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8827197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电子政务文化建设(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第十一第十一章章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电子政务不仅是公共管理技术层面的变革,随着实践的深入,电子政务行为本身必然产生和渗透出大量关于电子政务的意识、思想、观念、认知甚至是习惯方面的改变,直到逐渐固化下来,深刻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具体实践。这就是电子政务文化,一种来自文化的力量。第一节电子政务文化概述第二节电子政务文化框架与内容第三节电子政务文化治理与实施对策目录CONTENTSLOGO第一第一节节 电子电子政务文化概述政务文化概述目录一电子政务文化定义与特点二电子政务文化背景、阶段与意义CONTENTS一、一、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定文化定义与特点与特点v(一)电子政务文化定义 电

2、子政务文化是由多种文化交汇衍生出的新形态文化,从其存在领域和内容构成看,电子政务文化最主要是由技术文化、行政文化以及网络文化融合而成。也就是说,电子政务文化是一个集多种文化特征于一身,而又区别于某类文化的“文化混血儿”;从文化分类学看,应该属于行政文化的亚文化范畴。一、一、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定文化定义与特点与特点v(二)电子政务文化特点 1.承载主体多元性 2.表现强度差异性 3.框架结构稳定性 4.内容丰富创新性 5.社会影响促动性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背景、文化背景、阶段与意段与意义v(一)电子政务文化生成背景1. 电子政务渐趋成为主导性行政模式2. 相关文化创新进程明显加快3. 行政主客

3、体行为亟待软约束规范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背景、文化背景、阶段与意段与意义v(二)电子政务文化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1.孕育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及90 年代初-20 世纪初) 办公自动化阶段 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 政府上网阶段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背景、文化背景、阶段与意段与意义v(二)电子政务文化发展阶段2. 生成阶段(21世纪10年代前后) 全面建设阶段 调整阶段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背景、文化背景、阶段与意段与意义v(二)电子政务文化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21世纪20年代以后)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背景、文化背景、阶段与意段与意义v(三)

4、 电子政务文化的重要意义1.推动电子政务硬件完善与效能发挥2.提高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行政效率3. 丰富行政文化的内容,加快行政文化体系建设4. 促进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5. 引导社会文化的创新进步LOGO第二节第二节 电子政务文化框架与内容电子政务文化框架与内容目录一电子政务文化框架二电子政务文化内容CONTENTS一、一、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框架文化框架v(一)电子政务文化宏观结构基于文化图谱的定位1.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最深厚根基2.行政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方廓3.技术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根脉4.网络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神经5.电子政务文化全文化图谱结构定位一、一、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框架文化框架v(二)

5、电子政务文化微观结构基于树状结构的分析1.电子政务理念层文化2.电子政务制度层文化3.电子政务行为层文化4.电子政务物质层文化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内容文化内容v(一)理念层文化内容服务型文化、民主型文化和诚信型文化1.服务型文化:电子服务技术与业务系统从内容到形式最本质的体现就是服务、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2.民主型文化:互动的网络平台,畅通的民众参与监督渠道3.诚信型文化:塑造政务权威和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办公制度的思想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内容文化内容v(二)制度层文化内容法治型文化、流程型文化1.法治型文化:依靠制度和法治维护电子政务权威,全面规约电子政务实践2.流程型文化:一整套科学规

6、范的系统,确保政务信息流以严谨、封闭、依序流经各个处置节点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内容文化内容v(三)行为层文化内容能力型文化、透明型文化、效率型文化1.能力型文化:包括政务管理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性和公众运用电子政务的能力2.透明型文化:倡导政务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监督的意识与信念3.效率型文化:快捷及时的政务处理和简便易行的公众信息处理理念二、二、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内容文化内容v(四)物质层文化内容技术型文化、业务型文化1.技术型文化:技术价值的回归与理性接受2.业务型文化:电子政务“血液”和最基本要素LOGO第三节第三节 电子政务文化电子政务文化治理治理与与实施对策实施对策一 电子治理

7、与电子政务文化互促的内在逻辑二中国电子政务文化治理面临的挑战分析三 推进中国电子政务文化治理的策略建议目录CONTENTS一、一、电子治理与子治理与电子政子政务文化互促文化互促的内在的内在逻辑v(一)电子治理内涵的拓展 电子治理内涵的拓展涵盖了“以公众为对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众参与、体现民主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文化,这即是电子政务文化的本质”。一、一、电子治理与子治理与电子政子政务文化互促文化互促的内在的内在逻辑v(二)电子政务文化的实践治理价值 电子政务文化具有的治理特征,源于其深刻的内在涵义。 电子政务文化具有指导、约束、创新电子治理的价值。 电子政务文化能够不断提升电子治理水平,改

8、善治理效率。 电子政务文化治理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持续的影响力。一、一、电子治理与子治理与电子政子政务文化互促文化互促的内在的内在逻辑v(三)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文化关系的逻辑梳理1.电子治理内在地包涵电子政务文化治理2.电子治理离不开电子政务文化建设3.电子政务文化是实现电子治理的重要路径二、中国二、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面文化治理面临的的挑挑战分析分析v(一)电子政务文化与既有相关文化的冲突1.电子政务文化与既有行政文化的整合2.电子政务文化与传统社会文化弊端的较量v(二)电子政务文化与公职人员认知和素质的冲突1.公职人员既是电子政务文化开拓展又是抵制者的角色冲突2.公职人员“认识到”并不

9、代表“做得到”的文化愿景与能力的冲突二、中国二、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面文化治理面临的的挑挑战分析分析v(三)电子政务文化与传统行政模式的冲突1.电子政务文化直指传统行政模式弊端2.电子政务文化与电子政务间会有一个调适整合过程二、中国二、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面文化治理面临的的挑挑战分析分析v(四)电子政务文化自组织冲突 电子政务文化具有内在的结构和系统,其形成过程也是电子政务文化自组织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自组织程度决定了与外部要素、环境冲突的结果和未来走势。二、中国二、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面文化治理面临的的挑挑战分析分析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

10、建议v(一)电子政务文化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务员是主力军和践行者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构建电子政务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政府掌控电子政务文化主流和方向,通过规划、引导和示范,弘扬电子政务文化正能量,教育广大公务员承担历史职责,成为践行电子政务文化的先行者、先试者,推动电子政务文化在行政管理或者服务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将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二)必须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文化互促共建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共进的文化形态 政府要放下架子,主动邀请群众参与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给群众提供日常有效的电子政务文化互促共建机制,特别是形

11、成政府与公众相互信赖支持的文化发展格局,才能为下一步通过电子政务文化建设带动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稳定的根基。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三)鼓励社会文化创新,为电子政务文化营造积极的创新型文化环境 各级政府要更加坚决贯彻党的文化繁荣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技术支持、文化人才补贴等方式,促进区域内文化活跃起来,文化环境高尚起来。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四)承认和尊重电子政务文化多层次、多属性结构特征,建设开放型文化创新体系 电子政务文化要坚持开放性、创新性文化特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电子政务文化将会

12、赢得广泛的认可,并转化为实质的行政管理活动,促进传统行政转型。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五)改善政风环境,加快既有行政文化向电子政务文化转变的制度建设和舆论准备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必须加强电子政务文化制度建设,宣传和教授电子政务文化,形成广泛的舆论支持,全面促进电子政务文化治理。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六)强化电子政务文化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电子政务文化与实践互促机制 这需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力素质和制度保障,能够让公务员有信心、有机遇创建电子政务文化;反过来亦然。因此,这种互促机制是电子政务文化和电

13、子政务行为共同发展的关键。三、推三、推进中国中国电子政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文化治理的策略建策略建议v(七)探讨电子政务文化建设进入政府政绩考核的方案和监督机制 这更要求上层政府要下决心把电子政务文化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中。这需要对电子政务文化进行分解和归类,列出具体考核指标和可测量要素。同时,这种考核要能够通过外部渠道可观测和可监督,这样的考试机制,才是高效的,也才是能够真正实现电子政务文化治理的捷径。本章小本章小结v电子政务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瞬发状态,而是由多种因素交叉积累导致的新生文化。对电子政务文化的解读和建构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应用,不断丰富中国行政文化内涵

14、。电子政务文化含义解读、结构分析以及内容诠释仅仅是揭开了电子政务文化研究的序幕,一方面需要对上述的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电子政务文化模式、机制、政策以及电子政务文化的社会教育展开深入研究。本章小本章小结v电子政务文化是新型行政文化,其孕育、发展和成熟需要电子治理作保障;同样,全面的电子治理也必然包含电子政务文化的发展成熟,从中国电子政务文化和电子治理状况看,两者只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才能实现电子政务文化跃迁。很显然,电子政务文化发展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因为各种矛盾和束缚必然亟待电子政务文化去面对和战而胜之。电子政务文化内涵和体系的成熟,是对电子治理的重要推进,电子政

15、务文化治理更需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勇于突破,大胆创新,通过采取组合拳,连续进攻,才能踏平电子政务文化治理之路,实现电子政务文化全面发展与繁荣。关关键术语v文化技术文化 网络文化 行政文化 电子政务文化 文化战略v服务型文化 法治型文化 文化框架 文化内核 文化创新思考思考题v1.文化、技术文化、网络文化如何界定?v2什么是电子政务文化?有哪些特点?v3电子政务文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v4.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目前面临哪些具体问题?v5.如何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文化建设?v6.结合实际谈谈电子政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要求举出例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电子政子政务文化建文化建设需要什么?需要什么?(一

16、)太原电子政务建设:思想认识和工作习惯转变很重要“太原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已经好多年,但是电子政务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如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2011年11月11日,太原市电子政务建设研讨会一开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俊明就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研讨会上,埃森哲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谈到太原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国内发达城市的差别,埃森哲医疗与公共服务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徐乃洋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国际电子政务建设指数为5,北京、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上海的指数为15,而太原的指数则为1。也就是说,太原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并不算大。徐乃洋最后

17、特别强调,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政府组织变革的过程,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转变的过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全过程的变革管理、支持和积极参与。“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还是公众,思想认识和工作习惯转变很重要。” (二)凉山:电子政务还需跨越“习惯鸿沟”四川日报网(记者徐登林)凉山州电子政务大厅按“一库两网三平台”的规划进行建设。“一库”指建立在全州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基础上的统一标准数据库,“两网”是充分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形成“互联网业务受理,外网业务办理”的运行模式,“三平台”指应用平台、展示平台及管理平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建设凉山州本级电子政务大厅和各县市电子政务大厅,购

18、置软硬件设备一共花费近400万元。杨彬介绍,“重金”打造的凉山州电子政务大厅完全实现了互联网终端、移动终端与政务服务中心的互通,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既然知道有电子政务大厅,为什么不在家里或办公室办理股权变更手续?”面对这一问题,市民陈艳香说,电子政务大厅问问情况还可以,但真要在家里或办公室办理手续感觉不踏实,还是习惯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来办。 有陈艳香这样习惯的不是少数。凉山州电子政务大厅开通以来,其在网上搞了个“您对凉山州电子政务大厅最关注的内容或功能是什么”的调查,到今年8月底,38%的票投给了“能够在线通过即时聊天工具进行咨询”,32%的票投给了“能够在线直接提交申请,在线填写申请表

19、格等材料供政务中心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窗口预审核”,25%的票投给了“能够在线查看办事指南,了解办事需要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 网上调查说明,95%的投票者把电子政务大厅定位为咨询或预审,鲜有人真正想通过这一平台完全实现在家或在办公室办理业务。“要让凉山大部分群众迅速迈过习惯这道坎不容易。”杨彬说,凉山州政务服务中心正着手一项针对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和普通群众的电子政务使用规范、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希望办事群众早日享受到电子政务之便”。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思考思考问题:1.太原市电子政务建设遇到的挑战根源是什么?为什么难以清除?2.凉州市开通了电子政务大厅,但是为什么市民还是要到政务大厅现场来咨询和办事?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LOGOT Thank you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