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汇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汇编1. 【简答题】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2.内容: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江南博哥)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3.基本要求:(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3)要有板书。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 答对了 答错了参考解析:(一)创设情境,导
2、入新课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过渡: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2.学生翻译这几个文言文语句。(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
3、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句的虚词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吧。(三)抓住重点,体会语气小组讨论8分钟,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再体会情感,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气。(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
4、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要求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你今天都掌握了哪些文言虚词呀?试着再来说一说
5、。(五)课后作业课后寻找这些文言虚词的其他意思和出处,下堂课来交流。【板书设计】略2. 【简答题】1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内容: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日“怪哉”,冤气所化
6、,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 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 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3基本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选段;(2)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先生的
7、思想性格;(3)适当的板书设计;(4) 10分钟内完成试讲。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 答对了 答错了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在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伙伴和童年生活的怀念和追忆。对于自己的童年,人们总是有着无限的感慨与怀念,鲁迅先生也不例外,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对童年私塾生活的回忆,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从百草园走向三味书屋。【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初读感知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回忆了三味书屋中的哪些事情?明确:通读课文可以得知,作者回忆了入学时的场景和自己的先生。(三)深入研读1.作者为什么
8、回忆了自己入学时的场景?明确:作者从自家的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对作者而言是一个记忆深刻的场景。他从无拘无束的乐园走入严肃凝重的学堂,而这一切都是从作者入学这一天开始的,所以作者对这一天的场景记得尤为深刻。2.作者笔下的先生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作者笔下的先生是一个和蔼又有点严肃的老人,高而瘦,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详细地刻画了先生的模样,同时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部分展现了先生严肃的性格。【板书:外貌、语言】3.小组讨论: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感受到先生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作者第一次拜见先生时的场景及作者
9、对先生样貌的描写,展现了先生和蔼可亲的。在文中作者直接表明了先生的品格,方正、质朴、博学。通过作者向先生提问受到训斥这件小事,表现了先生严厉的性格。在后来不断督促作者学习,为作者增加课业则反映了先生治学时的严谨与认真。【板书: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严厉、认真】4.从作者的回忆中,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忆之情,怀念童年时在百草园游戏的欢乐和在三味书屋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通过对先生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爱之情。(四)拓展延伸鲁迅先生饱含真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抒发了自己对童年的眷念之情,为我们传递了些许温馨。回
10、忆一下你在童年时期的趣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五)小结作业小结:文章通过回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件小事,运用了外貌和动作等多种描写方式,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之情。作业:把课上分享的童年趣事拓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少于500字。【板书设计】略3. 【简答题】1题目:望岳2.内容: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基本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带领学生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 答对了 答错了参考解析:(一)创设情
11、境,新课导入1。欣赏泰山相关视频2。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3。介绍文体。(二)朗读指导,新课教学1。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1)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歌的方法。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试对此作具体分析。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
12、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板书: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板书: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板书: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板书:愿望)(四)进入研读,探究情感1。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13、五)研读赏析,品味语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六)作业小结1。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岳并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板书设计】 略4. 【简答题】1.题目:醉翁亭记2.内容: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14、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15、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基本要求:(1)点明作者借醉山水所抒发的感情;(2)赏析本文骈散结合的艺术特点;(3)要有适当的板书。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 答对了 答错了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我们之前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游览一番。现在,请一位学生带领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汇,分享你学习实词、虚词词汇的方法。【板书标题及作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配乐),巩固文言字词的掌握程度。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游览路线?”明确: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板书: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三)深入研读1.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景物图片,提问:我们沿途都领略了哪些迷人风光呢?现在请同学参照课文内容和图片来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