交流流 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汇报结果补充引导补充引导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二力平衡条件等大反向共体共线4.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归纳总结讨论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交流 汇报结汇报结果果补补充引充引导导得出得出结论结论 二二 5.5.总结回顾练习作总结回顾练习作业业梳理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结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力: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叫二力平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叫二力平衡5.总结总结回回顾顾练习练习作作业业梳理知梳理知识结识结构平衡状构平衡状态态:课堂练习 1.下图哪些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它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 B.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地球对墨水瓶的吸引力和墨水瓶对地球的吸引力 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3.重量为5000牛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若它所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4.用30牛的力握住重为15牛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若将手的握力增加到40牛,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作业:课本49页,交流讨论 课课堂堂练习练习 作作业业:课课本本49页页,交流,交流讨论讨论四、说板书设计四、说板书设计 12.6 二力平衡一.平衡的描述 1.平衡状态 2.平衡力 3.二力平衡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等大 2.反向 3.共线 4.共体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四、说说板板书设计书设计 12.6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地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能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物知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还要在课后练习及讲解中进一理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还要在课后练习及讲解中进一步地提高步地提高五、说教学预测五、说教学预测 通通过过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分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组实验,谢谢谢谢大家大家共同进步!共同进步!谢谢观谢谢观看看!共同共同进进步!步!29可编辑可编辑29可可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