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比较阅读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比较阅读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比较阅读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寒门志难伸,悲歌诉愁肠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情感,并初步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2.能分析诗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并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比较两首诗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抒发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分析诗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并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难点 1.了解当时门阀制度对寒门书生命运的影响。 2.解答拟行路难(其四)和拟行路难(其六)的比较阅读类
2、题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命运的公平与否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一个难解的命题。 一生写了十八首拟行路难的鲍照,拿到的是怎样的人生底牌?又拥有什么样让人唏嘘感叹的人生?阅读诗歌,体会他对命运的感喟。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赏析拟行路难(其四) 活动1:阅读诗歌,梳理内容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梳理诗中作者情感变化: 一二句随处可流的水勾起了作者对人的命运的认识:人的命运各不相同,试图掩盖不平之气。 三四句以宿命来安慰自己,试图认命,消除愁绪。 五句六句愁绪难抑,用饮
3、酒来消愁,仍然难以消除,又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 七句八句说心中有诸多感慨,却不能说,只能憋在心里,脚也不能迈,只能跺地徘徊,压抑愁绪。 活动2:品读语言和意象,品味情感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1.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写作背景,说说第三四句中的“命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4.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讨论明确: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
4、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结合材料,说说第三四句中的“命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补充材料: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出生于一个低级士族家庭,年少时即才盛志高,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出身寒
5、微,在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下,受到社会现实的限制和压制,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后于435年向刘义庆献诗开始做官出仕。452年依随南宋孝武帝。466年在乱兵中遇害。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在他向刘义庆献诗时:有人因他身份低卑而加劝阻,他勃然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无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 点拨: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这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
6、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愤怒的控诉。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点拨:自斟自酌,借酒浇愁,趁着酒意歌唱行路难。 这两句,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
7、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点拨: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出身寒门,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
8、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活动3:艺术特色 从句式、押韵、表现手法几个方面总结: “拟、“代”都表示用乐府旧题写作。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共十八首。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特点有: 1.篇幅可长可短。 2.保留古乐府内容特点,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可以换韵。 4.句式灵活,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路难本是汉代乐府旧曲,属杂曲歌辞,乐府题解说:“行路难,备言世路
9、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鲍照所作的十八首拟行路难,仍然是依据本来题意而写的。虽是拟乐府却继承中有创造,他不仅着眼于形式,而且学习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赋予诗歌以广阔深刻的社会内容,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他所身处的时代风云、社会现状,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愤情感,抒发了他对世道不平的无比愤慨和人生多艰的深刻体验,大大发扬了乐府诗的优良传统。 任务二: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活动1: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赏析大意与艺术特点。 1.诗意疏通 面对着饮食吃不下,坐不住,激愤得拔剑击柱、叹息不已。 可叹大丈夫人生在世,青春易失,有才却不能为国家效力;如同有翅膀的鹏
10、鸟,只能在地上小步慢走,却不能在蓝天上展翅翱翔。 人生不得志,不被朝廷重用,闲散的小官不做也罢,回到家乡闲来无事,也好休养生息。早晨与亲人告别,傍晚再回到亲人身边。与小儿在床前嬉戏,看妻子在机上织布,尽享天伦之乐。 自古以来多少圣贤、志士困顿终身,壮志难酬大多都能甘守贫贱,忍受得了寂寞,何况我辈身世寒微,又是孤高而刚直的人呢! 2.择句赏析 前四句: 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烦躁
11、,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彩。 中间六句: 思想转折。诗人做退一步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 末两句: 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
12、际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社会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 “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然、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 “直是标榜的道德品质,指不趋炎附势,不阿谀逢迎。者自然为世所不容了。 活动2:完成后面的比较阅读题目。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
13、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1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14、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 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3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