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93637683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写作意识的本体内涵 写作意写作意识的本体内涵的本体内涵,是指融合于人类源远流长的写作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写作现象之中的,支配着人的写作活动得以进行并取得成果的所有那些有关写作活动的本本本本质质、价价价价值值和规规律律律律的根本认识。 第一节 写作本质 第二节 写作价值 第三节 写作规律 NEXTNEXTBACKBACK第一节 写作本质 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性质,因此,对事物本质完整的、科学的认识既不能脱离对事物一般属性一般属性的认识,也不能缺乏对事物特殊属性特殊属性的把握,而应当将两者统一起来。对写作本质的认识当然也不例外。一、写作的一般属性二、写作的特殊属性 一

2、、写作的一般属性 主主体体性性是人的一切创造活动无论是物质文化的,还是精神文化的所普遍具有的一般属性,当然也是写作的一般属性。具体来说,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个体性特征写作是一种具体个体性特征的主体精神活动。任何一种写作活动,包括“集体写作”,不仅其行为执行者只能是具体的个人,而且其思维承担者也只能是执行者自己。对写作的这种个体性特征所具有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个体性特征之一:写作是写作主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

3、限定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 写作活动的个体性质决定了与写作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写作客体,只能是经过写作主体个性心灵选择的产物,因此它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在它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在之物,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主体所指向的为我之之物,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主体所指向的为我之物物。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个体性特征之二:写作是写作主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客体的意义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意义,写作意义是在写作主客体汇合的基础之上,经过写作主体个性心灵的生气灌注,使客体主体化的结果。NEXTNEXTBACKB

4、ACK写作的个体性特征之三:写作是写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 写作写作载体体是指写作主体将其写作构思转化为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传播的文本时所使用的物质媒介系统语言语言。作为写作活动个体性特征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写作主体对语言的匠心独运。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实践性特征实践作为人的认识的基础,既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既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在。认识与实践的这种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既是认识主体,同时也是实践主体。正因为如此,写作主体同时也就是写作实践的主体。对写作所具有的这种实践性特征,我们可以

5、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实践性特征之一:生活生活实践是确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写作客体从何而来?对此,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一直都很重视。宋代陆游所谓“工夫在工夫在诗外外”,明代董其昌所谓“读万卷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都是强调通过有意识的生活实践去确定写作的主客体关系,积累写作材料。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实践性特征之二:阅读实践是感悟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的重要途径广义地讲,写作包括阅读。阅读既是写作的完成阶段,也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就十分强调

6、写作的这种特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熟读唐唐诗三百首,不会吟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会吟”,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实践性特征之三:写作实践是将写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认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在真实具体的写作实践活动中,写作理论所应当具有的指导作用才得以发挥,其中的谬误才得以纠正。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写作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在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写作成果的各种构成因素之中。我们可以借用王国维在人间

7、词话中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为取得其创造性成果所经历之三种境界三种境界的比喻,来认识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创造性特征之一: “望尽天涯路望尽天涯路”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 陆机文赋说:“收百世之收百世之阙文,采千文,采千载之之遗韵,韵,谢朝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与这种对创新意识的正面提倡相一致的,是对写作中陈陈相因、步武古人的坚决否定。韩愈于此讲得最为激烈:“惟古于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能乃剽贼。”清人刘熙载认为,“陈言言务去去”不应简单地看作反对语

8、言的因袭,而应当看作反对在立意构思上未能脱出前人窠臼。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创造性特征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衣带渐宽终不悔悔”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写作中任何创造成果的取胜得,都必然要经历一段艰苦的努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二句三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都表明了创造之途的艰难辛苦。现代诗人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感叹:“就经验说,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这中间几乎没有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的。诗不不仅是一种分娩,它并且是一种

9、分娩,它并且往往是往往是难产!这份甘苦是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份甘苦是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创造性特征之三: “回头蓦见回头蓦见”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 灵感灵感, ,是创造者在求索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并非上帝的恩赐,而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遇合的产物,要善于捕捉,不可失之交臂。历来的写作大家和写作理论家,无不重视和强调这种心理能力的培养。 NEXTNEXTBACKBACK二、写作的特殊属性 要科学地、完整地认识和把握写作本质,除了对写作的一般属性有所了解之外,还应当求得对写写作作活活

10、动动有有别别于于人人的的其其他他创创造造活活动动的的特特殊殊属属性性的认识与把握。具体来说,写作的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写作的交流性特征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所谓化生化生,是指在写作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从程中,从认识客客观事物到完成写作成果,必事物到完成写作成果,必须经过主体思主体思维的多的多重加工、重加工、转化,才能最后生成化,才能最后生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化生性特征既体现了写作主体的一种特殊心理功能,也反映了写作主体的一种特殊心理过程。一般说来,这个过程可以划分出以下三个阶段: NEXTNEXTBACKBACK化生过程

11、的第一阶段:潜化潜化阶段段无论是写作中“妙思泉涌,奔赴笔下”的一时酣畅,还是“信手拈来,皆成华章”的一时挥洒,都是建立在长期的对材料的收集、选择、综合、提炼、概括,以及逐步形成相应的认识的“潜化”基础之上的。没有“积之在平日”,也就没有“得之在俄顷”。NEXTNEXTBACKBACK化生过程的第二阶段:化生化生阶段段主体在对自身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各种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在反映活动中形成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意图进行重新思考、推敲和印证,使其逐渐由一种朦胧、模糊、不具体、不完善的精神对象,化生为一种清晰、具体、完善的精神对象。NEXTNEXTBACKBACK化生过程的第三阶段

12、:生成生成阶段段写作成果最终要以书面形式来表达。写作的表达生成阶段仍然具有化生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文前的拟定提纲,二是行文中的语言推敲,三是行文后的修改润饰。总而言之,写作永远处于一种不断化生的过程之中。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书面性与化生性一样,也是贯穿写作活动始终,并决定着写作成败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它对写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绝非只表现在没有书面化过程便没有写作成果的最终生成,而是更主要地表现在它作为主体写作意识中的一个基本的、主导的因素而深深渗透到主体写作活动的所有环节之中。写作活动中书面性因素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NEXTN

13、EXTBACKBACK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之一:文字因素文字因素对写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人类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文字对写作的意义除了最直接地体现在为写作提供记录工具之外,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二是文字的使用具有统一和规范民族语言的作用,为文化的接受和传承提供了可能。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之二:内在形式内在形式对写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内在形式是主体制约和统摄写作活动的一种“内在尺度”,其根本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决定着对主体感知对象的形式选择;二是决定着对主体反思对象的形

14、式选择;三是决定着对主体表达方式的形式选择。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之三:惯例例经验对写作写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经验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写作的书面性形式化因素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接受习惯,即所谓“惯例例经验”。惯例经验不仅是阅读者有效地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心理能力,也是阅读者评价文本写作成败的重要心理依据。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交流性特征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性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正因为如此,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包含读者因素和阅读环节在内的

15、一种人类精神交流活动。对于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交流性特征之一:参与写作的真参与写作的真实的的读者者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写作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文本价值的必然实现,因为文本价值能否实现还有待阅读者对写作的参与状况来决定。完整的写作活动被看成是写作主体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一种对话,也包含着阅读主体的创造性精神投入。因此,读者也应当被看作是文本的作者,阅读实际上是写作的一种延续。 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交流性特征之二:参与写作的参与写作的隐含的含的读者者任何一个写作主体都同时具有阅读主体的心理特征,因此整个写作活动中实际上

16、始终贯穿着读者因素的参与。接受理论将这种由作者的读者意识所决定的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的读者因素,称之为“隐含的含的读者者”。它是写作者所预想的可能的接受者,始终对写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三个方面,略)。NEXTNEXTBACKBACK写作的交流性特征之三:双重主体双重主体作作者与者与读者的相者的相对性性写作的交流性决定了写作活动包含阅读活动在内。这不仅意味着作者与读者都具有写作的主体性质,而且还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既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同时具有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的双重性质,这一点鲜明地体现了写作的交流性对写作的本质规定。NEXTNEXTBACKBACK第二节 写作价值 所谓价

17、价值值,是是指指事事物物对对人人的的意意义义和和用用途途。价值体现着一种关系,即人的需要与事物具有的满足这种需要的本质之间的相互契合。既然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包含着阅读在内,而写作者与阅读者对写作的需要又必然有它不同之处,所以我们对写作价值的考察与认定,也就应当从写写作作者者与阅阅读读者者两个角度进行,这样才能获得对写作价值的全面认识。NEXTNEXTBACKBACK 写作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写作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其一,写作者在寻求自我表现中将生命投入写作。其一,写作者在寻求自我表现中将生命投入写作。其一,写作者在寻求自我表现中将生命投入写作。其一,写作者在寻求自我表现中将生命投入写作

18、。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生具有自我表现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寻求他人的理解,以实现彼此的心灵交流。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其二,寻求表现应当成为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基本其二,寻求表现应当成为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基本其二,寻求表现应当成为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基本其二,寻求表现应当成为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基本素质。素质。素质。素质。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体现了每一个人心灵中都会具有的寻求表现的精神需要。NEXTNEXTBACKBACK作者与写作价值 写作是人的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写作是人的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所谓智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创造新事

19、物的能力。无论是写作史上的事实,还是写作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都可以证明,写作活动是人的智慧的一种最有效的生成机制,这正是写作价值的又一体现。它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写作是对人的智慧能力结构的全面培养和综合运用;其二,写作能增强人的思维活动。 NEXTNEXT作者与写作价值BACKBACK 写作是人获得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途径写作是人获得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越发展,对心理健康的渴求就越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写作以它特有的个体的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方式,为几乎所有具有正常心理机能的人都提供了获得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是写作价值的又一重要体现。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通过

20、写作消除精神压抑,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新的心理平衡。 其二,通过写作肯定自我,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审美享受。 NEXTNEXT作者与写作价值BACKBACK 写作能满足读者的求知需要写作能满足读者的求知需要求知是由人的意识本质所决定的一种根本性的精神需要。求知的途径无非两条:一是经验,实践求知;二是间接学习,阅读求知。阅读即接受他人写作成果,这是写作价值的又一体现。写作所具有的这种满足阅读者求知需要的作用,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阅读求知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2、阅读求知是最“经济”的求知方法3、阅读求知为实践求知提供了认识前提NEXTNEXT读者与写作价值BACKBACK 写作能

21、满足读者的达性需要写作能满足读者的达性需要所谓“达性达性”,就是指人在其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和进行实践,使自身心理的、精神的种种生命潜能获得尽可能全面的和充分的发挥。人们寻求达性的途径可以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阅读。这是写作价值的又一体现。1、善学者“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2、写作可为读者“全天之所生”提供充分条件NEXTNEXT读者与写作价值BACKBACK第三节 写作规律 同任何事物的规律一样,写作规律也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写作的一般规律一般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整体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写作的特特殊规律殊规律,则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

22、用的具体规律。这里所讨论的写作规律,指的是在对写作活动整体的宏观把握中所认识的写作基本规律。写作基本规律主要有化生律化生律、整合律整合律和通变律通变律。 NEXTNEXTBACKBACK一、写作化生律 所谓化生律化生律,是指在构成写作活动的那些基是指在构成写作活动的那些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进入、相互转化、相本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进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以至最终生成具有新质的写作成果的关系互融合,以至最终生成具有新质的写作成果的关系。写作化生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都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一、 写作内容;二、写作形式;三、写作文本。NEXTNEXTBACKBACK

23、写作内容是写作主体写作内容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 关于写作内容的性质,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具有客观性,一种认为它具有主观性。其实,这两种说法本身并不错,但如果将它们对立起来,那就错了。应当说,写作内容既不全然是客观的,也不全然是主观的,而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之间化生关系的产物,具有在主客体融汇之中形成新质的崭新意义。 NEXTNEXTBACKBACK 写作形式是写作主体写作形式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写作形式,主要指写作内容的结构安排,通常被称为安排思路。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文本结构具有反映人的思维形式或称思维

24、结构的性质。 从写作的角度看,写作形式是人的思维结构的书面形态。它的意义就在于将个性化的写作内容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之间具体的、现实的化生关系的产物确定在人们能够普遍理解和接受的“逻辑的格”(思维结构)之中。NEXTNEXTBACKBACK 写作文本是写作内容写作文本是写作内容与写作形式化生关系的产物与写作形式化生关系的产物 应当说明的是,将写作文本看作是写作内容与写作形式的结合物,这只是出于理论分析和研究的需要。其实,无论是在写作的构思还是行文阶段,写作内容与写作形式都不具有可以独立成为写作主体反思对象的性质和意义,而是必然地处于一种相伴而生、相互转化、融为一体并产生新质的化生关系之中。因为世

25、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NEXTNEXTBACKBACK二、写作整合律 整合的含义:化多元为一元整合的含义:化多元为一元 这里所说的整合整合,是指在某一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动系统内部多元因素积极发挥各自作用,形成一种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合力,化多元为一元,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写作文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结构完整、自成一体的生命形式,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主体写作意识系统多元因素整合为一的产物。整合律整合律是各种类型的写作活动中都存在的一条写作基本规律。 NEXTNEXTBACKBACK写作中心理整合机制的三个层次 从主体写作意识系统结构功能的角度考察,写

26、作活动中化多元因素为一元文本的整合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记忆整合层 2、思维整合层 3、文本整合层 NEXTNEXTBACKBACK1、记忆整合层 记忆内容往往是在平时不断获取的,具有零散性。这就需要大脑有一种能够分门别类随时进行归纳整理的功能,这种功能正是通过语词来实现的。语词又具有区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功能,通过语词可以建立内涵丰富条理清晰的记忆整合体系。对写作者来说,能否拥有一种储备丰富且又富有条理性和生产性功能的记忆整合体系,显然是能否使写作达到较高水准的一个重要心理依据。 NEXTNEXTBACKBACK2、思维整合层写作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始终是一个思维过程。推动这一

27、过程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在于它是一个充分发挥和协调运用各种心理因素以逐渐形成精神“合力”的过程。思维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各种感知方式的全方位投入 其二,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其三,各种思维方式的灵活变化NEXTNEXTBACKBACK3、文本整合层写作的书面性特征决定了在整个写作活动中都始终渗透着文本构成诸因素的积极参与。陆机将整个写作过程依次划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 “瞻物瞻物”,主要是积累材料。陆机称之为“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其二, “耽思耽思”,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对文本思想的明确和提炼。其三, “考辞考辞”,包括“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28、两个意思。 “考辞”阶段是文本最终完成其形式化的阶段。 NEXTNEXTBACKBACK三、写作通变律 所谓“通通变变”,即通于变,或曰变则通之义。在我国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写作现象和写作规律的专著文心雕龙中,刘勰就专辟通变一章来讨论这个问题:“文文律律运运周周,日日新新其其业业。变变则则可可久久,通通则则不不乏乏。”作为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通变”所包含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 文有大法,而无定法 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NEXTNEXTBACKBACK文有大法而无定法所谓“有大法有大法有大法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

29、和手段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例如,沈德潜所说的:“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刘熙载所说的“文有七戒”,这些都是写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所谓“无定法无定法无定法无定法”,并非是并非是对上述上述“大法大法”的否定,而是的否定,而是强强调在遵循在遵循“大法大法”基本原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根据社会生活的活的发展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这便是郝经所说的:“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则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这种思想反映了“通变”规律的根本意义。 NEXTNEXTBACKBACK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任何一种学习的初始阶段都脱离不了模仿,写作也不例外。茅盾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规矩”、“大法”,而在于掌握之后不使它成为“死法”,而是成为“活法”,达于创新境界。此即沈德潜所说:“诗不学古,谓之野体。然泥古而不能通变,犹学书者但讲临摹,分寸不失,而己之神理不存也。” 袁枚续诗品著我概括得十分精彩:“不学古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 NEXTNEXTBACKBA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