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6MB
约75页
文档ID:576905821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_第1页
1/75

第三章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本章进入本章进入“现代自由贸易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理论”8/20/20241 国国际贸易基易基础的决定因素的决定因素供给方面要素禀赋(新古典理论)技术 ——要素生产率(古典理论) ——规模经济(新贸易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古典和新古典)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新贸易理论)需求方面消费者偏好(需求相似/相异理论)国际贸易基础图绪—1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8/20/20242 本章结构本章结构1 1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的基本模型2 2H-OH-O理论理论3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4 4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5 5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充 基本概念及假设贸易基础及模式贸易利得在一国一国内部内部的分配要素积累导致贸易利得在国际间国际间的分配贸易利得经验实证及相应解释8/20/20243 v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 1.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与内容2.掌握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罗伯津斯基定理3.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相关解释8/20/20244 ◎经济学“价值论”的回顾要素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⒈ “资本”要素的引入 2×2×2模型⒉ 生产可能性边界为凸状曲线⒊ 避免了古典贸易理论的不足之处8/20/20245 第一节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一、要素禀赋一、要素禀赋›又称“相对要素禀赋”,“国家”层面的概念›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衡量指标:K/LK/L、w/rw/r›国与国之间比较: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8/20/20246 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图 3-1◎一国要素禀赋点与原点连线靠近哪轴,就为该轴所代表的要素相对丰富的国家☆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通常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8/20/20247 表表3-1:部分国家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年国际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国家或地区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人) 瑞瑞 士士73,459德德 国国50,116加拿大加拿大42,74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37,854日日 本本36,480法法 国国35,600美美 国国34,705意大利意大利31,640台湾地区台湾地区25,722英英 国国21,453韩韩 国国17,995墨西哥墨西哥12,9008/20/20248 二、要素密集度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v“产品”层面的概念v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v相对的概念,与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无关v衡量指标:v产品与产品之间比较: 如果kx>ky,则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8/20/20249 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kxkxkxkx> > > >kykykyk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图 3-2☆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必须在“共同的要素共同的要素价格价格”这一标准下共同进行8/20/202410 三、模型基本假设三、模型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A国、B国2.两种产品;›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4.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5.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国贸理国贸理论模型的论模型的前提条件前提条件8/20/202411 ◎◎要素禀赋模型普遍假定:要素禀赋模型普遍假定: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v问题:问题:›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会是凸状的?v原因:原因:›不同产品中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即不同产品中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即不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8/20/202412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v假定一国用劳动和资本生产:纺织品和钢铁;v纺织品属劳动密集型,钢铁属资本密集型;v假设该国缩减纺织品生产,增加钢铁生产,一开始缩减纺织品生产所释放出来的要素增加到钢铁部门中,并没有导致钢铁部门劳动与资本的最佳比例偏离很多,因而钢铁部门的边际产量较高——刚开始,钢铁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小;v随着纺织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与资本数量的增加,钢铁部门要素密集度越来越偏离最佳比例,因而缩减一单位纺织品释放出的要素所带来的钢铁边际增量就会不断下降——于是,钢铁产品生产增加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8/20/202413 6.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7.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8.规模收益不变;9.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10.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11.A国为资本丰富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三、模型基本假设三、模型基本假设 ◎◎两两国相国相对要素禀对要素禀赋不同赋不同8/20/202414 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Eli F. Heckscher,1879--19521952))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在乌普萨拉(Uppsala University)大学学习历史和经济;毕业后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他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和在经济史研究方面引入新的方法论——定量研究方法1919 年,《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总体均衡分析方法;1924年,《间歇性免费商品》提出不完全竞争理论,还探讨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问题经济史方面主要著作:《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经济史》、 《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及其他解释》、 《经济史研究》。

8/20/202415 俄林俄林((BertilBertil GotthardGotthard Ohlin,1899-1979 Ohlin,1899-1979))出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克利潘(Klippan);在多个学校获得多个学位: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并在多个学校任教最著名的工作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化处理,并由此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24年,《国际贸易理论》;1933年,《《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论》》;1936年;《国际经济的复兴》;1941年,《资本市场和利率政策》8/20/202416 第二节第二节 H-O理论理论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与其与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当两国当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的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的要素要素禀赋差异禀赋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的不同商品的生产,最终会影响到两国的不同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别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别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要素禀赋点 8/20/202417 图 3-3图 3-4◎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反映一国的供给能力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反映一国的供给能力,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X商品,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8/20/202418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8/20/202419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v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相对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决定的;v如果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则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8/20/202420 ØpA

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8/20/202424 作业:作业:1.作图阐释并说明H-O理论;2.思考并完成本章课后思考题1-4题,其中2、3题做在作业本上8/20/202425 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得国际贸易利得第三节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8/20/202426 H-O理论:理论:各国的要素禀赋各国的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格局要素价格均等化说: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各国的要素价格各国的要素价格☆☆贸易结果:贸易利益在贸易结果: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一国内部分配的问题分配的问题第三节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8/20/202427 1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2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商品贸易可以替代要素国际流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本节的两个重要意义:8/20/202428 ◎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的语言描述(2×2×2):v墨西哥有充足的劳动力,美国有大量的资金;v两国开展贸易后,墨西哥将生产大批劳动密集商品供出口用,这样墨西哥便能发挥其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的优势。

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提高墨西哥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使工资有所上升相反,由于墨西哥要从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商品,其国内的资本密集型商品产量将降低,对资本的需求也会减少8/20/202429 v结果,对墨西哥而言,开展贸易的结果是工资有所上升,而资本的价格(利率)有所下降;v美国增加出口资本密集商品的产量后,对资本的需求将增加,并会引起美国的利率上升同时,美国将减少劳动密集商品的生产,其结果是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工资也跟着下跌对美国来说,开展贸易的结果是资本价格(利息)上升,劳动价格(工资)下降;v美、墨两国在资金和劳动价格方面的差异有所缩小,甚至趋于“均等”状态8/20/202430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v国际贸易的结果: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要素名义价格变化要素实际价格变化◎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的结果:一国出口商品名义价格上升,进口商品名义价格下降8/20/202431 ◎前例:开放后,A国出口X,进口YX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X部门是资本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Y部门是劳动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资本需求大于供给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价格下跌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vX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它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名义价格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名义价格下降;从而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

8/20/202432 ◎◎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要素实际价格的变化要素实际价格的变化v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名义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x·MPLX=PY·MPLY (3.3) r=Px·MPKX=PY·MPKY (3.4)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就等于要素的实际价格8/20/202433 v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下降;v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产出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v由(3.5)、(3.6)两式,则r/Px , r/Py均上升,而w/Px、w/Py均下降,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8/20/202434 v斯托珀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结论(一):结论(一):8/20/202435 ★★结论(二):结论(二):vS-S定理的引申定理的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然改善了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8/20/202436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v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v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v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v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时的状态是如何的呢?8/20/202437 ◎引入两个数学工具:1.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vPx·X0=Py·Y0=1 (3.7)X’(X0=1/PX)Y’(Y0=1/PY)LK0☆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商品价格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具体位置8/20/202438 ◎引入两个数学工具:2.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v1=w·L+r·K (3.8)LK0☆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生产成本等于其收益(利润为零),并且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安排生产,则厂商单位等成本直线必与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相切。

1/r1/w8/20/202439 v自由贸易的结果:自由贸易的结果:›两国商品价格相同›另外,两国技术水平也相同 两国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完全相同单位成本线也完全相同要素价格也相同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状态图8/20/202440 v需要强调的是: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8/20/202441 引言:引言:v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的解释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逻辑实证经验实证Ø要素禀赋理论以其严密的逻辑、精巧的模型,从1933年到1953年时间里,被公认为经济学中的一颗“明珠”但是,无论理论在逻辑上如何完美,也要接受现实的检验Ø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检验工作不断出现,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的检验,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8/20/202442 第五节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v瓦西里瓦西里··里昂惕夫里昂惕夫((W·LiontiefW·Liontief)简介:)简介:  v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祖籍俄国,祖辈为农民,在前苏联受过高等教育。

1931年加入美国国籍,长期任美国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他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v1987年,里昂惕夫曾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他很欣赏中国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回国后发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评论文章,高度地评价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篇评论轰动了西方世界,对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8/20/202443 一、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v里昂惕夫为了验证赫—俄理论的正确性,于50年代初收集了1947年美国200种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料,编制了美国的投入产出表v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1947年)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1947年价格)2,550,7803,091,339劳动(年劳动人数)182170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14,01518,1840.771资料来源:W. Leontief(1954):“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Economia Lnternaionale.8/20/202444 v由上表可见,出口品部门中的人均资本量少于进口替代品部门,只有进口替代品部门的77.1%(14015/18184)。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v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是里昂惕夫所始料不及的理论界称其为里昂惕夫反论,或称里昂惕夫之谜v里昂惕夫1956年对1951年美国外贸的验证:谜仍然存在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美元)2,256,8002,303,400劳动(年劳动人数)174168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2,970 13,7110.9468/20/202445 v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v由于美国的企业管理和行业组织远比其他国家优越,而且工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较好,就使得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工人;v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v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力不同质论劳动力不同质论8/20/202446 2 2、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论 v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v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v经济学家凯恩(P·B·Kenen)更进一步地直接把熟练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作为资本和劳动力比例(资本密集度)中的分子。

按这种方法处理,里昂惕夫之谜便消失了;v凯恩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8/20/202447 v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v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占60~70%), 而不是资本v比如,加拿大50年代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v里昂惕夫也认为,如果验证中去掉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的外贸结构也就不会存在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状况了3 3、自然资源论、自然资源论8/20/202448 4 4、要素密集、要素密集逆逆转论转论(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v要素密度逆转要素密度逆转::›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比如农产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则应该被看作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因为美国农业生产中,花费在农业机械、农药、化肥、良种及社会化服务上的投资相当大,而花费的人力并不多。

从这一论点出发,我们就不应把美国农产品的出口简单地说成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8/20/202449 v如图:在w1的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w2 的要素相对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 v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v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即假定他国与美国的技术条件相同;v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图3-14kxkykx//ky//ωω1 1ωω2 2LOK8/20/202450 5 5、需求逆转论、需求逆转论(demand reversal)v需求逆转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v该理论认为,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着一国的生产和出口产品结构,但需求偏好状况可能会抵消这一趋势如果一国的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吸引着国内的需求极大地向这类产品上倾斜,就会使这类原本数量很丰富的产品显得稀缺起来,进而引致这类产品由出口变为进口8/20/202451 pbXA’B’paYBAO图3-15v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v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v如,美国消费者对汽车、家电等的需求量很大,引致了进口8/20/202452 6 6、其他理论解释、其他理论解释⑴⑴跨国公司影响论跨国公司影响论›美国的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所生产的产品约有一半返销美国跨国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加上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相当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这类产品的返销,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波音飞机零部件的返销、石油开采与提炼后的返销8/20/202453 ⑵⑵贸易壁垒限制论贸易壁垒限制论v假如各贸易参加国没有设任何贸易壁垒,商品便会按H-O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在各国间流动;v但现实并非如此:比如,在多党政治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工人就业,对那些雇用大量不熟练或半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了较严厉的保护主义政策,有意地筑起各种壁垒限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v例如:美国对纺织品进口的限制8/20/202454 v里昂惕夫之谜不仅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界引起震动,还带动起一场持续多年的理论争论和探讨◎◎对里昂惕夫之谜相关解释的总结对里昂惕夫之谜相关解释的总结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的相关解释的相关解释对分析方法的探讨对分析方法的探讨对统计数据的质疑对统计数据的质疑对投入产出法的质疑对投入产出法的质疑对要素禀赋理论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修正和补充的修正和补充对生产要素的概念进行拓展对生产要素的概念进行拓展:加入其他未曾考虑的因素,如劳动异质论、人力资本论、自然资源论等另辟蹊径法另辟蹊径法:提出新的贸易基础和新视角,如要素密集逆转论、需求逆转论、跨国公司影响论、贸易壁垒限制论等8/20/202455 1.里昂惕夫反论成为了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v里昂惕夫反论所提出的问题,在西方推动着国际贸易理论向纵深发展2.方法上的创新v创立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胜于得出一个结论:开创了用投入产出法和统计数据全面验证贸易理论的道路3.对贸易理论有双重推动作用v推动了H-O定理的不断修正、完善和战后贸易理论的发展三、简评三、简评8/20/202456 作业:作业:1.思考并完成本章课后思考题5-7题;2.预习本章第四节内容。

8/20/202457 第四节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v传统H-O理论的缺陷:›表现为静态分析,忽略了技术进步、政策因素对于静态要素的影响;v例如,引进外资政策可以改善资本要素;合理的教育制度可以改善劳动者素质›当已有的要素通过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得到改善和调整之后,一国可以重新选择它的贸易模式;›需要一个“动态”模型来反映:要素禀赋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8/20/202458 ◎“动态”模型的描述:一定的经济政策要素禀赋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变化贸易条件的变化比较优势的变化贸易利益国际间的分配一国贸易模式的变化技术不变技术不变短期长期8/20/202459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1、算术等式证明算术等式证明:›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资本供给增加了ΔK;›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要素相对价格仍会保持不变,两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保持不变;›X部门来吸收新增的资本(ΔK),Y部门缩小生产规模释放出一定的劳动(ΔLY)和资本(ΔKY)来搭配3.9)(3.10)8/20/202460 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假设条件千万要记住☆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的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下降8/20/202461 2 2、几何图示法证明:、几何图示法证明: 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 图 3-98/20/202462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1 1、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应、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应用用:判别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的偏向性›图中,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对应于任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如果资本增加后,都表现为X的产出增加、Y的产出减少,则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相对偏向X轴8/20/202463 ◎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v在任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资本增加后,随着X供给的增加,X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v同理,劳动增加后,随着Y供给的增加,Y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8/20/202464 2、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⑴⑴小国情形:小国情形:贸易条件不变›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对价格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8/20/202465 ⑵大国情形:v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X(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如果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随着X商品供给的增加,在国际市场上X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v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Y(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如果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随着Y商品供给的增加,在国际市场上Y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8/20/202466 ◎◎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 ①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Ø纯粹的增长利益:不考虑贸易条件效果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②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Ø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的利益8/20/202467 XOY* *QˊˊCˊˊC* *C图3—11如图:Ø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U1-U2);Ø从C’到C*,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U2-U3)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U1U2U38/20/202468 ⑶⑶ 悲惨增长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 QCQ* *C* *XOY图3-128/20/202469 ①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②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③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④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8/20/202470 ◎思考题: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了?v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主要为农产品;v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方;v在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急需大量设备等资本品,故进口的边际倾向较高;v而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非常低的8/20/202471 Ø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型态;Ø即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为比较劣势;反之,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物品,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优势Ø如:美国图3-13OXYQCQ*C*三、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三、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8/20/202472 作业:作业:1.作图说明“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的分解。

2.思考并完成本章课后思考题7-12题8/20/202473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v本章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罗伯津斯基定理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v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v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v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 8/20/202474 本章结束The end of this chapterThank you8/20/20247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