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8026225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准备及答题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 做题总原则: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分。选择题稍快点择题稍快点 。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欲速则不达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整洁、美观、有效效”的原则的原则.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

2、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定语或状语位置的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偷换概念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

3、点关注: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偶尔等)混淆时态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要,尚未等混淆模态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可能与必然)一定

4、,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如果,未必等正话反说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即肯定和否定颠倒。顺序错乱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位置错乱。颠倒因果颠倒因果:“因因”与与“果果”错位;或错位;或“条件条件”与与“结结果果”错位。错位。强加因果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关系。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即原文无此信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

5、意思。另外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记住:题干中有“根据根据”、“证据证据”、“原因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层意思。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题】【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答题技巧:分析

6、字形,辨明字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1)在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断句:利用以下方法断句:1虚词标志法虚词标

7、志法:句首常有: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也、乎、焉、矣、耳、哉、与(欤)哉、与(欤)”等虚词。等虚词。2实词标志法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言言”为标志,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之后找宾语。3修辞标志法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

8、,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4名物标志法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句首)和宾语和宾语(句尾句尾)来断句。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面的知识。5结构标志法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如有些关联

9、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是故、于是、是以、向使于是、是以、向使”等。等。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信“) 翻译个别字的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

10、现代人说话习惯。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用。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怎样读懂一首诗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

11、清它写了什么。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 在了解在了解“诗家语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

12、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

13、)。后部分一般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9种修辞)。种修辞)。 (5)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揣摩形象的象征意)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味。 (6)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 (7)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储备一些诗歌鉴

14、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懂也要装懂。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诗歌主旨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竹、梅等意

15、象)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或表白理想信念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

16、达对世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闺怨闺愁诗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或写春光(青青春春)易逝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考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17、。)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

18、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运用具

19、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问设问、反问、反语;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白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结构(构篇)方式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