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屈原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屈原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屈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先秦的文献中没有说道屈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史记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屈原列传。司司马马迁迁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难点: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2、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著成信史照尘寰。寰。2)翁去八百翁去八百载,醉,醉乡犹在;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世上世上疮痍,痍,诗中圣哲;中圣哲;人人间疾苦,笔底波疾苦,笔底波澜。4) 志志洁行廉,行廉,爱国忠君真气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辞微旨远,经天天纬地大地大诗篇。篇。屈 原欧阳修司马迁杜 甫猜一猜猜一猜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
3、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一一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位思想家、政治家位思想家、政治家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担任地位相当高的担任地位相当高的担任地位相当高的“ “左徒左徒左徒左徒” ”官职,参与国家政令官职,参与国家政令官职,参与国家政令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
4、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当权者靳当权者靳当权者靳(j (j n)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尚和怀王的宠
5、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
6、大夫的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
7、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
8、纪念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屈原的。屈原的。屈原的。简介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的生平 司马迁司马迁大约因为大约因为屈原、贾谊屈原、贾谊都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作过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所以就把他们当成当成“同列之人同列之人”合写一传。课文选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秦朝以前,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
9、整的文献。目标展示目标展示1.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的高尚品德。 2.2.学习本文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的写作方法。作方法。 3.3.掌握本课的文言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常用实词;熟记;熟记通假字通假字,正确理解,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词,的词,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判断句与被动句。朗诵课文朗诵课文1、弄清字的读音与句读、弄清字的读音与句读2、理清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内容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每个时期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
10、概括。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任任疏疏作作绌绌迁迁沉沉什么原因使怀王怒而疏屈原?什么原因使怀王怒而疏屈原?为什么作为什么作离骚离骚?不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故故忧愁愁忧思而作思而作离离骚。屈平之作屈平之作离离骚,盖自怨生也。,盖自怨生也。文章有没有就文章有没有就离骚离骚的内容、写法的内容、写法作介绍?作介绍? 内容:内容:国国风好色而不淫,好色而不淫,小雅小雅怨怨诽而不乱。若而不乱。若离离骚者,可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下道齐桓,中述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靡不毕见。屈原的人格
11、和作品屈原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相格相结合:合:其文其文约,其辞微,其志,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迩而见义远。其志。其志洁,故其称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泥之中,蝉蜕于于浊秽,以,以浮游浮游尘埃之外,不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楚国衰败的原因楚国衰败的原因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方正不容。由于疏远贤臣,听信小人言,楚国由于疏远贤臣,听信小人言,楚国此时已是内外交困、众叛亲离。此时已是内外交困、
12、众叛亲离。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的思想内容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的思想内容这段段对话揭示了屈原思想行揭示了屈原思想行为与社与社会的尖会的尖锐对立立,表表现屈原与社会屈原与社会环境的激烈冲突境的激烈冲突,充分展示了屈原人充分展示了屈原人品的高品的高洁和人格的高尚和人格的高尚,强调了他了他始始终不渝的心志和誓不妥不渝的心志和誓不妥协的抗争的抗争的精神的精神.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末说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末说他对屈原是他对屈原是“悲其志悲其志”。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的的“志志”是什么,司马迁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为什么“悲其志悲其志”。屈原的“志”疾王听之
13、不聪疾王听之不聪方正之不容方正之不容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冀幸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冀幸其存其存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忠忠君君爱爱国国坚坚持持真真理理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自疏蝉蜕蝉蜕浮游浮游泥而不滓泥而不滓举世混浊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众人皆醉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司马迁
14、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 :一样的怀才,:一样的怀才,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生死抉择。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生死抉择。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以死明“志志”,司司马迁是马迁是以生践以生践“志志” 。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身。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身世在抒发自己的感愤。世在抒发自己的感愤。 1 1、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见上页)见上页) 2 2、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谗人间(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此之,信而见疑,忠
15、而被谤,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此不知人之祸也不知人之祸也, ,爽然自失爽然自失 ) 3 3、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谓穷矣(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能无怨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怪其自令若是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怪其自令若是)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志”? ?拓展思考 1 1、 司马迁是司马迁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自沉”的?我们又的?我们又如何看待司马迁的如何看待司马迁的观点?观点?2 2、我们应如何看待、我们应如何看待屈原的屈原的“自沉自沉”? 司马迁既崇敬屈原司马迁既崇敬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的忠君爱国品格又希望他的忠君爱国品
16、格又希望他“游诸侯游诸侯”,不,不赞同他去死。赞同他去死。 司马迁的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写司马迁的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屈原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国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事实观事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汉初“大一统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觉得屈原事秦
17、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所谓,重要的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也是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控诉。也是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控诉和对屈原遭遇同情的一种愤懑的说法和对屈原遭遇同情的一种愤懑的说法 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 “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 1、歌颂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2、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3、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1、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2、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
18、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的孤独感。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传记的通常表达方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式是客观记述, ,而司马而司马迁为屈原作传却融入了迁为屈原作传却融入了大量议论大量议论, ,你能找出来你能找出来吗吗? ?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1 1、前人观点、前人观点史公变调史公变调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寓论断于叙事”,而是而是“以议论以议论行叙事行叙事”(明茅坤语),(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太史公变调史公变
19、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先秦文献中。但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小结小结 “ 传评结合传
20、评结合 ” 有人称它是有人称它是“史太公之史太公之变调”,亦即史,亦即史传中的中的“变体体”,其原因可能有四:,其原因可能有四:其一、先秦史籍皆不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有关),单靠叙事不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的一生。其二、屈原史料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法,而将阅读所得所得见诸笔端就离笔端就离不开不开“评议”。其三、司其三、司马迁写此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所
21、以“评”就就显得尤其重要。得尤其重要。其四、其四、“评议”更有利于表更有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屈原的性格。 1、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2、古今异义词3、通假字4、文言句式 5、翻译词句练习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属属 1 1、屈平、屈平属属草稿未定草稿未定 2 2、亡国破家相随、亡国破家相随属属 3 3、属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作文以记之 4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属教坊第一部教坊第一部 5 5、在骨髓,司命之所、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 6 6、神情与苏、黄不、神情与苏、黄不属属 7 7、有宁越、有宁越之之属属为之谋为之谋 8 8、吾、吾属属今为之虏也今为之虏也 9 9、若、若属属皆且为所虏
22、皆且为所虏动词,动词,写作,写作动词,动词,连接,连接通通“嘱嘱”,嘱托,动,嘱托,动词词属于属于动词,掌管动词,掌管动词,类似动词,类似名词,类,这些人名词,类,这些人名词,用在人称后面,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表复数。吾属,我们。若属,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这些人1 1、博、博闻闻强志强志 2 2、忽、忽闻闻门外虫鸣门外虫鸣3 3、初、初闻闻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4 4、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闻闻寡人之耳寡人之耳者者 5 5、生乎吾前,其、生乎吾前,其闻闻道也固先乎吾道也固先乎吾6 6、况草野之无、况草野之无闻闻者欤者欤7 7、无何,宰以卓异、无何,宰以卓异闻闻8 8、
23、以勇气、以勇气闻闻于诸侯于诸侯名词,学识,见闻名词,学识,见闻动词,听见动词,听见动词,听说动词,听说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使听到听到懂得,明白懂得,明白名词,声望,声名名词,声望,声名动词,闻名动词,闻名动词,闻名,出名动词,闻名,出名、博闻强、博闻强志志、聊斋、聊斋志志异异、非有、非有志志者不能至也者不能至也、寻向所、寻向所志志、其、其志志洁,其行廉洁,其行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7 7、一篇之中三致、一篇之中三致志志焉焉8 8、项脊轩、项脊轩志志 记忆力记忆力记述记述志气志气标记标记志趣志趣理想理想意愿意愿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伐:伐:1 1、
24、每一令出,平、每一令出,平伐伐其功其功2 2、其后秦欲、其后秦欲伐伐齐齐3 3、此五霸之、此五霸之伐伐也也4 4、坎坎、坎坎伐伐檀兮檀兮本:本:1 1、父母者,人之、父母者,人之本本也也2 2、今背、今背本本而趋末而趋末3 3、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本心心4 4、本本在冀州之南在冀州之南夸耀夸耀夸耀夸耀进攻,征伐进攻,征伐进攻,征伐进攻,征伐功绩,战功功绩,战功功绩,战功功绩,战功砍,砍伐砍,砍伐砍,砍伐砍,砍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根本根本根本根本原来的,固有的原来的,固有的原来的,固有的原来的,固有的本来,原来本来,原来本来,原来本来,原来疏:疏:1 1、王怒而、王怒而疏疏屈平屈平2 2、以金
25、笼进上,细、以金笼进上,细疏疏其能其能3 3、以、以疏疏为美,密则无态为美,密则无态4 4、5 5、仗义、仗义疏疏财财约:约:1 1、其文、其文约约,其辞微,其辞微2 2、决负、决负约约不偿城不偿城3 3、怀王与诸将、怀王与诸将约约曰曰疏远,生疏疏远,生疏疏远,生疏疏远,生疏分条陈述分条陈述分条陈述分条陈述稀疏稀疏稀疏稀疏上给皇帝的奏章上给皇帝的奏章上给皇帝的奏章上给皇帝的奏章分散,分给分散,分给分散,分给分散,分给简约简约简约简约约定,信约约定,信约约定,信约约定,信约定约,规定定约,规定定约,规定定约,规定1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出则接遇宾客,应
26、对诸侯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 2、屈平疾王、屈平疾王听听之不聪也之不聪也 3 3、谗谄谗谄之蔽明也之蔽明也4 4、邪曲邪曲之害公也之害公也5 5、方正方正之不容也之不容也6 6、明明道德之广崇道德之广崇 7 7、蝉蝉蜕蜕于浊秽于浊秽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动作状动作状在内,在外在内,在外动作名,听觉,听力动作名,听觉,听力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形作名,邪恶小人形作名,邪恶小人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形作动,阐明形作动,阐明名作状,像蝉一样名作状,像蝉一样8、厚币厚币委质事楚委质事楚 9 9、其后楚、其后楚日日以削以削 1010、时秦昭王与楚、时秦昭王与楚婚婚11
27、、亡亡国国破破家相随属家相随属 1212、内内惑于郑袖,惑于郑袖,外外欺于张仪欺于张仪 1313、卒使上官大夫、卒使上官大夫短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于顷襄王 1414、存存君君兴兴国而欲反复之国而欲反复之1515、然皆、然皆祖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状,用厚币名作状,用厚币名作状,一天天地名作状,一天天地名作动,结为婚姻名作动,结为婚姻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灭亡,灭亡,使使破败。破败。 形作动,诋毁形作动,诋毁使使动动用用法法,使使存存,使使兴兴名作状,在内,在外名作状,在内,在外名作动,效法,模仿名作动,效法,模仿为: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为为竟竟为
28、为为为秦所灭秦所灭化而化而为为为为鸟,其名为鹏鸟,其名为鹏庖丁庖丁为为为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解牛为为为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不足于口与闻秦王善闻秦王善为为为为秦声秦声我我为为为为赵将赵将为为为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反问介词,被介词,被介词,被介词,被变为,变作变为,变作变为,变作变为,变作介词,替,给介词,替,给介词,替,给介词,替,给因为因为因为因为弹奏弹奏弹奏弹奏表判断表判断表判断表判断成为成为成为成为以:以:竭忠尽智,竭忠尽智,以以以以事其君事其君以以以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怀王怀王以以以以不知忠臣之分不知忠臣之分其
29、后楚日其后楚日以以以以削削传传以以以以示美人示美人皆皆以以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夫夷夫夷以以以以近,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无无以以以以,则王乎,则王乎舜无置锥之地,舜无置锥之地,以以以以有天下有天下连词,来连词,来连词,来连词,来介词,拿,用介词,拿,用介词,拿,用介词,拿,用因为因为因为因为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动词,认为动词,认为动词,认为动词,认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通通通通“ “已已已已” ”,停,停,停,停止止止止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介词,把介词,把介词,把介词,把乃
30、:乃:乃乃乃乃令张仪详去秦令张仪详去秦设九宾于廷,臣设九宾于廷,臣乃乃乃乃敢上璧敢上璧今君今君乃乃乃乃亡赵走燕亡赵走燕若事之不济,此若事之不济,此乃乃乃乃天也天也夫我夫我乃乃乃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家祭无忘告家祭无忘告乃乃乃乃翁翁古之王者,太子古之王者,太子乃乃乃乃生,固举之礼生,固举之礼于是于是于是于是才才才才却,反而,竟然却,反而,竟然却,反而,竟然却,反而,竟然副词,表肯定,就是副词,表肯定,就是副词,表肯定,就是副词,表肯定,就是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初,始初,始初,始初,始这样,如此这样,如此这样,如此这样,如此焉:焉:愿得张仪而甘心愿得张仪而甘心焉焉姜氏欲之,
31、姜氏欲之,焉焉辟害辟害而惴惴而惴惴焉焉摩玩不已摩玩不已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焉求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焉语气词语气词语气词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然然然然” ”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兼词,于此兼词,于此兼词,于此兼词,于此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 1、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 2、设、设诡辩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古义:第二年第二年今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今年的下一年古义:骗人的
32、假话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 3、颜色颜色憔悴憔悴4 4、形容形容枯槁枯槁5 5、而能与世而能与世推移推移古义:脸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今义:色彩古义:形体容貌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古义:变化古义:变化今义:移动今义:移动通假字:通假字:1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者,犹离忧也。2 2、人穷则反本、人穷则反本3 3、靡不毕见、靡不毕见4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通“罹罹”,遭,遭遇遇通通“返返”,返,返回回通通“现现”,表,表现
33、现通通“旨旨”,旨,旨趣趣通通“浊浊”,污,污浊浊6 6、屈平既绌屈平既绌7 7、齐与楚从亲、齐与楚从亲8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 9、亡走赵,赵不内、亡走赵,赵不内10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通“黜黜”,罢免官,罢免官职职通通“纵纵”,合,合纵纵通通“贽贽”,见面,见面礼礼通通“纳纳”,接,接纳纳通通“披披”,披,披散散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 1、“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者,犹离忧也。2 2、天者,人之始也、天者,人之始也3 3、秦,虎狼之国。、秦,虎狼之国。4 4、此不知人之祸也、此不知人之祸也5 5、屈原
34、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判断句故内惑故内惑于于郑袖,外欺郑袖,外欺于于张仪张仪 夫圣人者,不凝滞夫圣人者,不凝滞于于物物数十年,竟数十年,竟为为秦秦所所灭灭 身客死于秦,身客死于秦,为为天下笑天下笑 皆好辞而以赋皆好辞而以赋见见称称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见放为放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见放放兵兵挫挫地地削,削,亡其六郡亡其六郡 信而信而见见疑,忠而疑,忠而被被谤谤方正之不方正之不容容也也 1 1、而设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于顷襄王
35、 3 3、以深入击秦,战、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于蓝田 4 4、人又谁能以身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受物之,受物之汶汶汶汶者乎者乎 5 5、莫不欲求忠以、莫不欲求忠以自自为,举贤以为,举贤以自自佐佐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翻译翻译 1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诚信的却诚信的却被被怀疑,忠心的却怀疑,忠心的却被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君王君王无论无论愚昧、智慧、贤
36、能,(还是)没有才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能,没有不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选拔贤能贤能的人来的人来辅佐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一件接一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欺于张仪、令尹子兰闻之大怒,、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怀王怀王因为因为不知道忠臣的不知道忠臣的区分区分,所以所以在内在内被郑袖被郑袖所迷惑,所迷惑,在外在外被张仪所欺骗被张仪所欺骗 终于终于指使指
37、使上官大夫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诋毁屈原,屈原,顷襄王生气地顷襄王生气地放逐放逐了屈原。了屈原。 5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是以见放。6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整个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我一人清醒,因此因此被被放逐。放逐。那聪明通达的人,那聪明通达的人,不不被被外界事物拘束,而能够外界事物拘束,而能够跟世俗一道跟世俗一道变化变化。7 7、楚有宋玉楚有宋玉唐勒唐勒景差之徒者,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38、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终莫敢直谏。8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都爱好都爱好文学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而以善于作赋被被人称赞;人称赞;然而然而他们他们都只都只效法效法屈原的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此后后楚楚国国的的领领土土一一天天天天缩缩小小,几几十十年年后后,终终于于被被秦国灭了秦国灭了。 1、成语典故2、名句默写3、对联鉴赏4、时文阅读 延伸拓展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怀瑾握瑜: :
39、语出语出楚辞楚辞九音九音怀沙怀沙:“怀瑾握瑜兮,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穷不知所示。”王逸注: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记”“博闻强识博闻强识”,礼记礼记典礼上典礼上:“博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相沉浮。 弹冠振衣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语出
40、本文。整洁衣冠。与世推移与世推移: : 语出语出楚辞楚辞渔父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而变化以合时宜。 4、信而见疑,、信而见疑,_ ,能无怨乎?,能无怨乎?哀民生之多艰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 。忠而被谤忠而被谤名句默写混浊而我独清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醉而我独醒6、明道德之广崇,、明道德之广崇,_5、举世、举世_,_,是以是以见放。见放。1、长太息以掩涕兮,、长太息以掩涕兮,_2、亦余心之所善兮,、亦余心之所善兮,_3、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_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_-_8、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6. 其文约,其文约,_其辞微,其志洁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其行廉,其称_颜色憔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枯槁。新浴者必振衣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受物之汶汶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