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93806021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义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本试卷共10页,五大题,22小题。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

2、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选(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

3、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取材于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霍克斯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

4、度。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霍克斯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译起。霍克斯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或者不能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斯将“忠实”象定位于篇章层面。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与原作的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

5、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取材于党争胜相关文章)材料三从当下国际学界关于两百年红楼梦翻译史及诸种译本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杨宪益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更注重推动英语贴着汉语文化观念的地面行走,所以杨译本不可遏制地透露出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风俗观念直输给西方读者的翻译立场,这也是杨译本失去西方英语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超

6、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取材于杨乃乔相关文章)1. 对材料一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汉学家是早期中国典籍英译这一领域的主力。B. 西方汉学家缺少中国合作者则无法完成典籍翻译。C. 译作的缺失让西方学习者无法触及中华文化内核。D. 较之其他版本,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更加精准。2.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克斯的译本大体忠实原

7、作,有时他会用省译的方法来迎合读者。B. 杨宪益的译本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紧紧贴合汉语文化观念。C. 霍克斯的译本翻译立场方面超越原作字面意义,增强了思想深度。D. 杨宪益的译本在语言方面,具有语义浑圆性和语法意合性等特点。3.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典籍英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西交流,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B. 中国翻译界急需增加典籍翻译数量,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能力。C. 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本就翻译的技术性问题,有着细致的讨论。D. 杨译本失去西方英语读者,与该书的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有关。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 材料一指出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B. 材料二使用了“临摹”这一概念,其意在强调杨译本对于红楼梦的绝对忠实。C. 材料三的作者更加关注两种译本在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方面的差异性等问题。D. 材料三认为霍译本出于完成了文化观念的转换,由此才得以成功重构石头记。5. 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1. A 2. B 3. B 4. D 5. 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的翻译思想。译本能否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9、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B.“缺少中国合作者则无法完成典籍翻译”错误,原文为“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选项曲解文意。C.“译作的缺失让”错误,材料一中说是因为“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的几种特点让“西方学习者无法触及中华文化内核”。D.“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更加精准”,文中没有进行比较,选项于文依据。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A.“迎合读者”错,材料二是说“霍克斯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C.“增强了思想深度”错误,由材料二“是霍克斯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与原著

10、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和材料三“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可知,霍克斯译本追求艺术性和探求两种异质文化观念,没有谈及思想深度。D.“杨宪益译本”“具有语义浑圆性和语法意合性等特点”错误,材料一“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是说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特点,不是杨宪益译本的特点。选项张冠李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中国翻译界急需增加典籍翻译数量,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能力”于文无据。材料一是说“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

11、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不涉及选项内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D.“出于完成了文化观念的转换,由此才得以成功重构石头记”错误,材料三结尾说的是“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选项因果倒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可概括为

12、: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由“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可概括为: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的翻译思想。由“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可概括为:译本能否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二、本大题共6小题,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

13、支数年,公仲【注】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毋援。待秦拔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取材于战国策东周策一)材料二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

14、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取材于战国策楚策三)材料三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取材于战国策秦策二)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韩

15、侈、韩公仲。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 弊:疲惫B. 而德东周 德:恩惠C. 知猎者张罔 罔:同“网”D. 以宜阳之郭为墓 郭:城墙7. 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攻宜阳而有功 而:如果B. 三鼓之而卒不上 而:却C. 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而:并且D. 而不可下 而:然而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粟支数年 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B. 遽效煮枣 赶紧献出煮枣城C. 殆能自免也 很难靠自己避免(宜阳的沦陷)D. 我以宜阳饵王 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兵精粮足,且有援军在外,秦军必定无功而返。B. 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却劝说楚王放弃援助。C. 赵累劝说楚国将军景翠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以便从两国获利。D. 秦军主帅甘茂面对困境,拿出私财增加军队的赏赐,来鼓舞士气。10. 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答案】6. B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