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络和腧穴基础知识 海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牛牛 坤坤第一节 经络和腧穴概述n一、经络一、经络n n是人体是人体运行气血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联络脏腑、、沟通内外沟通内外、、贯串上下贯串上下的路径,的路径,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n n“ “经经” ”指经脉,有路径的含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义,为直行的主干主干,较大,较大n n“ “络络” ”指络脉,有网格的含指络脉,有网格的含义,为经脉的义,为经脉的分支分支,较小,较小n n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二、腧二、腧 穴穴n n定义:脏腑、经络之气定义: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体表的部位n n分类:分类:1.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共穴,共361361个个2.2.经外奇穴经外奇穴:未归入十四经穴的腧穴,并有具体的位置和名:未归入十四经穴的腧穴,并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有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称的经验有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3.3.阿是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以压痛或其他阿是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来定的腧穴(反应点来定的腧穴(压痛点压痛点))n n腧穴多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经络又隶属于相应的脏腑,因腧穴多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经络又隶属于相应的脏腑,因此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医此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认识的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认识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针灸、推拿,为针灸、推拿临床治疗中的上病治下、左病取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治疗中的上病治下、左病取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腧穴的命名n n依据所在部位命名,如腕旁的腕骨穴依据所在部位命名,如腕旁的腕骨穴n n依据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疗目疾的睛明穴依据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疗目疾的睛明穴n n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如百会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如百会n n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如承山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如承山n n参照动植物名称命名,如膝下犊鼻穴参照动植物名称命名,如膝下犊鼻穴n n借助建筑物名称命名,如神阙穴借助建筑物名称命名,如神阙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三、腧穴的定位方法-固定标志法n n指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标志,如五官、而固定不变的标志,如五官、爪甲、乳头、肚脐及骨节凹陷、肌肉纹理等爪甲、乳头、肚脐及骨节凹陷、肌肉纹理等n n鼻尖鼻尖------素髎素髎 眉间眉间------印堂印堂 n n两乳之间两乳之间------膻中膻中 脐旁二寸脐旁二寸------天枢天枢 n n尾肛之间尾肛之间------长强长强n n腓骨小头前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阳陵泉n n第七颈椎棘突下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大椎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三、腧穴的定位方法–活动标志法n n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随活动而出现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为取穴标志n n张口张口------耳门、听宫、听会耳门、听宫、听会n n闭口闭口------下关下关n n拇指翘起拇指翘起------阳溪阳溪n n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尺骨茎突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尺骨茎突桡侧骨缝中桡侧骨缝中------养老养老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n n以以患者的手指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取穴,又称位取穴,又称““指寸法指寸法””n中指同身寸n n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头之间为1 1寸,可用于四肢直寸和寸,可用于四肢直寸和背部横寸取穴背部横寸取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n拇指同身寸n n以拇指关节的宽度定为以拇指关节的宽度定为1 1寸,适用寸,适用于四肢直寸取穴于四肢直寸取穴n横指同身寸n n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标准,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标准,四指宽度定为四指宽度定为3 3寸,适用于下肢、寸,适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横寸下腹部和背部横寸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三、腧穴的定位方法-简便取穴法n n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法,又称易行的取穴法,又称“ “经验取穴法经验取穴法” ”n n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于桡骨茎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于桡骨茎突正中上方,食指尖下取列缺突正中上方,食指尖下取列缺n n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为风市穴尖到达为风市穴n n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n n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二横纹上取劳宫穴的第二横纹上取劳宫穴第二节 经脉系统的组成n n人体经脉系统主要为人体经脉系统主要为十四经脉十四经脉n n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n n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n n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n n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n n任脉任脉n n督脉督脉一.手手太阴肺经n n起于中府,止于少商起于中府,止于少商n n共共1111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咳嗽、气喘、咯血、咽喉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肿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正坐或仰卧,在胸前壁外上方,正坐或仰卧,在胸前壁外上方,正坐或仰卧,在胸前壁外上方,正坐或仰卧,在胸前壁外上方,平第平第平第平第1 1 1 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 6 6 6寸寸寸寸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子)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子)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子)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子)向外向外向外向外2 2 2 2寸处,在直线上摸取三根寸处,在直线上摸取三根寸处,在直线上摸取三根寸处,在直线上摸取三根肋骨的第一肋间隙处肋骨的第一肋间隙处肋骨的第一肋间隙处肋骨的第一肋间隙处云门下云门下云门下云门下1 1 1 1寸寸寸寸1.1.中府中府2.云门n n距胸骨中线旁开6寸,锁骨外端下方取穴3.3.尺泽尺泽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4.列缺vv侧掌取穴。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5.鱼际n n在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取穴2.手少阴心经n n起于极泉,止于少冲,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共9 9个个腧穴腧穴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3.手厥阴心包经n n起于天池,止于中冲,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共共9 9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心、心包、胸、胃、神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过部位的其他病症4、手阳明大肠经n n起于商阳,止于迎香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穴,共有共有2020个个腧穴腧穴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肠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肠胃病,神志病,以及经脉胃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合 谷n n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取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取穴阳 溪n n在腕背横纹桡侧,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 手三里n n侧腕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联线之间,曲池下侧腕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联线之间,曲池下2 2寸寸曲池n n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的凹陷处 臂臑 n n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7 寸,垂臂屈肘时,该穴位于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缘 肩髃n n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取穴。
当上臂平举时,肩前之凹陷处取穴 禾髎n n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直下缘,与水沟相平处取之 迎香n n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0.5寸处,当鼻唇沟中取穴寸处,当鼻唇沟中取穴5.手太阳小肠经n n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1919个个腧穴腧穴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头、项、耳、目、咽喉病、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和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6.手少阳三焦经n n起于关冲,止于丝竹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共有空,共有2323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头、目、耳、颊、咽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喉、胸胁病和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的其他病症耳门 耳孔前,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丝竹空 7.足阳明胃经n n起于承泣,至头维起于承泣,至头维n n另一线由面颊下颈,止于厉兑另一线由面颊下颈,止于厉兑左右各有左右各有4545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肠胃病,头面五官病、热病、肠胃病,头面五官病、热病、皮肤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皮肤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8.足太阳膀胱经n n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右各6767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头、目、项、背、腰、下头、目、项、背、腰、下肢部病及神志病,背部第肢部病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相关的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织器官病症 应力9.足少阳胆经n n起于瞳子髎,止于足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共窍阴,共4444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肝胆病,侧头、目、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部位的其他病症10.足太阴脾经n n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共21个腧穴n n主治概要n n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n n阴陵泉 11.足少阴肾经n n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共27个穴位n n主治概要n n妇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咽、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12.足厥阴肝经n n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共14个穴位n n主治概要n n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任脉n n起于会阴,止于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浆,共2424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少腹、胃脘、胸颈、少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病症 督脉n n起于长强,止于龈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交,共2828个个穴位穴位n n主治概要主治概要n n神志病、热病,腰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病症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印堂印堂太阳穴 肩前穴腰痛点 外劳宫 膝 眼谢谢大家,下次再见!谢谢大家,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