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4648388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试题部分)课件(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议论说理类文本A A组组 2014201420182018年年浙江浙江中考题组中考题组五年中考一、(2017衢州,1316)阅读下面新京报(电子版)的一篇时事评论,回答问题。(13分)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这次为了出演摔跤吧,爸爸,已经52岁的阿米尔汗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由于需要出演电影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

2、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在身材上需要阿米尔汗随着年龄改变而有所变化。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替身或者道具,都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演出。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而之所以要打乱19岁、29岁、55岁的拍戏顺序,那是因为他怕戏拍完了再无动力瘦回去。阿米尔汗一年只接拍一两部戏,而每接一部戏,都必须全力以赴。由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但在每一部经典的背后,其实也没多余的“奇迹”或天赋,无非只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而已。阿米尔汗的认真劲,会让我想起中国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那批老艺术工作者。今天,我们都以为,在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工匠式

3、的打磨、精雕细琢的演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可这个印度的国宝级演员却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心,永远都不过时。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让他成就此荣耀的,是他“影以载道”的努力。阿米尔汗每拍一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印度的社会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关注刻板的教育问题,我的个神啊关注的是极端宗教,摔跤吧,爸爸则关注女性歧视。值得一提的是,在拍电影之余,阿米尔汗还做了一个关注印度当下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叫真相访谈。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大概就是

4、“用事实说话”。所以阿米尔汗的三观虽然很正,但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却又极其谨小慎微。他不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煽动家,而更像一个小心求证的优秀记者。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数据,他和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奔赴印度各地调查、取证,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背后都有数据在支撑。在儿童性侵这个问题上,他和团队得到的数据,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在印度,竟然有53%的受访者表示,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性侵。关心社会,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阿米尔汗而言,除了让他被人称为“印度的良心”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好处。相反,因为这份“炽热的良心”,他得到不少麻烦和损失。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并且因此丧失了印度电子市集巨头Snap

5、deal的代言;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然而,阿米尔汗不会因此就停止关心社会问题,因为他是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曾炜(媒体人)1.作者认为被称为“印度良心”的阿米尔汗有哪些伟大之处?请简要概括。(2分)2.编写导读语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 要 尊 重 作 者 的 写 作 意 图 。 下 列 最 适 合 放 在 文 章 前面方框内作为导读语的一项是(2分)()A.印度国宝级演员再掀热潮!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爆棚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2。B.为了女性,他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他还打乱了19岁、29岁、55岁的人生顺序!C.阿米尔汗的认真劲,让人想起80年代拍

6、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老艺术工作者。关心社会,用心做事,永不过时。D.阿米尔汗的每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社会问题,为此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3.阅读时评类文章要能区分观点与事实,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是表明观点还是陈述事实?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表明观点的句子有陈述事实的句子有4.请你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时事

7、评论的特点。(5分)一、1.答案答案(示例1)用心拍电影,有工匠之心;用电影来关心社会问题;做电视节目关注印度的社会问题。(示例2)阿米尔汗作为演员,在电影艺术上追求完美;作为社会一员,热心社会工作,有责任担当。解析解析首先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分析得出文章从电影演员和社会一员两个方面说明了阿米尔汗的伟大。然后从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2.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A项虽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并不是本文要表达的重点内容。B项表意错误,“为了女性,他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与原文内容不一致。D项虽然表意准确,但不能概括全文内容,也与作者的主旨表述不完全一致。而C项“

8、阿米尔汗的认真劲”就是全文要表达的核心,同时与80年代拍红楼梦西游记的老艺术工作者相类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选C。解题关键解题关键考生要先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全文的主旨,然后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仔细排除。3.答案答案表明观点的句子有陈述事实的句子有解析解析“观点”指处于一定立场,分析事物利弊和适用性的表达,或者是“对待事物的看法和理念”。“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由此概念出发可以判断是表明观点的句子,而是陈述事实的句子。4.答案答案分层赋分:第一层级0分。答非所问,没有形成理解,或没有基于

9、文本内容。(示例)这是一则评论;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0分)第二层级12分。能关注到某一方面,或提炼出单一特点。(示例1)电影摔跤吧,爸爸最近上映,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阿米尔汗引起关注。(1分)(示例2)时评就是要针对社会热点,电影摔跤吧,爸爸刚上映,正是社会热点。(2分)第三层级34分。能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或能全面分析但未能提炼成特点;或有观点,但联系社会现象不够充分。(示例1)这篇时评抓住社会热点,赞扬阿米尔汗是印度良心,文章借此指出,用心任何时候都不过时。(3分)(示例2)从这篇文章看来,时事评论的话题来自最新的社会热点,如刚上映的电影,人们感

10、慨的工匠精神缺失等问题。时事评论在写作的时候会把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论证材料,写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让人们从简单的事情中明白深刻的道理。(4分)第四层级5分。能全面分析,并能概括成特点,充分联系社会生活。(示例)电影摔跤吧,爸爸热映,文章由此切入评论,体现时效性。具有针对性:文章提到小鲜肉当道,是针对我国不少演员靠颜值圈钱的不良现象;阿米尔汗的“影以载道”是针对当前不少影视作品粗俗无聊,缺少责任担当的问题。具有导向性:文章赞扬阿米尔汗的良心,特别提到老艺术家们的用心,引导人们要用心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5分)(如果提炼出其他的特点,如真实性、通俗性等,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全面

11、分析文章,并概括成特点。可充分联系社会生活,也可以根据文意提炼出其他特点,如真实性、通俗性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二、(2016湖州,91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11分)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编者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

12、。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

13、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琅琊榜花千骨和伪装者。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电视剧,会更年轻吗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

14、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看。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施以援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

15、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了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人的市民给予精神的鼓励和物质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 一 项 是(3分)()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6中国文化。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D.文章正

16、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现象原因一原因二实体书店持续回暖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1)电视剧更年轻(2)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3)2.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3分)3.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2分)4.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3分)二、1.答案答案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的不是“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而是老人跌倒后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扶,去帮助。2.答案答案(1)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2)电视剧创作更贴近年轻观众喜好(

17、3)相关政策对帮扶跌倒老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解析解析首先明确答题要点三种文化热点现象的原因,然后根据已有原因的提示概括其他原因。(1)从“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中的第二段“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可以概括出原因: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2)从“电视剧,会更年轻吗”中的第二段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原因是“电视剧创作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喜好”。(3)“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中的最后一段,通过“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给予精神的鼓励和物质的奖励”等关键信息概括出原因,即“相关政策对帮扶跌倒老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提炼、

18、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锁定答题区域,然后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原因即可。注意每条原因不得超过20字。3.答案答案文中的小标题,都采用了问句的形式,先提出一个现象,然后对这个现象进行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使主题更鲜明,更突出。三个小标题的设置,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解析解析明确答题要点分析本文三个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三个小标题最明显的特点是都采用了问句的形式,先提出一种现象,然后对这种现象进行发问。这种形式的作用和好处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利于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主题更加鲜明,更突出;结构上,并列的三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整齐、清晰。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9、本题考查文章小标题的特点及其作用。首先要明确小标题本身的特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结构阐明作用。4.答案答案(示例1)肯定这种现象。卖服装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买书看书购物合而为一;举办促进阅读的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些做法,可以给书店创造更多财富,丰富了读者的体验,对书香社会建设起推动作用。(示例2)否定这种现象。书店卖服装的做法不伦不类,破坏了阅读氛围;办活动如果是纯商业性的,也与文化相去甚远。这些做法看似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给读者带来了便利,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评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背景,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解析解析首先表明观点,肯定或否定这种现象。如果

20、肯定这种现象,则说明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好处,主要集中于“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的第二段。卖服装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看书与购物合而为一;举办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些做法,可以给书店创造更多财富,使读者的体验更加舒适,利于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如果否定这种现象,则主要阐述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书店卖服装会破坏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办活动如果偏向于盈利,则不利于文化的推进。言之成理即可。审题关键审题关键要特别注意到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即要从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回答。要求“简要评论”,因而需要做到有自己的观点态度,同时注意表达要简洁。三、(2015温州,1012)阅读下文,完成1

21、3题。(12分)幸好还有庄子流沙河(1)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2)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

22、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3)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4)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

23、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5)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6)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7)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

24、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8)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 一 项 是(3分)()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2.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

25、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4分)3.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3)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三、1.答案答案B第(1)段明确指出:“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第(2)段指出: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所以B项中“应该更加文明进步”与文意不相符。2.答案答案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

26、。但用桔槔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解析解析解题时,需要一分为二来分析:既有合理因素,即第(4)段所说的“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即第(4)段提到的“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3.答案答案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解析解析陶渊明隐居田园的思想跟庄子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宋濂作为明初大学士,他生活艰辛,刻苦读书,强调人

27、的主观能动性,与庄子清静无为、悠闲恬淡的生活理想是不一样的。四、(2014湖州,10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11分)争吵的雅俗陈鲁民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重要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

28、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谁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更高,四大名著

29、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

30、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31、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4期,略有改动)1.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2分)2.联系上下文,谈谈第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加引号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2)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3分)链接材料(1)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

32、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2)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四、1.答案答案第段第二句(“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解析解析议论文的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参考标题,本文的中心句在第段第二句。2.答案答案例举争吵的多种具体表现,证明当今人们争吵的内容大多比较庸俗,同时与关注精神、文化的争吵形成对比,突出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的可贵。或:画线文字列举当下“俗”的争吵事例,与“雅”的争吵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论证了“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

33、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当下时势风气的不满。解析解析画线句属于事实论据,证明的一般是作者要论证的观点,还有反映的各种问题、作者的倾向与态度等。3.答案答案(1)此处引号有讽刺否定的作用。这样写,突出了近几十年国人一味注重物质追求,轻视文化、精神追求,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争吵的积极意义。作者对此表示否定和批判。(2)不能删去。“过于”表示程度过分,文中使用该词指出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时有失偏颇,表明了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否定态度。“过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严密)性。解析解析(1)首先要理解引号的作用,再阐释“荒唐无聊”的具体含义,最后表

34、明作者的态度。(2)先表明态度,是否能删除,再陈述理由。先阐释“过于”在文中的意思,陈述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再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等相关术语来结束。4.答案答案(示例)个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应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捍卫文化、精神财富。国家,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应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盘查短板,承认弱点,少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媒体等在引导舆论、大众关注点方面责无旁贷,应多作努力,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解析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找到文章的主要观点,然后根据文章观点分析整合出我们需要的信息。需要注意,在谈看法时,

35、要联系文本“链接材料”,最好也结合学习与生活实际谈。五、(2014杭州,13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比邻若天涯朱铁志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祈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

36、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

37、、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复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注,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

38、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应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本文有删改)注冬烘先生:迂腐浅陋的知识分子。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地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2.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3分)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4分)4.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作简要评述

39、。(3分)五、1.答案答案“天涯若比邻”不是用来形容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而是用来形容网络能不受空间限制快捷地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因网络的发明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是因一些人极度依赖网络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解析解析这类题必须依据原文来确定不符合文意之处,找到文中相应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意。答案锁定在第二段。第二段开头说网络在虚拟空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整个第二段也说明了这种虚拟世界造成的问题。所以说网络和手机的出现是通过虚拟空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把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答案锁定在第三段。作者首先通过一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肯定网络方便了

40、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然后谈到极度依赖网络的人,他们因极度依赖网络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2.答案答案说明了网络的应用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缺少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真实。解析首先应结合原文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看“常见的情形”本身在说明什么问题,再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第二段“常见的情形”后主要谈论的是网络应用造成人们当面冷淡的问题,虚拟世界中的热情和现实世界中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网络的应用使人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说明网络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3.答案答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人们的方便之处,但不要热衷于虚拟空间而脱离现实生活。解析解析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肯

41、定了网络带给人们的便捷,同时也指出人们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应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4.答案答案(示例1)肯定。从使用工具的源头上杜绝沉迷于网络的行为,避免发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象。(示例2)否定。这种在应用科技上的倒退现象,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消减了网络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功能和作用。解析解析对一现象作评述,先应表明赞成或反对的态度。赞成的原因主要是这一举动能够促使人们不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反对的原因是就科技的进步来讲,这一举动会阻碍先进技术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2018北京,22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7分)读

42、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43、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B B组组 2014201420182018年年全国中考全国中考题组题组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

44、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1.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限12个字以内)(2分)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第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乙第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

45、是基础知识。丙第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作证明。3.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1.答案答案(示例)读书应当循序渐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本文第段提出论点: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第段指出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第段阐述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第段指出循序渐进的阅读是读书者进步的阶梯。第段总结: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由此提炼

46、概括中心论点。注意字数限制。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提炼论点的方法:(1)明确论题,摸准论点。(2)分析结构,把握论点。(3)根据论据,辨析论点。(4)抓住语言标志,确认论点。2.答案答案乙解析解析第段首先从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谈起,引出读书要从基础知识开始的观点;然后论证了“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的观点。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理清思路首先要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逻辑关系;其次要明确文章的话题和论点,不能断章取义。3.答案答案(示例1)我选择。这则语录说的是“温故而知新”的读书方法能使人进步,而文中说的“循序渐进”也是一种能使人进步的读书方法。所以,这则语录有助于我理

47、解掌握正确读书方法的重要性。(示例2)我选择。这则语录说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而文中说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能产生深入的思考,从而使人进步。所以,这则语录有助于我理解阅读中思考的重要性。解析解析“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温习旧知识能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人进步的读书方法,文中“循序渐进”也是一种能使人进步的读书方法,故这则语录有助于理解文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与思结合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书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加深思考的过程,故这则语录有助于理解文章。二、(2018内蒙古包头,202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论友谊尽管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就像一股寒风,给人

48、世间带来污浊和阴冷,但整个人类大家庭还是沐浴在晴空一般的纯净和温馨之中。当我们对他人怀有仁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甜美。我排斥社交,拥护孤独,然而我却不能对从我们门口经过的智者、可爱的人和高尚的人视而不见。那些倾听我心声,真正理解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永恒的财产。我感激那些内心充满挚爱的人,是他们赋予这个世界崭新而高尚的深度,我与他们的交往非常单纯,正是这种单纯的共鸣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在我看来,新结识一个人这对我是件大事,我迷恋那些带给我美好时光的人们。每个人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寻友谊之中度过,如果我们寻找朋友并非出于神圣的动机,而是带着一种邪恶的占有欲,要把他据为己有,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更糟糕的

49、是,在他们相互靠近对方的时候,各自天性当中美丽花朵的精华与芬芳便在片刻间消失了。我们从友谊中获得的唯一乐趣就是对方身上拥有我所没有的东西,是隐藏在差异之下的共性将我们连在一起,让友谊成为两种天性之间的结合吧。我们从朋友那里获得的是一种思想、一份真挚、一瞥目光这种情感能提高我们的智能和活力。当你冥思苦想也未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表达,这时就应该给朋友写封信瞬间的工夫,一系列高雅的思想伴着考究的措辞,便会从四面八方一起自己送上门来。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这些美妙的情感火花甚至比火还要迅猛、还要活跃,它使整个世界也变得不一样了:没有了冬天,没有了黑夜,即使孤身一人,也会心满意足,欢欣鼓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

50、美好呢!朋友是我可以坦诚相对的人。在他面前,我大可以丢掉诸如伪装、礼貌和深思熟虑等衣服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脱掉的东西,而以最朴素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与他相处。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丢掉所有虚伪装饰,省去了所有恭维和客套,每遇到一个人,便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坦诚对着这个人说话。起初,他遭到拒绝,大家以为他疯了,可他坚持不懈。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他就得到了回报,即每一个熟人都和他建立了一种真诚的关系,谁都不会想着跟他客套,敷衍他了。在一个虚伪的年代里,企图与人们维持一种真诚的关系就等于精神失常,我们很少能挺起腰板走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要求以礼相待要求加以迁就,尤其他拥有某种名誉和才干。我讨厌滥用友谊的名义

51、来表示与时髦、俗气相联系的东西。我更欣赏农夫、小贩之间的交情,胜过那种排场、体面的亲善,因为后者常常乘车过市,花天酒地,通过这些浅薄的招摇来庆祝他们的邂逅。友谊是真诚的,友谊可以让人通过各种交往寻得心灵的慰藉,它适应了宁静的日子,精美的礼物,也能适应意外和坎坷,适应误解和悲伤。它不是玻璃丝或霜花,而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难道我们跟朋友的交往不应该像飘在天边的那片云或那丛拦住溪流、随风起伏的绿草那么富有诗意吗?阳光白白洒向不懂得感激的宽广宇宙,而太阳从未因此烦恼过。尊重友谊的神圣法则,请你用高尚的品格教化那些粗俗而冷漠的人吧!作者:(美国)爱默生有改动1.本文首段的论述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2

52、分)2.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3分)3.请以“友谊是而不是”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3分)4.画波浪线的内容会让人想到课文羚羊木雕,请你从“友谊”的角度简述故事并加以评论。(字数在160字以内)(4分)二、1.答案答案形象、鲜明地论述了“仁爱”对于人生的重要(通过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仁爱”对于人生的重要);富有抒情色彩。解析解析本段用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对比说明了“对他人怀有仁爱是重要的”,便于读者理解。2.答案答案友谊是炽烈的、美好的,它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解析解析分析重要句子含意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及文章观

53、点。本句话用形象的比喻使读者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3.答案答案(示例)友谊是施与仁爱,而不是据为己有;友谊是坦诚相对,而不是伪装刻意;友谊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物质的欲求;友谊是差异之下的结合,而不是共性之中的迷失;友谊是坚固的,而不是脆弱的;友谊是富有诗意的,而不是粗俗冷漠的。解析解析首先结合文本理解何谓“友谊”;然后采用“友谊是而不是”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可以借助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来构思,如:仁爱,自私;坦诚相对,虚伪装饰;等等。4.答案答案(示例)上体育课,我的裤子被划破了。我怕回家挨说,万芳就把自己的裤子和我换了,她因此被她妈妈罚站,我觉得对不住她。万芳喜欢我家的羚羊木雕,我未经父母同意

54、,将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她,父母得知后让我要回,这让我为难也让万芳难过。但她最终还是原谅了我。这说明友谊是慷慨无私的,也能经得住波折,要相互理解才不会破裂,才能更牢固。解析解析解答本题,既要联系羚羊木雕中与“友谊”相关的情节,又要围绕本文的中心话题阐释。可以先精练叙述羚羊木雕的情节,然后结合本文阐述“友谊”的重要性,语言流畅、通顺即可。一、(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212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0分)杂文这一体裁,属于散文一类,古已有之,历代文学大家的名篇佳构,至今仍被亿万人诵读,并从中获得启迪。然而,不知自何时起,杂文却变得名声不佳,被一些人称作“发牢骚”“骂文”,许多作者因文惹

55、祸,以致令人谈“杂”色变。杂文之所以背负如此“恶名”,大概是因其体裁。从古至今,可以归于杂文名下的文章,或是委婉含蓄地讽喻劝诫,或是慷慨激昂地指斥弊端,总之皆具有批评或批判性。而幽默讽刺、嬉笑怒骂,又是许多优秀杂文所具有的特点。若仅是涉及人生世态,或陈腐观念,人们倒是可以读后付之一笑;若是针砭时弊,抑或矛头明显有所指,就会有人为之动怒,为之生恨。这些动怒生恨者,有的找作者的麻烦,赠他一双可以磨练脚掌的小鞋,或赐他一条冷板凳,让他一直坐到光荣退休;有的则会立规设禁,令“匕首投枪”统统入库,读者能看到的,也就只剩下浮皮挠痒的“老头乐”。其实,从古至今,杂文虽为某些人所不喜,却一直是颇受大众欢迎的文

56、学样式。其原因有二:若论“文艺为人民服务”,杂文这一体裁堪称最为直接。它虽不像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但它可以对种种社会弊端、种种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腐观C组 教师专用题组念、黑暗势力,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有力的批判。优秀的杂文家,无不时时关心人民疾苦,倾听民声,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对于杂文家个体而言,他的声音是微弱的,但作为一个群体,则如同由千百人共同上演的多声部大合唱,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而诸多杂文汇集起来,则可以对种种社会痼疾起到聚焦的作用,令人警醒,促人反思,同时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不同时期的杂文汇集起来,则可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出

57、社会的变革。若论“传递正能量”,杂文更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体裁之一。人们通常认为,基调为讴歌一类的文艺作品才是传递正能量,才是“主旋律”,而杂文则着力于批判假恶丑,是在向读者传递“负能量”。其实,前者是通过讴歌颂扬人与事,引导人们应该这么做,后者是揭露批判错误的事物或丑恶现象,警示人们不应该这么做。批判是对歌颂所缺乏的功能起补充的作用。批评如镜子,能使人照见自己脸上的污点而思洗涤。杂文正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助人识美丑,知善恶,使良知未泯者积极疗病祛疾。有思想、有识见的杂文佳作,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于真假美丑善恶的识别能力。这,难道不是传递正能量?(题目杂文

58、与“正能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1.这篇文章认为杂文与散文是什么关系?“谈杂色变”,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2.文章中“赐他一条冷板凳”,“令匕首投枪统统入库”这些话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中“令匕首投枪统统入库”指的是什么?(2分)3.“其 实,从古至今,杂文虽为某些人所不喜,却一直是颇受大众欢迎的文学样式。”对这句话中“某些人”与“大众”的含义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某些人”指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大众”指普通的老百姓。B.“某些人”指当官的,“大众”指文化程度较低的人。C.“某些人”指有一定权势而又行为不端的人,“大众”指人民群众。D.“某些人”指贪官污吏,“大众

59、”指少部分有文化的群众。4.请用最简练的话写出“杂文颇受大众欢迎”的两个原因。(2分)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具有鲜明杂文语言色彩的一句是(2分)()A.牛:我像一个不多言不多语的老好人,始终埋头苦干,任劳任怨。B.羊:我们是温顺、友好的代名词,也有人评价我们不思反抗。C.鸡:能随得主人一起升天,我们的经验是高声汇报“个个大”。D.鼠:我们特有的外形和习性,导致了和鼠相关的成语多为贬义。一、1.答案答案杂文属于散文。(或散文包含杂文)害怕“因文惹祸”。解析解析本文首段指出了杂文与散文的关系“杂文这一体裁,属于散文一类”。“谈杂色变”是因为杂文名声不佳,“被一些人称作发牢骚骂文,许多作者因文惹

60、祸”。2.答案答案不准写杂文。解析解析联系前后句发现,针砭时弊的杂文会让一些人动怒生恨,动怒生恨者会找作者的麻烦,据此可分析出“令匕首投枪统统入库”的内涵。技巧方法技巧方法理解比喻三要点理解比喻句,关键在于弄清三个要点:本体、喻体、本体喻体的共同特征。3.答案答案C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第四段内容,从数量角度区分,“某些人”数目较少,“大众”指大多数人;从社会地位身份角度区分,“某些人”与“大众”相对,有一定权势;从感情色彩角度区分,“某些人”令人厌恶。知识拓展知识拓展4.答案答案最直接地为人民服务。传递正能量。解析解析本文第四、五段阐述杂文颇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在第三段统领下,第四段从“为人民服务”

61、角度阐述原因,指出杂文可对种种社会弊端、陈腐观念、黑暗势力给予揭示批判,优秀的杂文家,关心人民疾苦,倾听民声;第五段从“传递正能量”角度阐述原因,指出杂文可揭露批判错误的事物或丑恶现象,警示人们,帮助人们提高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于真假美丑善恶的识别能力。5.答案答案C杂文“或是委婉含蓄地讽喻劝诫,或是慷慨激昂地指斥弊端,总之皆具有批评或批判性”,“而幽默讽刺、嬉笑怒骂”是许多优秀杂文的特点。选项C,针对一些社会弊端讽刺批判,符合杂文语言特点。二、(2018新疆,202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8分)读书的习惯钱歌川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

62、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

63、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

64、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

65、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4分)2.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4分)一是;二是;三是。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

66、其作用。(6分)4.第段中加点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4分)二、1.答案答案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题目、看第一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看文章的结尾等,寻找中心论点。其次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而本文标题“读书的习惯”只是文章的论题,因此要从全文中进行概括。段论述“勤读”的重要性,段论述人们不读书的各种理由,第段得出“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的观点,段举例论述观点,第段论述养成读书的习惯的意义。综上,便可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

67、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2.答案答案没有明窗净几(或地方不好)没有时间(或时间不长)没有心情(或心情不定)(答出一点得1分,答全得4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原文,确定提取信息的段落,即第段。可由“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或“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进行概括。3.答案答案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分)(能答出正反对论证即得2分,仅答出举例论证得1分)通过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如:文章通过古今大学者刻苦勤读、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的事例,与那些找借口不读书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

68、,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4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时,先准确做出判断,再结合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概括。如第段列举了阔公子、穷小子、军人、商人等以各自的忙为理由不读书的例子,而第段举了英国丈夫用等太太装扮的时间读书的事例,这两处事例一反一正,又是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的观点。4.答案答案“织入”即融入,即把读书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把读书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大意接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时,要把词语代入原文进行分析。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可知,“织入”指融入,即将读书的习惯融入我

69、们的生活中去,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三、(2018湖北武汉,5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

70、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

71、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实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

72、“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1.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 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B.经典往往由知识

73、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2.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 符 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3.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

74、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C.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D.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三、1.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原文里面并没有表达出“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的意思,而且本文中的“知识精英”指的也并不是经典作品的作者。2.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章的两段可以看出,经典化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作品的实力和品质,也就是作品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3.答案答

75、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章的第段可以看出,畅销读物是不能被“建构”的,因为它们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建构”也是有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随心所欲。四、(2018河南,1113)阅读下文,完成13题。(12分)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

76、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

77、,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

78、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作者:纪秀生。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分)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

79、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四、1.答案答案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发现,关于

80、“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在文章第段都有涉及,概括时要全面,分条作答,条理清晰。2.答案答案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1分)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2分)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然而”以前是我们对汉语曾有自信的阐述,之后是列举了一些近现代我们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伤害,指出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最后总结,强调论点。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论证思路题常规答题方法(针对复杂化结构形式):(1)作者先提出

81、了观点。(2)接着运用过渡,引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综合论证论点。(3)正面论证部分,先引用张三、李四、王五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之后又针对这几个事例进行深入剖析,强调,进一步证明论点;反面论证部分,先引用甲、乙、丙的名言(名言也可用谚语、俗语等代替),充当道理论据,运用道理论证,之后再针对几个名言(谚语、俗语等)进行深入剖析,强调,进一步证明论点。(4)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发出号召;发出警示)。3.答案答案材料一:第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材料二:第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

82、,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意思对即可。一则材料2分,共4分)解析解析在答题前要先分别对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和提炼,材料一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在文中第段可以找到相关语句“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所以材料一可以作为此段论据。材料二强调了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其中“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和第段中的“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意思相同,所以材料二可作为第段的论据。五、(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2427)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

83、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

84、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

85、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分析本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2分)3.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86、4.结合本文,按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五、1.答案答案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标题和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所以应先看标题和开头,本题就是如此。如果标题和开头不合适,再看结尾和文中总结过渡性的句子。当文中没有中心论点,需要自己归纳时,要用表判断的陈述句来回答。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中心论点、论题和分论点的区别中心论点是一篇文章的观点,它的表述必须是一句完整的陈述句。论题是文章要论述的内容,它的表述可以是词语或短语或句子。分论点是文中

87、某段或某几段的观点,它的表述要求和中心论点一致。2.答案答案段和段的内容与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照应;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段与段和段是总分关系,并且段和段依次照应段中的关键词,并构成递进关系,符合议论文论述的逻辑性。做这类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并概括每段大意,然后考虑这几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和与全文其他段落之间的关系。3.答案答案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

88、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分析的能力。“如”是举例论证的标志,由此可以确定论证方法。作用要从其效果词和论述内容两方面作答。知识归纳知识归纳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语言标志效果词举例论证例如、譬如具体道理论证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有力地论述增强说服力对比论证与相比、比突出强调比喻论证好像、犹如生动形象4.答案答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给议论文正确补充论据的能力。补充的事实论据首先要符合此段的观点“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

89、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要从中国古代保持高尚品格的人中选取事例。其次,要仿写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即:“诗句”的“作者”。选取的诗句也要能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六、(2018贵州贵阳,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叶修请允许我先提一个问题:博物馆的一面外墙总有严重的腐蚀,要经常涂刷油漆,如果你是博物馆的主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的第一直觉是,那就再刷漆呗!这显然没解决问题,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经过调查,原来是清洁工用高腐蚀的清洁剂清洗墙面,导致墙面腐蚀。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先修补墙面,以后用低腐蚀的清洁剂来洗

90、墙。看看,你现在做出的决定比直接刷漆是不是强多了。就这么结束吗?没有!你继续问:为什么清洁工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原来,是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多鸟粪,一般清洁剂洗不掉。现在,你肯定还要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有些鸟以蜘蛛为食,就常在这附近活动;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因为墙上有很多虫子,蜘蛛以这些虫子为食;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虫子?因为这面墙上有几扇窗,夜晚的灯光会吸引趋光性很强的虫子。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瞧!现在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开始完全不同了从刷漆变成了安窗帘。很明显,后者更彻底、更有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提问!(严格

91、说来,还包括提问引发的调查。)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那还不容易?这还真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提问不是怀疑一切,而是积极地探究,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以积极的好奇心和耐心来探究事物,这相当不易(小孩子反而容易)。况且,提问是有方法的。提问有哪些方法呢?一种方法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比如,博物馆外墙的例子。一种方法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比如,对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你可以这样问:那将如何?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产量的增长;那将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之一锂电池,其

92、需求量很可能增长;那将如何?锂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如果你是投资者,通过这一串逻辑链,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你看,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引导你的思维更深入。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问,这样的话,考虑问题就会更缜密。比如,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何人”,谁在说?此人站在什么立场?“何事”,说什么?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想法?依据是否可靠?“何处”,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说的?“何时”,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说的?“何因”,为什么会这么说?还有别的原因吗?“如何”,说的时候是平静的,还是

93、带有情绪?“若何”,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哪些可能?(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继续问下去。)看,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让你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忧:提倡冷静、理性,会不会让人失掉感性而变得冷漠?是不是这样呢?来看一个例子。“某同学上学常迟到”,对这件事你怎么反应?你会不会评判“这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你放下这个评判,提出问题: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再问下去:我能帮他做些什么?还有哪些人能帮他?怎么帮他?这样一来,因为深入的了解,你对这个人、这件事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再只是冰冷的评判。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

94、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当然,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要不断学习,见多识广才行。对于以上这番话,建议聪明的你多提问、多思考。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呢?(原文有删改)1.文 中 不 能 论 证“提 问 方 法”这 个 内 容 的 一 项 是(2分)()A.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B.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C.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D.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2.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4分)3.文 章 括 号 中 的 文 字 起 到 补 充 说 明 的 作 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一个句子是(2分)()A.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

95、这面墙腐蚀严重?”B.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C.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D.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4.这是一篇能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并选其中一条具体分析。(6分)六、1.答案答案D文章列举了三种提问方法:一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二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三是从更多的角度提问。文章用三个提问的事例来分别进行论证,这三个事例分别是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文中用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展开提

96、问这件事,论证了“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而非“提问方法”这个内容。2.答案答案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思维更深入考虑问题更缜密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篇文章鼓励人们多提问,多思考。标题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多提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论证了提问的益处。如对“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的提问,能够使“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使“思维更深入”,多角度提问法能使你“考虑问题更缜密”“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3.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

97、的理解。文章有三处使用了括号中的文字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删去括号中的文字,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用了能够使论证更加严谨,这体现出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C选项的这句话,在第12段中主要是为了引出下面的一种提问方法多角度提问法,接下来的第13段就举了“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来论证这种提问法的好处。它的前一句对溯前追后提问法的好处进行了概括。所以这一句删去后是不影响文章完整性的,因此是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4.答案答案理由: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以事例引出话题用第二人称语言口语化多用短句多用设问分析:(示例)文章并不一开头就讲道理,而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引出话题。为听众设定“博物馆的主管”这

98、个特殊身份,并交代“如何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这个具体任务,把听众引入特定的情境,步步追问,最后把刷漆和安窗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进行对比,引出“提问”这个话题,从而吸引听众。(要求:理由充分,分析具体,逻辑严密,语言通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演讲稿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作为一篇成功的演讲稿,本文有很多优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的方式、人称、句式段落特点、修辞运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注意“三条理由”的要求。在对某一条具体分析时,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进行,做到逻辑严密,语言通顺。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共场合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

99、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七、(2017湖北黄冈,1820)阅读下则议论文,回答问题。(6分)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

100、习,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显然,大凡善于驾驭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甲

101、。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1.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甲处应填,乙处应填。(2分)A.抱着“新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B.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2.文

102、章第段在论证上的作用是(2分)3.文章结尾引述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七、1.答案答案B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衔接排序的能力。我们首先分析甲乙两处的语境,看它们需要填入什么样的句子。甲处位于第二条“要苦练笔”之后,因此填入的句子要和练笔有关;乙处位于最后一条“要苦修改”之后,因此填入的句子要和修改有关。接下来就要看A、B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而确定该填在哪里。A句强调的是作文和练习需要多修改,B句引用齐白石的事强调的是每天坚持作画,养成好的习惯。做完这两步,答案自然就明了了。2.答案答案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语段

103、作用的分析能力。第段分别介绍了鲁迅、马克思、毛泽东下苦功夫学习语文终获成功的具体事例之后,第段用略写的方法对此类事例进行了概括,指出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这样就从具体的个人扩大到群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答案答案内容上重申了论点,结构上呼应了开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结尾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段提出了“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的论点,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话“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从结构上来看,与第段也形成了前后呼应。八、(2017湖北武汉,5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9分

104、)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根本、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

105、、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读书的根本意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

106、,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结底,

107、“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文/郑平,有删改)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 正 确的一项是(3分)()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利诉求。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 正 确的

108、一项是(3分)()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八、1.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09、能力。B项说法过于绝对。从全文内容来看,“用”指的是读书的实用功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读书之“用”的。比如文中说的陶渊明的读书,孔子说的“知天命”以后的读书,追求的并不是“用”。2.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曲解文意,“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的说法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文章第七段说得很清楚,“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而这里的“后者”,指的就是“好读书”。3.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全文内容看,作者认为“体”指的是读书的本性、根本,“用”指的是读书的实用功能。它们之间不是“有用”与“无用”的差别。九、(2017云南,182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给

110、“理想”建个朋友圈陈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

111、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第三位好友是“务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

112、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给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作者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1.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2.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3.第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未谈“合作”,请你在横线上为

113、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重要性的句子。(2分)4.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3分)九、1.答案答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亲切可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解析作者将“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打了一个比方,说成是“给理想建个朋友圈”,化乏味抽象为形象具体,别出心裁;而且“朋友圈”这一流行事物,亲切可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答案答案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赤子之心”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解析解析回答本题,要点明方法,阐释作用。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是“理想”的“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换言

114、之,文章要论述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实现理想,首先要具备赤子之心”。作者引用孟子的话,目的就是证明“赤子之心”对实现理想的重要性。3.答案答案(示例)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许多困难就会得到解决,有助于理想的实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补充的句子是一个论证的句子,而不是一个论据;其次,补充的这个句子的内容,要紧扣本段分论点“务实合作”中的“合作”,还要围绕中心论点所谈的“理想”;最后,内容要与上文衔接恰当,前后贯通。4.答案答案略。解析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观点,即点明哪位“好友”(赤子之心、兴趣激情、务实合作、责任使命)对

115、自己实现理想最重要;其次加以阐述,即紧密结合自身学习或生活上的实际,以文章对该论点的论述为支撑,加以具体分析、论证;最后点出这位“好友”对自己实现理想起到的重大作用。一、(2018杭州西湖一模,11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怕站而不怕慢朱光潜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然而,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

116、率,就要落后。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成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高得多。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三年模拟A A组组2016201620182018年模拟年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每篇建议用时每篇建议用时1515分钟分钟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轻轻易易地解决了。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比

117、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容易写得好。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这四个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功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急迫躁进最易误事。基督教的圣经叙述上帝工作的情况,于每段工作完成之后都赘上一段说:“上帝看看他所做的事,看,每一件都很

118、好!”到了第七天,上帝把他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并且加福于这第七天。这段简单的文字很耐人寻味。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尤其需要时间回头看一看我们所做的事,看出它很好;并且工作完成了,我们需要一天休息来恢复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滚,不曾留下一点时光作一番静观和回味,以至人世百态都在快车的窗子里滑了过去,而我们也只是轮回戏盘中的木人木马。有那么多的榜样在那里而我们不去学,岂不是浪费生命!(文章有删改)1.下 列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理 解 与 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怕慢,只怕站”的走路秘诀是只讲工作不讲效率的片面的真理

119、。B.放下工作后,通常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所以休息是白费的。C.开头以走路为例说明延长工作时间并不一定能多收效果,通俗易懂。D.举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有时工作可以在休息中酝酿成熟。2.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文章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3分)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小时,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3.文章写基督教圣经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4.结合本文内容,对下面材料中“我”的做法加以评析。(4分)我有时写作文,心里越想写好,写出来往往越坏,这时我常常不肯丢下,带着几

120、分气愤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不好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不行,于是越写越烦躁,越烦躁也就写得越不像样。一、1.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原文,我们可以知道放下工作通常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在休息中酝酿成熟,并不能理解成“休息是白费的”。2.答案答案这段话以做算学加法习题为例,说明花费同等时间,有休息地做比持续不断地做错误少。和处所论“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高得多”更契合。(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首先分析题目给出的材料内容:做加法习题休息与不休息分别使用的时间和错误,表明花费时间相同时,有休息地工作比没有休息地工作的效率更高。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分

121、论点,判断应放在处。3.答案答案论述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需要对所做的事作一番静观和回味,需要休息来恢复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从而进一步阐释了休息对于工作生活的意义,增强文章说服力。(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事实论据在文中的作用。论据有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的作用。首先理解论据的主要内容:上帝在每段工作完成后都会停一停,并在所有工作完成后的第七天休息。再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全文进行分析可知,该论据所证明观点在最后两段中,据此进行归纳分析即可。4.答案答案(示例)材料中的“我”写不好作文时带着气愤强写,结果越写越不像样,是急迫躁进在误事;如果先搁下笔休息一会儿,让工作在潜意识中酝酿,待精神恢复后再

122、继续效果会更好。可见欲速则不达,做事需力戒急迫。(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首先明确材料主要内容是“我”写不好作文勉强写,结果越写越糟,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评析,并给出建议:先休息再工作。二、(2017杭州下城一模,121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分)该不该警惕科学黄桂元“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历久弥新,影响整个世界达500年之久,无愧于“绝对真理”之称。近现代历史中,全世界曾有无数的人,小时候的最大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我只相信科学”几乎成了文明社会稍有知识者的座右铭。他们深信,人类进化史就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只有科学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才能把整个人类带入美好乐园。而另一些

123、智者却没有这么乐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早在20世纪初就已预言:“科学是一柄双刃剑,人类迟早会明白。”本人就是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则声称:“人类通往毁灭的道路是由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铺就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芮斯在我们最后的时刻一书中曾如此这般地忧心忡忡:“人类已经到了如此位置,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在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自然灾害之外,还加入了自身的科技。”我相信,这些智者的告诫绝非杞人忧天。数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的负面作用。以军事领域为例。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要武器是长矛、弓箭和盾牌等,冶铁术给人和马匹装上了盔甲;火药的出现则使人类

124、战争升级,进入谈笑间杀人于无形的阶段;飞机、战舰、坦克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战争的规模和空间,以至于天空和海洋都可以成为战场;核技术、化学武器则更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边缘。这两年,科学史家田松在读书杂志上几次撰文,对所谓“科学的价值”深度质疑,认为一项新奇的科学发明出现了,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欢呼、赞美,而应是警惕,他呼吁必须建立一种机制,以监督和防范科学技术危害社会。其实,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科学最早是属于哲学和宗教范畴的,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对于天文、宇宙的好奇心。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科学变得越来越功利,科学一定要转化为技术和利润才有价值。如今的大科学时代

125、,资本增值成了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不少科学家已经沦为某科学共同体的特定服务工具。比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研发者和推动者,有足够的钞票“收购”和雇佣全世界上万名科学家为其服务。而今,科学越来越注重形而下,被称为“后人类”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挣扎于伦理困境,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一个反讽。人工智能更显示了科学的无所不能,它不仅让围棋世界冠军成为手下败将,据说还能胜任成人高考的所有科目,可以写诗、作曲、创作小说和剧本、教书、谈恋爱等,对此,科学史家江晓原认为,如任其没有伦理限制地发展下去,无异于养虎为患,并尖锐质疑:你可以养虎,但你如何向人类保证这样的老虎不吃人?我们也由此理解了,霍金何

126、以发出如此警示:“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这个时候,对科学该不该警惕,已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了。(本文有删改)1.第段在全文的论述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科技逐渐沦为“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章的第两段分点回答。(4分)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3分)4.有人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关键在于谁使用,怎样使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你认为人类可以为此做些什么?结合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1.答案答案运用引用论证,名人名言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运用对比论证,于激烈的观点冲突中引出“该不该警惕科学”这一论题,引起读者

127、的理性思考与阅读兴趣。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关注第两段的内容。两段分别列举了分属两派的著名科学家的不同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下文可知,作者就是在用著名科学家的不同观点的冲突来引出论题,由此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答案答案(1)科技运用到军事领域,使战争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2)资本增值的需要,迫使科技不顾一切地转换成利润,科学家被“收购”和雇佣。(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确定查找范围是第两段。筛选信息后可以得到关键语句“以军事领域为例使人类战争升级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边缘”“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科学变得越来越功利资本增值

128、成了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不少科学家已经沦为某科学共同体的特定服务工具收购和雇佣全世界上万名科学家为其服务”,对其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确定查找范围,筛选核心句子或者根据内容进行概括。3.答案答案科学、科技的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的负面作用,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要对其负面作用进行积极的防范。(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将文中相关语句都进行圈画筛选,得到“数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的负面作用”“这个时候,对科学该不该警惕,已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了”,然后进行语句的整合,全面简洁地表

129、达即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概括作者的思想观点很容易使考生只关注到核心论点,引用题目或者文中的某一句话进行答题,从而导致因概括不全面而失分。故需要审清题干,关注到“根据全文内容”等一些提示语,统观全局,得出答案。4.答案答案第一问:(示例1)同意。只要使用者品德高尚,能够甄别善恶,就能把科学应用到对人类有益的方面,阻止其负面作用产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示例2)不同意。在经济发展至上的当下,资本增值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必然会导致没有底线的科技和科学家大行其道。第二问:人类可以建立一种机制或法律,以监督和防范科学技术危害社会;还可以加强对人的科德教育,树立向善的金钱观、

130、价值观等。解析解析作答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阐述理由。从文中“对此,科学史家江晓原认为,如任其没有伦理限制地发展下去,无异于养虎为患,并尖锐质疑:你可以养虎,但你如何向人类保证这样的老虎不吃人?”的内容可以获得答题思路。而后一问也可以从这一段文字中得到启示,可以有针对性地拟定答案。三、(2016宁波模拟,13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0分)豪气干云陈鲁民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得能触碰到云。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

131、长虹”。做人贵有豪气。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在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的犯边的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知秦桧当政我怕他

132、,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甲,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乙,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丙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锺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个人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能不被人欺负,

133、领土、领海才能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有改动)1.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事例作用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1)(2)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辛弃疾空怀报国志(3)3.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

134、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悲壮与不朽从容与决绝潇洒与自信甲乙丙4.文章第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2分)2.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三、1.答案答案做人贵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观点的提炼与把握。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段用“豪气干云”一词引出第段“做人贵有豪气”,第段论述人有了豪气后的结果,第段进一步引申,由个人到国家、民族,且指出“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由此可知文章的论点做人贵有豪气。2.答案答案(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2)张孝祥为岳飞昭雪,不怕报复(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意近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举例论证及其作

135、用的掌握。空(1)是事例“荆轲刺秦王”的作用。事例在文中第段,筛选相关语句“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可知该事例的作用是“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空(2)事例的作用对应的段落为第段,该段的事例为张孝祥“上疏请昭雪岳飞”,根据表格中事例的形式,空(2)可填入“张孝祥为岳飞昭雪,不怕报复”。空(3)所对应的事例出现在第段,根据“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梳理概括即可得出空(3)内容。3.答案答案潇洒与自信悲壮与不朽从容与决绝解析解析仔细阅读第段所引用的诗句,结合作者的性格,判断各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显然表达的

136、是自信;而李清照的诗谈到生死,显然具有“悲壮与不朽”的气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则表达了革命者对于献身的“从容与决绝”。4.答案答案不离题。第段论述豪气在于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第段谈“大话”其实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豪气”的含义,这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一、(2018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仿真考,12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坚守读书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

137、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一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

138、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深思。他说:B B组组2016201620182018年模拟年模拟提升题组提升题组每篇建议用时每篇建议用时1515分钟分钟“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陶冶升华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

139、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的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

140、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传统纸质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饣亶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

141、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一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4.作者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4分)一、1.答案答案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炼与把握。文章的标题只表达了一个不够具体的观点“坚守读书”,联系全文内容发现作者提倡读书“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后文围绕这个观点展开,因而得出本题答案。2.答案答案首先提出分论点,即“读书需要思考

142、一个勤字”;然后引用杜荀鹤、朱熹的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用对比和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论证思路的梳理与分析能力。将第段分层梳理,理清作者思路,简要回答即可。3.答案答案第段。诗句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但仍耽于读书,对书中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十分看重,与第段阐述的“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的分论点一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观点与材料(论据)是否匹配的能力。首先研读材料内容,明确诗人老去仍喜欢读书,并着重于名节操守,与此相应的便是第段内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4.答案答案诗句强调从书本得

143、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真才实学。(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首先要读懂陆游诗句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启发。二、(2017温州洞头二模,9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7分)“任性”能不能不那么任性封寿炎(1)近段时间,“任性”一词着实在网络空间里任性了一把。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先是“有钱就是任性”,接着更多人、更多事情开始任性,最后似乎人人事事无不任性。日前,由商务印书馆、央视新闻等举办的“2014汉语盘点”活动进入尾声

144、,“有钱就是任性”当仁不让,高居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第二位。(2)“任性”用来形容孩童,略有亲昵之余,更多的终究还是批评。若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除了弱智的幼稚化以及矫揉造作的小清新、小可爱之外,更多的是让人觉得缺乏教养甚至是粗鄙的反智倾向。(3)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一词让人望而生畏,必欲打破而后快。其实它真的不全是贬义。道路是不是车辆的枷锁?毫无疑问,是的。然而它也是车辆自由的所在,以及纵横驰骋的舞台。冲出道路的车辆,得到的恐怕不是绝对自由,而是堕入地狱。人在自然状态下也具有绝对自由,但如果人人都放任这种自然天性,对自己的意愿和欲望毫不克制,对自己的言行秉性不加约束,

145、对外在规矩和他人要求永不服从、拒绝妥协,那样的情景,想想都是一种噩梦。(4)自由天性只是一种应然,规矩才是社会人生的实然。文明的一大功能,就是熏陶和规训。它使恣意放纵、无所顾忌的孩童,内心认同种种道理,外在接受种种约束,使其在理性、智识和言行方面,都成为符合文明要求的教养之士。文明教养并非剥夺自由,也不是粗暴地压制天性,而是“”。(5)然而,最近网络上欢腾的任性,并不是摆脱做作的率性而行,也不是文明教养状态下的自觉,而更像是自然状态下的野蛮生长。一些最火的任性段子,比如“买楼尽孝”、开水泼空姐等等,除了粗鄙肤浅的炫富摆阔,更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这种任性,本质上就是缺乏教养,并因此不能有

146、效管束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不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社会人际事务。(6)对于一些奇葩的任性,网络沸腾一般的围观追捧,同样显得粗鄙反智。在围观品评中,网民评价这些事件,只是情感化甚至情绪化的“搞笑、好玩”,或者“不好玩、没意思”。这种过度娱乐化的过程,往往就是抽离价值和道德的过程;也只有彻底地抽离了价值和道德,才能实现彻底的娱乐化,成为肆无忌惮的搞笑。当各种任性由互相调侃,渐渐演变为许多人引以为荣的炫耀,在“就是这么任性”的扬扬自得和恣意狂欢中,文明教养不见了,价值和道德也不见了。(有删改)1.对“任 性”的 解 释 有 以 下 几 种,本文批驳的是哪一种?(3分)()A.听任秉性行事,率真不做

147、作。B.恣意放纵,以求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的。C.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D.因个人的原因,不屑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2.从 以 下 选 项 中 为 第(4)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3分)()A.不自由,毋宁死B.从心所欲而不逾矩3.第(5)段中为什么要提及网络上热传的“买楼尽孝”、开水泼空姐等段子?(3分)4.本文被网络转载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下面是一家网络论坛上的部分帖子,请你在读了本文后用“白云悠悠”的网名参与讨论,回答网友的问题。(8分)红领巾这篇文章真给力!把一些所谓“任性者”自我膨胀、肆意放纵的丑陋灵魂揭露无遗。逍遥子给什么力啊!都什么时代了,作者还用

148、“文明教养”“规矩”这些道德枷锁来囚禁人的自由天性!人就应该任性!白云悠悠支持“逍遥子”!其实,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值得我们怀念的“任性者”。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是我的偶像!红领巾汗!我不懂古文的,什么意思啊?现代中国人就要说现代汉语嘛!白云悠悠那好,我给你翻译一下:(1)。“红领巾”小朋友,多读点书吧!下面就是五柳先生传的第一段,现在就读读吧。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149、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红领巾就你读书多啊,我也读过的。但是我特不喜欢这个“五柳先生”,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光蛋却嗜酒如命,还有没有节操?而且喝了人家的酒连句“谢谢”都没有就自己回去了,典型的缺乏教养。这就是作者封寿炎所批驳的“任性”。还“偶像”,呕吐的对象吧!逍遥子“红领巾”,不能这样说吧!“白云悠悠”,你觉得“红领巾”刚才这样说对吗?你给他讲讲吧,顺便告诉他“五柳先生”除了“嗜酒”还有什么爱好。白云悠悠那好吧!“红领巾”,你听好了:(2)二、1.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把握。联系文章内容,从第(3)(5)两

150、段可以得到信息“对自己的意愿和欲望毫不克制,对自己的言行秉性不加约束,对外在规矩和他人要求永不服从、拒绝妥协,那样的情景,想想都是一种噩梦”“这种任性,本质上就是缺乏教养,并因此不能有效管束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不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社会人际事务”,概括分析便可知应选C项。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要逐一辨析选项内容,根据文意进行分析判定,排除干扰项,最后确定正确选项。2.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核心观点的把握。文段正面提出“文明的一大功能,就是熏陶和规训”“使其在理性、智识和言行方面,都成为符合文明要求的教养之士”,从中可以判定出应选择B项。3.答案答案以这些段子为例,表明最近网络上欢腾的任性是

151、自然状态下的野蛮生长,可见这种任性本质上是缺乏教养,是要不得的。(大意正确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根据题意查找本段中的相关语句,如“最近网络上欢腾的任性,并不是摆脱做作的率性而行,也不是文明教养状态下的自觉,而更像是自然状态下的野蛮生长”“这种任性,本质上就是缺乏教养”,对其进行分析便可得到答案。答题技巧答题技巧分析例子本身,并联系上下文,关注语段内较为清晰地表达作者态度倾向的语句,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答案(1)(他)去喝就喝个精光,一定要喝到醉才行。醉了以后就回去,一点也不会舍不得离开。(2)(示例)五柳先生虽然穷得家徒四壁,却安然自若,可见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性嗜酒”“

152、期在必醉”,这是他率真放达的表现;他“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是摆脱做作的率性而行,与“教养”无关;“五柳先生”除了“嗜酒”外,还“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可见他有情怀,志趣高尚,是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坚守自我、悠闲自适的隐士,不是封寿炎所批驳的那种执拗使性、无所顾忌、粗鄙野蛮的“任性”者。解析解析本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1)该题是文言文翻译题,翻译时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要明确题目要求:一是评价五柳先生的为人,二是结合五柳先生生平事迹分析“五柳先生”除“嗜酒”外的爱好。答题时,表达要简洁、晓畅。三、(2016杭州江干模拟,12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153、)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令人振奋。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该不该给中医记功”“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这种种声音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中医甚至连科研经费也无法保障。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这种闹闹哄哄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其实,不妨听一下国际上的评价: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与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得

154、到了全球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15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了青蒿提取物。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也就是说,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西医或者中医,极难取得如此世界级的成果。屠呦呦获奖,不只是中国大陆科学家诺奖零的突破,更是对中国世界级贡献的认可。作为中国人,自当开心地庆祝,又何必纠结于此呢?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当然,中国式解决办法离不开中医药。正如屠

155、呦呦所言,“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无与伦比的宝藏,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打开这个神秘的匣子,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可惜如今我们有些科学家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这样,中药就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有人担心,屠呦呦的获奖容易使中医发展迷失方向。甚至还有人说,诺奖不是强心剂,反而可能是对中医的一次致命打击。这些话尽管有些危言耸听,却也并非毫无道理。中医、西医不同,中药、西药有别,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同。如果把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

156、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绝非中医之福,也是屠呦呦等科学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今天,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而中医研究在国际上受广泛质疑。事实上,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都远未到完善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地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是削足适履。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医的携手突破。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有删改)1.当前中医的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因素?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3分)2.第二段加点

157、的“这种闹闹哄哄的现象”具体指什么?(3分)3.下列说法都有错误,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4分)(1)第二段引葛洪书中记载,是为了充分表明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的胜利。(2)作者认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尽管值得庆祝,但对中医发展却是一次打击。4.作者对中医的发展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三、1.答案答案中医边缘化,连科研经费也无法保障;有些科学家故步自封,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而中医研究在国际上受广泛质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审清题意,在文中找出中医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一段中“中医边缘化,中医甚至连科研经费也无法保障”;第四段中“可惜如今

158、我们有些科学家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第六段中“今天,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而中医研究在国际上受广泛质疑”。从这几句话中概括出主要内容即可。2.答案答案屠呦呦获诺奖到底该归功于中医还是西医的争论。(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找到加点文字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文中的句子“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可见“这种闹闹哄哄的现象”指的就是“屠呦呦获诺奖到底该归功于中医还是西医的争论”。3.答案答案(1)引葛洪书中所载,是为了说明屠呦呦青蒿素的提取是受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2)作者并没有认为这是一次打击,只

159、是担心如果人们误以为屠呦呦模式是中医发展的不二法门,就会误入歧途,不利于中医的发展。解析解析(1)引用葛洪语后,文章接着说“这15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了青蒿提取物。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由此可见,引葛洪书中所载,是为了说明屠呦呦青蒿素的提取是受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2)该内容出现在第五段。“如果把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绝非中医之福”,由此分析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医发展的一次打击,只是担心如果人们误以为屠呦呦模式是中医发展的不二法门,就会误入歧途,不利于中医的发展。4.答案答案中医应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在传承中与西医结合,携手发展。(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首先审清题意,然后到文中筛选与此相关的信息,如“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医的携手突破”“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最后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归纳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