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 6 课 月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中的第二课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模拟实验、观察记录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月球上的环形山,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其形成原因第二个活动是模拟月球的公转,对月相形成原因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发布第三个活动,即月相的观察任务,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以上的月相最后带领学生分析记录结果,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月亮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看月亮使得学生对月相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包括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在本节课中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图片欣赏、模拟实验、观察记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科学观念)认识月球的面貌,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科学探索)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探究态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态度思维)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实验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茫茫的宇宙中,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千百年来,她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编织着许多神话与传说2.400 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二、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 活动一:模拟环形山的形成1.实验器材:托盘、直尺、大小不同的石子、细沙2.实验方法: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 3 厘米厚的细沙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3.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分别要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较沙盘里沙坑的情况。
4.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5.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模拟了环形山的形成,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从这个模拟活动中,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活动二:观察“环形山”的阴影的变化1.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转,而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那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会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2.出示课本 18 页上面的模拟月球公转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台灯、排球等实验步骤: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实验时,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状态,这样效果更好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4.教师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月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我们可以看到 8 个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绕着地球公转活动三: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1.出示课本 18 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的卫星,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2.出示 18 页中间有关月球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结合有关月球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知识3.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4.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27.327.3 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也是 27.327.3 天。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天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活动四:连续观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1.教师引导: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洒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月亮出示课本 19 页上面连续观察月亮的要求2.提出要求:每晚 6 点对月亮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3.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和记录月相 月相的画法:先画一个圆,再通过圆心画圆的一条中心线,阴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黄色,这样一个月相就记录好了三、三、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堂评价 学生互相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相关习题2)你对月球还想知道哪些?请查阅资料,把它整理出来板书设计】【板书设计】6.月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上课前预先布置了收集月球的其它资料,这一步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再次对月球的其他知识进行一个学习,为“登月探索”做好了铺垫。
这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体现的很深刻,学生交流和设想登月时可以准确的说明携带设备的作用与意义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问题归类,使研究朝着有效的方向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