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摄影技术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91653338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拍摄影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拍摄影技术课件(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翻拍摄影技术 主 讲: 姚 永 明翻拍摄影技术p教学目标和要求:n掌握感光材料的种类、结构和性能;掌握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冲洗技术;传统相机的使用以及翻拍品的耐久性等有关内容。p教学重点和难点:n感光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冲洗技术过程对复制品的耐久性的影响。翻拍摄影技术p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长久性与档案制成材料使用期限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以及为满足档案提供利用的需要,对档案采取再生性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翻拍摄影就是其中措施之一。p翻拍摄影制品有的可以作为档案加以保存,有的可以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因此档案翻拍技术是一种有效延长档案使用期限和满足档案利用需要的常规技术,

2、为此应对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翻拍摄影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 p翻拍摄影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感光材料,但由于感光材料类型极其复杂,性能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应根据翻拍对象及翻拍品用途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感光材料。p下面首先介绍感光材料的种类、结构与性能。翻拍摄影技术一、感光材料的种类一、感光材料的种类p感光材料一般指见光能发生变化,经曝光和一定理化加工过程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材料总称。感光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不同领域对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p例如按使用范围分有:电影胶片、民用胶片和军工胶片;p按感光材料支持体分有:胶片、相纸和干板;翻拍摄影技术一、感光材料的种类一、感光材料的种

3、类p按感光物质分有:银盐型和非银盐型;p按影像色彩分有:黑白片和彩色片;p按感色性分有:粒子照相材料、X射线照相材料、普通照相材料和红外照相材料等。p本书对感光材料的分类采取先按支持体(片基)分成三类,再按感光物质或影像色彩分成若干小类。翻拍摄影技术( (一一) )胶片胶片p胶片是以透明软片为支持体(片基)的感光材料,是感光档案材料中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现存胶片档案的主体是电影片、缩微品和相片底片。p按其所用感光物质分有银盐型胶片和非银盐型胶片;p按影像色彩分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 翻拍摄影技术1 1银盐型胶片银盐型胶片 p银盐型胶片感光材料的种类如下:翻拍摄影技术p黑白片具有感光度好、

4、分辨率高、影像性能稳定、耐保存等特点,广泛用于制作各类胶片档案的原底片,但亦有用作中间片的。p彩色片具有画面逼真、色彩鲜艳的优点,主要用于制作彩色底片、彩色电影胶片、彩色线路图等,近年来亦有作缩微胶片用,其缺点是耐保存性较差。翻拍摄影技术2 2非银盐型胶片非银盐型胶片p非银盐型胶片所用感光物质有重铬酸盐、重氮盐、感光树脂、电子照相材料等。p现有非银盐型胶片档案中以重氮片和微泡片居多。p由于重氮片和微泡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感光度低,影像耐保存性较差,故一般不直接用于拍摄,主要用于制作拷贝片。翻拍摄影技术( (二二) )相纸相纸p相纸的分类方法较多。按感光色彩分有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p按卤化银种类分

5、有溴化银相纸、氯化银相纸和氯溴化银相纸。p溴化银相纸感光度高,适于放大成像;p氯化银相纸感光度较小,但颗粒细小、色调美观,适于接触印像;p氯溴化银相纸则介于两者之间。翻拍摄影技术( (三三) )干板干板p以玻璃为支持体的感光材料称为干板,又称硬片。p其最大优点是自身不发生形变。干板作为普通照片底板目前已较少采用,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p一是:特殊类型的干板,如粒子干板和超微粒干板多用于某些科研领域。p由于卤化银不仅对光敏感,对基本粒子射线也很敏感,所以粒子干板作为记录基本粒子径迹的录像介质,在原子核物理和宇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翻拍摄影技术p超微粒干板与普通照相乳剂不同的是粒子乳剂中卤化

6、银含量较多、颗粒纤细、乳剂层较厚。p其特点是解像力极高、具有足够的反差系数和极严格的清洁度。在医学、航空和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p二是:用于对影像几何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殊领域,如航测中多倍仪投影用的缩小片、地面摄影测量中用的摄影硬片、地图的影印与复照等。 翻拍摄影技术p按感色性划分我国生产的摄影硬片见表11。翻拍摄影技术二、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二、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p不同类型的感光材料在结构上虽有差异,但一般均由片基、底层和感光层组成。p不同的是银盐型感光材料中的相纸不涂布防光晕层。非银盐型感光材料无保护层。感光材料与感光档案材料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原感光层变成了影像层。 翻拍摄影技术p常用

7、感光材料结构见图 翻拍摄影技术( (一一) )片基片基p1839年首先制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片基是光滑的银板,到1887年相当一部分片基已是玻璃板,以后开始使用硝酸纤维素酯作片基。自20世纪50年代逐步用醋酸纤维素酯取而代之,目前胶片片基材料主要是三醋酸纤维素酯和聚酯。翻拍摄影技术p片基作为感光层的支持体应具有以下性能:n化学性能稳定,不与感光层发生反应并能与之牢固粘合;在使用与存放中不易分解。n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拉耐磨;有良好的耐水性,在涂布、存贮中收缩性小。n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且应耐光、耐热、耐寒、耐湿、无毒和不易燃烧。n表面导电性能好,不易产生静电。n厚度均匀,表面平滑光洁。翻拍摄影技术

8、1 1硝酸片基硝酸片基p硝酸片基的主要组分是硝酸纤维素酯(CN),密度158165,白色固体,是纤维素在浓硫酸、浓硝酸与水的混合液中被硝酸酯化的产物,聚合度为100350。翻拍摄影技术p纤维素葡萄糖基环上的羟基被全部硝化的产物称为三硝酸纤维素酯(CN3),含氮量1414,通常用于制造炸药。用于制作片基的是二硝酸纤维素酯(CN2),含氮量1118,配之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流干燥成型。翻拍摄影技术p硝酸片基的特性:n(1)机械强度高。片基抗拉耐折,弹性与柔韧性是至今最为强韧的热塑性塑料。n(2)几何尺寸稳定性好。由于亲水性的羟基被取代,片基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吸湿性低,收缩性小,在21、RH80中

9、吸湿率仅为1。n(3)对酸、氧化剂稳定。硝基的进入增强了甙键对酸的稳定性,即使在高湿下用强稀酸处理也不会引起含氮量的变化,但浓无机酸对其有破坏作用。n(4)透明度高。可见光透过率达91。 翻拍摄影技术p由于上述原因,它曾一度在电影胶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鉴于以下致命弱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逐步被淘汰。该部分档案应复制到安全片基上。n(5)化学稳定性差。片基对光、热极不稳定,受强光、热长时间作用能分解出气态的CO、CO2、N2及氮氧化合物等。据在544下观察发现,空气中有草酸、蚁酸等有机酸及亚硝酸、醋酸乙酯等物生成,自重损失达40。CN2自行分解中,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温度每升高5分解速度

10、几乎增大1倍,甚至水亦可作热分解的催化剂。翻拍摄影技术n(6)对碱、还原剂不稳定。1碱溶液在冷却状态下亦能使CN2脱硝并伴随有氧化和降解反应;硫氢化钠、亚铁盐等还原剂能使其分解出硝酸根。n(7)具有易燃易爆性。CN2的分解具有自催化性质,极易燃烧和爆炸。新片基100开始发软变形,140分解出褐色气体,175180可自燃,燃烧温度可达15001700。片基老化后因高气温或摩擦能引起自燃。 翻拍摄影技术2 2醋酸片基醋酸片基p醋酸片基的主要组分是醋酸纤维素酯(CA),纯密度为132左右,无色无味。它是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乙酰化试剂醋酸酐在稀释剂作用下的产物。翻拍摄影技术p醋酸片基的特性:n(1)

11、化学性能稳定。突出优点是不易燃烧,且难以点燃,燃烧速度仅1315 cmmin,离开火源,燃烧自行停止,属安全片基,是我国当前感光胶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片基。n(2)几何尺寸稳定性较好。片基受温湿度影响小,影像清晰度与稳定性较硝酸片为好。n(3)对光稳定。nCA3片不足之处是机械性能不甚理想,有形变与发脆现象,脆性较CN2大,柔韧性较CN2片基差。p两种片基的共同弱点是耐气候性欠佳。 翻拍摄影技术p两种片基的区别方法。n(1)浮力测试法。硝酸片基密度大于三氯乙烯,三醋酸片基密度小于三氯乙烯,可据其在三氯乙烯溶液中的沉浮加以判定。n(2)甲醇测试法。在两种片基上各划一线,滴上甲醇,溶解者为三醋酸片

12、基。翻拍摄影技术3 3聚酯片基聚酯片基p聚酯片基的主要组分是聚酯,又称绦纶。由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缩聚而成。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结构式为:翻拍摄影技术p制作片基时先由聚酯配之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制成无定形薄膜,再拉伸成型,继而在190200下热定形。p聚酯片基属安全片基,它具有以下优良特性。p(1)化学稳定性好。对酸、氧化剂和溶剂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尤其是对氧化剂有突出的稳定性。翻拍摄影技术p(2)机械强度高。片基抗拉耐磨,能在较大范围内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薄膜抗张强度可与铝膜匹敌,约为尼龙的3倍。耐冲击强度为常用薄膜的35倍。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在125空气中加

13、热1000 hours,薄膜强度与弹性模数仅降低1015。p(3)尺寸稳定性好。片基收缩性低、吸湿性小,如25 mm厚薄膜在25水中浸泡1周吸水率为O8。翻拍摄影技术p(4)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它是塑料中耐光老化最优良的材料,如在玻璃罩下曝晒2 800 h聚酯纤维能保留原有强度的3040,而天然丝在同样条件下600 h强度即完全消失。p(5)耐生物性好。聚酯能相当好地抵抗霉菌的作用,即使能在聚酯上观察到霉菌生长,但对材料自身不会造成侵蚀或破坏作用。 翻拍摄影技术p但该片基亦有不足之处:p一是片基表面电阻较高,极易产生静电;p二是惰性大,接片较为困难;p三是不耐碱,尤其不耐氨水,即使在室温下受其作

14、用也相当明显。 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4 4聚碳酸酯片基聚碳酸酯片基 p胶片片基除上述外,还有醋酸乙烯片基、聚苯乙烯片基和聚碳酸酯片基等,其中聚碳酸酯片基性能接近聚酯,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片基材料,只因价格较贵而限制了其应用。该种片基与其他片基性能比较: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5 5钡地纸钡地纸p相片纸基俗称钡地纸。相片纸基对原纸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要质地纯粹、纸纹细密、坚韧耐久、厚薄均匀、耐水性好、干收缩率小、耐光性强;对原纸的尘埃度和金属离子含量要求严格,尤其是铁、铜等杂质要基本不含;对纸的表面性能如光泽度、色相、平滑度等亦有相当高的要求。要在纸基上涂一层硫酸钡和明胶之类粘合剂,再经超级

15、压光以改进纸的平滑度、尺寸稳定性和白度;涂层还能填补纸中的空隙,防止原纸中杂质向乳剂层中渗透与卤化银发生反应。翻拍摄影技术p近年来,彩色相纸纸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涂塑纸,在纸基两面涂有不透水的聚乙烯涂层,具有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吸水膨胀率小(为钡地纸的15)的特点,目前在黑白相纸纸基中亦开始有所应用。翻拍摄影技术( (二二) )银盐感光层银盐感光层 p以黑白感光材料感光层为例,其主要组分是明胶、卤化银和各种助剂,感光档案影像层的主要组分是明胶、金属银粒和某些助剂。感光层厚度:相纸612um,胶片1418um,干板1624um。翻拍摄影技术1 1明胶明胶p明胶是从兽皮、兽骨中提取的一种含有多种氨

16、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15000250000。照相明胶的质量比一般明胶要高得多,它是感光层中的主要成分,约占55。照相明胶在乳剂感光层中的性能至今还是其他材料所无法取代的。翻拍摄影技术p(1)明胶的粘结性。由于明胶是一种粘性的胶体,因此便于乳剂涂布成膜,形成薄厚均匀的乳剂层,并且使乳剂层与片基牢固结合在一起,不易脱落。由于明胶附着在卤化银晶体的周围,可以把卤化银晶体颗粒一个个分离开,防止它们的聚集和沉淀,使卤化银晶体颗粒在乳剂层内呈稳定的均匀分散状态,这是银盐胶片可以形成清晰影像的重要原因。翻拍摄影技术p(2)明胶具有坚膜性。其分子上的官能团能与甲醛、铬盐、铝盐等坚膜剂作用形成稳定的分子键,提高

17、乳剂层的机械强度,防止冲洗时因明胶吸水膨胀造成影像层脱落;冲洗干燥后则能通过固定被还原的银粒而形成稳定的影像。翻拍摄影技术p(3)明胶的照相活性。明胶中所含极微量的活泼杂质如硫原子等,能使卤化银表面发生一系列理化变化,使生成的银和硫化银质点构成所谓的感光中心;曝光分解后的微量硫化银能起硫增感作用,因而能大大提高卤化银的感光度。此外,明胶中所含的某些微量元素还能起到抑制灰雾的作用。翻拍摄影技术p(4)吸水膨胀性。明胶泡在水中,能吸收水分,体积膨胀,使乳剂层上的明胶出现蜂窝状的缝隙,胶片在冲洗时,增加了药液与乳剂层深处卤化银接触的机会,提高了冲洗的效果。翻拍摄影技术p(5)明胶的三态。明胶具有溶胶

18、、凝胶、固胶三种状态,并容易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其变化情况如下。翻拍摄影技术p明胶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复变化多次,有利于胶片的制作和冲洗。如胶片制作时,乳剂层以溶胶态的明胶涂布在片基上,冷却并经烘干后,形成稳定的乳剂层,胶片拍摄后,在胶片冲洗加工时,乳剂层的明胶吸收水分,便从固胶态变为凝胶态,使冲洗药液能够深入乳剂层,与卤化银充分接触。冲洗后,使胶片干燥,明胶恢复到固胶态,使形成的影像得以固定。翻拍摄影技术2 2卤化银卤化银p乳剂层中的卤化银是卤族元素中的溴、氯、碘与金属银形成化合物的总称。它包括氯化银(AgCl,呈白色)、溴化银(AgBr,呈淡黄色)和碘化银(AgI,呈黄色)。

19、p卤化银是感光材料的记录介质,以微晶形式悬浮在明胶中,粒度大都在0.14um。p其晶体呈两种状态分布:一种称为理想晶体,呈有规则的空间分布,相邻离子间有固定的距离和相同的角度,该种晶体对光不敏感。 翻拍摄影技术p另一种称为晶体不完整性,晶体呈不规则性或有某种缺陷。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物理上不完整性,如晶格有缺陷与位错,或点阵上基本离子发生移动;二是化学上不纯洁性,如乳剂化学成熟中加入微量金盐硫氰酸金和硫增感剂硫代硫酸钠,使卤化银析出的极微量的银集中在卤化银缺陷处。正是这种晶体的不完整性决定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即形成了所谓的感光中心。 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曝光时卤化银首先分解出Ag+与x-。

20、以溴化银为例:p溴离子吸收光子后有一电子自溴外层轨道逸出并形成自由电子。该电子在卤化银晶格中游动时遇有位错或缺陷处便停留下来,与之同时相应有一个Ag+被还原成Ag原子: 翻拍摄影技术p该原子并同时被固定在感光中心上,随着吸附、固定电子数量的增多,感光中心不断扩大,扩大的感光中心称为显影中心;再由显影中心构成潜像核,无数潜像核便形成了潜像。经显影加工再用定影液除去未感光的银盐后,就形成了黑白片上的影像。 翻拍摄影技术3 3、助剂、助剂p感光层中加有多种助剂成分,例如稳定剂、光学增感剂、增塑剂、防氧化剂、坚膜剂等。p彩色片感光层较黑白片厚,约2030um,其主要组分是明胶、卤化银、成色剂和助剂,彩

21、色感光档案影像层的主要组分为明胶、染料和助剂。以多层彩色胶片为例,彩色片与黑白片的主要区别如下。翻拍摄影技术p第一,感光层结构与组分不同。p彩色片感光层呈多层结构,自上而下涂布有感蓝层、黄色滤光层、感绿层、隔层和感红层,有的胶片多达18层。在三个感光层中分别有能相应生成黄色、品红和青色染料的成色剂。成色剂本身不是染料,只是一种染料中间体。此外,助剂中还含有紫外光吸收剂成分。 翻拍摄影技术p第二,成像过程不同。p彩色片成像需要经过分色和还原两个过程,前者是把被摄物体的颜色分成蓝、绿、红三原色,后者是通过控制三原色比例再合成色彩。曝光时三层感光层中的卤化银分别对蓝、绿、红三原色进行感光;在显影过程

22、中彩色显影剂一方面与感光后的卤化银作用,在三层乳剂中分别形成三个黑白影像,另一方面彩色显影剂自身同时被氧化。所生成的彩色显影剂氧化物再扩散到各乳剂层中与成色剂作用生成染料,从而形成三个彩色影像 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所生成的染料量与银影密度成正比。当用漂白剂漂去三个银影像后,三个彩色影像按减色法原理成像。胶片上影像的颜色正好是被摄物颜色的补色。上述显影方法称为内偶法。p第三,影像色素种类不同。黑白片影像色素是粒度极细的金属银,彩色片影像色素是合成染料。翻拍摄影技术( (三三) )保护层保护层 p保护层是涂布在银盐型乳剂层表面的明胶层,厚12um,能对乳剂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一是防止因划伤在

23、显影时出现条状灰雾;二是提高乳剂层的机械强度。据试验指出,涂布后能使乳剂层对机械作用的敏感性降低20左右。翻拍摄影技术( (四四) )底层底层p底层是指位于片基与感光层之间的一层胶质膜,又称结合层。其作用是增加感光层对片基的附着力,防止冲洗与使用时脱落。由于片基是疏水性物质,而感光层是亲水性物质,故要在胶片片基上涂一层结合层。常用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明胶底层,由明胶、水、有机溶剂、有机稀释剂和酸类组成;另一种是树脂底层,如苯丁树脂等。相纸的底层则是钡地层。 翻拍摄影技术( (五五) )防光晕层防光晕层p防光晕层是涂在胶片片基背面的有颜色的薄层,由吸光物质和粘结剂组成。醋酸片基的粘结剂以明胶为主,

24、聚酯片基则多用合成粘结剂。吸光物质的颜色通常选对感光层最敏感光的补色或对乳剂层不敏感的色光作其颜色,如正片多涂为红色,全色片多涂为绿色或灰色等。其作用是防止透过感光层的光,在片基与空气界面上再反射回来使感光层中不该曝光的卤化银感光,在影像点周围造成不规则的光环,即通过光吸收避免产生所谓光晕现象。该涂层有胶片冲洗中即除去。亦有部分缩微胶片的防光晕层位于感光层下面,防止入射光在感光层与片基的界面上出现反射光。翻拍摄影技术( (六六) )防静电层防静电层p胶片片基属绝缘体材料,在加工、拍摄、利用等过程中因受机械摩擦易产生和积累静电,为此通常在片基背面涂有导电性好的溶剂,即所谓防静电层,涂布时往往与防

25、光晕层一并进行。翻拍摄影技术三、胶片的照相特性与测定三、胶片的照相特性与测定p胶片的照相特性主要是指胶片的一些技术指标,如感光度、反差系数、灰雾密度、宽容度等。由胶片经曝光和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与所接受的曝光量的关系,可以作出胶片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感光材料所受到的曝光量与影像密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各种不同感光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各自的特性曲线来表示。由特性曲线也可求得感光胶片的主要摄影性能。另外,在缩微摄影中尤其重视解像力、清晰度、颗粒度等方面的指标。翻拍摄影技术( (一一) )胶片的照相特性胶片的照相特性p1曝光量与密度p(1)密度。胶片经曝光和冲洗加工以后,形成了黑色的

26、金属银粒。胶片密度就是指在单位面积的胶片上形成金属银数量的多少,用D表示。银的数量越多,则密度越大,颜色也越黑。反之,胶片单位面积上的含银量越少,则密度越小,黑色也越浅。胶片上形成银的多少可以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量,但测量速度较慢,并且不易准确。 翻拍摄影技术p根据胶片含银量越多其透光能力越差的原理,胶片的密度可以用它的透光能力来度量,这就是透射密度。这种用光学方法测量出来的密度值,又叫光学密度。p胶片的透光能力可用阻光度(O)来表示,胶片的密度与该处的阻光度成正比。即该处的阻光度越大,透光能力就越差,说明该处的颜色越深,则该处形成的金属银数量就越多,密度就越大。 翻拍摄影技术p因此,密度的定义

27、为:密度等于光线投射在胶片上的通量与透过胶片的通量比值的常用对数值,即p式中:FO为投射到胶片上的光通量;pFT为透过胶片的光通量;pO = FO / FT 为阻光度。p胶片密度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乳剂层和片基的性质、曝光量的大小、显影加工效果和密度计的测量特性。翻拍摄影技术(2)(2)曝光量曝光量 p曝光量是感光材料受到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的乘积,用H表示。感光材料经曝光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结果(即胶片的变黑程度)与感光材料接受到的曝光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p式中:H:曝光量,单位:lxs;pE:光照强度,单位:lx;pt:光照时间,单位:s。翻拍摄影技术互易律互易律p一般在显影条件相同的情况

28、下,胶片上曝光量大的地方,形成的密度也大;曝光量小的地方,密度也小;曝光量相同时,形成的密度也相同。在两次曝光时,只要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的乘积不变,其曝光量也不变。即H一定时,E与t的大小可以相互置换,这种关系称为互易。两次曝光中,只要曝光量不变,则密度也不变。这种在一定范围内,胶片所受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互易关系,称为互易律。翻拍摄影技术互易律失效互易律失效p由前述可知,在一般情况下,两个曝光量相同的影像密度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当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尽管曝光量相同,却不能制成相同密度的影像。例如,以1 lx曝光100 s和以100 lx曝光l s相比,两次曝光量虽相同,但是所

29、得到的影像密度却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互易律失效。p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互易律失效。此时,应特别注意对曝光量进行必要的补偿。翻拍摄影技术2 2胶片的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p曝光量的大小是影响胶片影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表示胶片密度随曝光量变化的曲线称为胶片特性曲线。绘制胶片的特性曲线时,一般使用梯级光楔与胶片接触曝光,经显影处理后,使用密度计测量胶片上各级的密度。在坐标图上,取横坐标表示各级曝光量的对数值(1g H),纵坐标表示与各级曝光量相对应的密度值(D),可以作出密度随曝光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即胶片的特性曲线,或称作D一1g H曲线。 翻拍摄影

30、技术翻拍摄影技术该特性曲线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该特性曲线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部分 p(1)趾部。曲线的AB段,是低曝光量区,在这一部分里,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加大,但是密度增加缓慢,曲线上的密度差与相应的曝光量对数值之比不是常数,曲线变得越来越陡。用该区内的曝光量进行摄影,所摄影像的明暗层次就会受到压抑,即不能正确反映原件的明暗层次p该趾部的底端与横坐标轴平行部分的密度不随曝光量的改变而改变,就是感光材料不经曝光而直接显影后所具有的轻微密度,表示感光材料本身具有的灰雾程度,称为灰雾密度,以D。表示。翻拍摄影技术p(2)直线部。曲线的BC段,呈倾斜的直线,是正确曝光区,曲线该部分的密度差与曝光量

31、对数差的比值为常数。用该区内的曝光量进行摄影,可以正确地反映原件的明暗层次。p该直线段的斜率称为反差系数, 记作: = tg 翻拍摄影技术p(3)肩部。曲线的CD段,在这部分内,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继续增加,但密度增加缓慢,并达到密度最大值,用这一部分的曝光量进行摄影,被摄原件中的明暗层次也将受型不同比例的压抑。翻拍摄影技术p(4)反转部。曲线的DE段,属曝光过度区,当密度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曝光量,密度不再增加,反而下降,出现反转。p曲线的形状和在坐标中的位置由胶片本身的性能和显影条件决定。p不同胶片的特性曲线的形状和在坐标中的位置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胶片的特性曲线得出某一胶片在一定的冲洗

32、条件下的有关性能。翻拍摄影技术3 3、灰雾密度、灰雾密度(D(D0 0) )p灰雾密度指胶片在未经曝光而直接显影后所形成的变黑程度, 用D0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灰雾密度值是用密度计对胶片的未曝光部分直接测量而得到的,所以,灰雾密度除了胶片本身的片基密度外,还包括了其他因素引起的灰雾。其他因素引起的灰雾见表 翻拍摄影技术 完全消除灰雾密度是不可能的,要求灰雾密度越小越好,灰雾密度值太大会降低缩微影像的反差,影响影像的质量。因此,应尽量把灰雾密度控制在最低限度。翻拍摄影技术4 4感光度感光度(S)(S)p感光度是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即它的大小反映出胶片对光照的敏感程度。感光度与胶

33、片上产生一规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成反比,以S表示感光度,则可以下式表示:pS=KHD式中:S为感光度;K为比例常数;HD为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形成某一基准密度D所需要的曝光量。p从上式知,到达规定密度所需要曝光量HD值大时,则该胶片感光慢,感光度低,反之就高。各国都规定了各自的感光度标准,但都以上述基本公式为基础,所不同的只是选取基准密度点和常数K的差别。翻拍摄影技术p影响胶片感光度的主要因素:p胶片本身胶片本身。乳剂的性质和制作条件对感光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卤化银的颗粒粗,则感光度高,卤化银颗粒细的,感光度就低。乳剂中加入化学增感剂和光谱增感剂,可提高其感光度。p曝光条件曝光条件。感光度与

34、曝光光源的色温有关。同样的胶片,在用日光灯和白炽灯分别曝光时,虽然曝光量和显影条件相同,但得到的密度值不同,即表现了不同的感光速度。 翻拍摄影技术p显影条件显影条件。同一胶片,使用不同的显影液配方,所得到的感光度不同,适当地延长显影时间,提高显影温度,增加搅拌速度,感光度也有所提高。p保存条件保存条件。胶片存放的时间越长,感光度越小,存放的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感光度下降得越快。所以,久放的胶片,在存放的环境条件又不佳的情况下,要考虑增加曝光量。 翻拍摄影技术5 5、感色性(、感色性(SS)p感光材料对光谱中各种波长的光的敏感性称感色性(光的波长不一样反映的颜色也不一样),用S表示。其公式表示为

35、:翻拍摄影技术p各种胶片对可见光谱内各种波长的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见光谱内各种波长的光表现为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等),根据胶片的感色性能,可把胶片分成色盲片、正色片和全色片。p色盲片,只对可见光的紫、蓝范围内的光波及紫外光敏感,也就是只对波长为350520 nm的光敏感。而对红、绿光不敏感。p正色片,感光范围从紫、蓝光扩展到绿、黄光,即波长为350550nm的光,对红光不敏感。p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敏感,即对光波范围为400700 nm的光都敏感。如图所示。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根据胶片的感色性来选择安全灯是保证胶片质量的重要因素。p色盲片的安全灯可以是黄色、红色。p正色片

36、的安全灯是红色。p全色片没有真正的安全灯,但因全色片对绿光敏感程度差,通常选用绿灯作其安全灯。翻拍摄影技术6 6反差及反差系数反差及反差系数()()p反差与反差系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p(1)反差。被摄原件或影像中明暗差别的程度,或者说黑白对比度的大小,称为反差。明暗差别悬殊,黑白对比分明,反差就大;反之,反差就小。p被摄原件的反差以它最浅(明)部分的最大亮度(Lmax)与最深(暗)部分的最小亮度(Lmin)之比,或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对数差表示,即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2)反差系数()。( 仅作了解)p被摄原件的反差与胶片影像的反差往往不一定相同,通常用反差系

37、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p反差系数,又称伽玛值(值)是表示胶片影像的反差与其被拍摄原件的反差间关系的物理量:用公式表示。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普通摄影,要求尽量使被摄物的层次,反差能准确地再现,这种胶片的值一般在0.7左右,接近于1。而拍摄文件、档案、图书等文字材料,为使图像清晰,要求影像有较大的反差,值一般都在24之间。p值的大小主要由感光乳剂的性质决定,乳剂层内卤化银的颗粒细,粒度大小均匀一致时,则值大,但也受显影条件的影响。随显影液内的显影剂和促进剂用量的增多、显影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搅动的加剧,值也会相应地升高。翻拍摄影技术7 7宽容度宽容度(L)(L)p感光材料能按比例地记录

38、原件亮度差别的幅度(或曝光量的范围)称为宽容度,用L表示。其幅度越大,说明宽容度越大;幅度越小,说明宽容度越小。翻拍摄影技术p宽容度是感光材料的一种重要特性。在特性曲线中,只有直线部分能按比例关系记录原件的明暗层次。因为直线部分的密度,是随原件的亮度所决定的曝光量的递增而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因此,宽容度可用直线部分在曝光量对数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表示,即直线两端所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以L表示,如图:翻拍摄影技术p通常情况下,当值升高时,宽容度便缩小,如图18所示。所以,在冲洗过程中,必须严格控严格控制显影条件,特别是显影时间制显影条件,特别是显影时间。 翻拍摄影技术p在考虑感光材料的宽容度时,应该

39、对特性曲线的有效曝光范围予以足够的重视,即最小密度到最大密度的曝光量对数差。p宽容度也可用较大的曝光量H2与较小的曝光量H1的比值表示,即H2:H1。 翻拍摄影技术8 8颗粒性和颗粒度颗粒性和颗粒度p(1)颗粒性颗粒性。当胶片上的银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时,观察者就会有一种颗粒不均匀的感觉。人眼主观上对银像的这种不均匀性或颗粒状的感觉,称为颗粒性。p评价影像颗粒性的方法很多,使用较多的是消失消失距离法距离法和放大倍数法放大倍数法。p消失距离法消失距离法是将均匀曝光、显影后的胶片的放大照片在一定照明条件下观察,并将照片逐渐移远,待感觉颗粒完全消失为止。根据消失距离的远近判断颗粒性的大小,消失距离越远,

40、则表明颗粒性越大,反之,颗粒性越小。翻拍摄影技术p放大倍数法放大倍数法是固定的照明和距离,用不同倍率的放大镜观察胶片,找出能观察到颗粒性的最小放大倍数。这个最小放大倍数越小,胶片的颗粒性越大,反之,则越小。p这种主观评价影像颗粒性的方法很不准确,带有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翻拍摄影技术p(2)颗粒度颗粒度。影像颗粒的不均匀性的客观量度称为颗粒度。它可以用物理仪器测得。p影响黑白胶片影像颗粒粗细的因素。p感光乳剂的影响感光乳剂的影响:当乳剂中卤化银颗粒大、分布不均匀、乳剂涂层厚时,容易造成晶体颗粒的集结和叠盖,使银像颗粒性加大。为了使影像能清晰地还原,就要减小银像的颗粒度,因此要求胶片乳剂层中卤化银晶

41、体的颗粒细、分布均匀,并且涂层要薄而均匀。翻拍摄影技术p显影条件的影响显影条件的影响:显影条件与形成银像颗粒的粗细有密切关系。显影液显影能力越强、pH值越大、显影温度越高、搅动越剧烈,形成银像的颗粒就越粗,这是显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p曝光量的影响曝光量的影响:曝光量过度,也会使银像颗粒变粗。翻拍摄影技术9 9解像力解像力p胶片记录被摄物细部的能力称为解像力,也叫分辨本领或鉴别率,用R表示。它是评价缩微胶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p解像力的高低通常以在每毫米胶片上所能分辨的最大线条对数来表示。翻拍摄影技术影响胶片解像力高低的因素影响胶片解像力高低的因素p(1)乳剂本身性能的影响乳剂本身性能的影响。

42、胶片的解像力主要是由乳剂的性质和胶片加工工艺决定的。这是影响胶片解像力高低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称为胶片的固有解像胶片的固有解像力力。p乳剂内卤化银颗粒细、涂层薄而均匀,可以减少卤化银的堆积和叠盖,提高胶片的解像力。尽量消除在乳剂层内出现的漫射光晕和反射光晕的影响,以提高解像力。翻拍摄影技术p(2)曝光量的影响曝光量的影响。曝光量合适,胶片解像力值最大,曝光不足或过度,胶片解像力值则减小。p(3) 显影条件的影响显影条件的影响。显影液的配方、显影时间、温度以及搅动等条件对胶片解像力值都有影响。选用微粒显影液显影得到的解像力高,显影过度和不足都会降低解像力。翻拍摄影技术1010清晰度清晰度p观察影

43、像时,人眼所感觉到的影像边缘密度变化的明锐程度,称为清晰度。如在白纸上书写黑色线条,线条边缘黑白分明为清晰度好,线条边缘若有灰色过度段,轮廓不清,则清晰度不好。p影响胶片影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乳剂层曝光时产生的光晕,它们造成了影像边界的模糊。此外,显影条件和曝光对清晰度也有影响,即曝光和显影不足或过度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翻拍摄影技术第二节第二节 档案翻拍摄影档案翻拍摄影 p档案翻拍摄影属常规摄影的范围,但是又不同一般的人物或风光拍摄,主要区别在于翻拍对象是呈平面的照片或文字档案,而不是立体物,其基本要求是能清晰再现档案原貌。翻拍摄影技术一、光的特性一、光的特性 p翻拍摄影的第一要素是光,为保

44、证翻拍品的质量,首先应了解光的特性。翻拍摄影技术( (一一) )三原色视觉原理三原色视觉原理p光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两重性。可见光只是光谱中波长范围很小的一个区间(400760 nm),各种光的差别只是波长与频率的区别,见图111。光对档案的破坏机理主要谈及光的粒子性,光在翻拍摄影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光的波动性。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人的颜色视觉是视觉器官受光的作用产生的一种反映。人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类,一类是柱体细胞,另一类是锥体细胞。柱体细胞只能产生亮度视觉,不能产生颜色视觉,而锥体细胞则能产生颜色效应,它既能分辨景物的明暗,又能辨别景物的颜色。锥体细胞之所以能分辨颜色,

45、在于其中存在三种光敏特性的细胞,能产生不同的颜色视觉,通常称为三种感色单元。三种感色单元对蓝、绿、红光最敏感,这三种色光既不能分解成其他颜色的色光,又不能通过合成获取,故称为三原色。翻拍摄影技术p三种感色单元对绿光最敏感,其次是红、蓝光。此外,多种波长的色光还可同时对两种或三种感色单元产生刺激。当其受到特定比例的色光刺激时,可以产生黑、白、灰色的消色视觉或产生彩色视觉。翻拍摄影技术( (二二) )加色效应加色效应p当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时,可以产生另一种颜色,即加色效应。混合后能产生白色光的两种色光的色,称为互补色。p例如:翻拍摄影技术p其中蓝、绿、红色为三原色,黄、品红、青色

46、称为三补色,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p若三种原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中间色。p例如:翻拍摄影技术p按上述原理,光的互补色见图112,其中任一直线上的两种颜色均为互补色。翻拍摄影技术( (三三) )减色效应减色效应 p当多种色光组成的光同时照射到物体上时,会被当多种色光组成的光同时照射到物体上时,会被吸收减去一部分而呈现出某种颜色,吸收减去一部分而呈现出某种颜色,该现象称为该现象称为减色效应减色效应。 翻拍摄影技术p光照射到非发光体上,总是被吸收一部分色光,反射或透射剩余部分的光,反射或透射部分光的颜色即为该物体的颜色。当光源为白色光时,物体吸收光的颜色,总是与反射或透射光的颜色呈互

47、补关系。p档案翻拍中使用滤色镜就是应用透射的减色原理,即彩色滤色镜只能透过其本色的原色光,而吸收其互补色的色光。例如黄色滤色镜透过的是黄光,吸收的是蓝光。黄=白蓝,相当于对白光具有减蓝作用;青色滤色镜透过的是青色光,吸收的是红光。青=白一红,相当于对白光具有减红作用。 翻拍摄影技术p综上所述,日常所感觉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由上述光的特性决定的。当白色光照射到透明体上时,它的颜色是由其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例如透过的是黄光,蓝光和红光被其有选择性地吸收,所看到的就是黄色的物体;若可见光全部透过,则为白色。若成比例的非选择性吸收,则亮度减弱。当吸收率高于25时呈淡灰色,吸收率在90以上则为黑色。翻拍摄

48、影技术p当白色光照射到非透明体上时,它的颜色是由其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例如反射的是蓝光,则呈蓝色。若全部反射则为白色,若全部吸收则为黑色。各种彩色物体的颜色实际上是减色效应所致。p档案翻拍摄影就是利用上述光的特性进行的。翻拍摄影技术二、翻拍设备二、翻拍设备 p( (一一) )翻拍摄影机翻拍摄影机 p翻拍用摄影机的构造与普通照相机的构造基本相同,一般由镜头、快门、机身和暗盒等构成。翻拍摄影技术p1镜头p镜头是由金属外壳和透镜组组成的,翻拍摄影影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镜头的质量。 p透镜。照相机的镜头通常由一片或几片透镜组成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凸透镜有聚光的性能,从镜头中心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

49、焦距,一般用字母F表示,例如在镜头上标明F=50mm,表明该镜头的焦距为50毫米。从影像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像距,从景物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见图113。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光圈。光圈是由若干片弧形的金属薄片组成的,它们可以按f大小缩小或伸开,用进光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镜头内的光线。由于镜头的焦距是固定的,因此可以用逐级缩小的光圈直径去除焦距,便得到一系列光圈系数( f )。翻拍摄影技术p由上式可知,光圈数字越大,光圈系数就越小,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少。光圈数字小,成像比较清楚;光圈系数较大,则画面清晰度较差。档案翻拍一般选用中级光圈较为适宜。翻拍摄影技术p2快门p翻拍档案时除用光圈来控制

50、胶片曝光外,还需要快门装置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档案翻拍中快门速度一般可控制在114秒左右。翻拍摄影技术p3暗箱p暗箱是用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它的作用是阻断光线进入暗箱,只让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感光胶片上。暗箱还能使镜头前后移动,视被拍摄物体的距离而改变像距,以保持影像清晰。p翻拍摄影用镜头,可以选用普通摄影的标准镜头。要求镜头是解像力较强的正光镜头,镜头焦距应与复制底片画面的对角线长度相适应,翻拍不同尺寸的底片应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参见表16。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翻拍摄影用的镜头,也可以选用专业镜头,它专门用于近距离的摹摄。 p用于档案翻拍的摄影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p皮腔能伸长至焦距的23

51、倍。当翻拍复制的原件等于或小于所拍底片的规格时,要求像距等于或大于物距,这就需要伸长皮腔来调节。 p调焦时要能通过磨砂玻璃观看原件反光是否均匀和有无光斑光道现象。p扩大底片规格,减少翻拍制品的放大倍率。1英寸(254 cm)底片制作24英寸的照片需放大15倍。减少放大倍率一是让被翻拍物尽量充满画面,二是使用规格较大的感光片。翻拍摄影技术( (二二) )翻拍架翻拍架p翻拍架的作用是在摄影中保持相机稳定,见图114。翻拍摄影技术p翻拍架由翻拍台、翻拍灯、立柱等组成,对其要求是稳定、牢固。翻拍架一般用于立式翻拍。翻拍灯一般采用乳白色灯泡,并按四角四灯配备。翻拍摄影技术( (三三) )其他设备其他设备

52、p灯箱。用于底片复制与正片翻拍。灯箱照度应均匀。p稳压器。保持电压稳定(220 V)。p测光表。测量光的照度是否均匀。p两面胶。固定并保持原件的平整。p红黑两色窗帘。满足暗房拍摄的需要。翻拍摄影技术三、档案翻拍摄影三、档案翻拍摄影p档案翻拍包括翻拍前准备与拍摄工作。 翻拍摄影技术( (一一) )翻拍前的准备翻拍前的准备 p分类。按档案的类型及其反差、尺寸、大小分类排放,以正确掌握曝光量。p固定翻拍架。翻拍架应稳定,检查相机内胶卷是否装妥。相机应固定在翻拍架上,一般不手持相机拍摄。 p放置原件。原件放置应平整,并使之中心与镜头在一条直线上;检查镜头中心与原件四角间的距离是否相等,使两者间保持平行

53、;或通过观察调焦后的磨砂玻璃图像,看画面四周到景框四边的距离是否对应相等;检查两者间是否平行。翻拍摄影技术p打开光源、检查照度。为保证拍摄质量,被拍摄档案表面的照度应均匀。可用测光表检查中心与四角各个部位照度是否均匀,若测光表指数不一致,可调节灯光距离。p调焦。检查画面是否清晰、调实焦点。并注意画面应小于取景框。为保证焦点调实,可适当开大光圈。 翻拍摄影技术p确定曝光量。曝光量是影响翻拍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正确掌握曝光量初次拍摄应以测得的曝光值为依据进行试拍,上下增减23级曝光是分别曝光,冲洗后选密度最好的底片所用曝光值作为标准曝光值。若以画面亮度适中的曝光为准,亮度大的可减少1312级曝光,亮

54、度小的可增加1312级曝光。翻拍摄影技术p快门控制。在固定冲洗条件下,且在一定照度范围内,曝光量相等(表明快门速度与光圈大小关系)会产生相同的密度,称之为摄影曝光互易律摄影曝光互易律,但超出一定范围则不成立。从拍摄效果看,互易律失效意味着感光度降低,造成底片密度减小。低照度时的互易律失效使影像反差增大,高照度时互易律失效使反差降低。一般负片拍摄曝光时间在11 0001 s间不会出现互易律失效,黑白胶片拍摄快门速度可控制在141 s之间。快门控制应使用快门线快门线,不宜用手按动快门,以保持相机稳定。翻拍摄影技术使用滤色镜后,为达到预期效果应适当增加曝光量。拍摄前可以根据原件状况选定相应的滤色镜。

55、p滤色镜的选择。在黑白翻拍中,应用滤色镜的减色原理可提高拍摄效果,见表17。翻拍摄影技术( (二二) )档案翻拍档案翻拍p1黑白照片p翻拍用胶卷要求颗粒细、反差适中,一般可选用感光度GBl0021。(或ASA 100)以下的胶卷。快门速度141 s。拍摄中应防止其他外来光线的干扰。翻拍摄影技术p2文字图表p翻拍效果要求黑白分明、反差大、清晰度高。根据感光决定密度,显影决定反差的原理,可适当减少曝光量增加显影时间来提高反差,显影时间以增加121倍时间为限。若采用高反差色盲片,可按正常显影进行。对两面有字的文件,可在文件背面衬黑纸,背面无文字的文件可衬白纸,以增加反差。翻拍摄影技术p3彩色照片(图

56、表)p将彩色照片(图表)翻拍成黑白照片,与黑白照片的翻拍相同。若将其翻拍成彩色照片,一般应采用中低感光度的彩色胶卷,如柯达、富士胶卷。彩色胶片有灯光型与日光型两种,采用日光型彩色负片(平衡色温5 500 K)在钨丝灯光下(3 200 K)加用雷登80B(或80A)滤色镜拍摄(补偿二级曝光)。用灯光型彩色负片(平衡色温3 200 K)在日光下拍摄加用雷登85B(或85 A)滤色镜拍摄(补偿一级曝光)。翻拍摄影技术p4底片复制p直接复制黑白底片。与翻拍不同的是,拍摄中使用的是透射光,采用反转冲洗来实现的。采用竖拍方法可把反射光源改为灯箱,见图115。灯箱上口放置底片夹,底片与感光片的乳剂层向下(同

57、一方向),且其中心与镜头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否则复制的底片与原底片正相反。设置蓝玻璃是为提高复制底片的清晰度,因为黑白片乳剂层卤化银对蓝光最敏感。 翻拍摄影技术间接复制底片。原底片若有损伤,应采用放大照片或透明正片,修复后再翻拍。翻拍摄影技术第三节第三节 感光材料的冲洗感光材料的冲洗 p档案翻拍摄影后,对感光材料的加工包括底片的冲洗与印相。翻拍摄影技术一、底片冲洗过程p感光材料的冲洗包括显影、定影、水洗等,下面主要以黑白胶片冲洗为例作一介绍。翻拍摄影技术(一)显影p显影是指感光材料曝光产生潜影后,经显影液处理,产生出可见银影像的过程。显影过程是一个氧化一还原过程,其实质是显影剂有选择性地使曝光的

58、卤化银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黑色的金属银。 翻拍摄影技术1常用显影液p显影液的组成因性能要求而有一定差别,按照相性能可分为微粒显影液、超微粒显影液、软调显影液、高反差显影液等。档案翻拍摄影中常用几种显影液配方见表18。翻拍摄影技术翻拍摄影技术pD一76是冲洗负片最常用的显影液,属微粒型显影液。冲洗负片的要求是反差较低,影调柔和,层次丰富,颗粒细,暗部层次好。p这类显影液的特点是:碱性较弱(D-76的pH值8.9)。以弱碱物质如硼砂作促进剂;以米吐尔或菲尼酮为主要显影剂;亚硫酸钠用量较大,具有微粒作用。翻拍摄影技术pD一72是照相纸显影的典型配方,也可以用于正片的冲洗。D一72、D一11与ID一62均

59、属高反差显影液,冲洗效果具有反差大、影调明朗、灰雾密度小、颗粒细等特点。 翻拍摄影技术p该类显影液特点是:显影液碱性强,多以碳酸钠作促进剂,以获得高反差的影像和较快的显影速度;以对苯二酚作显影剂;亚硫酸钠较微粒配方少,加入亚硫酸钠的目的是使显影液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不是为了微粒效果;抑制剂用量大,使用较多的溴化钾防止灰雾密度增大。翻拍摄影技术2显影液主要组分的作用p(1)显影剂。p良好的显影剂应具有适合的还原速度和良好的选择性还原作用;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性;显影中生成的氧化物对画面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有良好的照相性能和较好的保存性等。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是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翻拍摄影技术米吐

60、尔的主要特点:p米吐尔。又称米得尔、依伦等,1891年始用于显影。化学名称对-甲氨基酚硫酸盐,呈白色或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在亚硫酸钠水溶液中溶解度明显下降。配制显影液时应先使米吐尔溶解后,再溶解亚硫酸钠。溶液温度低时会有针状物析出,因此要求配制温度一般在50左右。翻拍摄影技术米吐尔的主要特点:p米吐尔显影能力强(为对苯二酚的20倍),显影速度快,使影像具有反差较低、层次丰富和较高感光度的特点,非常适合负片冲洗,是负片显影液的主要显影剂之一,广泛用于黑白负片、相纸、黑白X光片、黑白电影胶片的显影。 p米吐尔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中应避免用手接触。米吐尔受潮易氧化,应密闭避光保存。翻拍摄影技术对

61、苯二酚的主要特点:p对苯二酚,又名海得尔、几奴尼、坚安等。1880年首次用于显影。呈无色针状结晶,在水中有较大溶解度。p显影速度较慢,影像一旦出现,密度迅速增大,反差很快提高。对影像高密度层次表现较好,低密度层次部分表现较差。翻拍摄影技术对苯二酚的主要特点:p对苯二酚对溴离子的抑制作用敏感,因此在显影液中加入溴化钾可有效防止灰雾的产生。p对苯二酚与米吐尔混合使用,显影液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用不同配比配制显影液,可设计出高、中、低反差特性的配方。p对苯二酚水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在空气中易氧化,削弱显影液能力,因此配好的显影液应密闭避光保存。翻拍摄影技术菲尼酮的主要特点:p菲尼酮。白色针状结晶,

62、1941年提出可作为显影剂。可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p单独使用菲尼酮显影,影像反差较低,且易产生灰雾,故需要用较多的抑制剂溴化钾。p与对苯二酚混合使用,显影速度远大于单独显影的速度,且具有良好的画面效果,具有微粒增感的显影特性;显影液的稳定性与保存性也较好。翻拍摄影技术p(2)促进剂。p显影剂溶于水的溶液,在无其他物质存在时显影速度极其缓慢,当加入一定碱性物质后显影速度明显加快。p其原因在于显影剂的显影作用是由显影剂的负离子起作用,而显影剂负离子的浓度与显影液的碱性强弱有关。翻拍摄影技术p碱性增强,平衡向右移动,离子浓度增大,显影速度增大。碱性减弱,则与之相反。p显影液碱性强弱对影像的反差和颗

63、粒度亦有一定影响,碱性强则显影速度快,影像反差大、颗粒粗。碱性较弱时则相反。p因此负片显影时溶液碱性一般较弱,pH值大多不超过9.0,正片或相纸显影碱性较强,pH值一般在10.0以上。常用促进剂多为硼酸盐、碳酸盐等。 翻拍摄影技术p硼砂,又称四硼酸钠。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是一种弱促进剂,仅用于微粒显影配方。p硼砂还是一种缓冲剂,显影液中加入硼砂可增强溶液的缓冲性。显影液缓冲性越大越好,它不会因显影中产生的氢离子明显降低显影液的pH值,以便更好保持其稳定性。 翻拍摄影技术p碳酸钠(Na2CO3),俗称碳氧。呈白色粉末状,空气中易风化,易溶于水。p碳酸钠水溶液是一种较好的缓冲溶液,显影液中加入碳酸

64、钠可以保持其pH值的稳定。翻拍摄影技术p(3)保护剂。p在显影过程中显影剂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易发生氧化导致显影能力下降,通常在显影剂中加入抗氧化剂加以防护。p使用最普遍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翻拍摄影技术p亚硫酸钠(Na2SO3),又称硫氧。在显影液中加入亚硫酸钠能大大减缓显影剂被氧化的速度,同时亚硫酸钠也受到显影剂保护降低氧化速度。p亚硫酸钠还具有防污染作用,因为显影剂在显影或保存中会被氧化生成醌,亚硫酸钠可以和醌反应生成无色可溶的物质,阻断醌进一步氧化生成污染力较强的有色化合物。 翻拍摄影技术p此外,亚硫酸钠还是卤化银的增溶剂,能增大银离子浓度,使显影液具有微粒作用。p若使用含结晶水的亚硫酸钠

65、,用量应按比例增加。翻拍摄影技术p(4)抑制剂。p使用抑制剂主要是防灰雾产生,它能阻止弱曝光部作卤化银的还原,但用量过多会降低显影速度,对底片低密度部分造成层次损失。p常用抑制剂有溴化钾、三氮茚等。抑制剂用量很少,一般只在强碱性显影液、过期感光材料冲洗中使用。翻拍摄影技术(二)定影p感光材料显影后,乳剂层内既有生成的黑色银颗粒,又有未曝光的卤化银,为防止未曝光卤化银继续感光,必须将其去除,这样才能保持影像的稳定。该处理过程即为定影。翻拍摄影技术1常用定影液p常用定影液配方见表19。翻拍摄影技术pF一5为酸性坚膜定影液,pH值约420。胶卷在20下定影20 min,相纸约10 min钟。温度25

66、时定影时间为20时的07倍,降至15时约为20的15倍。定影容量135或120胶卷2025卷L,1012平方英寸的相纸2025张L。翻拍摄影技术2定影液主要组分的作用p(1)定影剂。p良好的定影剂溶液对卤化银应有较好的溶解作用,对已生成的银影像和明胶无损害、无毒等。常使用的定影剂主要是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p硫代硫酸钠,又称海波、大苏打等,呈无色棱状晶体。硫代硫酸钠能与卤化银生成稳定的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使乳剂层中的卤化银溶解达到定影的目的。硫代硫酸钠易风化、氧化,应密闭保存。翻拍摄影技术p(2)停显剂。p只含硫代硫酸钠的定影液呈中性,显影后经中间水洗,胶片上仍会留有显影液,若将之带入定影液

67、可使之碱化,且进入定影液后显影液仍会进行。为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需加入停显剂。硼酸、醋酸、硫酸等都是常用的停显剂,使定影剂pH值维持在4O5O,用之中和显影液的碱性。翻拍摄影技术p硼酸,呈无色透明的鳞片状物,微溶于水,可在热水中(30以上)先行溶解。配制中不能将酸直接加入硫代硫酸盐水溶液中,否则会导致定影液的失效。 翻拍摄影技术p(3)保护剂。p为阻止上述反应的进行,加入酸之前应先加入保护剂亚硫酸钠,它遇酸会发生反应,对硫代硫酸钠(定影剂)起到保护作用。含有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和酸的定影液称为酸性定影液。翻拍摄影技术p(4)坚膜剂。p坚膜剂的作用是能与明胶交联成立体网状结构,降低明胶溶胀程度,提

68、高乳剂层的强度。常用坚膜剂有钾矾、甲醛等。钾矾用于酸性定影液,pH值为4左右时效果最好。定影液中加入的硼酸不仅是种停显剂,还能防止钾矾生成亚硫酸铝沉淀,保持其良好的坚膜作用。翻拍摄影技术(三)水洗p显影液与定影间的中间水洗,目的是把显影液除去,由于此时显影会继续进行,故水洗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应在数秒至数十秒之间完成。翻拍摄影技术p定影后的水洗是要把硫代硫酸钠及硫代硫酸银除去,水洗质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耐久性。水洗温度一般为1624,负片流水冲洗1530 min,相纸流水冲洗4060 min。翻拍摄影技术(四)胶片的冲洗方法p胶片冲洗方法有机器冲洗、罐洗和盆洗。档案翻拍量较大时,如档案缩微一般用机

69、器冲洗,量少时可以用罐洗或盆洗。以罐洗为例冲洗方法大致为:p1、上胶卷p把待冲洗胶卷上在显影罐的显影轴上。边上轴边卷,应手感自然。翻拍摄影技术p2、前浴p显影前先在1624水中浸泡,使乳剂膜膨胀,时间34min。p3、显影p显影中注意显影液温度,室温较高时,温度18为宜;室温低时,以20为宜。显影第1 min内应不断搅动,以后每分钟搅动1次。搅动中可左右搅动、上下搅动或旋转搅动,但忌固定旋转方向。翻拍摄影技术p4、停显p温度1620,搅动数秒至30 s。p5、定影p定影液温度1822、时间1520min。定影第1分钟搅动30 s,以后每分钟搅动10 s。p6、水洗p水温1624,用流水水洗,水

70、流量勿太大过急。翻拍摄影技术p7、过润湿液p水温1824 ,时间1 min。过润湿液的目的是防止胶片干燥后有水渍出现。p8、凉干或烘干p烘箱烘干时温度不宜超过30;凉干应注意防尘,并用海绵沾去胶片上的水珠。翻拍摄影技术(五)底片影像质量分析 p曝光与显影是影响底片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p1、曝光正确、显影正确 p影像的反差与密度适中,颗粒细、清晰度好。亮部与暗部有较好的层次。用中等反差相纸可得到满意效果。这是翻拍摄影中最好的效果。 翻拍摄影技术p2、曝光正确、显影不足 p影像的反差与密度都较低,暗部层次损失。用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可以改善影调。 p3、曝光正确、显影过度 p影像的反差与密度过大,

71、灰雾度增大,宽容度减小。暗部层次好,亮部层次差。用中等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反差大;用低反差相纸影调稍有改善。 翻拍摄影技术p4、曝光不足、显影正确p影像的反差与密度降低,暗部层次损失严重。用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可改善影调。p5、曝光不足、显影不足p影像的反差和密度极低,底片大都呈透明状,暗部近灰色,亮部层次较好。制作的照片呈一片灰黑状。 翻拍摄影技术p6、曝光不足、显影过度p两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像反差和密度接近正常。暗部缺乏层次,亮部呈较大反差。p7、曝光过度、显影正确p底片密度过大,反差降低,亮部层次损失大,影像颗粒变粗。用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可稍有改善。翻拍摄影技术p8、曝光过度、显影不足p影

72、像层次不分明。p9、曝光过度、显影过度p底片密度很大,但反差不大。暗部层次较好,亮部密度很大。底片灰雾度大,颗粒性极差。翻拍摄影技术二、黑白照片制作(了解)p印相指接触印相,底片与相纸乳剂膜面对面紧贴曝光,经显影、定影、水洗、干燥加工成照片。p放大照片用放大机来进行。 翻拍摄影技术p(一)选择相纸p选择相纸的基本原则是硬性负片选用软性相纸,软性负片选择硬性相纸。 翻拍摄影技术p(二)正确曝光 p根据光源亮度、底片密度、放大倍率和相纸感光度正确确定曝光量。p放大照片应先试样片。放样片时,选择画面的主体部分试一小条即可。p在标准温度(1820)时,选用软、中、硬性显影液中的一种显影23 min,其

73、目的是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量。翻拍摄影技术p(三)显影p显影液的性能对照片质量有重要作用,掌握恰当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底片与相纸反差的影响。p翻拍照片要求相纸反差适中或略偏小,文字图表照片反差宜较大。翻拍摄影技术第四节 翻拍品的耐久性 p档案翻拍品中,有的要用于代替原件提供利用,有的通过复制成数份做为档案分地保存,因此应该关注翻拍品的耐久性,在翻拍品的形成过程与保管中采取一定措施尽量延长其使用期限。 翻拍摄影技术一、翻拍片的耐久性(一)片基的耐久性p片基的耐久性是指其抵抗环境因素作用时保持原有几何尺寸、结构与性能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片基几何尺寸的持久性、机械性能的耐用性及制成材料化学结构的稳定性

74、。p其不耐久特点主要表现为片基的形变、脆化和老化。翻拍摄影技术1胶片片基的耐久性 p(1)老化。p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性能变劣的过程。片基老化现象外观上表现为变色、龟裂;p机械性能上表现为发脆易断或变软发粘;p物理性能上表现为溶解性增大、透光性、吸湿性下降。p其实质均是片基材料分子发生链交联或链断裂的结果。p引发片基老化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光化学反应和热氧化反应。翻拍摄影技术p三醋酸纤维素片基在酸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伴随反应的进行,片基析出白色粉末,最后变成碎片或粉末,该现象称为“醋酸综合症”。p湿度与密闭是促发醋酸综合症的主要条件,我国部分档案馆20世纪90年代初已出现该现象,这是片基发生老化的

75、一种典型表现。翻拍摄影技术p(2)脆化。p脆化指片基弹性减小,脆性增大,及由此引起易断裂的现象。p但这里所说的脆化不是指由材料自身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所致,主要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虽然两者间在外观表现上尚难以区分。翻拍摄影技术增塑剂失效 p为提高片基的柔韧性和抗张强度,减少胶片的脆性,在片基中往往添加有不同类型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磷酸三苯酯等。p其增塑的机理是呈油状的增塑剂小分子与片基高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分布其间能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在一定温度下易使片基分子链移动。翻拍摄影技术增塑剂失效p但在长期存贮和利用中由于受环境因素作用,增塑剂的增塑作用亦会失效。p其原因一是增塑剂的挥发

76、,环境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与空气接触面越大,挥发量越多;存放时间越长,存留量越少。p二是受光、氧作用因发生氧化反应或水解反应而失效,如磷酸三苯酯在不利存贮条件下的水解:随增塑剂的失效,片基柔韧性减小,脆性增大。翻拍摄影技术水保留率下降 p当存贮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时,随着片基中溶剂和水分的挥发,片基脆性将呈增大趋势。p以含水率影响为例,环境越干燥,分子链弹性越低,内部应力越大,分子越难以延伸和松弛,片基的脆性也就越大。翻拍摄影技术水保留率下降p在同样条件下胶片越厚,脆性越大,这也是彩色片往往比黑白片表现出较大脆性的原因之一。p但这种因水保留率下降引起的脆化与老化引起的脆化现象不同,它是可

77、逆的。翻拍摄影技术p(3)形变。p片基的形变主要表现为几何尺寸的收缩。p按片基形变的性质分,有均匀形变、不均匀形变和偶然形变。p致使胶片片基形变的因素较多,除与片基种类、片基中溶剂残留量、明胶质量和感光剂涂布方向等自身有关因素外;翻拍摄影技术p冲洗液温度、溶液间温差、拍摄中拉力是否均匀,干燥是否均匀一致等均能引起不均匀形变或偶然形变。p此外与保管时间长短、环境温湿度高低、保存方式亦有关。翻拍摄影技术2相纸纸基的耐久性p相纸纸基的耐久性特点与胶片片基大体相同,在光、热、氧及酸碱物质作用下亦会发生前述热氧反应、光化学反应、水解降解,或因水保留率下降引起片基脆化,与之不同的是与增塑剂的作用无关。翻拍

78、摄影技术(二)影像的耐久性 p感光影像的耐久性是指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像保持原有反差、密度和几何尺寸的能力以及影像层与片基间的结合牢度。翻拍摄影技术1化学稳定性 p(1)银的氧化。p黑白胶片的影像是由悬浮在明胶中的金属银粒组成的,银是耐久物质,但因冲洗不当或保管不善亦会被氧化。p经研究认为这是空气中的氧、臭氧、过氧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氧化剂对影像上的银局部氧化的结果,凝聚成了带胶体银的细微沉淀,环境越潮湿,氧化越严重。翻拍摄影技术p(2)黑白影像的泛黄或消褪。p影像泛黄或消褪是影响黑白感光影像耐保存性的一种常见现象,其产生的原因:p定影不透,感光材料上存留有难溶性银的络盐使影像难以稳定,伴随其分解过

79、程并有颜色变化,由白色至棕色,最后生成有棕色硫化银。 翻拍摄影技术p水洗不净,残留的定影成分硫代硫酸钠在空气与水作用下和影像银反应,有硫化银生成。p在氧的参与下,银与环境中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硫化银。p空气中或胶片上的酸能使硫化银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银;或因空气中氧化性气体对银的氧化,变成无色可溶的银化合物,使影像密度减小,出现影像消褪现象。环境温湿度越高,上述因素致使黑白影像泛黄与消褪越烈,影像的清晰度越差。翻拍摄影技术p彩色影像的衰褪或失调p彩色影像衰褪是画面染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p与纸质档案上染料褪色情况不同,是胶片上的明胶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它作为还原剂使染料因被还原而褪色。翻拍摄

80、影技术p致使其衰褪的因素较多,如染料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影像上残留硫代硫酸钠、成色剂或金属银等杂质的含量以及存放和利用的环境条件等。p影像衰褪的方式有暗褪色与光褪色之分:p暗褪色是指在黑暗环境中染料受温湿度、空气中有害杂质及显影加工中残留物的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引起了影像密度的变化。翻拍摄影技术p光褪色是指在光、热、氧的作用下画面染料发生光氧化还原反应所引起影像密度的下降。p彩色片染料的稳定性较差,特别不耐光,一旦受到光的作用将明显加快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当染料分子发生光氧化还原反应或直接光降解反应,或染料分子上某些基团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必将因其对光吸收的改变而使影像色彩变浅或失色。 翻拍

81、摄影技术p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彩色胶片,品红与黄色染料将首先褪色,其次是青色,使画面偏向蓝绿色;而彩色相片则是红色褪色最快,蓝色次之,绿色最慢。 翻拍摄影技术p(4)乳剂影像层的酶解与霉变。p影像层中明胶的主要组分是蛋白质,本身含水量又较高(一般在1719),因而是霉菌良好的培养基。当有霉菌或霉菌孢子落在其上,RH60以上就可能生长繁殖。p霉变,轻者菌落丛生,影像清晰度下降;重者伴随明胶酶解有粘性物渗出,引起胶片粘连、变质,严重时可使之完全报废。翻拍摄影技术2物理持久性p影像物理持久性的种种缺陷,无不与明胶的物理性能有关。p(1)影像形变。p明胶的熔点与凝固点均较低。此外,明胶具有吸水膨胀的性质

82、,当环境温湿度过高时,因明胶软化或吸湿膨胀,或因银粒在明胶中的位移均能引起影像几何尺寸的变化。翻拍摄影技术p(2)机械损伤。p银盐型感光材料的明胶保护膜机械强度较低,对摩擦、折叠、划痕等机械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在冲洗或利用中可能因受粉尘、微屑等摩擦作用使片身发毛和出现雨状条迹等。翻拍摄影技术p(3)影像层脱落。p明胶具有坚膜性,随时间的延长,当坚膜剂进入明胶分子内部时,坚膜作用会进一步增强;过度坚膜现象能增大乳剂影像层的脆性或产生裂纹。p当环境温湿度过低,明胶因失水收缩,或当环境湿度过高明胶因吸水膨胀,或因底层材料老化引起粘性降低,均可能导致乳剂影像层的脱落或龟裂,从而影响影像物理性能的持久性

83、。翻拍摄影技术p(4)乳膜粘连。p致使感光材料间相互粘连的主要原因是由保管条件不佳引起的,例如由于存放场所温湿度过高,明胶软化或熔化、霉菌对明胶的酶解或影像层表面灰尘的潮解等。当感光材料间接触较紧而又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时,往往会发生粘连现象,严重时会因无法剥离而报废。翻拍摄影技术p(5)表面污染。p明胶属绝缘物质,易带静电且难以消失。片基材料越干燥,带静电可能性越大。由于静电的存在,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纤维、毛发等不洁物质,造成表面污染;p此外在保管和利用中还可能受到有机溶剂、指纹等的污染。这种表面污染反过来又能加速胶片利用中的机械磨损、降低影像的清晰度。翻拍摄影技术二、影像加工过程对耐久性的影响

84、p影像加工过程中的定影、水洗与干燥质量对翻拍品的耐久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尤以水洗为甚。翻拍摄影技术(一)定影p黑白片成像过程中定影的作用,是消除曝光后的感光材料上未曝光的银盐,所用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定影中卤化银首先与硫代硫酸钠生成难溶的硫代硫酸钠的配位化合物,当硫代硫酸钠具有足够浓度时,进而生成可溶性的多种硫代硫酸钠的配位化合物 翻拍摄影技术p若定影不透,误认为生成的难溶性配位化合物是反应的终点,则将使影像难以稳定。因为该配位化合物自身不稳定,伴随其分解过程有颜色变化,由白色至棕色,最后生成硫化银沉淀:翻拍摄影技术p故定影不透是使影像发黄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定影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定影时

85、间、定影温度、定影液疲劳度和定影均匀性等。p定影液中添加适量碘化钾(每升加0.2 g),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胶片出现黄斑。翻拍摄影技术(二)水洗p1、黑白片p水洗的目的,是去掉感光档案材料上的硫代硫酸钠和可溶性配位化合物。p水洗质量是增强翻拍品耐久性的先决条件。p水洗不净,残留的硫代硫酸钠在空气、水的作用下先生成硫代硫酸,而后分解成硫和亚硫酸,继而与银生成棕色硫化银;亚硫酸氧化生成的硫酸,又会缓慢与硫化银作用生成可溶性硫酸银,最后使影像变黄或消褪:翻拍摄影技术p感光材料种类、定影液性质、水的洁净程度均能影响水洗质量。 翻拍摄影技术2彩色片p彩色片成像须经多次水洗,见表114,为提高彩色翻拍品的耐

86、久性,水洗质量尤为关键。 翻拍摄影技术p(1)显影后水洗的目的是去掉影像层上的彩色显影液,水洗不净,显影剂会与漂白液中的赤血盐反应,使彩色显影液重新氧化,进而与成色剂反应产生严重的彩色灰雾。p(2)停显后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彩色片上的停显液。翻拍摄影技术p(3)漂白的作用是去掉彩色片中的黑白影像,并使黄色滤光层中的胶态银氧化成能溶于硫代硫酸钠的银盐。p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彩色片上残留的漂白剂,否则会使硫代硫酸钠析出,降低后续所用定影液的有效浓度。翻拍摄影技术p(4)定影的作用是溶去未曝光的卤化银和漂白中形成的漂白潜影及黄色滤光层中形成的亚铁氰化银。p最后水洗目的同黑白片,也是为了去掉彩色片上的Na2S

87、2O3和定影中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水洗不净,Na2S2O3会加速染料的氧化褪色,严重影响彩色影像的稳定性,如能使品红变成染料隐性体,因水解而褪色,高温高湿影响尤为明显。翻拍摄影技术(三)干燥p干燥前应用海绵或泡沫塑料除去翻拍品上的水珠,避免产生水渍或不均匀形变,干燥环境应清洁、干燥、阴凉,温度以2025,RH为5080为宜。p湿度过低因乳剂影像层表面迅速干燥能影响其内部水分的蒸发。干燥时间不宜太长,干燥中不可受太阳长时间辐射。翻拍摄影技术三、翻拍品的保管制度p存贮环境、贮藏用具和管理制度是影响其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存贮环境的基本要求是低温干燥、空气清洁、避光隔氧、贮藏用具可参见第二章第六节。下面就

88、管理制度作一说明。p良好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维护翻拍品耐久性的重要保证。翻拍摄影技术(一)清洗制度p一般的胶片和相片的水洗质量均达不到长久保存的标准,为保持影像的稳定性,对需永久保存者入库前应重新清洗。清洗液配方为:水500 ml、3的过氧化氢125 ml、3氨水100 ml,再加水至1 000 ml。溶液最好现配现用。配制时应在广口瓶内进行,因清洗液中不断有氧气逸出,密闭存放容器易爆。翻拍摄影技术(二)出入库房制度p存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的胶片质地较脆,出库(容器)后立即使用易断,并可能出现冷凝现象,故应在过渡间存放一定时间,见表115,过渡间温度应高于使用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翻拍摄影技术p反之

89、需低温干燥保存的胶片,入库(容器)前应先把胶片移至空调柜放置一段时间,其湿度应与库(密闭容器)内相同。若是放入容器内保存,密封前应放适量干燥剂,并尽量减少容器内空气含量。翻拍摄影技术(三)利用制度p坚持提供复制片的利用制度,禁止直接利用原底(母)片。p当胶片过于干燥时,利用前应对胶片用润湿液润湿,以恢复其柔韧性与弹性。如在丙酮15 g、甘油25 g和蒸馏水60 g配比溶液中,20下可获得RH70时湿度,该润湿液尤适合彩色片。翻拍摄影技术(四)翻拍制度p黑白底片出现毁坏征兆时或超过规定保存期限后应用银盐片及时拷贝复制。彩色片要做到长久保存,目前尚有困难,需长久保存者可用红、蓝、绿三种滤色镜翻拍成三种黑白片分色副本保存。已形成的硝酸片应有计划地翻拍在安全片上。只有相片而无底片者,应重新翻拍出底片。对珍贵档案应翻拍备用母片,并做到易地保存。翻拍摄影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