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态度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90148385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社交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社交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社交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社交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交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态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社交态度社交态度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第一节第一节 社交态度概述社交态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社交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社交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三节第三节 社交偏见社交偏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第一节第一节 社交态度概述社交态度概述一、社交态度的概念一、社交态度的概念 社交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稳定的评价社交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倾向。它是人在后天活动和人际交

2、往性心理倾向。它是人在后天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形成和学到的,并总是指向一定的的基础上形成和学到的,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对别人及对各对象。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对别人及对各种活动的定向选择,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种活动的定向选择,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1.社交态度与日常用语中的态度社交态度与日常用语中的态度 日常用语中的态度通常指一个人的体日常用语中的态度通常指一个人的体态和口气等物理准备状态,往往可以直态和口气等物理准备状态,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到。接观察到。 而社交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只而社交态

3、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只能通过能通过 间接的方法进行推测。间接的方法进行推测。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社交态度与情感社交态度与情感 社交态度与情感都具有心理倾向性,社交态度与情感都具有心理倾向性,其区别主要有其区别主要有: (1)社会评价性不同社会评价性不同 (2)自身稳定性不同自身稳定性不同 (3)对象指向性不同对象指向性不同 (4)内在驱动性不同内在驱动性不同 (5)自我意识性不同自我意识性不同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社交态度与意见社交态度与意见 意见是人们对事物客观状况的意见是人们

4、对事物客观状况的认识或概念,是人们从独特视角看认识或概念,是人们从独特视角看事物时获得的印象。事物时获得的印象。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4.社交态度与价值观社交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 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态度实现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态度实现的的;态度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具态度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具体对象的评价性心理倾向。体对象的评价性心理倾向。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

5、ogy二、社交态度的构成成分二、社交态度的构成成分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成分构成: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基础,指人认知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基础,指人们对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认知、们对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认知、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个体对态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往往带有评价的意味,表度对象的认知往往带有评价的意味,表达着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好与恶、赞成或达着个体对态度对

6、象的好与恶、赞成或反对等。反对等。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情感成分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动力,指人们情感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动力,指人们对一定态度对象的情感评定和内心体验。对一定态度对象的情感评定和内心体验。 态度的情感反应往往具有明显的指向态度的情感反应往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以情感反应表现出的态度反应是性,因此以情感反应表现出的态度反应是兼具认知与情感因素的综合性反应。兼具认知与情感因素的综合性反应。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意向成分意向成分 意向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内隐行为,或者意

7、向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内隐行为,或者说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对一定态度对说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对一定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可以通过象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可以通过 “意动效应意动效应”证实。证实。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三、社交态度的特征三、社交态度的特征 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有组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有组织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具有织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下基本特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社会性 个体的态度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

8、个体的态度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地把外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地把外界待人接物的社会信息内化于自身的过程。界待人接物的社会信息内化于自身的过程。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稳定性 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相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现为在不同情境下个体对同对的稳定性。表现为在不同情境下个体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一致。而且这种稳定的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一致。而且这种稳定的态度会在新的态度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态度会在新的态度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社交态度Interper

9、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态度的指向性态度的指向性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心理倾向,因而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作为主因而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作为主体的个体是态度的持有者,作为客体的对体的个体是态度的持有者,作为客体的对象是被主体所指向的特定的人和物、状态象是被主体所指向的特定的人和物、状态和观念。和观念。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4.态度的内隐性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我们只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我们只有通过态度持有者的言论、表情和外显行有通过态度持有者的

10、言论、表情和外显行为才能分析和推测它的存在。为才能分析和推测它的存在。 卢森伯格卢森伯格(Rosenberg,1960)从认知心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刺激、态度和反应的学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刺激、态度和反应的关系关系 (见图见图4-1),由此可见,态度是处于外,由此可见,态度是处于外界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界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图图4-1态度的中介模式态度的中介模式 刺激刺激- 中介中介 - 反反应应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他人、群体、情境他人、群体、情境问题、事件、关系问题、事件、关系态度态度认知、认知

11、、情感、情感、意向意向个体反应个体反应生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社会的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5态度的系统性态度的系统性 态度的系统性表现在态度系统内部和构成态度态度的系统性表现在态度系统内部和构成态度的成分之间。个体的态度指向一定的具体的态度的成分之间。个体的态度指向一定的具体的态度对象,个体所具有的态度集合起来构成他的态度对象,个体所具有的态度集合起来构成他的态度系统。系统内的各种态度之间是彼此联系、紧密系统。系统内的各种态度之间是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的,这是因为所有态度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相关的,这是因为所有态度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上形

12、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按照各种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按照各种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人们的各种态度也相应的被结构成一个具体系,人们的各种态度也相应的被结构成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态度体系。有系统性的态度体系。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第二节第二节 社交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社交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一、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

13、学科的研究者所强调的重点也不同。如强调科的研究者所强调的重点也不同。如强调学习经验的心理学家注重个人经验和他人学习经验的心理学家注重个人经验和他人的榜样作用的榜样作用;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社会化过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社会化过程影响的礼会学家重视参照群体对个人的程影响的礼会学家重视参照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影响;强调文化因素的人强调文化因素的人类学家则更偏重于强调文化背景的持续熏类学家则更偏重于强调文化背景的持续熏陶。概括起来,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陶。概括起来,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个人经验

14、的积累个人经验的积累 个体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对个体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对人、对事的反复接触和作用不断丰富自身人、对事的反复接触和作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有助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逐步融人群体和有助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逐步融人群体和社会。社会。 情绪效应对态度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情绪效应对态度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例子的例子说明某些导致心灵创伤的经历,哪怕仅有说明某些导致心灵创伤的经历,哪怕仅有一次,就会使人形成十分稳固的态度,而一次,就会使人形成十分稳固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还

15、泛化到相关或相似的对象。且这种态度还泛化到相关或相似的对象。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2.群体规范的制约群体规范的制约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中通过模仿、暗示、从众、服从、认中通过模仿、暗示、从众、服从、认同等心理机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群体同等心理机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群体成员意识中的行为标准和思想观念。成员意识中的行为标准和思想观念。它对每个成员交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它对每个成员交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首

16、先,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构成的外在压力迫使首先,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构成的外在压力迫使群体成员依从于群体压力,作出与群体相同的态群体成员依从于群体压力,作出与群体相同的态度选择度选择;其次,由于个体与群体成员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其次,由于个体与群体成员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个体会自愿采纳群体的态值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个体会自愿采纳群体的态度度; 再次,作为同广群体的成员,由于活动中有许多再次,作为同广群体的成员,由于活动中有许多相同的经历,会获得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经相同的经历,会获得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经验,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态度自然地趋于一致。验,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态度自然地趋于一

17、致。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的影响 风俗习惯、文化影响作为人类社会化的大背风俗习惯、文化影响作为人类社会化的大背景决定着人们对许多事物的态度。在改革开放景决定着人们对许多事物的态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沿海地区青年在传统价值、开放、创的今天,沿海地区青年在传统价值、开放、创业、离家、个性化等方面的态度与内地青年之业、离家、个性化等方面的态度与内地青年之间的差异说明在某些方面已出现文化和价值观间的差异说明在某些方面已出现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许多内地人对周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许多内地人对周围的外地人或

18、多或少也抱有一定的成见。围的外地人或多或少也抱有一定的成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二、社交态度的形成二、社交态度的形成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解释态度的形成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解释态度的形成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因素是刺激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因素是刺激(S)与反应与反应 (R),因而,因而S- R模式模式是解释行为的基本途径,查是解释行为的基本途径,查明明S- R间的规律联系,就可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或根据间的规律联系,就可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心理学家伯恩、斯

19、台反应推知刺激。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心理学家伯恩、斯台茨通过研究发现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使人对一定事物产生茨通过研究发现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使人对一定事物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他们还借鉴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他们还借鉴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形成的理论的理论,认为如果新的刺激与既有态度的对象相联系,那认为如果新的刺激与既有态度的对象相联系,那么新刺激也会引起同样的态度体验。么新刺激也会引起同样的态度体验。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美国心理学家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杜拉(A.Bandura,I977)提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丰富了伯恩、斯台茨等的

20、解释。的社会学习理论丰富了伯恩、斯台茨等的解释。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人类的态度形成除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人类的态度形成除了依赖于直接经历外在强化过程的途径,更多的了依赖于直接经历外在强化过程的途径,更多的可以通过模仿性的观察学习获得。也就是说,外可以通过模仿性的观察学习获得。也就是说,外在的强化过程不需要直接施加到态度主体身上,在的强化过程不需要直接施加到态度主体身上,只要态度主体作为观察者观察别人获得某种态度只要态度主体作为观察者观察别人获得某种态度的后果,就能决定采纳或者放弃这种态度。班杜的后果,就能决定采纳或者放弃这种态度。班杜拉把这一过程称为替代性强。拉把这一过程称为替代性

21、强。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三、社交态度的改变三、社交态度的改变 社交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环境影响下经学习而社交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环境影响下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习惯性的心理倾向,但这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习惯性的心理倾向,但这种稳定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态度的改变可以表种稳定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态度的改变可以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量变的方式,只改变原有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量变的方式,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而不改变性质态度的强度,而不改变性质; ;另一种是质变的方式,另一种是质变的方式,即改变了原有态度的方向。第一种方式的改变可即改变了原有态度的方向

22、。第一种方式的改变可以用强化和去强化的理论解释,第二种方式的改以用强化和去强化的理论解释,第二种方式的改变是个体在一定社会因素影响下、在原有态度基变是个体在一定社会因素影响下、在原有态度基础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因此往往充满认识的础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因此往往充满认识的矛盾和情感的冲突。矛盾和情感的冲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凯尔曼(HCKelman(HCKelman,1958)1958)提出的态度改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有助于解释社会交往态变三阶段理论有助于解释社会交往态度改变的过程。交往态度的改变包括度改

23、变的过程。交往态度的改变包括依从、同化、内化依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1依从依从 依从是态度改变的开始阶段,指个依从是态度改变的开始阶段,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迫于某种压力作用,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迫于某种压力作用,从表面上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服从表面上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服从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阶从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阶段。段。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认同认同 认同是态度改变的第二阶段,指个体认同是态度改变的第二阶段,指个体在

24、社会交往过程中受到某种吸引力作用,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受到某种吸引力作用,从内心自愿接受他人的态度观点,使自从内心自愿接受他人的态度观点,使自己的态度接近他人态度的阶段。己的态度接近他人态度的阶段。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内化内化 内化是态度改变的最后阶段,指个体内化是态度改变的最后阶段,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接受某种信念和价值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接受某种信念和价值观,并受由此产生的自动力作用,从内观,并受由此产生的自动力作用,从内心自觉接纳他人的观点、态度的阶段。心自觉接纳他人的观点、态度的阶段。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

25、onPsychology 其模式可用下图其模式可用下图 (见图见图4-2)表示。表示。 压力压力 吸引力吸引力 自动力自动力 依从依从 同化同化 内化内化 被迫被迫 自愿自愿 自觉自觉 图图4-2态度改变的三阶段模式态度改变的三阶段模式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四四、社交态度的平衡与失调、社交态度的平衡与失调 个体社交态度的改变与社交态度形个体社交态度的改变与社交态度形成的过程一样都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成的过程一样都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有些社会心理学家从认知论的观点出发,有些社会心理学家从认知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有一种寻求一致认为人

26、们在认识过程中有一种寻求一致性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是态度改变的决性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是态度改变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定性因素。由此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和失调理论。理论和失调理论。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平衡理论平衡理论 海德海德(F.Heider,1958)认为人们的认识对认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物、事和概念等,这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物、事和概念等,这些对象间有的互不相关,有的则互相联结起些对象间有的互不相关,有的则互相联结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被人何所认知。他把这种来,组成一个整体被人何所认知。他把这种构成一体的

27、两个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构成一体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把人们对每种认知对象好、恶的情感和赞成、把人们对每种认知对象好、恶的情感和赞成、反对的评价关系称为情感关系。反对的评价关系称为情感关系。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在此基础上,海德提出以在此基础上,海德提出以p-O-X模型模型为核心的平衡理论。模型中为核心的平衡理论。模型中P代表认知的代表认知的主体,主体,O代表与主体有关系的他人,代表与主体有关系的他人,X代代表表p、O共同认知的一个客体。共同认知的一个客体。p、O、X三者之间按其情感关系可形成三者之间按其情感关系可形成8种模型种模

28、型 (见图见图4-3)。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图图4-3 P-0-X关系模型关系模型 XP O XP O XP O XP O XP O XP O XP O XP O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按按p-O-X结构三边的符号相乘为结构三边的符号相乘为正者表示平衡状态、三边符号相乘为正者表示平衡状态、三边符号相乘为负者表示不平衡状态判断,其中前四负者表示不平衡状态判断,其中前四种为平衡关系,后四种为不平衡关系。种为平衡关系,后四种为不平衡关系。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

29、hology 海德海德在平衡理论中重视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在平衡理论中重视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强调了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他认为,人强调了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他认为,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要比人际联系处于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要比人际联系处于否定状况的平衡状态更令人愉快。而人际联系肯否定状况的平衡状态更令人愉快。而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的压力,也要大于人际联定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的压力,也要大于人际联系否定时的压力。因此系否定时的压力。因此P-O联系为正时的平衡或联系为正时的平衡或不平衡被分别称为强平衡或强不平衡。在单元或不平衡被分别称为强平衡或强不平衡。在单元或系统内部

30、,当实现不平衡向平衡状态转变时则遵系统内部,当实现不平衡向平衡状态转变时则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尽可能少地付出人际情感联循费力最小原则,即尽可能少地付出人际情感联系的代价来实现平衡。系的代价来实现平衡。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2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菲斯廷格菲斯廷格(L.Festingre,1957)认为认知认为认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认知元素是基本单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认知元素是基本单位,个体的任何一种想法、看法、意见、信念、个体的任何一种想法、看法、意见、信念、观点等都是认知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观点等都是认知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认知

31、结构。在此认知元素间存在着协人的认知结构。在此认知元素间存在着协调、不协调和不相关三种关系调、不协调和不相关三种关系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如一个成年人己保持了多年的吸烟习惯如一个成年人己保持了多年的吸烟习惯 ( (元元素素A)A),每当别人劝他戒烟时他总是说工作太紧,每当别人劝他戒烟时他总是说工作太紧张,抽烟可以提神张,抽烟可以提神( (元素元素B)B),在他看来吸烟和提,在他看来吸烟和提神是协调关系。他的家人给他准备了许多瓜子,神是协调关系。他的家人给他准备了许多瓜子,想让他通过吃瓜子改变吸烟的习惯想让他通过吃瓜子改变吸烟的习惯 ( (元

32、素元素C)C),但瓜子对他的吸烟习惯来说毫无相关性。最近但瓜子对他的吸烟习惯来说毫无相关性。最近他感到肺部不舒服,经常咳嗽,医生也劝他戒他感到肺部不舒服,经常咳嗽,医生也劝他戒烟,告诉他吸烟致癌烟,告诉他吸烟致癌( (元素元素D)D),这与他的吸烟习,这与他的吸烟习惯形成不协调关系。惯形成不协调关系。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菲斯廷格把个人两种认知之间的不菲斯廷格把个人两种认知之间的不一致称为认知失调一致称为认知失调 (如元素如元素A与元素与元素D) 指出引起认知不协调的原因有指出引起认知不协调的原因有 (1)逻辑的违背逻辑的违背 (2)文化价

33、值的冲突文化价值的冲突 (3)观念层次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新旧经验的矛盾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他认为认知失调会导致个体心理上他认为认知失调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紧张感,后者具有动机的作用,可的紧张感,后者具有动机的作用,可以驱动个体改变态度,以减轻或解除以驱动个体改变态度,以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解除认知失调的办法有三种解除认知失调的办法有三种:(1)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元素的一方。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元素的一方。 (2)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元

34、素双方的强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元素双方的强度。度。 (3)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五、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五、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态度改变是个复杂的过程,态度改变的态度改变是个复杂的过程,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影响因素更为复杂。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詹尼斯(C.I.Hovland Janis,1959)提出的,提出的,以信息沟通过程为基础的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以信息沟通过程为基础的态度改变情境模型(见图见图4-4),有助于我们对影响态度改变的,有助于我们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35、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图图4-4态度改变情境模型简图态度改变情境模型简图 该模型表明,态度的改变涉及信息传递者、该模型表明,态度的改变涉及信息传递者、信息沟通、信息接受者和沟通情境四个方面的因信息沟通、信息接受者和沟通情境四个方面的因素。素。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沟通信息沟通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沟通情境沟通情境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信息传递者的因素信息传递者的因素 信息传递者是信息沟通的提供者和信息传递者是信息沟通的提供者和态度改变的劝导者。态度改变的劝导者。 (1)

36、递者的威信递者的威信 (2)传递者的影响力传递者的影响力 (3)传递者的诚意传递者的诚意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信息接受者的因素信息接受者的因素 信息接受者是态度改变的主体,一信息接受者是态度改变的主体,一切态度的改变都是围绕信息接受者发切态度的改变都是围绕信息接受者发生的。生的。 (1)原有态度原有态度 (2)个性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 (3)个人同群体的关系。个人同群体的关系。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信息沟通的因素信息沟通的因素 信息沟通是态度改变的诱因,当个体信息沟通是态度改变的诱因

37、,当个体感到外在信息与自己既有态度存在差异时感到外在信息与自己既有态度存在差异时会导致个体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促使个体会导致个体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促使个体改变态度。改变态度。 (1)信息的差异性信息的差异性 (2)信息的倾向性信息的倾向性 (3)信息的强度信息的强度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4.沟通背景的因素沟通背景的因素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第三节第三节 社交偏见社交偏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一、社交偏见的概念一、社交偏见的概念 社交偏见社交偏见

38、,是个体对特定对象过激的评价性心,是个体对特定对象过激的评价性心理倾向。它同态度一样也是在后天活动和社会交理倾向。它同态度一样也是在后天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形成和学到的。偏见往往使我们在与往的基础上形成和学到的。偏见往往使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偏激地把某一类型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偏激地把某一类型的人归到一个群体中,或把倾向于某种类型的行为人归到一个群体中,或把倾向于某种类型的行为归于某个群体所特有的行为。即在交往前就对交归于某个群体所特有的行为。即在交往前就对交往对象形成一种过激的、固定的看法。这种过激往对象形成一种过激的、固定的看法。这种过激的、固定的看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

39、们与人的正的、固定的看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与人的正常交往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常交往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社交偏见表达着个体对交往对象的社交偏见表达着个体对交往对象的好与恶、赞成与反对,即包括积极偏好与恶、赞成与反对,即包括积极偏见和消极偏见两种类型。它与日常用见和消极偏见两种类型。它与日常用语中的成见、失态有联系,也有区别。语中的成见、失态有联系,也有区别。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成见与偏见相似,都是事先对交往对象形成见与偏见相似,都是事先对交往对象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看法。

40、虽然从概念上看成见的成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虽然从概念上看成见的内涵小,外延大,即除包含过激的偏见外,还内涵小,外延大,即除包含过激的偏见外,还包含对交律对象不过激的固定看法,但在日常包含对交律对象不过激的固定看法,但在日常使用上,与偏见相同,主要指事先对交往对象使用上,与偏见相同,主要指事先对交往对象形成的过激的固定的看法。形成的过激的固定的看法。 失态也是一种异常的态度,它指一个人在体失态也是一种异常的态度,它指一个人在体态和口气等物理准备状态中的异常,往往可以态和口气等物理准备状态中的异常,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到。虽然失态也能造成社会交往的困直接观察到。虽然失态也能造成社会交往的困难,但它往往是

41、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不是一种难,但它往往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因此不属于异常交往态度讨论的稳定的状态。因此不属于异常交往态度讨论的范围。范围。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二、社交偏见的产生二、社交偏见的产生 1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适应性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适应性的。一般说,这些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一般说,这些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即能够帮助个体满足生理的和社会的需要,即能够帮助个体满足生理的和社会的需要,或有利于逃避痛苫、伤害和不愉快的刺激。或有利于逃避痛苫、伤害和不愉快的刺激。

42、然而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也可能通过学习获然而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也可能通过学习获得一些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得一些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华生华生在在19201920年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年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验。小阿尔伯特1111个月时乐于同一只小白鼠玩耍,个月时乐于同一只小白鼠玩耍,经常用手抚摸小白鼠。实验中每当小阿尔伯特用经常用手抚摸小白鼠。实验中每当小阿尔伯特用手抚摸小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用铁棍击地,手抚摸小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用铁棍击地,发出较大声响吓唬小阿尔伯特

43、。很快小阿尔伯特发出较大声响吓唬小阿尔伯特。很快小阿尔伯特形成对这个小白鼠的恐惧性条件反射,一看到小形成对这个小白鼠的恐惧性条件反射,一看到小白鼠就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以后这种恐惧甚至泛白鼠就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以后这种恐惧甚至泛化到其它有毛皮的动物和物体。这个实验揭示不化到其它有毛皮的动物和物体。这个实验揭示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条件化的方式形成。按照行为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条件化的方式形成。按照行为学习理论的观点,偏见也是一种不良行为,它是学习理论的观点,偏见也是一种不良行为,它是在个体特有的生活经历中通过学习形成的在个体特有的生活经历中通过学习形成的。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

44、onPsychology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模仿和观察对个体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模仿和观察对个体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在个体的生活中,为、习惯形成的作用。在个体的生活中,社会文化传统对其观念、态度的影响作用社会文化传统对其观念、态度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在继承长辈智慧的同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在继承长辈智慧的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观念和态度,其中也时,也继承了他们的观念和态度,其中也包含着对人对事的偏见。包含着对人对事的偏见。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唐纳德岚姆波贝尔岚姆波贝尔研究了模研究了模

45、仿现象发生的条件。他提出在模仿者方面,对某仿现象发生的条件。他提出在模仿者方面,对某种问题知道的种问题知道的(或感到知道的或感到知道的)越少,越有可能模越少,越有可能模仿他人仿他人;年龄越小,越有可能遵从长辈的意见年龄越小,越有可能遵从长辈的意见;对对自已的能力估价越低,越有可能听从他人的引导。自已的能力估价越低,越有可能听从他人的引导。在情境方面,刺激越模糊,人们越有可能服从他在情境方面,刺激越模糊,人们越有可能服从他人的判断。当某种偏见代表对一群人的不公正的、人的判断。当某种偏见代表对一群人的不公正的、先人为主的判断时,这些被判断物先人为主的判断时,这些被判断物 (刺激刺激)就是模就是模糊

46、的。糊的。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用投射的概念来解释偏见弗洛伊德用投射的概念来解释偏见的产生。投射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的产生。投射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将自己内心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将自己内心不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不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事物的一种现象。或周围事物的一种现象。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都有将自己的不受牡会赞许的欲认为人们都有将自己的不受牡会赞许的欲望,特别是人类的性冲动和侵犯

47、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望,特别是人类的性冲动和侵犯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当个体因社会压力不能表现其性欲、侵犯欲、欺骗倾向。当个体因社会压力不能表现其性欲、侵犯欲、欺骗欲或其它欲望时,会感到一种压抑感,表现出一种心理上欲或其它欲望时,会感到一种压抑感,表现出一种心理上的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保持和提高个人的自尊,就会在的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保持和提高个人的自尊,就会在潜意识中把这种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以合理的方式表达的欲潜意识中把这种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以合理的方式表达的欲望投射到其它人身上,认为其它人具有某种侵犯、欺骗等望投射到其它人身上,认为其它人具有某种侵犯、欺骗等欲望。由此可见,将他人视为有

48、敌意和侵犯品质的人,往欲望。由此可见,将他人视为有敌意和侵犯品质的人,往往暴露出他自己的敌意和侵犯品质。对他人产生偏见恰恰往暴露出他自己的敌意和侵犯品质。对他人产生偏见恰恰说明他自己对人和事有某种过激的心理倾向说明他自己对人和事有某种过激的心理倾向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4.侵犯的驱力理论侵犯的驱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多拉德认为侵犯性不多拉德认为侵犯性不是天生的或本能的表现,而是受挫折后的驱是天生的或本能的表现,而是受挫折后的驱力造成的。当人们达到目标的努力受到挫折力造成的。当人们达到目标的努力受到挫折时,会产生侵犯性驱力激发

49、侵犯行为,这种时,会产生侵犯性驱力激发侵犯行为,这种侵犯行为并非总是指向挫折的制造者。当个侵犯行为并非总是指向挫折的制造者。当个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对挫折制造者还击时,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对挫折制造者还击时,往往找一个替代者发泄。往往找一个替代者发泄。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5.群体冲突理论群体冲突理论 群体冲突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群体冲突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着的竞争是导会的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着的竞争是导致群体间偏见的原因。致群体间偏见的原因。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心理自测心理

50、自测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每个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每个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通过下面达个心理测试,可以帮助你了通过下面达个心理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使你生活中不断扬长避短。下解自己,使你生活中不断扬长避短。下面有九个问题,各分面有九个问题,各分a、b、c三个答案,三个答案,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与你最相符或最相近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与你最相符或最相近的答案,打上记号的答案,打上记号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1 1如果别人说你是个温和的人,你如果

51、别人说你是个温和的人,你会会 a a、心胸狭窄地认为、心胸狭窄地认为:“:“我的胆子实在我的胆子实在太小了太小了”。(3)(3) b b、暗暗地下决心、暗暗地下决心:“:“从今以后要更温从今以后要更温和些和些”。(5)(5) c c、漠不关心地认为、漠不关心地认为:“:“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说,我无所谓我无所谓”。(1)(1)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2. 2.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旁边的小孩子又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旁边的小孩子又哭又闹,你会哭又闹,你会 a a、讨厌地认为、讨厌地认为:“:“真烦人,家长有办法真烦人,家长有办法制止他就好了。制止他就好

52、了。(1)(1) b b、认为、认为:”:”小孩子真没办法,什么也不小孩子真没办法,什么也不懂。懂。“(3)“(3) C C、认为、认为:”:”教育孩子真不容易啊教育孩子真不容易啊“。(5)(5)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3 3和朋友争论完了回家之后,你一个人和朋友争论完了回家之后,你一个人独处时,你会独处时,你会 a a、高兴地认为、高兴地认为:“:“人的想法真是各不相同,人的想法真是各不相同,很高兴有机会能谈论自己的想法很高兴有机会能谈论自己的想法”。(5)(5) b b、遗憾地认、遗憾地认: :当初我如果那样说就能驳倒当初我如果那样说就能驳

53、倒对方了对方了 。(1)(1) c c、后悔地认为、后悔地认为: : 当时没有充分说明自己的当时没有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想法 。(3)(3)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4 4当你突然遇到一个很会打扮的人时,当你突然遇到一个很会打扮的人时,你会你会a a、说道、说道: :服装有什么必要去讲究呢,随便服装有什么必要去讲究呢,随便一点不是更好吗一点不是更好吗?(1)?(1)b b、羡慕地说、羡慕地说:“:“我也要那样会打扮。我也要那样会打扮。”(3)”(3)C C、认为、认为:“:“装束能体现人的内心,那人内装束能体现人的内心,那人内心世界一定很丰富吧!心

54、世界一定很丰富吧!”(5)”(5)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55如果不是你的错,但结果却给对方添如果不是你的错,但结果却给对方添了麻烦,你会了麻烦,你会a a、道歉地说、道歉地说:“:“因为没办法,对不起。因为没办法,对不起。”(3)”(3)b b、诚恳地赔礼道、诚恳地赔礼道:“:“不管怎样,是我给对不管怎样,是我给对方添了麻烦了方添了麻烦了”。(5)(5)c c、认为、认为: ::“因为不是我的错,不道歉也因为不是我的错,不道歉也可以。可以。”(1)”(1)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66如果别人说你是

55、个独具一格的人,你如果别人说你是个独具一格的人,你会会a a、我独特在哪里呢?、我独特在哪里呢? 在考虑这个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心中颇有些兴奋。的同时,心中颇有些兴奋。(5)(5)b b、生气地认为、生气地认为:“:“一定是在讽刺我。一定是在讽刺我。”(1)”(1)c c 认为认为:“:“不管怎样,别具一格是好事。不管怎样,别具一格是好事。”(3)”(3)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7“7“人类只有相互帮助才能生存。人类只有相互帮助才能生存。”对对于这个观点,你认为于这个观点,你认为a a、“道理上是这么说,但人往往是自私道理上是这么说,但人往

56、往是自私的的”。(3)(3)b b、“如果都为别人着想,那就不能生存。如果都为别人着想,那就不能生存。”(1)”(1)C C、“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也许很难,但我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也许很难,但我一定努力去做一定努力去做”。 (5) (5)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88如果在谈话时,你的朋友的优点受到别如果在谈话时,你的朋友的优点受到别人赞扬,你会人赞扬,你会a a、一起赞扬道、一起赞扬道“我也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5)(5)b b、问道、问道:“:“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该怎么说才好呢? (3) (3)c c、那人果真这样吗?、那人果真这样吗? 然后强

57、调其缺点。然后强调其缺点。(1 1)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99如果别人问你如果别人问你:“:“你是受欢迎的人还是你是受欢迎的人还是不受欢迎的人不受欢迎的人?”?”你会你会a a、不高兴她回答、不高兴她回答:不知道受欢迎还是不受不知道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欢迎“置之不理。置之不理。(1)(1)b b、深思片刻道、深思片刻道: : 我究竟属于哪一种人呢?我究竟属于哪一种人呢? (3)(3)c c、笑着说道、笑着说道:”:”还算是受欢迎的。还算是受欢迎的。“(5)“(5)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记分与评

58、价记分与评价 将你选择的九个问题的答案按括号内的分数将你选择的九个问题的答案按括号内的分数累积计分得出你的总分值。然后对照下列评价方累积计分得出你的总分值。然后对照下列评价方法。法。 9 9分一分一1212分分: :属于没人接近,惹人讨厌的人。属于没人接近,惹人讨厌的人。 1313分一分一1919分分: :幼稚、虚荣心强,不受欢迎。幼稚、虚荣心强,不受欢迎。 20 20分一分一3535分分: :志趣向上,但是个平凡的人。志趣向上,但是个平凡的人。 36 36分一分一4141分分: :自我意识过强,自负。自我意识过强,自负。 4242分一分一4545分分: :属于深受欢迎的人。属于深受欢迎的人。 社交态度Interpersonal RelationPsychology 社交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