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5104040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6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从课程改革到教育信息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王吉庆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变化:进入了信息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强调实践能力与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注意文理交融、多向发展,注意文理交融、多向发展,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持续发展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持续发展课程改革的思路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现多元发展校本课程,体现多元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高中课程方案特点领域、科目、模块的结构领域、科目、模块的结构短学期短学期:9+1周周必修、选修必修、选修I、选修选修II的安排(国家课程的安排(国家课程=必修必修+选修选修I)总学分)总学分144,其中必修,其中必修116,选修,选修II=6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15)+社区服务(社区服务(2分分,10天)天)+社会实践(社会实践(6分分,3周)属于必修周)属于必修评价注意发展评价注意发展:提出了成长记录手册提出了成长记录手册模块化课程特

3、点模块化课程特点反映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反映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形成与发展和学生个性有利于学校特色形成与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发展模块模块:目标明确、围绕特定内容、相对完目标明确、围绕特定内容、相对完整、对于学生教师行为一定要求(解决整、对于学生教师行为一定要求(解决有关一系列问题、方法与过程)有关一系列问题、方法与过程)模块间:独立、内在逻辑联系模块间:独立、内在逻辑联系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内涵(内涵(观念现代化、校园网络化、教学资源观念现代化、校园网络化、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活动日常化、管理无纸化)数字化、信息活动日常化、管理无纸化)条件建设(条件建设(环境、人员信息素养、方法、

4、制环境、人员信息素养、方法、制度)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性学习、一般学(研究性学习、一般学科)科)整合的条件路(高速公路、小路):各种通讯机制车(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信息接收与播放机器货(信息资源与软件):人的能力(信息素养)油(日常经费:运转、维护、更新)泰勒的应用观(1980年)As a Tutor(导师)As a Tutee(被指导者)As Tools(工具)3T观的原因理论上:行为主义与认知学说客观主义技术上:主要是单机,人机交互3T观的影响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到软件引导影响:ILS的大量开发应用观的重新认识应用观的重新认识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多媒体、电子书、网

5、络的发展教育技术94定义的形成(学习资源与过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就应用技术加强K-12教育给美国总统的报告”,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教育技术组,1997)从3T 到 3E根本出发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环境(Environment)装备(Equipment)评价者(Evaluator)信息技术的环境作用知识资源环境(丰富、案例、可控观察)友好方便的交流沟通环境(1-1、1-多、多-多)理想的协同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装备作用表达自己思维的装备(多媒体、超文本)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装备进行设计的实验装备创作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装备信息技术的评价者作用学习成就的评价器作品的自我评价器

6、3E观的影响结果注意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注意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问题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1993年33.21997年为29.6%. 1999年为五分之二关键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而不是一种替代物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利于培育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方法与途径的调整有利于调整教师、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控制关系。有利于扩大课程与教学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科知识的重新整合。信息技术整合的程度(Moersch)不用(None)知道(Aware)探索(Explore):传统教学活动的补充与支持融入(Infuse)

7、:有效使用科技工具加强独立教学事件整合(Integrate):使用科技中的信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扩充(Expand):解决课外科技应用精致(Refine):科技是信息询问、问题解决与产品发展的中介整合的多个层面教育观念与学习理论层面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层面实现教学内容与信息素养目标的整合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整合评价设计时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与学习理论层面行为主义与认知学习理论系统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与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的获得通过对知识客体的积极建构学习置于相关和真实的情境之中提出相异的解释以及多种可能的意义运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将错误概念降至最低限度通过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以及学

8、生之间的合作学科的研究与学习方法层面主要:如同科学家工作一样来学习:采用同样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与工具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注意学习方法,重在过程知识掌握的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发散能力的培育,创造性的工作精神教学内容层面5W(谁、什么、何处、为什么、怎么样)注意查找资料(包括图书资料、网络站点、电子资料等)的能力注意如何分析评价其价值如何整理它们(包括使用电子表格、文字处理、统计分析软件等)形成并且表达自己的认识(包括使用多媒体技术、电子邮件、网页设计等)教学策略层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操练与练习虚拟现实(可控动画与图像图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大量实际案例资源使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装备与环境,进行各种创作与

9、设计单机教室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公示与讲授提纲的发布教育软件的下载使用基于信息资源的集体探究学习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策略语言实验室的替代物个别学习与操练的环境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个别探究学习协同学习评价设计层面知识掌握的评价设计与创作的评价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特点被动接受者、吸收者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控制者教科书是主要资源注重事实给学习者提供现成的信息强调结果定量评价主动获取者、控制者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媒体资源丰富多样化注重问题要求发现、评价与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过程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一般过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一般过程程给学习者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确定信息查找的具体目标选择正确的网络节点查找过程收集、评估、组织信息材料形成、解释答案分析查找过程、评价结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