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1899557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工艺美职院-潘家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家俊研究员()2012年10月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三个机遇和两个挑战三个机遇:教育资金的增加;职教体系的建构;高职院校的转型。两个挑战:缺乏对争取政府资源和设计项目的充分准备;缺乏应对高职教育发展人力资源的充分准备。前言: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言: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2年5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在参加“世界第三届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期间,专程访问了上海工艺美院。6月14日,博科娃来信肯定学院的办学成果,指出:“相信贵校已经对21世纪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创造、高品质做了最完美的诠释。”“创新、创造、高品质

2、”表明了世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指明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前言: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言: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专业建设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建设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对于一所高职学校来说,社会可能记不住学校的名字,但是如果有一两个专业成为拳头专业,那么学生和家长一定会记住,政府一定会记住,产业界也一定会记住。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理由(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愿景(规划目标)。一、高职教育的专业定位一、高职教育的专业定位例: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路线图(201

3、1-2015年)现在,专业顶层设计经常被人们提起。所谓顶层设计,本是源于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但可以确定的是,顶层设计是指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需要系统的、全局的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顶层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资源上的整合。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目标或终极目标后,所有子系统、分任务单元都不折不扣地指向和围绕核心目标,当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与工作任务都执行到

4、位时,就会产生顶层设计所预期的整体效应。二是科学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设计,但这种“上”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源于并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它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理念的科学性和设计的缜密性,这就是我们十分强调理念培训的原因。三是执行力。顶层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准确到位的执行,只是海市蜃楼。因此,顶层设计在执行过程中,必然要求体现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视域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第一,缺乏与企业深度的结合。现在,虽然大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强调明

5、确定位、目标、规格,但总体上来说仍是沿续着传统而非发展的、统一而无特色的方向发展。从深层次讨论,就是缺少行业、企业的背景,缺乏与社会深度的结合,专业设计缺乏参与主体的广泛认同。往往造成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脱节、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的脱节、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的脱节。第二,缺乏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在阅读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会发现在办学理念、培养规格(目标)、能力分析、课程标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存在表述繁杂、语词不统一等问题;部分人才培养方案中,某些课程与培养目标几乎毫不相干,是根据现有教师的原因被列进去的;目标繁多,但终极目标不明晰,各门课程目标互不相干,

6、“各自为政”,专业人才培养追求的最高目标则往往被忽略。之所以产生如此现象,个中原因复杂,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或者缺乏顶层目标意识。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第三,缺乏支撑系统。我们有一些专业,虽然也确立了科学的顶层目标,但却缺乏相应的对实现目标各个环节的设计支撑。如,几乎所有专业都提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但“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内涵和标准是什么,需要哪些子系统来支撑,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目标,怎样通过加强过程监控来确保目标的实现等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有些专业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或专项规划,但往往不够具体或缺乏可

7、操作性,使得顶层目标成为空洞口号。有些专业的课程缺少整合,教学缺少团队化,教师是散的。有些专业虽然有理念、有行动计划却无相应的制度设计。第四,缺乏科学的目标定位。高职教育应当“将学生的成才作为办学的逻辑起点”,着眼于人的发展,这与单纯着眼于企业需求相比,理念更新、更全,难度更大、品位更高,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必须贴近并切实满足企业需求,但是不能忽略学习者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潜能开发和生涯发展。如何把社会需求和人的需求两者同时得到满足的问题,发达国家也没有真正解决,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关系到整个教育的观念和体制创新。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

8、职业教育专业顶层设计的路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学校办学定位调整专业结构;根据“企业先导”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和学生发展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应岗位核心能力开发项目课程(模块);建立“双师(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二、高职教育专业的顶层设计传统的“校企合作”,基本形式是通过签订协议确立合作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是“5+1”的模式,即由学校制定教学方案、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负责学生工作、确定招生指标,企业也许会“参与”学校的一些咨询工作,但主要职责只是1个,就是负责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当然,最好还要吸收毕业生就

9、业。在这种体制下,整个培养过程是由学校“包办”的,企业无法参与教学的完整过程,无法全面了解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也就在情理之中。在这种体制下,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了解职业,很难确立对行业、企业、职业的认同感,所谓“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从谈起。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必然按照学科体系,依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无法引进或指导学生完成真实项目,也谈不上按照能力标准来考核学生。在这种体制下,教学的主体活动被锁定在校园、课堂(包括所谓“第二课堂”),整个专业形态、校园形态仍然是封闭的,无法按照开放性、市场性、社会性的原则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往往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

10、培养方案以外的附加,即使引进真实项目,也很难融入课程体系,学习体系和项目体系“两层皮”的现象比比皆是。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育人,要坚持企业的“先导”。所谓企业先导是指:根据企业的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展专业的顶层设计,而不是“有什么教师开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程”。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课程体系,而不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验,而不是仅仅强调学历或者职称。应当以用人部门为主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而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按照传统考试形式进行考核。专业带头人能够在行业顶层“进出自由”,能够跟行业顶级人物“称兄道

11、弟”,以此来界定专业在职业教育界的地位。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需要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如果把它比作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大厦建造的主体,是教与学的团队,专业带头人便是团队的领军人。目前,美院12个招生专业中,有6个专业的带头人来自美国、台湾和一流公司;40余个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室里,70%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工作室首席。这支来自行业、企业的团队,和学院教师们一道,奠定了美院前行的基础。很明显,按照“企业先导”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关系,其合作企业必然是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或者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行业标准的企业,是在社会

12、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同样明显的是,“企业先导”的培养模式对传统的、现行的学校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如何适应这种挑战将决定校企合作的成败,进而决定职业教育的成败。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必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其关键点: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构(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中心或其他组织)和合作育人制度。这种机构和制度应当成为高职院校“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广泛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全面的制度支撑,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等

13、。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决不像官员和专家们说的那么轻松。教学体系与项目体系“握不到手”,不仅是国内高职系统的通病,也是国际职教界的普遍现象。教学的宗旨是因材施教多元化发展,企业项目的要求是流程作业专业化标准,任选其一都是以偏概全。企业的环境是生产营利导向,并不具备教学实习的机能,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复制企业环境中的所见所得而非学习成长,学生更换企业后将无所适从。教学与项目要能“双轨并进”,需要的是相互的配合,教学的内容要从企业项目拆解转化而来,项目的实习则要兼顾行业兼容性及未来发展性,这是一个缜密而谨慎的工程。“拆解转化”和“行业兼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4、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又最难逾越的难关,已经解决得好的案例十分罕见,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可行之路。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学生是学校的用户。产品,是被工具化和标准化的东西;用户,是你的服务对象,是“上帝”,是需求提出方,往往成为一个实体机构兴衰的重要甚至主要助推力量。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课程应当组成不同的模块,模块应能够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及教学环节之间要有必要的内在逻辑,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讲究整体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新的课程模块要求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分解

15、为若干个职业活动单元,把每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做成某种产品的全过程)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作业项目。类似的做法,在德国叫“职业活动项目”,澳大利亚的TAFE叫“学习包”,英国的BTEC叫“课业”,其他好多地方就叫“学习模块”,在每个教学计划中大约包含15-20个“项目”或“课业”。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每个教学项目都要精心设计或选择,尽可能贴近职业活动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英国BTEC对于他们的“课业”设计要求满足8个条件:该工作过程可用于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

16、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高度重视“行为要点”的培养。“行为要点”是比“知识点”更有新意的内容,它是指与完成某项作业相关的意识、行为和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市情分析和判断能力、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的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公共场合的

17、仪表和行为举止、合作意识和能力、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等等。这是过去传统教学中没有的,而又是现实市场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通用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是在市场竞争的成败得失中比专业能力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因素。德国人把这类能力称为“关键能力”。到底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在课程中如何设计?如何评价?如何计分?需要积极探索。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人们了解或者评估一所高职院校,就自然会考察它的办学形态、它的专业形态、它的校园形态,也自然会围绕这所学校中的学生进行探讨。学校最终讲的就是关于学生的故事,师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构成了学校的脉搏,学生的成人成才决定了学校的

18、全部走向。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学的怎么样,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怎么样,而不是只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这是美国大学教育近年来的重大变化之一)。这样做的难点是许多指标不能量化,不象“课时数”那么简单明了。但这个方向不能动摇,方法问题可以慢慢探索。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专业建设的实质性成果,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将学习体系和项目体系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应当由项目引领的课程模块组成,教学的内容要从企业项目“拆解转化”而来;课程模块之间,应当具有严密的关联性和内在的系统性。每个课程模块(学习包)不是传统的“教材教案”,而是为学习者设计、提供的“学习

19、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内容应当包含:课程概述、项目设计、教学方法、知识要点、技能要点、行为要点、考核形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法律知识、参考案例、自学内容、教师资质、设备规格等等。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学习平台。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美院2012年的招生专业从23个压缩到12个,重点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具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停招或缓召一批人才培养规格类似、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为加强内涵建设,学院组织各专业重新编制专业建设方案、“十二五”专业建设路线图,制定以能力模块为构架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批项目课程,争取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建

20、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具有活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执行标准。工业设计专业的“项目课程学习包”、“专题案例学习包”,数码艺术专业的“课谱式教学执行标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成果,有的已经成为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专业建设方案的创新,着重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工业设计专业“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训练体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谱化”的教学标准与执行平台以及动态评估与修复机制;游戏美术设计专业基于国际化资源应用的“三对位(实习与职业对位、实训与专业岗位对位、课程与考证对位)”教学设计;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专业

21、品牌与设计品牌并重”的发展规划;展示设计专业“以项目为主导,引导各项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景观设计专业“三个维度(上海国际景观公司、台湾设计院校、欧美景观设计协会)”的优质资源整合;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模块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时装设计专业“以产业化带动专业发展的逆向激励”的建设思路;工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充分呈现出专业的创新性和活态化。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新的专业形态,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版图,重新构建教学空间。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任务引领,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都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

22、所谓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机械区隔,使彼此卷入复杂的交融和互动之中。工作室教学在课堂与职业情景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视界,也极大地拓展了专业建设的空间。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五、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案例1:以生产设计流程为引导,构建螺旋上升式的项目训练体系工业设计专业用2年半时间,从几乎被边缘化的专业成为国家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其基本经验,就是在“企业先导”的背景下,进行专业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设计:第一,划分企业设计环节,提取专业核心能力。在对行(企)业现状、人才需求与高职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企业设计流程的四个

23、环节:产品策划;创意沟通;设计执行;实体呈现。以此为依据,提取出对应的四个专业核心能力:设计思考能力;2D沟通能力;3D执行能力;模型塑造能力。第二,开发专业教学模块,构建螺旋上升式的项目课程训练体系。依照四个核心能力,设计7个专业能力项目课程模块、2个专题设计项目课程模块和1个人文素质课程模块,设立18-20个训练项目及数十个子项目,各个项目之间保持关联,每个项目为不同的能力目标服务,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课程训练体系,将企业设计流程转化为专业教学流程。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学期学期周数周数教学模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目教学目标评核要点核要点备注注第一学期第

24、1周第9周专业技能养成基础阶段A A设计本本职学能学能1.工业设计概论2.平面形态与识图B B设计沟通能力沟通能力1.PS接口操作2.简单实例演练C C设计表表诉能力能力1.基础造型练习2.自由造形表诉3.基础材料练习D D设计执行能力行能力1.rhino接口操作2.简单实例演练1.设计流程简介+案例 操作。2.沟通图面案例演练。3.基础造型技法训练。4.自由造型作品发表。5.基础数字案例演练。6.设计流程实案演练。1.设计流程及工业设计概论解说,使学生开始建立 基础的设计观架构,了解工业及商业化社会的结 构、运作机制。2.通过photoshop的接口认识与训练,强制学生面 对设计图面的表达,

25、由临摹开始让学生熟捻产品 的设计沟通管道。3.通过模型造形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启蒙空间形态 的表诉能力,尺度体验以及各种设计模型材料的 特性以及制作技巧。4.通过rhino的接口认识与训练,强制学生面对虚拟 数字空间的设计表达,由临摹数模开始让学生熟 捻产品的执行管道与共通平台。5.通过自由造型创作的安排,使学生对形态的表达 与创造产生兴趣,并能藉由创作的过程阐述自己 的想法与性向。6.借由工具箱设计制作的题目,整合本阶段各项基 础课程的横向连接,使学生亲身体会基本设计流 程在执行上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及相依关系,并 做各技能基础阶段的整合验收。要求:要求:1.三项设计职能的基础练习需 按业界培训

26、标准逐一达成。2.工具箱设计过程需符合基础 设计流程。成果:成果:1.PS练习作品2.rhino练习作品3.模型基础练习作品4.自由创作作品5.工具箱实体产品计划新生从第二周开始上课,新生第一周军训专业名称:工业设计专业专业名称: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助理产品设计师,达到业界两年工作经验水准培养目标:助理产品设计师,达到业界两年工作经验水准学学 制:三年制:三年核心能力:设计本质学能;设计沟通能力;设计表诉能力;设计执行能核心能力:设计本质学能;设计沟通能力;设计表诉能力;设计执行能力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第10周第18周设计流程养成基础阶段A A设计本本职学能学能产品形态演练手绘表

27、现技法色彩学基础B B设计沟通能力沟通能力1.speedform设计流程2.广告牌制作3.设计报告PPTC C设计表表诉能力能力1.造形调整与比例2.空间定位与测量3.下地处理与涂装D D设计执行能力行能力1.曲面建模2.空间形态调整3.渲染教学1.speedform专题实 训。2.感觉与形态分析+讨 论图面提案发表。3.设计实体化实训。4.设计数据化实训+分 析。5.作品发表。1.透过speedform专题,整合核心设计流程所需的所有能力与知 识,使学生了解创意实践的步骤和设计价值。2.透过草图提案,教导学生感觉与形态的连结性,加强表现技法 的实战经验。3.透过图面提案格式的要求,整合学生在

28、图面形态的沟通能力, 了解提案流程。4.通过设计提案发表过程,训练学生的临场表诉能力,观摩其它 学生间的创意,相互交流激荡出再深层的设计涵养。5.根据定案图面模型化,验收学生的设计合理性,整合立体实践 时所需的所有能力。6.透过造形提案调整的互动,强制学生提升设计的成熟度及传达 技巧,将感性的穿透力实践于形态表达。7.模形对称的过程中,强制学生面对空间定位及尺寸测量的整 合,强化各项职能相互间的融会贯通。7.根据定案模形建构数模,使学生体会实体空间到虚空间转换时 的重点,体会曲面形态建构时的合理性;渲染引擎的实用导入。8.根据发表要求制作符合规范的作品广告牌及报告书,使学生能 有效利用各种媒体

29、阐述设计的概念。9.作品发表使学生有直接公开表诉设计想法的舞台,习惯于公开 场合有逻辑的陈述设计概念与临场互动。要求:要求:根据speedform项目,按核心设计流程各阶段要求逐步完成项目。成果:成果:1.概念分析报告2.正式设计提案图面6套3.最终涂装作品4.有效提案数模5.作品广告牌6.发表用PPT7.作品发表会命题制作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第三,构建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团队。根据项目课程要求,由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以任务的形式提出教学目标,按照企业的规范和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这样的项目训练课程必须依据项目内容进行分工,由多位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从而改变了传统以课程为

30、核心的教师组织模式,构建起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团队。教师不能仅仅以完成课程为目标,而要了解自己的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融入到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从“个体行为”转为“团队行为”。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鉴于在企业先导背景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国际九大车厂中已有奥迪、日产及雪铁龙集团来校参访,完成青岛宙庆产品设计、台州方舟设计、百利达设计、东风客车、新航嘉科技开发设计提案等多个项目,与湖杨产品设计在校共建研发工作室,于2012年7月承办日产上海区造型师面试。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2012年

31、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与本科大学同台比武,获7个一等奖,与同济大学并列第二名。在全国总决赛中,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大学生近7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越野摩托车”、“Samurai”、“游志”等3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是唯一一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与广州美术学院并列大赛第一名。中国职教学会顾问、原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杨金土闻知后,兴奋地表示:“这是值得大喜大贺的成就,是能让职教界扬眉吐气的大事,是高职教育社会价值无可辩驳的实证!”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份成绩单,该专业的关键指标是:(1)09级学生走完产品设计流程的比例

32、为百分之七十。(2)09级学生执行完设计流程者平均相当于入行半年的职业能力。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到2015年,毕业生应达到相当于入行两年的职业能力。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案例2:以产学一体化为平台,建设中国黄金创意产业中心首饰专业建设面向服务的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机械、激光、材料、电脑、管理、营销、艺术等各领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人员在设计理念、视觉表达、材料介质、加工技术、珠宝鉴定等方面都能得心应手,同时还需要把握消费心理、知晓风土人情、领悟传统与时尚。目前珠宝首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相对滞后。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有效的与市场对接的机制,而建立这种机制的前提则是形成学

33、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平台。首饰专业积极践行的,是一种“产学研商”结合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相贴合。与中国黄金集团的合作,使大型央企的标准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师生设计制作的首饰样品可以径直登台“中国黄金”的零售终端。1.服务完整产业链。2.引进行业标准。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以美籍华人首饰设计师沈成旸、卢蕙卿担纲领衔,配置了从意大利引进的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树脂电脑立体成型机及高精密激光焊接机、激光雕刻机、电镀设备及从日本引进的全套新型铸造设备,人和物的保障集聚了一流的资源。基于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使课程针对相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将关键技术

34、和工艺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架构中去。传统的课堂,改造成了工厂化的车间;饰品设计和制作的流程,化为教学的步骤,通过下达“工作任务单”,提出教学要求,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引领,转变为职业体系、能力引领。3.聚集优秀资源。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在第一时间就化身产品、商品,经由中国黄金集团旗下的1600个终端零售店投放市场。其他如为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打造的吉祥物“蝴蝶”系列首饰、婚庆系列首饰、国盛集团Logo胸针(18K黄金微镶钻石)等都成为工学结合的生动佐证。4.改变教学模式。5.作品产业化。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与中国黄金集团的合作,让师生们可以不出校门,就能直接参与设计与制作黄金饰品

35、,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倍增。用专业领军人物沈成旸的话说,学生的专业优势就是有创意、懂材料、会制作、擅销售,尤其是接受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训,锻炼了胆魄,使他们在真实岗位上更从容,更自信。近三届毕业生几乎全部提前落实了就业,著名企业就业率达到75%以上,不少著名企业提前一年预定,规模排名前十位的首饰企业首招该专业毕业生,其中有些企业甚至明确指出只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这种“校企一体”的交互性深层合作,无疑促成了校企的共赢,给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案例3:对接岗位需求,适应学生特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1多元细化专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在已经初步建成的工作室培养模式

36、的基础上,设计“专业通用能力”、“初级专业岗位能力”、“高级专业岗位能力”(定向特训工作室教学)三大能力递进和多元细化的教学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个人的专业志向、专业兴趣作出选择,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2.针对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构建倒“T”形的专业能力结构。横轴代表专业通识能力和专业知识面;竖轴代表某项特定的专业能力。社会培训机构侧重于竖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技能,但是一旦岗位内容随着产业升级而出现变化,就难以适应;学校普遍重视横轴能力的培养,缺少对于竖轴能力的强化训练,致使学生难以直接对接操作性和制作性的专业岗位需求。通过双选递进地选择教学模块,

37、使学生的能力从一般通用能力逐渐细化到专门能力,从行业一般能力逐渐进化到企业专业能力,再通过特定岗位能力教学对接具体工作岗位能力培养。浅入深、逐级递进,并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个人专业发展方向的机会。第一学期侧重于对学生专业通用能力(倒“T”形横轴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熟悉专业领域,建立专业思想;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特定专业性能力(倒“T”形竖轴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专业能力从“会”到“好”、从“粗略”到“精湛”的问题。在完成横轴能力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起对竖轴的兴趣;在强化竖轴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和延长横轴能力。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3多元化的教学技术支持体系从方法、资

38、源、管理、机制4方面入手,确保培养过程能够有效运行,顺利发展。教学方法支持:优化“四步教学法”,用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教学效能,保障专业教学走向科学规范的道路。教学资源支持:争取加盟国际创意资源中心,获得相关国际教学资源的使用权限,拓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多元管理平台:通过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学生乐意接受的信息形式,构建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社会的监管之下。执行机制建设:通过“课谱”体系建设,形成教学实训案例和实训项目动态的引入机制,让教学模式具有流水不腐的活性,动态地对接企业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更新。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两年

39、半中,数码艺术学院为上海世博会、文化部、国际贸易中心、中华艺术宫、绍兴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重大政府、社会项目提供技术服务,2010年至今共完成40余个项目,800余人次学生参与。2011年6月德国汉堡国际动漫大赛上,师生创作的动画短片天净沙秋思脱颖而出,夺得大赛中的重要奖项“中国国家奖”。在颁奖典礼上,天净沙秋思成为全场唯一播放两次的作品,获得了高度的认同。六、专业设计案例六、专业设计案例1: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立足点。 2:多样性是职业教育的特质之一,一刀切的所谓标准、模式都将把职 业教育引向歧路。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4:教学团队特别是专业带头人将决定专业建设的成效。5:内涵建设是系统工程,“单兵独进”无法成功。七、结束语七、结束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