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4934843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ZHENGZHIJINGJIXUE 主讲人:张淑云教授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二章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资本积累及其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一般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的积聚和资本的集中 一般了解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特征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演变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概述资本主义制度概述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演变 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23 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广大劳

2、动群众丧失一切生产资料,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与发达商品经济相联系,以价值存在和运动为形式的一种所有制。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一种逐步采取社会化形式的私有制。第四,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依靠积累进行扩大和发展的私有制。上述特征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乃是资本家凭借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叫做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政治经济学由来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由来与发展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演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并相应地采取了三种基本的形式,即个体资本所有制形式、集体资本所有制形

3、式和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形式。个体资本所有制是指资本家依靠个人或家族拥有一定量资本开办企业,自己经营,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产品归资本家个人占有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集体资本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合伙经营所有制形式。第二种是股份资本经营所有制形式。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自然资源和金融资产和部分用于投资的财政收入由国家所占有的经济关系。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v货币与资本的区别:首先,是流通形式不同。其流通形式是:货币流通WGW,资本流通GWG,其次,是两种流通形式在内容和目的上都不同。在WGW中,其实用价值互相交换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G

4、WG中,终点的货币大于起点的货币,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值和增值价值。v马克思把GWG这个公式称为资本总公式。因为这一公式不仅反映了资本运动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概括了后面讲的各种形式资本运动的共同点。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2 v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指挥监督下劳动。第二,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

5、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n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在不违背商品交换规律的条件下,资本价值得到增殖,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了,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v资本的本质:首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次,资本虽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从本质上看并不是物,再次,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v资本的划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

6、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使原有的价值量产生了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的二因素v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公式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来表示即:第一个公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即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和资本家各占多少份额。后两个公式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少时间

7、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有多少时间用来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v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v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v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也可以说是社会价值减去个别价值的差额。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

8、积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基本规律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基本规律12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v资本主义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v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v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不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v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 v资本增大方式: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

9、、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基本规律v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v剩余价值规律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v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v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平均利润规律。在垄断阶段,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高额垄断利润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货币及其属性 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

10、123 一、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价值形式发展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职能二、货币的职能。货币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就是这两种职能的统一。这两个基本职能的发展,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因此,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不能任意颠倒。 三、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待实现的商品数量;第二,商品的价格水平;第三

11、,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除以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次数,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这个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是普遍运用的。 第四节第四节 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 123 一、价值规律v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容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v实际上,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同时,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真正反映供求变

12、化与价格变动之间关系的图示应该是: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 二、市场机制v市场机制,是指商品经济内部的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功能,指的是支配市场活动规律以及在它作用下市场活动过程。供求机制,表明市场供给和需求是怎样决定的。价格机制表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竞争机制表示,优胜劣汰是怎样发生的。 三、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v第一,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v第二,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v第三,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促进了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