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9258047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l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视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视频1)l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视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视频1)l教育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诞生:1903,桑代克、,桑代克、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学l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法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个案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如对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超常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进行研究。个案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比如,对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对应的教育措施。2.2.调查法调查法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

2、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类型。访谈法是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以口头言语的方式就某些特定问题进行交谈,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言语的形式让被试回答问题,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3.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观察了解的方法。优点:优点: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被观察者的活动表现是真实的、自然的,因而所得

3、到的材料也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缺点缺点:是观察者常处于被动地位,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有可重复验证性,观察的结果也难以确定因果关系。4.4. 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从而引起人们的某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从而引起人们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实验设备或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根据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视频(视频2)仔细观看视频仔细观看视频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心理2024/9

4、/21李海青9第二章第二章 学生心理学生心理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必须遵循依据。教学必须遵循“准备原则准备原则”,学生,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学说的基本观点l知识的形成?理论强调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适应,这也是

5、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出了图式的概念。所谓所谓图式图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的认知结构。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

6、单的反射,如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同时皮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同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完成的。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同化化、顺化顺化和和平衡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

7、一样。2、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可见,从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3、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感知运动阶

8、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行为是自然发生的,代表了一种试图理解世界的努力。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参看宝宝照片)。同化和顺化:举例(宝宝) 皮亚杰的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临床访谈)(2)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能够想象未来,反映

9、过去,不能在同一时刻以一个以上的纬度进行思考。不可逆性。语言迅速发展期。减少了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守恒去中心化莉琪从厨房拿来2杯柠檬茶,一杯给弟弟,一杯给自己,她说:“别生气,我和你一样多,我的杯子更高但更窄,你的杯子更矮但更宽。”可逆性:能思考问题的全过程,再进行逆向的思考。按层次分类能变通和重组事物,使之呈有层次的类别。莉琪和她的朋友玛丽娜讨论如何摆他们收集的石头,玛丽娜建议:“你可以把他们按大小归类,然后再按颜色分,或是同时按颜色,形状分。序列:给物体排序时,能有计划地进行。传递推理能根据归类和顺序关系对事物进行综合。在比较A和B,B和C后,能得出A和C的关系。空间运算具

10、有空间知觉的恒常性,能明白时空、速度间的关系,并建构出与周围环境相类似的认知地图。水平翼差按一定顺序渐次地掌握逻辑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思维给路易斯以下命题,要他作出肯定、否定或不确定的回答。前提1:所有动物都是紫色的。前提2:frobe是紫色的。结论:frobe是动物。路易斯的结论是:不能确定frobe是否为动物。“frobe可能是一种动物,也可能是一种紫色的东西而非动物。”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认知发展的阶段(二)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 年龄认知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根本的自身中心化;仅

11、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前运演阶段27幼儿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阶段 年龄认知特点具体运算阶段712小学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初中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他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

12、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启发: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2、练习和经验: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 启发:有效的教育必定是注重学生体验的。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语言和教育在作用。4、平衡性:是最重要的因素,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练习、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三、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一)学习从属于发展(一)学习从属于发展 儿童学到些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启发:只能顺水推舟,不能拔苗助长(二)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二)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

13、的过程过程 知觉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受刺激后的反应。 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三、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 通过操练,也许可以教给儿童某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的,除非儿童能够理解它,有就是说,儿童能够把它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去。 儿童越是主动,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启发: 多问“为什么要这样认为(解决)?”、“你是怎么知道(解决)的?”,而不只是问“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爱上课、爱解题,获取成功体验。皮亚杰认识理论对教育的

14、影响皮亚杰认识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70) (1 1)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皮亚杰主义者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皮亚杰主义者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老师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来发现自我。老师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2 2)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皮亚杰主义者认为不要加快孩子的认知发展,学习皮亚杰主义者认为不要加快孩子的认知发展,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由儿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由儿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

15、Johnson & (Johnson & Hooper, 1982)Hooper, 1982)。(3)(3)承认个别差异承认个别差异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老师在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步时,应上的差异,老师在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步时,应该把他们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不该把他们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不能拿一般标准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来衡量能拿一般标准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来衡量(Gray, (Gray, 1978)1978)。皮亚杰的数据收集方法儿童现实构建18个月的杰奎琳(150)杰奎琳坐在地毯上,玩一个她很有兴

16、趣的土豆(对于她,这是一个新事物),她嘴里模糊不清的说着“土豆”,把它放进一个空盒子里,又拿出来。我拿过土豆,把它放在空盒子里,杰奎琳看着。我把盒子放在毯子下面,把它翻了个,这样土豆就在毯子下面了,而没有让她看到我的花招。我把空盒子拿出来,对她说“把土豆给爸爸”。她在这个过程一直看着地毯,意识到我在下面做了什么。她在盒子里找她的土豆,看了看我,又仔细地看了了看盒子,看着地毯,但她从未想到到地毯下找。皮亚杰很多的观察都是对儿童的整体的自发行为,但在这个例子中,他采用了准实验设计方法来测试儿童对各种具体设定的情景的反应通过边访谈边观察儿童的心理过程。这例子是研究儿童的客观永久性概念儿童在以后发展出

17、来的心理过程。客观永久性是个体出生后的头两年智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理论(181)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它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以符

18、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的智能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或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而不是首先通过内在的过程(内化过程)实现的。由此,维果茨基对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将儿童心理发展看成是受内部力量驱使的、由内在逻辑支配的过程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皮亚杰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儿童周围的环境考察儿童思维的发展,皮亚杰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儿童发展的本质,维国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的影

19、响;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标志和符号系统这样的心理工具来作为中介的;高级机能是由外部活动刺激不断内化的结果。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思维与语言有不同的发生根源和不同的发展路线; 2、内部言语的重要作用:一是外部言语;一是自我中心言语;一是内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儿童最终掌握的言语结构,也就是他的思维结构。当儿童的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日趋一致后,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表达方式也变得越一致。(也就是说,变得越来越规范、完整、准确。)在内化的过程中,自我言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l社会文化历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学上。儿童的教学

20、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这个观点是维果茨基理论对教学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传统的发展观的有力批驳。 l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在儿童的发展总进程中,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189)l只有走最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 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

21、形式。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支架式教学案例安娜的故:重量平衡:4个小圈=1个大圈l教师:放几个小圈可以平衡?安娜:(试了几次后)说,4个。l教师:如果这边再放1个大圈,你认为那边要放几个小圈才能平衡?安娜:1个。教师:试一下。安娜先放1个,又放1个,还没有达到平衡,她显得很迷惑,于是又放第3个,放第4个,终于达到了平衡。她笑了,看着老师。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要点阶段理论的要点 Erik H Erikson 艾里克森(19021994)l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

22、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由此想来,为什麽“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

23、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30) 1、信任对怀疑(01.5) l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

24、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2、自主对羞怯(1.53) l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

25、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 3、主动感对内疚(36、7)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

26、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 l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做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例如:一个父亲和5岁的儿子进行一次徒步旅行,男孩要求父亲让他背一个很重的背包-就像大人一样。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 l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l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

27、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分析l我进幼儿园时年纪比较小,所以比班上的同学要矮小一些。我曾很渴望上学,但很快我就讨厌上学。对于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的任务,我就很难。渐渐地,我对简单的任务也回避,并为失败找借口。我开始害怕犯错。我的老师认为我很敏感,经常鼓励我,但我仍然会放弃,因为我认为我的工作总是做得不够好。虽然你我现在身处大学,但仍然担心考试。我正在学习控制我的缺失感和缺乏自信的感觉,学习反驳那些念叨我基础不足的“旧声音”。l自我概念;自我保护;(42)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l对“我是谁”的回答,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

28、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或共有同一性)。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使儿童感到孤独或孤立。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 繁殖对停滞(2560)l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以后)l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l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

29、,从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自我与社会生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的八个阶段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事实作依据,但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生物学观点来,侧重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论有相对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学界有相当太的影响。 人格教育必须从家庭、从婴幼儿开始l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其中早期的人格发展对成人人格有着重要影响l但我们现行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儿童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基架后才去教育和改造,因此对一些人格有所偏异的孩子,我们难以改造或是只能抱怨:“孩子是天生的,拿他没办法。”l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个

30、体早期人格发展的机制及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一书中指出:“在讨论发展时,不可避免地要从开始处开始。这是不幸的,因为我们对人的心灵的最早而又最深的层次了解得太少”。为此,他从婴幼儿出生开始研究个体社会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强调早期社会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早期人格是人的整个一生的人格基架。如果早期各阶段的人格基架建设不良,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个体以后整个一生的人格发展。l我国正式教育是在三岁左右(第二个社会化阶段已结束)才开始,而这个时候儿童的基本人格特征已经相对稳定,正式教育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我们的教育体制错过了大好良机,我们在孩子形成基本

31、人格的时期基本上是放任他自由发展了。正如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教授在其教育专著发现母亲中指出,“由于我们大大低估了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是在孩子已经养成不好的习惯之后再去教育,我们人类所有的教育都是再教育。”沙丽的故事沙丽被亲生父母抛弃,在10岁之前生活在孤儿院和养父母家中。“ 我”曾恳求留在抚养过我一年多的养父母家中,但他们说我必须离开。在多年中,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出现了错误,如果我的亲生父母不要我,谁还会要我?我想找出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干我。我不和任何人亲近,因为我认为如果亲近任何人,他们都可能会离开我。我是那么担心被抛弃,所以我从不去和别人打交道,甚至

32、也不会冒一点险。我现在40岁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像个孩子。智力的理论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整个的开放性动态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分析智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智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度量智力的工具,科学地拟定智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智力提出假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l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智力的二因素 lg因素 ls因素 l卡特尔(Catell)以及后来的霍恩(John Horn)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类: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学生的个体差异流体智力:

33、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智力在30岁左右会达到顶峰,随后衰减,例如: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等能力。晶体智力: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生中都增长,例如:词汇、审美能力等。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l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l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惟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1)言语/语言智

34、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内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7)自我反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指辨别生物和自然界其他特征的敏感能力。 见书:p54三元智力理论l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博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 l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

35、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1组合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3实用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总之,智力的成分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l学习风格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差异(1)视觉型即喜欢用眼睛

36、来接受信息,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擅长快速浏览学习材料,接受视觉材料效果好,易看懂图表,书面测验得分高。(2)听觉型即喜欢用耳朵学习的人。他们擅长语音辨析,口头表达能力强,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喜欢在有背景声音的环境中学习,喜欢小组活动。(3)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参与活动,通过自己动手或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特点是运动感强,平衡感好。大多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既善于通过“看”,又善于通过“听”来获得语言输入。所以,在语言学习中,我们要了解自己感知方式的特点和倾向,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又要有意识地扩展接受信息的渠道,最大限度调动自己学习的潜能。认知方式 l指人们组织、分析和回忆新的信息和经验的方式。l在认知

37、方式上,学习者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l场依赖者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认知事物,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善于独立分析问题l场独立者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能洞察出超越事物本身以外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很容易地把重要细节从复杂的背景中区分出来场依赖型的学习者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人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善于利用周围的情境,与人在交流中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场依赖型的学习者会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老师讲授的语言知识,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依赖正面的反馈意见。他们开朗,对别人感兴趣,一般能够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技能。 场独立型的

38、学习者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会想当然地认为所学的语言知识一定是正确的,会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再做出判断,他们通常自我意识较强,看上去不够敏感,愿意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思考型与场冲动型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各有优势与特点。l思考型学习者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抗拒外界诱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强,有较强的批判性。 l冲动型学习者则倾向于很快地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地凭借自己的直觉推测答案,他们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冲动型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 其他认知风格分类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学生对信心加工的深度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学生对信心加工的深度l深层加工: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之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以获得内容的深层意义。l表层加工: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他们与更大的框架联系起来。 l视频(个人的成长)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