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药工艺学现代制药工艺学 ——手性药物制药技术手性药物制药技术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一、手性药物概况二、手性基本知识三、手性药物的构型与药物活性四、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1. 天然提取法 2. 拆分法 3. 手性库方法 4. (化学)不对称合成法 5. 生物酶法2绪论: 关注手性药物关注手性药物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热点领域药物1850种天然或半合成药物523种化学合成药物1327种非手性6种手性517种非手性799种手性528种单一对映体509 种外消旋体8 种单一对映体61 种外消旋体467 种3目前世界上正在积极开发的1200多种新药中,手性化合物有820种,其中单一异构体有612种处于/期临床试验的药物中,80%是单一异构体据预测,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化学合成新药中约有60%为单一异构体药物从1992年起,手性药物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销售额持续上升4表1. 手性药物销售情况年份19951996 1998199920002002销售额(亿美元)557729994115013301472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数(%)223032+30.9%+8%+16%5手性药物迅猛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手性药物迅猛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v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而手性新药的不断出现正在改变着化学药品的构成和发展方向。
• 基础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美国FDA的新规定药物的靶分子是手性的;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活性、代谢与毒性存在显著差异手性药物迅速增长的原因6“反应停反应停”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thalidomide) 事件事件致畸剂 镇静剂1979年,德国Bonn大学研究人员20世纪50~60年代,德国Chemie Grlinen Thal公司7美国美国FDA手性药物指导原则手性药物指导原则1992年,FDA发布了手性药物的指导原则规定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消旋体新药,生产者均需提供详细报告,说明药物中所含对映体各自的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效果另外,FDA还规定已批准的消旋体药物的单一异构体为新化学实体(NCE),这使得单一异构体的开发商将获得5年市场独占权,更加激发了单一异构体开发的热情8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的应对策略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的应对策略外消旋转化外消旋转化、、上市药物组合物上市药物组合物、、开发新型手性开发新型手性单一异构体药物单一异构体药物,手性药物成为制药公司谋求利益和提升地位的工具9消旋体转换消旋体转换(racemic switching)Astra公司公司,抗溃疡药奥美拉唑(Omeprazole) 的开发vAstra公司开发S-异构体,通用名为esomeprazole,于2000年7月在欧洲上市(商品名Nexium), 2001年2月在美国上市(商品名Perprazole )。
v1995年消旋体上市,商品名Losec,专利2002年到期;v 销售额:美国,1999年,59亿美元;2000年, 70亿美元; 2001年,80亿美元;2002年年 ~30 亿美元亿美元;10Sepracor公司公司v对其它公司的药物进行转化;vEli Lilly公司的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每年销售额在26亿美元以上消旋体物质成分专利2003年12月到期vSepracor 公司发现药理活性只存在其S-对映体中,在1998年1月将该异构体申请专利,并进行临床试验11v将一种老药与一种较新取得专利的治疗同样疾病的、但有着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组成复方Merck 公司的组合物Simvastatin(Merck) + Ezetimide (Schering)作用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抑制调控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酶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抑制饮食胆固醇自小肠的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上市药物组合物上市药物组合物(marketing drug combination)12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2002年销售额53.25亿美元,全球第二2005年12月23日专利期满13Schering 公司的组合物Montelucast(Merck) + Loratadin (Schering)具有选择性的白三烯D4受体拮抗剂。
非镇静的抗组胺药治疗哮喘14v精心设计临床方案,使新开发的化合物超过先上市的同类药物:阿伐他汀阿伐他汀(atovastatin, Warnert-Lambert公司)单一异构体药物,临床定位:低密度蛋白非常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阿扑脂蛋白B胆固醇降低将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上诱发心脏病15阿伐他汀(利必多)阿伐他汀2002年销售额56.06亿美元,排名第一16开发新型手性单一异构体药物开发新型手性单一异构体药物v新型手性单一异构体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开发是当今新药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抗病毒类抗病毒类和心血管心血管类药物类药物是两个发展最快的重点领域v抗病毒类:抗病毒类:Tamiflu (Oseltamivir) 由Gilead Sciences 开发,Roche上市 Relenza (Zanamivir) 由BiotaGlaxo 开发,Wellcome 上市 用于治疗流感v心血管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阿伐他汀( Pfizer); Brist-Myers Squibb公司,新型手性药物omapatrilat (Vanlev);17世界著名手性研究公司v Merck、BASF、Bayer、DOW、DSM、Novatis、Rhodia、Arco Chemical、Lonza、Tacasago;vChiroscience、Sepracor、Genzyme、 Synthon Chiagenics;18我国手性药物研究的现状v在手性药物的开发利用上相对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与我国原先的新药开发侧重于仿制而不是创新的情况有关;v药物工作者开始对手性药物的研究和使用予以重视,发展手性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加强药物手性与药效、生理活性关系的研究;v我国新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中把通过拆分、合成的方法首次得到的某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当作二类新药审批。
19一、一、 药物的手性药物的手性第一节 手性与立体化学术语第二节 手性化合物的表示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手性与立体化学术语手性与立体化学术语1. 1. 手性(手性(chirality) “手性”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指一个物体与其镜中的影像不能重合的性质 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分子就称为手性分子 在化学中: 手性 结构不对称性/非对称性不对称:不具有任何对称因素;非对称:只具有简单的对称轴21手性四面体中心手性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手性 22((1)四面体中心手性)四面体中心手性(central chirality)v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手性系由sp3杂化中心的存在而引起的,该中心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被称为“不对称中心”或“手性中心”23 手性中心的种类手性中心的种类中心手性原子除了碳之外,还有氮、磷、硫等 以氮为中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由于氮中心上的快速内翻转,对映体无法直接被分离,只有通过形成季铵盐、叔胺N-氧化物等形式使孤对电子被固定,然后才能分离 24中心手性的标记规则中心手性的标记规则v中心手性原子C上连接有四个不同基团x、y、z、w, 其中x > y > z > w,把最小的基团w 放在最远处,再看x、y、z的旋转方向。
若x→y→z 是顺时针方向,则这个碳的构型被定义为R(Rectus的首字母,拉丁文,“右”);否则,就定义为S (Sinister,拉丁文,“左” ) 25基团编号规则基团编号规则v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未共用电子对处于末位,同位素按质量数大小依次排列: >Br>Cl>S>P>O>N>C>Hv若直接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其次相连的原子的序数,依次类推;v对以双键或三键连接的原子对它所连接的原子作一次或二次重复,这些重复原子的余键被认为是原子序数为零的假定原子;v对取代的烯基,Z构型>E构型 26((2)轴手性)轴手性(axial chirality)v四个基团围绕一根轴排列在平面之外的体系,当每对基团不同时,有可能是不对称的,这样的体系称之为轴手性体系;v轴手性的种类:丙二烯类、亚烷基环己烷类、螺烷类、联芳烃类和金刚烷类27丙二烯类分子的构型判定方法丙二烯类分子的构型判定方法 v看作是一个长的四面体,并沿轴来观察,较近的一对配体排在优先顺序中的头两个位置, 另一对配体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从中心点向最小原子的方向来观察,其余三个基团排列顺序为顺时针,构型就被定义为R;否则,就定义为S。
28((3))平面手性平面手性((planar chirality))v定义这种手性体系时,第一步选择手性平面,第二步是确定平面的优先边连接到平面的一套原子中的最优先的原子(导向原子)标记了平面的优先边(1号),手性平面直接与(1)号基团成轴连接的原子第二优先(2号),依次类推,对于1→2→3为顺时针方向的,定义为RP;如果这三个原子或基团是逆时针方向,则为SP 29((4)螺旋手性()螺旋手性(helical chirality))v分子的形状就像右的或左的螺杆或盘旋扶梯,按照螺旋的方向将构型指定为M 和Pv从螺旋的上面观察,看到的螺旋从上向下是顺时针方向的定为P构型,而逆时针取向的则定义为M构型 302.2.对映体对映体 (enantiomer)与非对映体与非对映体(diastereomer)v一对互为镜像的化合物具有“对映”关系,被互称为“对映体” v化合物有一个手性中心,就有一对对映体,若有n个手性中心,最多可产生2n个对映体 ;v分子中有一个以上的手性中心时,会出现另外一种立体异构现象,产生“非对映异构体”(diastereomer) 313.3.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化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化v外消旋(混合物):两种对映体各50%的混合物的形式,不使平面偏振光发生偏转;表示为()或dl-(现在很少使用);v内消旋(化合物):分子内有多个手性中心,但手性中心作用于偏振光的效果相反,相互抵消,化合物无旋光性,称为内消旋化合物,用前缀“meso”表示;v外消旋化:一种对映体转化为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程(在拆分中使用)324.4.Re Re 和和 SiSiv关于局部面(heterotopic)两侧的立体化学描述;v三个配体a>b>c,则向着观察者以a→b→c顺时针取向的面称为Re ,,反之以逆时针取向的面称为Si 。
v苯乙酮分子面向我们的这一面就是Re面,背对我们的面就是Si 面 335.5.syn syn / /anti anti 和赤式和赤式/ /苏式(苏式(erythroerythro/ /threothreo))vSyn / anti 描述取代基相对于环的确定平面的相对构型, Syn 指同侧,anti 指异侧;34v赤式和苏式:描述碳水化合物相邻立体中心的相对构型,赤式指在Fisher投影式中相同或相似取代基在垂直链的同侧,苏式指在异侧赤式,erythro) (苏式,threo) 356.6.潜手性潜手性 v手性分子中处于等同地位(对映性)的一对基团,被另外的基团取代后显示了手性,就把原来的分子中进行取代的一个中心轴或面称为潜手性的 36第二节第二节 手性化合物的表示方法手性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1.手性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vFisher投影式v透视式Fisher投影式v把手性C原子置于纸面,用横竖两线交点代表C原子;v竖线上的取代基在纸面的下方,横线的取代基在纸面的上方;v习惯把含C原子的基团放在竖线方向,并把“最大”的取代基(编号最小的基团)放在上端乳酸:S R37透视式vC原子置于纸面,模型实线代表伸出纸面,虚线表示伸向纸后,一般实线代表处于纸面上。
v乳酸对映体:R S382. 构型及标记法构型及标记法 vFischer惯例 (D、L 标记法)vCahn-Ingold-Prelog惯例(R、S 标记法) Fischer惯例 (D、L 标记法)v将化合物分子表示成Fischer 投影式 ;v人为指定羟基在右边的为D-甘油醛,另一个为L-甘油醛 ;v与甘油醛对比,确定化合物的构型是D型或L型 39D、L-构型的确定D-甘油醛 L-甘油醛 人为规定羟基在右边的甘油醛为D 构型,它的对映体是左旋的,定义为L构型 40甘油醛的R、S构型D型 L 型R型 S型注意:化合物的构型(R、S或D、L)和旋光方向无关,因为旋光方向是化合物固有的性质,而对化合物构型的标记是人为的规定 41多个手性C原子的情况v分子中有n个不同的手性C原子,有2n个立体异构体:v2-氯-3-羟基-丁二酸4321(1) (2) (3) (4)对映体对映体R RS SR SS R42有相同手性C原子的情况酒石酸(2,3-二羟基丁二酸)2R,3S-m-酒石酸S-型 R-型2R,3R-(+)-酒石酸2S,3S-(-)-酒石酸43麻黄碱(1-苯基-2-甲胺基-1-丙醇)分子中有2个手性中心,有4个立体异构体(1S,2R) (1R,2S)(1R,2R)(1S,2S)+35°-35°+62.5°-62.5°熔点34°熔点118°443. 对映体组成v手性分子的一对对映体都可以使偏振光旋转,旋转角度相等但方向相反;当一个对映体的量超过了另一个,对映体混合物就显示光学活性。
这种光学化合物的纯度一般用“对映体组成”表示v表示样品的对映体组成一般用“对映体过量” 或 “e.e. %”45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旋光测量法核磁共振法手性色谱测量法测定对映体组成的方法46旋光测量法旋光测量法v方法简便易行,仪器价格相对便宜 ;v必须知道在实验条件下的纯对映体的比旋 ;v偏振光波长、溶剂、溶液浓度、温度等多种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v化合物的旋光必须足够大以获得合理的数值 ;v被测量的样品必须是纯产物,少量大比旋杂质会严重误差 e.e. = [[]obs./[ ]max] 100 %v旋光度: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角度,用 表示;v比旋度:47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法法v两种对映体与手性溶剂和手性试剂作用后,在NMR中可以按照比例显示峰面积,从而进行计算; v在手性溶剂或手性溶剂化剂中测定v镧系手性位移试剂测定 v利用手性衍生化试剂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化合物 手性的环境中非对映性相互作用在NMR上可以显示不同的峰面积48v镧系手性位移试剂同要测量的对映体之间形成非对映络合物,从而使对映体在13C NMR或1H NMR上可以按比例区分; 三[3-(七氟丙基羟基亚甲基)]-d -樟脑酸基49手性色谱手性色谱测量测量法法v气相色谱 v 基于氢键作用的手性固定相 v 基于配位作用的手性固定相 v 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手性固定相 高对映体纯的手性固定相,使分析的对映体与固定相发生快速和可逆的非对映性相互作用,使对映体以不同的速度被洗脱,仅限于挥发性和热稳定的化合物 。
(氨基酸衍生物)(手性金属络合物) (多种环糊精衍生物和手性冠醚) 50基于氢键作用的手性固定相(氨基酸衍生物手性固定相)51基于配位作用的手性固定相(手性金属络合物固定相)v要求被分析物具有π电子或孤对电子,分离机制主要是基于π-π互作用,以及偶极-偶极相互作用;v拆分对象:低沸点的烯烃、环酯、环醚、醇、酮、酯等;v所用的金属:铑、铕、镍、钴、铜、锌等 52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手性固定相v环糊精特殊的笼状结构,可与对映体形成非对映的包结络合物而达到拆分的目的 环糊精53冠醚v 冠醚具有特殊的络合性能,使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络合而溶解18-冠-615-冠-554v液相色谱 v 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v 手性聚合物固定相 v 大环手性固定相 v 配体交换手性固定相 使用手性固定相,使分析的对映体与固定相发生快速和可逆的非对映性相互作用,使对映体以不同的速度被洗脱手性固定相55v毛细管电泳(CE) 对映体混合物与手性移动相形成的非对映体络合物之间络合常数的差别使这些暂时的带电荷物体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获得不同的速度,从而得到分离 手性移动相手性金属络合物天然或改进的环糊精、冠醚大环抗生素非环的低聚和多聚糖 56二、二、 手性药物的构型与手性药物的构型与药物活性药物活性第一节 手性药物的三点作用模式 第二节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相互作用第三节 手性药物药效学差异第四节 手性药物药代动力学差异 第一节 手性药物的三点作用模式v手性优择:天然产物以单一异构体形式存在的现象称为“手性优择”现象; v受体仅与特定的手性小分子结合; vLehmanet :药物结构的手性因素对药物活性有重要影响;vEasson和Stedman的三点配合模式:较强作用的对映体与受体表面至少有三个作用点,而另一对映体可能只有两个作用点。
58药物对映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的三点配合模式 59第二节第二节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相互作用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相互作用v药物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体可分为拮抗拮抗和协协同同两种;v两对映体在血清白蛋白和-酸性糖蛋白上的结合发生竞争(布洛芬)v对映体受酶的催化作用时速度不同,v当以外消旋体形式给药时,对映体药物在生物体内可能产生如下相互作用:60v竞争性拮抗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1受体激动剂 v相互抑制作用 索他洛尔索他洛尔,S-异构体抗心率失常,R-异构体有受体阻断作用 v具有互补作用 普萘洛尔普萘洛尔,S-异构体受体阻断作用 ,R-异构体有钠通道抑制作用,外消旋体抗心率失常作用更好61第三节第三节 手性药物药效学差异手性药物药效学差异v手性药物的药效学差异,体现在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和毒副作用存在质和量的不同; 药效学差异 v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无明显作用v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药理作用v两个对映体的生物活性不同,用于不同的适应症v在消旋体中增加一种对映体比例就可调整临床疗效 v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治疗价值,另一个则有不良作用 62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无明显作用v支气管扩张药;vR-型比S-型作用强80~200倍;63v酮基布洛芬-甲基多巴v -甲基多巴 64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药理作用v奥美拉唑 治疗胃溃疡的活性差别不大,但对消旋体个体差异较大,而S-异构体个体差异较小,且治疗指数高;65两个对映体的生物活性不同,用于不同适应症v丙氧芬:2R, 3S-构型:镇咳药; 2R, 3S-构型:镇痛药DARVON NOVRAD66在消旋体中增加一种对映体的比例,可调整临床疗效v茚达立酮: 左旋体有利尿作用,但同时增加血液中尿酸水平,对心血管病人构成危害;右旋体无利尿作用,但可促进尿酸排泄,两者1:4 混合时,具有最佳临床效果;67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治疗价值,另一个则有不良作用v沙利度胺:R-对映体有镇静作用,S-异构体致畸;v用于治疗发热、结节性红癍和神经痛等各种麻风反应,而且有望在治疗爱滋病方面有新应用。
68第四节第四节 手性药物药代动力学差异手性药物药代动力学差异v手性对映体通过与体内大分子的不同立体结合,可能产生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导致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吸收v被动吸收的药物,其吸收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因此与药物的立体结构无关;v主动吸收的药物,对映体空间结构的不同,与细胞膜载体结合的速率和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某些药物的对映体存在口服吸收上的差异 69分布 v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药物与血浆、组织蛋白结合率影响; v对于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微小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会引起分布的改变;v普萘洛尔普萘洛尔70代谢 v手性药物在动力学上的选择性差异大多是由立体立体选择性代谢选择性代谢产生的;v手性药物的代谢复杂多样,两个对映体在代谢过程中既有质和量的差异,又可能发生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v底物对映体选择性代谢底物对映体选择性代谢v产物对映体选择性代谢产物对映体选择性代谢v代谢过程中的转化代谢过程中的转化71排泄 v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肾脏排泄主要涉及肾小球的被动过滤、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肾代谢等过程,后两者可能对手性对映体的清除有不同的影响;v奎尼丁和奎宁的肾清除率存在明显差异,二者肾清除率之比为(4.4±2.3)。
72三、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三、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1. 天然提取法天然提取法2. 拆分法拆分法3. 手性库技术手性库技术4. 不对称合成法不对称合成法5. 生物酶生物酶法法1. 天然提取法制备手性药物天然提取法制备手性药物天然产物手性药物天然产物手性药物 v大量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化合物,可直接作为医药,其中主要包括生物碱类、糖类、维生素类;v天然提取法的特点: 1.在原料丰富的情况下是获得手性物质(特别是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复杂大分子)的最简单的方法; 2.产品一般纯度较高; 3.有些物质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 4.一般仅有单一绝对构型的化合物; 5.一些人类合成的手性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75利血平(利血平(ReserpineReserpine))的的提取法提取法v萝芙木等植物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降压药76从国产萝芙木中提取利血平的方法 萝芙木根粉加少量水润湿,用苯回流提取减压回收苯,残余物加甲醇、醋酸及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使利血平溶解过滤,滤液加入硫酸氰钾于常温放置2至3天,析出利血平硫氰酸盐晶体过滤,以少量甲醇洗涤滤饼77干燥,加甲醇、5%氨水的混合液于73~75oC搅拌使利血平游离,放冷后析出粗品结晶过滤出晶体,用少量水洗涤,用丙酮-甲醇重结晶精制78秋水仙碱(秋水仙碱(ColchicinumColchicinum))的提取法的提取法v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可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79从从丽江山慈菇中丽江山慈菇中提取提取秋水仙碱秋水仙碱过程过程丽江山慈菇粉用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浓缩液用水稀释放置,沉淀出胶状物过滤,滤液调节pH=2,用氯仿提取氯仿提取液依次用5%氢氧化钠和水洗涤,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浓缩得胶状物80胶状物用乙酸乙酯回流溶解,放置析出粗品结晶用氯仿和乙酸乙酯重结晶精制81v1958年,美国国家癌症协会(NCI)发起一项历时20余年的筛选35,000多种植物提取物的计划,以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新药v美国化学家Wani和Wall于1971年从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提取出一种抗肿瘤物质并命名为紫杉醇,同年Wani等确定其化学结构;v1979年,Horowitz等报告了紫杉醇的作用机理;v1992年12月,紫杉醇被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此后,批准紫杉醇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994年)、与爱滋病关联的Kaposi‘s恶性肿瘤(1997年),并与顺铂联合使用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1998年)和非小细胞肺癌(1999年)的一线用药;紫杉醇紫杉醇((PaclitaxelPaclitaxel))的的提取提取82多西他塞(Docetaxel)v多西他塞是在进行紫杉烷类半合成研究时得到的一种紫杉醇类似物,是第二代紫杉烷类抗癌新药的代表。
v多西他塞抑制微管解聚、促进微管二聚体聚合成微管的能力是紫杉醇的两倍,对某些对紫杉醇耐药的细胞的活性可达紫杉醇的数倍v目前该药已在我国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初次使用,还是已经过顺铂化疗后的复发者,都显示出独特的抗癌活性 83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多西他塞的结构式:84紫杉醇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 / %树种植株部位树皮树叶树干心木树根树枝浆果~0.0260.0070.0010.0080.00880.006太平洋~0.0150.00150.00170.00060.0040.0058加拿大~0.0290.00190.002中国~0.00880.006东北~0.030.00690.0077佛罗里达`0.0460.0012西藏~0.060.0080.001云南~0.060.0080.0020.0056南方~0.0270.0020.00885天然提取法制备紫杉醇:v最初,众多科学家经过两年的努力从12kg红豆杉树皮中获得首批0.5g紫杉醇纯品;v1971~1990美国NCI提取的紫杉醇总量仅3.7kg;v20世纪90年代后,紫杉醇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对环境构成严重危害,现已停止了大规模天然提取紫杉醇的生产。
86提取过程:红豆杉植物的树皮、枝叶、根的干粉初级萃取次级萃取有机相水相色谱纯化纯品紫杉纯87天然提取生产紫杉醇的工艺举例天然提取生产紫杉醇的工艺举例树皮干粉用甲乙醇提取浓缩后用水稀释稀释液加氯仿分相(萃取)氯仿相脱水、减压蒸干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丙酮梯度洗脱88收集含紫杉醇的洗脱液洗脱二次柱层析,正己烷-异丙醇-甲醇洗脱紫杉醇纯品892. 拆分法制备手性药物拆分法制备手性药物第一节 结晶拆分法第二节 化学拆分法第三节 动力学拆分法第四节 色谱拆分法第五节 膜拆分法拆分的思路:v在手性环境中拆分;v将手性药物对映体可逆性地转化为非对映体,用常规的方法拆分91第一节 结晶拆分法1.1 机械分离拆分 1848年,Pasteur,发现外消旋酒石酸铵钠盐在27oC以下结晶时形成的晶体是外消旋混合物,两个对映体的半面晶外观不一样,可以借助放大镜,用镊子将+)/(-)-酒石酸钠铵盐两种晶体分开 1.2 手性溶剂结晶法v利用手性药物对映体与手性溶剂的溶剂化作用力的差异进行拆分vWeynbery: (-)--蒎烯为溶剂,拆分七环杂螺烯类外消旋体921.3 接种晶体结晶法v外消旋混合物的热饱和溶液,投入纯对映体之一的晶种,诱导析晶;v例子:氯霉素生产93第二节 化学拆分法经典拆分的过程2.1 经典拆分法94天然生物碱:马钱子碱、吗啡碱、麻黄碱等合成或拆分得到的碱:-苯乙胺、 -苄乙胺、 -(-萘基)-乙胺、 -(-萘基)-乙胺等酸类药物的拆分:碱类的拆分拆分剂: (+)-酒石酸、(-)-苹果酸及改性的酸性拆分试剂氨基酸的拆分先用酰基保护氨基,用碱性拆分剂与羧基成盐,拆分后把氨基复原。
醇的拆分先转化成二元酸的酸性酯,用碱性拆分剂成盐拆分剂: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952.2 包结拆分法v日本,Toda教授,主-客体分子识别;Merck公司:Cai等,氯化-N-苄基辛可尼定 + R-(+)联二苯酚包结晶体母液中S-(+)联二苯酚 99%e.e.;包结晶体用甲醇处理96第三节 动力学拆分3.1 化学法拆分化学法拆分D-酒石酸氧化剂 L-酒石酸氧化剂 Sharpless 环氧化973.2 酶法拆分酶法拆分v普萘洛尔中间体普萘洛尔中间体的酶法拆分: 1-氯-3-(1-萘氧)-2-丙醇(简称萘氧氯丙醇) • Bevinakatti 等,有机溶剂,脂肪酶PS对外消旋的萘氧氯丙醇酯进行水解,得到R-酯的e.e.值大于95%;• 利用脂肪酶PS对外消旋的萘氧氯丙醇进行选择性酰化,也得到e.e.值大于95%的光学活性的R-醇;• Wang等在水溶液中利用脂肪酶PPL对外消旋的萘氧氯丙醇酯进行水解,得到了e.e.值为72%的R-酯 98第四节 色谱拆分法以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为基础,引入不对称中心(或光学活性分子),使药物对映体在手性环境中呈现理化性质的差异分析型制备型毛细管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胶带电动色谱(MEKC)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模拟移动床(SMB)99按照操作方法分类:手性试剂衍生化法(CDF)间接法直接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手性固定相法(CSP)适合于拆分不含功能团的药物对映体在色谱柱的担体中加入高光学纯的手性异构体1004.1. 间接法v药物对映体在分离前先与高光学纯度衍生化试剂(CDA)反应生成非对映体,再进行色谱分离。
v影响因素:手性试剂、反应产物手性基团结构、生成的化学键类型v检测:紫外、荧光、电化学、质谱等v试剂及反应产物在化学和手性上稳定性好;v衍生化反应和色谱条件下,试剂、手性药物和反应产物不发生消旋化;v衍生化得到的非对映体易于进行色谱分离;v非对映体产物易于检测; 手性衍生化试剂的要求手性衍生化试剂的要求101手性手性衍生化试剂的种类衍生化试剂的种类1. 异硫氰酸酯和异氰酸酯类: v分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儿茶酚胺类、苯丙胺类、麻黄素类、醇类、肾上腺素类、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环氧化物等;乙酰葡萄糖异硫氰酸酯(GITC)苯乙基异氰酸酯1023. 酰氯与磺酰氯类v用于胺、氨基酸、醇类药物的拆分4.光学活性氨基酸类v拆分胺、羧酸、醇类药物;L-脯氨酸、 L-亮氨酸、 L-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2. 萘衍生物类v-萘乙酸甲氧基衍生物:分离氨基酸v萘氮甲酸酯:分离伯、仲、叔胺;v萘酰氯:分离苯丙胺类 103vCMPA 法: 手性包含复合、手性配合交换、手性离子对、动态手性固定相、手性氢键试剂、蛋白质复合物、手性诱导吸附等7种;vCSP法: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 蛋白质手性固定相、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纤维素和多糖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合成手性聚合物手性固定相、冠醚类键合固定相、配体交换手性手性固定相等。
4.2. 直接法1044.2.1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4.2.1.1 手性包含复合采用的添加剂为手性的环糊精和冠醚1054.2.1.2 手性配合交换v向色谱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金属配合剂,形成三元非对映体配位化合物,与固定相发生立体选择性吸附或排斥作用,使对映体分离;v手性配合试剂:氨基酸及衍生物( L-脯氨酸、 L-苯丙氨酸等)、酒石酸及衍生物;v配位金属:Cu2+、Zn2+、Ni2+、Cd2+等;v分离:氧氟沙星、氨基酸及衍生物、苯妥英代谢物、多巴胺、氨基醇;去甲肾上腺素、苹果酸等1064.2.1.3 手性离子对v低极性有机流动相中加入手性离子对试剂,与对映体分子间产生静电、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生成非对映体离子对,进行拆分;v手性反离子:奎宁、奎尼丁、10-樟脑磺酸、N-苯甲酰氧基羰基-甘氨酸-L-脯氨酸;v分离的药物:-阻滞剂、奎宁、奎尼丁、羧酸、磺酸、甲氟嗪、苯丙酰苯心安等;v固定相:硅胶、CN、Diol等107v药物对映体基于分子间的氢键弱作用力而被分离;v采用低极性的流动相;v拆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醇等 4.2.1.4 手性氢键试剂 4.2.1.5 蛋白质复合物 v蛋白质(BSA、-糖蛋白)作手性添加剂;v固定相:经修饰的中等粒度的硅胶;v拆分氨基酸、羧酸、疏水性胺类等。
108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的的优缺点:优缺点:v优点: 操作简便,分析过程中较少发生消旋化,添加剂选择的范围较宽,纯对映体易从柱后洗脱中回收v缺点:系统平衡时间较长,添加剂消耗较大 109由担体键合高光学纯度的手性异构体制成手性固定相 4.2.2 手性固定相法(手性固定相法(CSP )) Pirkle型固定相 蛋白质环糊精(CD)纤维素和多糖衍生物合成手性聚合物冠醚类键合 配体交换 手性固定相1104.2.2.1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 v含末端羧基或异氰酸酯基手性前体与氨基键合硅胶进行缩合形成含酰胺或脲型结构CSP; R-N-(3,5二硝基苯甲酰基)-苯甘氨酸 -氨丙基硅烷化的硅胶1114.2.2.2 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v蛋白质结构为分离提供手性环境;极性基团、疏水作用;v手性蛋白质键合相: (1)牛血清白蛋白(BSA)共价键合到硅胶上,分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对映体; (2)-酸性糖蛋白质固定于硅胶上,分离-阻滞剂等许多药物对映体 (3)第三代酸性蛋白手性柱将卵粘蛋白键合在硅胶上,分离许多胺类和羧酸类手性药物.v商品化的种类:BSA、HSA、AGP.OMCHI、AVI、CBH、PEPSIN等1124.2.2.3 环糊精(CD)键合固定相 -环糊精键合固定相,适合于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对映体的分析;-环糊精手性键合固定相,有最佳大小的内腔,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对映体的位阻和电子特征,广为使用;-环糊精键合固定相,适用于较大分子量药物对映体的分析 乙酰化,,-CD、对甲苯酯--CD、氨基甲酸酯--CD等 环糊精键合固定相113v冠醚源化合物有亲水性内腔和亲脂性外壳,可键合在硅胶或聚苯乙烯基质上制成手性固定相;v分离有质子化的伯胺功能团的对映体,尤其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vCrownpak CR(+) 手性柱,水-甲醇为流动相,添加0.1mmol·L-1的癸胺,用于人血浆中克林沙星克林沙星对映体的拆分 4.2.2.4 冠醚类键合固定相 114v大环抗生素如替考拉宁(teicoplanin)和万古霉素键合到硅胶上;v手性识别;4.2.2.5 大环抗生素类键合固定相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拆分色氨酸、阿普洛尔等环己巴比妥、华法林、沙利度胺1154.2.2.6 手性聚合物类CSP v手性识别作用:来自氨基甲酸酯部位与被拆分物之间形成氢键或偶极—偶极作用,或被拆分物分子进入纤维素网状腔,立体环境改变;v纤维素三苯基氨基酯纤维素三苯基氨基酯涂敷在大孔硅胶上用作手性固定相,能直接分离许多对映体;(一)天然聚合物:纤维素和多糖衍生物v手性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的三苯甲酯、聚酰胺等涂渍或键合到硅胶和烷基化硅胶上,分离含有芳香基团的对映体;(二) 合成的手性聚合物固定相 116v功能单体与手性印迹分子形成某种可逆复合物,加入交联单体将复合物制成高聚物,将手性印迹分子抽提出来,在聚合物上留下印记孔穴(识别位点),进行类似结构的拆分;vL-苯丙氨酸或L-苯丙氨酸-N-酰苯胺为印迹分子,拆分苯丙氨酸、丝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对映体。
v优/缺点:可以多次使用/制备过程复杂,通用性较差 4.2.2.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手性固定相 117v键合的配体分别为L-脯氨酸、组氨酸、酒石酸、丙二胺、麻黄碱等;v金属离子为:Rh、Ru、Cu、Ni、Co等的离子;v基于固定相手性配体、金属离子与被分离溶质形成多元配合物热力学稳定性的差异和动力学上的可逆性进行拆分;v拆分对象:具有π电子或孤对电子的物质如低沸点的烯烃、环酯、环醚、醇、酮、酯等;更多的是用于α-羟基酸的分离和分析; 4.2.2.9 配体交换手性固定相 118手性固定相法(手性固定相法(CSP))的优缺点:的优缺点:v使用方便、一般不需要高光学纯的衍生化试剂、制备分离便利;v通用性差,样品有时须进行柱前衍生化 119直接法与间接法的比较:直接法与间接法的比较:v直接法分离对映体不需进行手性衍生化反应,方便,快速;v适合于进行痕量分析;v需要选择手性添加剂或手性固定相;v使用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时,需要使对映体与添加剂分离;v手性识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20模拟移动床色谱(SMB)vBroughton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由许多较短的色谱柱首尾相连而成;v原理:在色谱分离中模拟出固定相和流动相相对于进样口的循环流动,具有不同保留值的组分被固定相和流动相带向进样口两边,进行分离。
v分离量较大:分离10000kg的(R)-3-氯-1-苯基丙醇,用于制备抗抑郁药(R) –氟西汀121提取液II 区区IV 区区I 区区III 区区进料进料提余液提余液洗脱剂洗脱剂流体流动和阀体旋转方向提取液12柱模拟移动床示意图 122第五节 手性膜拆分法膜分离能耗低、稳定性强、易于连续操作,是大规模手性拆分中比较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手性膜系统专一性底物催化膜非专一性催化膜支撑液膜致密固膜1233. 手性库技术手性库技术手性库分子的种类:v-氨基酸(如D-苯甘氨酸)v羟基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等)v碳水化合物(如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抗坏血酸)v萜烯类(如 l-(-)-冰片、d-(+)-樟脑、d 和l 薄荷醇等)v生物碱类(如辛可尼定、奎尼丁、奎宁、D-金鸡纳酸等)v一些手性中间体(如6-APA)v一些手性药物(如红霉素、氨苄西林等)125氨苄西林山梨糖醇硝酸异山梨酯126喜树碱Irinotecan127HIV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Norvir)的合成1284. 不对称合成法制备手性药物不对称合成法制备手性药物第一节 手性合成策略第二节 不对称催化氢化第三节 不对称氧化反应 引言v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三位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先驱化学家共同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是:美国孟山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onsanto)的威廉·S ·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博士、美国的The Scripps 研究所(TSRI)的K ·巴里·夏普莱斯(K.Barry Sharpless)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Ryoji Noyori)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130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从左到右依次为威廉S.诺尔斯,野依良治,巴里.夏普雷斯) 131威廉·S ·诺尔斯v1942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就职于Monsanto公司,1987年退休;v重要成就在于开创了不对称催化化学研究新领域:第一次用手性的膦/铑催化剂进行烯烃的不对称氢化,获得了3%~15%e.e.,奠定了均相不对称氢化的基础;132野依良治v1967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1972年33岁时成为名古屋大学教授;v20世纪60年代,研究或合成催化剂,发现利用过渡金属制造手性催化剂,用于氢化反应过程中,可以产生具有特定形态的手性分子;133夏普莱斯v1968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教授;v其成就为开发出了用于不对称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利用过渡金属);v1980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手性催化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论文,在理论上实现重大突破,利用C2对称的手性配体和四氯化钛结合成手性催化剂,实现产物的立体控制;134第一节第一节 手性合成策略手性合成策略1.1 不对称合成定义及表达v“不对称合成” :1894年E.Fischer首次使用这个术语;v1904年,Marckwald定义:“使用光学活性原料,从对称构造化合物产生光学活性物质的反应”;vMorrison,Moshor 广义定义:不对称合成就是利用反应剂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产物”; 反应剂:化学试剂、溶剂、催化剂或物理力(圆偏振光)。
135v不对称性的产生:不对称合成中底物和试剂结合成非对映过渡态,两个反应剂中的一个必须有一个手性中心以便在反应位点上诱导不对称性v不对称性通常是在官能团位点上的三面体碳转化为三面体碳转化为四面体碳时产生的四面体碳时产生的,这些官能团有:羰基、烯胺、烯醇、亚胺和烯键136成功的不对称反应的标准:v高的对映体过量(e.e.%);v手性辅剂易于制备并能循环利用;v可以制备得到R和S两种构型‘v最好是催化性的合成发展酶催化体系一样有效的化学体系是不对称合成的最大目标!137已已用于工业生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反应类型 金属产物生产公司氢化RhL-多巴Monsanto,VEB Isis-ChemieRhL-苯丙氨酸Anic,EnichemRu沙纳霉素TakasagoRu(S)-萘普生MonsantoRu(S)-布洛芬Monsanto氢甲酰化 Rh(S)-萘普生Union Carbide氢氰化Ni(S)-萘普生Dupont138反应类型 金属产物生产公司环氧化Ti(+)-disparlure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Ti缩水甘油ARCOTi普萘洛尔ARCOMnCromakatin类药E.Merck环丙烷化 CuCilastatin住友, E.Merck异构化Rh(-)-薄荷醇Takasago羰基还原 B酶阻滞剂MK-0417E.Merck1391.2 立体化学控制策略v底物控制法v辅基控制法v试剂控制法v双不对称诱导v催化剂控制法v配体加速催化140第二节 不对称催化氢化v20世纪60年代以前,非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v60年代中期,潜手性烯烃的氢化中非均相催化剂无法提供满意的结果;v60年代后期出现不对称催化的新途径:1965年,英国的G.Wilkinson发明了一种实用的均相催化剂Rh(PPh3)3Cl,在温和的条件下使烯烃氢化,反应活性较高;v后续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手性膦配体手性膦配体取代普通三苯膦。
141v1968年,美国的Knowles和Horner首次报道了使用膦/铑催化剂进行烯烃不对称氢化的结果;甲基正丙基苯基膦PAMPCAMP142v1971年,美国的Kagan发明了DIOP(一种由酒石酸得到的C2手性二膦),以72%e.e.得到N-乙酰苯丙氨酸,取得了不对称氢化的真正突破;v美国的孟山都公司用DIPAMP/铑的催化氢化合成了L-多巴)-DIOP143144Monsanto公司用不对称氢化法合成L-多巴 145BINAP为手性配体的不对称催化氢化v有全部由sp2杂化的碳原子形成的芳环骨架,有更强的稳定性;v构象可以变化,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生成温度的络合物BINAP-钌BINAP- 铑146Monsanto公司,不对称氢化合成萘普生147第三节第三节 不对称氧化反应(不对称氧化反应(AE))钛酸酯参与的Sharpless AE反应(烯丙醇类)手性(Salen)Mn络合物参与的JacobsenAE 反应手性金属卟啉类/手性酮催化的AE反应v光学活性环氧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v烯烃的对映面选择性氧化是制备光学活性环氧化合物最简便、最有价值的方法;1483.1 Sharpless 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v钛酸酯参与的烯丙醇类化合物的AE反应 氧供体:氧供体:TBHP((t-BuOOH)) 催化剂:四异丙氧基钛催化剂:四异丙氧基钛 Ti(OPri)4 手性配体:酒石酸二乙酯(手性配体:酒石酸二乙酯(DET))149Sharpless 环氧化的特点:环氧化的特点:v简易性:所有组分都是廉价的、商品化的;v可靠性:尽管大的R 取代基对反应不利,但对于大多数烯丙醇反应都能成功;v产物的绝对构型可以预测(前页图示规律没有例外)v对原先存在的手性中心相对来说不敏感:手性钛酒石酸酯催化剂具有足够强的非对映面优先性,能够克服手性烯烃底物所固有的非对映面优先性;v2,3-环氧醇作为中间体的多样性使反应的实用性和意义很大;150ARCO公司公司不对称环氧化合成(不对称环氧化合成(S)-)-普萘洛尔普萘洛尔1513.2 Jacobsen非官能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非官能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v以salen(来自N,N’-bis(salicylaldehydoethylene-diamine))为手性配体的AE反应;1523.3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的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的AE反应反应v适用于反式烯烃的催化反应;二氧杂环丙烷153第四节第四节 烯烃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或烯烃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或AD反应反应v1912年,Hoffmann,次级氧供体(氯酸钾、氯酸钠)存在下,四氧化锇(OsO4)可催化烯烃的顺式双羟基化反应;v1980年,Hentges 和 Sharpless 首次报道用四氧化锇(OsO4)为双羟基化试剂的烯烃不对称顺式双羟基化反应(AD反应)v亲核配体可加速反应:吡啶(产物e.e.值低) 天然金鸡纳生物碱(奎宁、奎尼定)衍生物154二氢奎尼定(DHQD)二氢奎宁(DHQ)155v1988年,Sharpless 报道烯烃催化性AD反应的突破性进展:手性辅助剂(9-乙酰氧基二氢奎尼定)+ 次级氧供体( N-甲基N-氧吗啉)高效率地获得光学二醇:156AD反应合成(S)-普萘洛尔的路线vSharpless小组: AD-mix- (DHQ)2PHAL、K3Fe(CN)6、K2CO3 、锇酸钾 混合物S-普萘洛尔157不对称合成中另外一些类型的反应v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加成反应v醛醇缩合反应158v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1595. 生物酶法制备手性药物生物酶法制备手性药物v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EC 1.x.x.x)v转移酶 (transferase EC 2.x.x.x)v水解酶水解酶(hydrolase EC 3.x.x.x)v裂合酶(lyase EC 4.x.x.x)v异构酶(isomerase EC 5.x.x.x)v连接酶(ligase EC 6.x.x.x)酶的分类160酶催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优势v有机化学中的酶催化反应类型:水解、氧化、还原和碳-碳双键形成反应;v酶催化反应的特性:催化的高效性、专一性;v酶可以区分潜手性、meso化合物中对映异构的基团,理论转化产率100%;161第一节 酶(微生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类型 v水解反应v还原反应v氧化反应v转移和裂合反应转移反应裂合反应加成和消除反应162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v手性合成中常用酶:酯酶、脂肪酶、蛋白酶;163常用的酯酶和脂肪酶:常用的酯酶和脂肪酶:v猪肝酯酶 PLE(Sigma)v猪胰脂肪酶 PPL(Sigma)v假丝酵母Candida cylindrace 脂肪酶 CCL (Sigma)v牛-糜蛋白酶 -chym (Parcrao)v假单胞菌脂肪酶vPS脂肪酶vA-脂肪酶v假丝酵母Candida lypolytica 脂肪酶 CLL 164脂肪酶脂肪酶- -酯酶催化的反应酯酶催化的反应v参与有机底物的生物催化水解和转酯化反应;一般不需要辅酶就可反应;v酯水解大(手性) 小小 大(手性)1 型2 型酯酶脂肪酶165还原反应还原反应v脱氢酶:醛、酮羰基和烯烃碳-碳双键的还原;v辅酶: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辅酶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辅酶); FMN、FAD。
166v脱氢酶催化酮不对称还原Prelog规则v酵母脱氢酶一般催化醛和甲基酮的不对称还原;L-亮氨酸脱氢酶-酮酸-氨基酸167氧异佛儿酮(4R,6R)-4-羟基-2,2,6-三甲基-环己酮v用整体酵母细胞可催化烯烃的还原:168氧化反应氧化反应v催化氧化反应的酶:单加氧酶双加氧酶氧化酶黄素蛋白氧化酶金属黄素蛋白氧化酶血红素蛋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类黄素类脂氧酶过氧化物酶169v假单孢菌Psedomonas putida 可将苯及其衍生物氧化为环己二烯醇,不能继续代谢,可作为原料合成其它化合物:环己二烯醇170转移反应转移反应v底物:氨基酸、酮酸、核苷酸、糖等;v酶:氨基转移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磷酸化酶催化糖苷键水解和合成辅酶为磷酸吡哆醛(PLP)如:天冬胺酸氨基转移酶负责体内寡糖的合成,如-半乳糖基转移酶转移酶类中的激酶,催化高能磷酸化化合物中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其它分子171转氨基化反应转氨基化反应 vL-苯丙氨酸的生产:转氨酶苯丙酮酸L-天冬氨酸酸L-苯丙氨酸172裂合反应裂合反应v催化一种化合物分解为两种化合物或其逆反应;v酶的种类:醛缩酶、水合酶、脱羧酶等催化C-C的不对称合成,使醛分子延长2~3个单位加成和消除反应加成和消除反应v裂合酶催化小分子化合物如水或氨不对称加成到C=C双键上,或氢氰酸加到C=O键上;v酶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使用范围有限。
173天冬氨酶加氨基L-天冬氨酸醛缩酶-羟基--氨基酸 -羟基- -氨基酸-氨基二醇-氨基酸174v氰醇的制备 从杏仁( R-专一性)或微生物( S-专一性)得到的醇氰酶催化氰离子对各种芳香族合或脂肪族醛进行对映选择性加成,可以生成氰醇,e.e.值高达99%v氰醇可作为制备几种重要化合物(-羟基酸/酯、-氨基酸、-氨基酸、 -羟基醛、 -羟基酮、邻二醇等)的原料175酶法获得药物的不足之处:v可以利用的酶制剂品种有限;v酶的稳定性差,容易失活;v酶制剂相对昂贵176第二节 有机相酶催化反应v有机相(非水介质)酶(生物)反应的意义;v1984年,A.M.Klibanov 酶,非水介质,催化反应v生物催化反应的非水介质: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有机相:烷烃、醚、氯代烷烃) 水不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有机相:烷烃、醚、卤代烃) 反胶束体系(表面活性剂:AOT,Tween) 水互溶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DMSO、DMF、THF) 超临界流体体系(CO2、氟里昂、烷烃、N2O)177有机介质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v水含量(水活度) 1. 水与酶的构象 2. 结合水 3. 水活度 αw=γw· xw 4. 水活度与酶活性 5. 水活度缓冲体系(饱和盐溶液、水合盐)v溶剂的极性(lgP)v溶剂的pH值(影响酶的离子化)v扩散因素178常用有机溶剂的lgP值溶 剂logP溶 剂logP溶 剂logP二甲基亚砜-1.3乙酸乙酯0.68辛醇2.9二噁烷-1.14吡啶0.71四氯化碳3.0二甲基甲酰胺-1.03-戊酮0.8环己烷3.2乙醇-0.24叔戊醇1.4己烷3.5丙酮-0.23氯仿2.0辛烷4.5四氢呋喃0.49甲苯2.5十二烷6.6179lgP与水互溶性对酶活性的影响-2.5~0完全互溶适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有机溶剂含量为20% ~50%(v/v)时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0~2部分互溶容易使酶失活2~3互溶度较差对酶活性的影响难以预测>3不互溶对酶的活性影响小不同lgP值的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80有机相中酶的使用方法酶粉直接分散法(方便、反应效率低、酶活损失大)固定化酶化学修饰酶溶入反胶团中的酶表面活性剂包衣酶酶-表面活性剂离子对181固定化酶v吸附法 非共价结合,有机相中常用; 载体:硅藻土、醋酸纤维素、聚丙烯等v共价法 共价结合,稳定性好;酶活损失大 载体:多孔玻璃、纤维素、淀粉等;v交联法 使用交联剂(戊二醛、己二酰亚氨酸二甲酯等); 交联酶晶体(CLEC)v包埋法 包埋于高聚物(丙烯酰胺凝胶、海藻酸钙、 琼脂 )微囊中 材料:琼脂、卡拉胶、海藻酸钙、丙烯酰胺凝胶等182化学修饰酶v修饰剂:聚乙二醇、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等mPEG 修饰蛋白质的反应 183反胶束中的酶v反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溶解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聚集体,一般是光学透明的,尺度在纳米级的水平。
v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AOT)、Tween系列、十四烷基三甲基卤化铵(CTAB)等 184表面活性剂包衣酶 酶 包衣酶 v日本学者Okahata等于1988年提出的v利用含有多个羟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部分与酶分子表面的氨基酸残基间的氢键作用,使表面活性剂与酶分子连接在一起,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部分向内,疏水部分向外覆盖在酶分子表面,对酶分子进行“包衣” 185酶-表面活性剂离子对v用含有少量AOT(2~4 mM)的异辛烷可以将酶从水溶液转移到有机相中,该过程是通过酶与AOT分子间形成疏水性的酶-表面活性剂离子对而实现的 ;v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少表面活性剂对酶催化反应以及后处理过程的影响 ;v可以增加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v已成功地制备出多种酶—表面活性剂离子对,使用的酶包括-胰凝乳蛋白酶、马肝过氧化物酶、枯草溶菌素、脂肪酶等 186提高酶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方法酶的筛选、纯化 调节水活度 “必须水”极性有机溶剂处理酶 甲醇、乙醇、丙酮、正丙醇、 异丙醇、正丁醇及异丁醇调节温度改变介质pH值加入化学添加剂分子印记技术 底物或底物类似物去处理酶分子 介质工程 溶剂的疏水性常数logP 底物工程187展望:加强学科交叉,促进手性技术与手性药物研究的发展v化学家:发展和建立手性合成方法学、手性分子的手性识别机理等;v分子药理:生理活性研究(手性分子与生物体的选择性作用、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v医学工作者: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v生物学家:研究手性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