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4892815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体系四标准(含施工)新旧标准对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旧标准的变化对照新旧标准的变化对照(一(一)ISO 9001)ISO 9001:20152015 与与 20082008 版的主要变化版的主要变化本次修订是根据联合技术合作工作组(JTCG)制定并于 2012 年发布的 ISO/IEC 导则第 1 部分附件SL中,规定的适用于所有ISO 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通用框架。结构变化见下表:ISO 9001:2015ISO 9001:2015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环境5。领导力6。计划7.支持8。运行9。绩效评估10。改进注解:注解:管理原则管理原则由原来的八项管理原则转变为七项管理原则;由原来的八项管理原则转变为七项管理原则

2、;ISO9001ISO9001:20152015(七项管理原则)(七项管理原则)1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 2、领导作用、领导作用3 3、全员积极参与;、全员积极参与;4 4、过程方法、过程方法5 5、改进、改进6 6、循证决策、循证决策7 7、关系管理、关系管理ISO9001ISO9001:2008(82008(8 项管理原则)项管理原则)1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 2、领导作用、领导作用3 3、全员参与、全员参与4 4、过程方法、过程方法5 5、管理的系统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6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7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 8、

3、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与供方互利的关系ISO 9001:2008ISO 9001:2008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结构结构由原来的八章增加为十章由原来的八章增加为十章. .条款序顺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条款序顺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取消取消了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指定,更多条款内容的指定,更多条款内容突出领导作用突出领导作用;增加新关注点增加新关注点,如内外部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风险和机遇的应对、变更管,如内外部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风险和机遇的应对、变更管理、绩效指标等内容,将“部门理、绩效指标等内容

4、,将“部门+ +要素”的管理方式提升到“过程绩效”的管理理念。要素”的管理方式提升到“过程绩效”的管理理念。对文件和记录的概念有所突破,对文件和记录的概念有所突破, 取消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这类文件形式,取消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这类文件形式, 统一用统一用“形形成文件的信息成文件的信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 ;取消了“记录”的用语,统一用活动结果的“取消了“记录”的用语,统一用活动结果的“证据证据”取而代”取而代1 1 / 9 9之。之。吸纳了绩效管理等内容;吸纳了绩效管理等内容;消除消除一些一些理解误区理解误区,如不再将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并提。,如不再将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并提。其它内容其它内

5、容, ,如术语的变化如术语的变化, ,对于外包控制的变化等内容。对于外包控制的变化等内容。总之总之 ISO9001ISO9001:20152015 版较之版较之 20082008 版发生了结构和内容上的重大变化。版发生了结构和内容上的重大变化。(二)(二)GB/T19001-2016GB/T19001-2016 与与 GB/T19001GB/T1900120082008 标准条款对照表标准条款对照表GB/T19001-2016GB/T19001-2016 条款条款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

6、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性以确定其范围。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 领导力5。1 领导力与承诺5.1。1 总则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 方针5.2.1 质量方针的建立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GB/T19001GB/T1900120082008 条款条款范围1。1 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内部及外部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的3.2 应用4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方针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 质量目标及实现质量目标的计划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5。1 职责和

7、权限5.5。2 管理者代表5.5。3 预防措施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6。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6。3 基础设施6。4 工作环境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7 支持7。1 资源7.1。1 总则7.1.2 人员7。1.3 基础设施7。1。4 过程运行环境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 总则7。1。5。2 测量的可追溯性2 2 / 9 97.1.6 组织知识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7。5 文件化信息7。5.1 总则7。5.2 编制和更新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 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产品

8、和服务要求8.2。1 顾客沟通8.2.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8.2.3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3。1 总则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8.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组织特有,经验中获得可从内部和外部获取定期更新。在组织内部使用和共享。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5。5.3 内部沟通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4.2。2 质量手册4。2。4 记录控制4.2。3 文件控制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3 顾客沟通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3 设计和开发7.

9、3.1 设计和开发策划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4。1 总要求注 2、注 3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7。4.2 采购信息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7。5。4 顾客财产7。5.5 产品防护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 不合格品控制8.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监视和测量3 3 / 9 9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8。3。6 设计和开发的变更8.4

10、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 总则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8.5.4 防护8.5。5 交付后的活动8。5。6 变更控制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顾客满意9。1.3 分析和评价9。2 内部审核9。3 管理评审9。3。1 总则9。3。2 管理评审输入9.3。3 管理评审输出10 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8。2。1 顾客

11、满意8.4 数据分析8.2.2 内部审核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5。6.2 评审输入5。6.3 评审输出8.5.2 纠正措施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三)(三) ISO 14001:2015ISO 14001:2015 与与 2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ISO 14001:2015ISO 14001:20154 4 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所处的环境ISO 14001ISO 14001:200420044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无此要求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

12、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无此要求组织应确定: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1 总要求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 以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并形成文界定其范围.件。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范围一

13、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 ,并可为相关方获取。4。4 环境管理体系4.1 总要求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保持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 实施、保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包括所需的过程些要求,并形成文件。及其相互作用.4 4 / 9 9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 4。2 获得的知识。5 5 领导作用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14、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5。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

15、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 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 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注: 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无此要求无此要求无此要求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并在

16、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5 5 / 9 9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

17、绩效,及技术和财力资源。包括环境绩效。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 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 应明确规定其作用、 职责和权限, 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6 6 策划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无此要求无此要求无此要求6。1。1 总则无此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a)4.1所提及的问题;b)4.2所提及的

18、要求;c)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且,应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 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特别是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应保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6。1.1 至 6。1。4 中所需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其程度应足以确信这些过程按策划实施。6.1.2 环境因素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 确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

19、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其活动、 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用来: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此时应考6 6 / 9 9虑生命周期观点。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 或能够施加影响的a)变更, 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 以及环境因素, 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 确定那些具有或可因素;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即重要环境b)确定对环境具有、 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因素(即重要环境因

20、素).适当时, 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要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 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 (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6.1.3 合规义务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a)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用来: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a)识别适用于其活

21、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并建理体系时必须考虑这些合规义务。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 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 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6.1.4 措施的实施无此要求组织应策划:a)采取措施管理其:1)重要环境因素;2)合规义务;3)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b)如何:1) 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 (见6.2, 7, 8和9.1)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当策划这些

22、措施时, 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三)三)GB/TGB/T 50430 5043020172017 与与 GB/TGB/T 50430-2007 50430-2007 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7 7 / 9 9GB/TGB/T 50430 50430201720171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1-般规定3.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3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3。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3.5 文件和记录管理4 组织机构和职责4.1 一般规定4.2 组织机构4。3 领导作用与管理职责5 人力资源管理5。1般规定5.2

23、人力资源配置5。3 培训7 施工机具与设施管理7.1般规定7.2 配备7。3 安装、拆除与验收7.4 使用与维护6 投标及合同管理6.1般规定6.2 投标管理6.3 合同管理8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8.1 一般规定8.2 采购8.3 进场验收8.4 现场管理8。5 不合格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控制9 分包管理9。1 一般规定9。2 分包方选择9。3 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管理9。4 分包工程质量验收10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10。1般规定10。2 策划10。3 工程设计10.4 施工准备GB/TGB/T 50430-2007 50430-20071总则2 术语3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3。1 一般规定

24、3。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3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3.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3.5 文件管理4 组织机构和职责4.1 一般规定4。2 组织机构4。3 职责和权限5 人力资源管理5。1 一般规定5。2 人力资源配置5。3 培训6 施工机具管理6。1 一般规定6.2 施工机具配备6.3 施工机具使用7 投标及合同管理7.1 一般规定7。2 投标及签约7.3 合同管理8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8。1 一般规定8.2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采购8.3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8.4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8。5 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9 分包管理9.1 一

25、般规定9。2 分包方的选择和分包合同9。3 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10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10。1 一般规定10。2 策划10。3 施工设计10.4 施工准备8 8 / 9 910。5 过程控制10。6 变更控制10.7 交付与服务11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1 一般规定11。2 检查11.3 验收11。4 检测设备管理11。5 质量问题与事故处理12 质量管理检查、分析、评价与改进12.1 一般规定12.2 检查12.3 分析12。4 评价12.5 改进10.5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0.6 服务11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1.1 一般规定11.2 施工质量检查11。3 施工质量验收11。5 检测设备管理11.4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12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12。1 一般规定12.2 质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与评价13 质量信息和质量管理改进13。1 一般规定13.2 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与利用13。3 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9 9 / 9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