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PPT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84927480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减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胃肠减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胃肠减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胃肠减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胃肠减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减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减压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的适胃肠减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症和禁忌症胃肠减胃肠减压的压的原理原理胃肠减压的胃肠减压的目的目的胃肠减压的胃肠减压的并发症并发症胃肠减压的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讲授要点:讲授要点:12345.一、胃肠减压的原理一、胃肠减压的原理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吸出吸出,以降低胃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2、的一种治疗措施。.二、胃肠减压的目的二、胃肠减压的目的解除或缓解解除或缓解肠梗阻肠梗阻所致的症状所致的症状胃肠道胃肠道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减少胃肠胀,减少胃肠胀气。气。目目的的术后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并减轻缝线张术后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并减轻缝线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对胃肠减压吸出物判断,观察病情对胃肠减压吸出物判断,观察病情变化变化协助诊断协助诊断。三、胃肠减压的适应症三、胃肠减压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术前准备给给 药药治疗作用治疗作用适应症适应症1治疗作用治疗作用单纯性肠梗阻、

3、麻痹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减轻肠道压减轻肠道压力,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刺激,改善肠道力,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刺激,改善肠道血运血运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防止胃内容:防止胃内容物的进一步流入腹腔内,促进粘膜愈合物的进一步流入腹腔内,促进粘膜愈合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减少胰泌素分泌,降低胰液外:减少胰泌素分泌,降低胰液外渗渗胃肠道手术胃肠道手术: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瘘形成的概率瘘形成的概率术术前前准准备备适应症适应症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腹部手术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

4、可防止胃肠膨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也可用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理盐水洗胃,连续3d,直到洗出液澄清,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以减轻胃粘膜水肿;适应症适应症3给药给药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促进胃肠排空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

5、的输注吸收,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给给药药四、胃肠减压的禁忌症四、胃肠减压的禁忌症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食管静脉曲张及食严重食管静脉曲张及食管阻塞管阻塞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 极度衰弱患者极度衰弱患者插管方法插管方法1、取坐位或斜坡位,2、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测量插入胃管长度的方法?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插管方法插管方法当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有气过水声,证明在胃内,但减压效果不好,症状缓解不明显。将胃肠减压管插

6、入深度增加10-13cm,达到55-68cm,能使胃液引流增加,患者腹胀明显减轻,效果明显。检查是否放置正确检查是否放置正确1.用注射器抽吸是否有胃液流出。2.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20空气,同时在胃 区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3.置管末端于水中,看有无气泡逸出,在胃内不应有气泡。五、胃肠减压的并发症五、胃肠减压的并发症鼻部鼻部溃疡溃疡 体液体液不不 足、电足、电解质紊解质紊乱乱口干、口干、咽部不咽部不适适呼吸呼吸道感道感染染六、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六、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禁食禁饮禁食禁饮 妥善固定妥善固定 引流通畅引流通畅 观察量、色、性质观察量、色、性质 准确记录准确记录 .护理措施禁食、禁饮禁

7、食、禁饮妥善固定妥善固定:牢固,防止移位或: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脱出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冲洗胃管一次观察引流物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并记录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小时引流液总量护理措施加强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和呼吸道感染,:预防口腔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小时即鼓励

8、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六、拔管护理六、拔管护理口干、口干、咽部不咽部不适适拔管指征拔管指征胃管通常在术后胃管通常在术后34天,引流液天,引流液减少,腹胀消失,减少,腹胀消失,肠蠕动恢复,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胃管。拔管方法拔管方法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置。 思考题思考题

9、1 1、要想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胃肠减压时胃、要想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胃肠减压时胃、要想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胃肠减压时胃、要想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胃肠减压时胃管应管应管应管应 插入多长?插入多长?插入多长?插入多长?2 2、日常工作中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分析。、日常工作中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分析。、日常工作中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分析。、日常工作中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分析。3 3、如何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如何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如何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如何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1、接头堵塞2、胃管堵塞3、胃管过长或过短4、胃管盘曲在口中5、体位因素6、材料的原因(吸引器装置关闭密封不

10、严、吸引器连接管容易打折)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一)接头堵塞:(一)接头堵塞:原因原因:胃管与负压吸引器接头口径过小或胃液过分粘 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接头可见粘稠堵塞情况,胃管有胃液而 吸引器内无胃液抽出。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用手挤捏接头处,如果仍不通常,一个重新更换负压引流瓶。(二)胃管堵塞:(二)胃管堵塞:原因原因:1、胃液粘稠及食物残渣过多 2、胃管上侧孔过小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胃管内无胃液抽出,患者自感腹胀、恶心、呕吐、 吐出胃内容物。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用胃灌注器抽生理盐水10-20ml,从胃管末端注入,冲洗胃管,如阻力消失,表示通畅。原因原因:胃管过长盘曲在胃

11、内形成折叠影响胃液抽吸,过短不能达到胃内,使胃管不能充分接触到胃内容物。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管内无胃液抽出,向胃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后无阻力而吸引受阻。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仔细检查插胃管的长度。 如胃管过长:将胃管轻轻向外拔出所需的长度,边拔边观察吸引器中有无胃液抽出。 如胃管过短:用石蜡油充分湿润鼻孔外剩余所需的胃管,然后再徐徐插入所需的长度,并妥善固定,避免脱出。(三)胃管过长或过短:(四)胃管盘曲在口中:(四)胃管盘曲在口中:原因原因:操作者进管动作与患者吞咽动作不协调,使胃管盘曲在口中,或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置管后不适应,反射性引起恶心,使胃管中段呕吐到口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管内无胃液

12、抽出,让患者张口发“啊”音,口中可见盘曲的胃管。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操作者动作应轻柔,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吞咽动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如发现盘曲在口中,应拔出胃管后,重新更换胃管后由另一侧鼻孔插入。(五)体位因素:(五)体位因素:原因原因:用于体位改变使胃管前端在胃内扭转及胃管前段紧贴胃壁引起。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患者变换体位后有时有胃液抽出。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变换体位,由左侧到右侧或由右侧到左侧等,如果仍无胃液抽出,应将管向外轻轻拔出5-8cm,在鼻孔根部捏胃管,将胃管向左或向右轻轻旋转,然后再插入所需长度。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保证外科腹部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工作中要严密观察胃管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只有病人的安全只有病人的安全我们的职业才安全我们的职业才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