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93191321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其他原核微生物一、支原体一、支原体二、立克次氏体二、立克次氏体三、衣原体三、衣原体四、古生菌四、古生菌一、枝原体(mycoplasma) 许许多多种种类类是是人人和和动动物物的的致致病病菌菌,有有些些腐腐生生种种类类生生活活在在污污水水、土土壤壤或或堆堆肥肥中中,少少数数种种类类可可污污染染实实验验室室的的组组织织培养物。培养物。 枝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枝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是整个生物界中能独立营寄生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是整个生物界中能独立营养的最小生物。养的最小生物。 因不含有细胞壁,在液体培养基中培

2、养时,往往因不含有细胞壁,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往往呈分枝的丝状体,故称之为枝原体。呈分枝的丝状体,故称之为枝原体。1)1)无细胞壁,无细胞壁,G-G-,细胞形态多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细胞形态多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对抑制蛋白质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破坏含甾对抑制蛋白质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敏感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敏感2)2)个体很小个体很小, , 直径一般直径一般150-300nm150-300nm,多数为,多数为250nm,250nm,光镜下光镜下

3、勉强可见。勉强可见。6 6) )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酵母膏、血清、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酵母膏、血清、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3 3) )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4 4) )菌落微小菌落微小, ,呈典型的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油煎荷包蛋”形状形状;特点5 5) )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繁殖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繁殖7 7) )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枝原体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4、H.T.Ricketts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立克次氏体可使人患斑疹伤寒、恙虫热或立克次氏体可使人患斑疹伤寒、恙虫热或Q热等传染热等传染病,病原往往由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所携带。立克病,病原往往由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所携带。立克次氏体一般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因此,在这次氏体一般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因此,在这类节肢动物的粪便中常有大量立克次氏体存在,当人体受类节肢动物的粪便中常有大量立克次氏体存在,当人体受到虱等的叮咬时,它们乘机排粪于皮肤上。在人随便抓痒到虱等的叮咬时,它们乘机排

5、粪于皮肤上。在人随便抓痒之际,虱粪中的立克次氏体便从伤口乘虚进入血液。立克之际,虱粪中的立克次氏体便从伤口乘虚进入血液。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在宿主血液中大量增殖,同时也次氏体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在宿主血液中大量增殖,同时也与它们的内毒素有关,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立克次氏体有与它们的内毒素有关,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立克次氏体有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和恙虫病立克次氏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和恙虫病立克次氏体。体。 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特点特点: 细胞大小一般为细胞大小一般为0.30.

6、6 0.82m,因此光学显微,因此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镜下清晰可见; 细胞形态多变,自杆状至球状、双球状或丝状等;细胞形态多变,自杆状至球状、双球状或丝状等; 有细胞壁,呈革兰氏阴性反应;有细胞壁,呈革兰氏阴性反应; 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个别例外),其宿主一般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个别例外),其宿主一般为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为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如啮齿动物);(如啮齿动物); 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有不够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

7、谷氨酸产有不够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 一般可用鸡胚、敏感动物或合适的组织培养物来培养一般可用鸡胚、敏感动物或合适的组织培养物来培养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 对热敏感,一般在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以上经30min即可杀死。即可杀死。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三、衣原体(Chlamydia)1907年年,两个捷克捷克学者在患沙眼的人结膜细胞内发现了包包涵体涵体,当时他们误认为它由“支原虫”引起。后来,许多学者认为在沙眼包涵体内不存在“衣原虫”,而

8、是“大型病毒”的集落。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汤飞凡及其助手张晓楼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到沙眼的病原体。直至60年代,由于它们具有滤过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和能形成包涵体,因此,这类沙眼病原体仍被称作“大型病毒”或“巴德松体”。1970年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沙眼及有关疾病的国际会议上,才正式把这类病原微生物称作衣原体。汤非凡教授汤非凡教授1897-1958 1956年年,汤汤飞飞凡凡教教授授等等自自沙沙眼眼中中分分离离到到病病原原体体后后才才逐逐步步证证明明衣衣原原体体是是一一类类特特殊殊的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沙眼沙眼p眼眼-眼,眼眼,眼-手手-眼眼: : p沙眼亚种

9、沙眼亚种A A、B B、BaBa和和C C血清型血清型p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增殖,包涵体局部炎症局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后期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影响视力或致盲致盲 包涵体包涵体 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生活史(生活史(需需48h)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原体则感染新的细胞。具有感染性的原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宿主细胞,被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原体逐渐增大成为始体.始体无感染性,但能在空

10、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复繁殖,形成大量新的原体,积聚于细胞质内成为各种形状的包涵体。1977年,Carl Woese以16S rRNA序列比较为依据,提出的独立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 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为三域(Domain),并且在进化谱系上更为接近真核生物. 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接近,同属原核生物. 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例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原名:古细菌(Archaebacteria);后改名:古生菌(Archaea)四、古生菌(Archaea)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

11、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Eubacteria (真细菌)Archaea (古生菌)(Eukarya)真核微生物古生菌的细胞形态 在显微镜下,古生菌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古生菌的细胞结构 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古生菌既有类似真细菌之处,也有类似真核生物之处,还具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一)细胞壁v具有与真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v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均差别甚大;v热原体属(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 已研究过的一些古生菌,它们细胞壁中没有真正的肽聚糖,而是由多糖(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1,3糖苷键不被溶菌酶水解 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连在

12、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二)细胞膜 古生菌的质膜在本质上也是由磷脂组成,但它比真细菌或真核生物具有更明显的多样性。亲水头(甘油)与疏水尾(烃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的;细胞膜的化学组分存在多样性;古生菌的细胞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真细菌或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都是双分子层。(三)细胞质和内含物t无复杂内膜的细胞器t核糖体为70 St有些种类的细胞质中具有有一定功能的颗粒状内含物产甲烷嗜热菌细胞内的气泡(四)核区没有具有核仁、核膜的细胞核染色体DNA为共价闭和环状 存在于极端特殊的生态环境下,有的是严格厌氧菌,有的是极端嗜盐菌,还有的则是嗜热嗜酸菌。独特的生态条件n古生菌与生命起源n极端微生物酶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古生菌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