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9334472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6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讲:道法自然:老子、庄子的文艺思想(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第三讲 道法自然: 老子、庄子 的文艺思想 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人与老子老子其书其书 老子(传说前老子(传说前600600年左右年左右前前470470年左右)年左右),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字伯阳。,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字伯阳。史记史记载为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载为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与孔子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在传说中,老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长有白色

2、的眉毛及胡子,一生下来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著有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神仙,被称为教中,老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列仙传开始,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老子圣

3、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汉代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汉代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之祖。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一、说不可说之道一、说不可说之道 第一、老子说第一、老子说“道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4、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讲老子讲“道道”用的是减法,即用否定的方法,这用的是减法,即用否定的方法,这是一种很独特的言说方式。老子不说是一种很独特的言说方式。老子不说“道道”是什么,而是什么,而说说“道道”不是什么,把不是什么,把“道道”不是什么说完之后,剩下不是什么说完之后,剩下的就是的就是“道道”。老子讲。老子讲“道道”就是讲就是讲“道道”不是什么。不是什么。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1、不仁、不仁 不仁就是无所偏爱,无所谓恨,不仁就是无所偏爱,无所谓恨,是一种中庸、公允、不偏不倚的是一种中庸、公允、不偏不倚的态度。态

5、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草扎成的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草扎成的狗,祭祀的贡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祭祀的贡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2、无味、无味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悦耳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可以留悦耳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可以留住过往客人的脚步,这体现了儒家的住过往客人的脚步,这体现了儒家的礼乐之乐与刍豢之乐。礼乐之乐与刍豢之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是以圣人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为腹(陈鼓应解释(陈鼓应解释“为腹为腹”就是追求内心的、精神的就是追求内心的、精神的生活)生活)不为目不为目(“为目为目”就是追求外在的物质的炫耀、就是追求外在的物质的炫耀、追求声色犬马的享受)追求声色犬马的享受),故去彼取此。,故去彼取此。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3、无用、无用 老子把人分为三种,即上士、中士和下士。老子把人分为三种,即上士、中士和下士。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大笑之。不笑

7、不足以为道。 一是执行、实践;二持怀疑态度;三是嘲笑。一是执行、实践;二持怀疑态度;三是嘲笑。为什么要嘲笑,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讲为什么要嘲笑,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讲“道道”就是白就是白痴行为,浪费时间而无任何经济利益,也不能为自痴行为,浪费时间而无任何经济利益,也不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些许的物质享受。但老子强调己带来什么些许的物质享受。但老子强调“不笑不不笑不足以为道足以为道”,其义有二:正是因为,其义有二:正是因为“道道”被人嘲笑,被人嘲笑,它才是真正的它才是真正的“道道”,换句话说,只有没用的东西,换句话说,只有没用的东西才是才是“道道”。此其一;真正的。此其一;真正的“道道”,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

8、学,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的。此其二。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的。此其二。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4.无言无言 “无言无言”亦有两层含义,一是亦有两层含义,一是道不可言说。道不可言说。“道道”是一种无言是一种无言的存在,而非一种语言的存在;的存在,而非一种语言的存在;二是老子认为二是老子认为“不言之教、无为不言之教、无为之治之治”是最好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人与庄子庄子其书其书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今安徽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东北)。蒙城县

9、,另一说河南省商丘东北)。其言说结集为其言说结集为庄子庄子一书行世。一书行世。庄子自谓是书庄子自谓是书“寓言十九,重言十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 庄庄子子共三十三篇,分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内篇”、“外篇外篇”、“杂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三个部分,一般认为认为“内篇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子所写的,“外篇外篇”十五篇是庄子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杂篇”十一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

10、些,应当是庄子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如想,如盗跖盗跖、说剑说剑等。内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齐物论论、逍遥游逍遥游、大宗师大宗师等。等。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庄子书影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第二、庄子说第二、庄子说“道道” 1.“以卮言为曼衍以卮言为曼衍” 苏轼有一段话,可以为庄子此言做注脚:苏轼有一段话,可以为庄子此言做注脚: 吾文如万斛

11、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卮言卮言”是庄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庄子说是庄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庄子说“道道”的主要方式。的主要方式。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2.“以重言为真以重言为真” “真真”不是历史主义的真,而不是历史主义的真,而是道理、哲理的真。重言者,借是道理、哲理的真。重言者,借重历

12、史名人、圣贤之口来阐述道重历史名人、圣贤之口来阐述道理也,所借之人是真人,而其所理也,所借之人是真人,而其所言却是庄子自己的言。言却是庄子自己的言。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3.“以寓言为广以寓言为广” 寓言者,借外言之也,借外在寓言者,借外言之也,借外在的东西来言说自己的道理。庄子的东西来言说自己的道理。庄子认为认为“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不为其子媒”,所以,所以用道理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须用道理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须用道理之外的东西来讲道理,这用道理之外的东西来讲道理,这就是寓言。就是寓言。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

13、科课程程二、大音希声:老子的审美之道二、大音希声:老子的审美之道 第一、自然与虚静第一、自然与虚静 1.1.老子的虚静论老子的虚静论 老子老子第五章言:第五章言: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大风箱)乎?虚而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大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多穷,不如守中。不屈,动而愈出。多言多穷,不如守中。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为了说明宇宙虚空而万物源于为了说明宇宙虚空而万物源于“无无”的道理,老子打过这样的道理,老子打过这样的比方:的比方: 三十辐共一毂(车轮中间穿车轴的空筒),当其无,有车之三十辐共一毂(车轮中间穿车轴的空筒),当其无,有车之

14、用。埏(把土和成泥)埴(把陶泥在模型上旋转)以为器,当其用。埏(把土和成泥)埴(把陶泥在模型上旋转)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无之以为用。 车子、器皿和房屋都是车子、器皿和房屋都是“有有”,是实在,且车轮的滚动、器,是实在,且车轮的滚动、器皿的盛物、居室的居住功能可给人类带来便利。此之谓皿的盛物、居室的居住功能可给人类带来便利。此之谓“有之以有之以为利为利”;然而这种种便利都是以;然而这种种便利都是以“无无”来用的,是虚空带来的。来用的,是虚空带来的。此之谓此之谓“无之以为用无

15、之以为用”。可见,天地的虚空带来了生命的生生不。可见,天地的虚空带来了生命的生生不息;气的虚空,带来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与永恒。正是基于这样息;气的虚空,带来了空间和时间的无限与永恒。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子才要求人们的认识,老子才要求人们“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即致力于并守持,即致力于并守持住虚静,达到住虚静,达到“极极”和和“笃笃”的最高境界。这也就为中国的虚静的最高境界。这也就为中国的虚静文论开了先河。如陆机言文论开了先河。如陆机言“伫中区以玄览伫中区以玄览”、刘勰言、刘勰言“陶钧文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贵在虚静”等。等。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

16、本科课程程 2.2.庄子的虚静论庄子的虚静论 庄子庄子天道天道篇曰:篇曰: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庄子认为虚静之心是天地之镜、万物之镜,庄子认为虚静之心是天地之镜、万物之镜,是衡量万物的标准。可见在庄子哲学中,虚静是衡量万物的标准。可见在庄子哲学中,虚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老子认为凭借虚静可以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老子认为凭借虚静可以达

17、到道,而庄子认为虚静本身就是道。达到道,而庄子认为虚静本身就是道。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第二、自然与柔弱第二、自然与柔弱 1.1.贵柔贵柔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贵柔贵柔”的哲学、的哲学、“守雌守雌”的哲学。如:的哲学。如: “反(返)者道之动,柔者道之用。反(返)者道之动,柔者道之用。”(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第四十三章)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

18、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第七十六章)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2.“2.“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老子贵柔守雌观点极端的表述就是老子贵柔守雌观点极端的表述就是“上善上善若水若水”,见,见老子老子第八章: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故无尤。 这种柔弱思想给中国文论关于创作风格的这种柔弱思想给中国文

19、论关于创作风格的论述提供了思想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论述提供了思想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第三、自然与无为第三、自然与无为 “自然自然”和和“无为无为”是什么关系呢?自然是是什么关系呢?自然是“道道”的体现,是自然而然,是本来如此。当的体现,是自然而然,是本来如此。当老子把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用来描述社会政治老子把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用来描述社会政治的时候,它就是的时候,它就是“无为无为”。 1.1.无为无为 “无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为之方为之方”,是,是“为之道为之道”。从根本上讲,。从根本上讲

20、,“无为无为”的状的状态,不仅与人的性灵相通、与美相通,更主的态,不仅与人的性灵相通、与美相通,更主的是它与宇宙的根本特征是它与宇宙的根本特征自然相通。自然相通。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2.2.无称之言无称之言 王弼在解读王弼在解读老子老子时,把时,把“自然自然”解解释为释为“无称之言,穷极之辞无称之言,穷极之辞”。“本来如本来如此此”就是穷极之辞,自然就是无称之言,就是穷极之辞,自然就是无称之言,是没有称谓的语言,即老子所言是没有称谓的语言,即老子所言“吾不知吾不知其名其名”。所以。所以“道道”或者说或者说“自然自然”就是就是一种最高的状态,自己

21、是自己的来源,自一种最高的状态,自己是自己的来源,自己是自己的本根。硬要追问根是什么本是己是自己的本根。硬要追问根是什么本是什么的话,那么在心灵就是什么的话,那么在心灵就是“虚静虚静”,在,在处事就是处事就是“柔弱柔弱”,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无为无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三、神乎技:庄子的艺术之道三、神乎技:庄子的艺术之道v庄子庄子“神乎技神乎技”之之“技技”指艺术创作中的指艺术创作中的“技技”。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创作需要“技技”,即需要方法,或是,即需要方法,或是“怎么说怎么说”。庄子的。庄子的“技技”不同于一般的技,不同于一

22、般的技,它是一种出神入化、与它是一种出神入化、与道相通的道相通的“技技”。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1. 1.心斋坐忘心斋坐忘 “神乎技神乎技”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庄子把这种心理准备叫作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庄子把这种心理准备叫作“心斋心斋”和和“坐忘坐忘”。庄子庄子人间世人间世借孔子与颜回的对话(重言)来讨论心斋:借孔子与颜回的对话(重言)来讨论心斋: 回曰:回曰:“敢问心斋。敢问心斋。”仲尼曰: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一指万(

23、一指万物的外观或现象,二指语言)物的外观或现象,二指语言)。气。气(陈鼓应释为(陈鼓应释为“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也者,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一志一志”即老子所谓即老子所谓“专气致柔专气致柔”,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后分两步,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后分两步,一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听;二不要用心灵去灵,要用气去听。因为一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听;二不要用心灵去灵,要用气去听。因为耳朵只能听见声音,心灵只能把握符号。它们都不是道,怎样才能听到耳朵只能听见声音,心灵只能把握符号。它们都不是道,怎样才能听到“道道”呢?答案是以呢

24、?答案是以“气气”,也就是以虚的方式去接待、把握道。因为,也就是以虚的方式去接待、把握道。因为“道道”是是集于集于“虚虚”之上的,之上的,“虚虚”就是心斋。以空明的心境接待万物,观物的方式就是心斋。以空明的心境接待万物,观物的方式也就是心斋。也就是心斋。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中对中对“心斋心斋”还有一还有一个解释:个解释: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疏通)而心,澡雪(洁净)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 通过通过“斋斋”达到虚空而宁静的境界。后达到虚空而宁静的境界。后来刘勰在来刘勰在

25、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神思神思篇讲篇讲“陶钧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思,贵在虚静”时,说要时,说要“疏瀹五藏,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澡雪精神”,所及即是此典。,所及即是此典。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坐忘坐忘”出自出自大宗师大宗师篇,亦是借重孔子与篇,亦是借重孔子与颜回的对话表达的:颜回的对话表达的: 颜回曰:颜回曰:“回益矣。回益矣。”仲尼曰:仲尼曰:“何谓也?何谓也?”曰:曰:“回忘仁义矣。回忘仁义矣。”曰:曰:“可矣,犹未也。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他日,复见,曰:曰:“回益矣。回益矣。”曰:曰:“何谓也?何谓也?”曰:曰:“回忘礼乐矣。回忘礼乐矣。”

26、曰:曰:“可矣,犹未也。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他日,复见,曰:“回益矣。回益矣。”曰:曰:“何谓也?何谓也?”曰:曰:“回坐忘矣。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何谓坐忘?”颜回曰: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离形离形”即即“堕肢体堕肢体”,“去知去知”即即“黜黜聪明聪明”。离形去知之后,才能同于大道

27、,这就。离形去知之后,才能同于大道,这就是是“坐忘坐忘”。庄子用这种形象的说法,是要告。庄子用这种形象的说法,是要告诉人们;诉人们;“坐忘坐忘”的过程就是一个忘掉功名利的过程就是一个忘掉功名利禄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忘掉人的生物性的过程。禄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忘掉人的生物性的过程。实际上,这就是实际上,这就是“心斋心斋”的过程,是虚静的过的过程,是虚静的过程。程。 因为道是语言无法直接把握的东西,是语因为道是语言无法直接把握的东西,是语言无法到达的东西。联系到艺术创作,艺术之言无法到达的东西。联系到艺术创作,艺术之道作为一种审美的东西,其本质应该是超功利道作为一种审美的东西,其本质应该是超功利的。因

28、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的。因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心斋坐忘心斋坐忘”即是创作的最佳心境,创作的最佳审美态度。即是创作的最佳心境,创作的最佳审美态度。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2. 2.用志不分用志不分 “ “心斋坐忘心斋坐忘”作为作为“神乎技神乎技”的准备就是一种虚静状态。虚静就的准备就是一种虚静状态。虚静就是要将与艺术创造无关的东西清除是要将与艺术创造无关的东西清除掉,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掉,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达达生生篇以寓言阐述了此种篇以寓言阐述了此种“用志不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分,乃凝于神”的道理。的道理。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

29、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子巧乎!有道邪?” 曰: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物易蜩之翼,何为而

30、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之谓乎!”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是一种极度痴,这是一种极度痴迷的状态,一种最高的境界,凝聚着神的气息。迷的状态,一种最高的境界,凝聚着神的气息。亦即老子所言亦即老子所言“专气致柔专气致柔”、“涤除玄览涤除玄览”。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3. 3.以天合天以天合天 达生达生篇还有一个篇还有一个“梓庆削木为锯(鐻,梓庆削木为锯(鐻,用木头做的琴)用木头做的琴)”的寓言:的寓言: 梓庆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鲁梓庆

31、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技艺专一)而外滑消(外部的无公朝,其巧专(技艺专一)而外滑消(外部的干扰全部消失);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干扰全部消失);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

32、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以天合天以天合天”,第一个,第一个“天天”是主体之是主体之“天天”,是主体之自然天性;第二个,是主体之自然天性;第二个“天天”是客体是客体之之“天天”,是琴木的自然天性。这两者高度地,是琴木的自然天性。这两者高度地统一起来,即是统一起来,即是“以天合天以天合天”。这也是经过心。这也是经过心斋坐忘之后主体所进入的一种最高的创作境界。斋坐忘之后主体所进入的一种最高的创作境界。主体

33、主体“以天合天以天合天”之时,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感之时,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感官,是一种超感官之官,是一种超感官之“观观”。庄子庄子中的中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就讨论了这种超感官之就讨论了这种超感官之“观观”,庖,庖丁解牛的最高阶段是丁解牛的最高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知止而神欲行”。文艺创作若能达到此种出神。文艺创作若能达到此种出神入化的程度,就可算是以天合天了,也就是进入化的程度,就可算是以天合天了,也就是进入到了一种无法之法的状态了。入到了一种无法之法的状态了。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4. 4.无象之象无象之象

34、庄子的艺术之道,就主客体的关系庄子的艺术之道,就主客体的关系而言是而言是“以天合天以天合天”;就审美境界而;就审美境界而言,则是言,则是“无象之象无象之象”。庄子庄子天天地地有有“象罔得玄珠象罔得玄珠”的寓言:的寓言: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象罔乃可以得之乎?”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

35、学本科课程程 “玄珠玄珠”指道;指道;“知知”指理智;指理智;“离朱离朱”指感指感官;官;“吃诟吃诟”指语言、辩说;指语言、辩说;“象象”指形象,指形象,“罔罔”指无,指无,“象罔象罔”就是有象与无象的统一,即无象就是有象与无象的统一,即无象之象。之象。 什么叫做什么叫做“无象之象无象之象”呢?也就是一种具有象呢?也就是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虚实结合,或者说虚实统一的艺术形象。征意味的虚实结合,或者说虚实统一的艺术形象。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是虚构出来的,相对于现实生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是虚构出来的,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具象而言,它是活中的具象而言,它是“罔罔”是无;但既然是艺术是无;但既然是艺术形象,就

36、一定是由特定的物质媒介所构成的,不同形象,就一定是由特定的物质媒介所构成的,不同的物质媒介构成不同的的物质媒介构成不同的“象象”,而这些象都是可以,而这些象都是可以被接受者的感官所感知的。就艺术作品的能指与所被接受者的感官所感知的。就艺术作品的能指与所指而言,能指是符号,是指而言,能指是符号,是“象象”;所指是能指所象;所指是能指所象征的东西,是征的东西,是“罔罔”。文学作品,都是既有。文学作品,都是既有“罔罔”的一面又有的一面又有“象象”的一面,因而都是的一面,因而都是“无象之象无象之象”。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程 庄子的庄子的“无象之象无象之象”

37、是从老子的是从老子的“大象无形大象无形”那里那里来的,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来的,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提出了?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得意忘言”,见,见庄子庄子外物外物的的“筌筌蹄之喻蹄之喻”: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语言是工具,是舟(舍筏登岸)、是桥梁(过河离语言是工具,是舟(舍筏登岸)、是桥梁(过河离桥),如果太看重语言,沉迷于语言,那么永远也无法桥),如果太看重语言,沉迷于语言,那么永远也无法得到意。得到意。 “ “得意忘言得意忘言”与与“无象之象无象之象”是相通的。任何文学是相通的。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言与意的统一,就其作品都是一种言与意的统一,就其“言言”而论,它是有而论,它是有形的,是语言所构建的形象;就其形的,是语言所构建的形象;就其“意意”而言,它又是而言,它又是无形的,它与道相通。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无形的,它与道相通。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象象”与与“罔罔”的统一,的统一,“象象”是符号,是符号,“罔罔”是语言之是语言之外的意义。外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