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3775875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信用利息》PPT课件(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节 信用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的含义和职能、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人民币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掌握信用的含义、特点和主要形式。明确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和步骤。学会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换算关系和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2第一节 货币概述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与商品相伴而生的经济范畴,是在商品交换中逐步产生的。 3西方货币起源说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西方货币起源说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

2、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先王制币说与与司马迁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的货币起源说。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来的。 管子管子国蓄国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贵重的物品为货币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3、。布之币行焉。”货币起源说4马克思货币起源的论证马克思货币起源的论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

4、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5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形式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1 1)商品交换:)商品交换: 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 (2 2)

5、价值形式:)价值形式: 1 1件件A A商品商品=2=2件件B B商品商品 等式左面等式左面商品的商品的价值价值 用用 等式右边等式右边商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加以表现加以表现 ( A A商品)商品) ( B B商品)商品)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6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 等式左右双方商品种类商品种类及数量数量上的变化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的

6、表现纯属偶然 一种商品=一种商品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物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的物品都可成为其它物品的等价物 一种商品=多种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用来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品 多种商品=一种商品 等式右边商品被称为一般等价物4、货币价值形式 多种商品=金(银)7货币的产生从扩大价值形式阶段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说明为交换而产生的关系,也即商品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日益确立。然而一般等价物开始是不固定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商品充当,使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商品交换仍存在着困难。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摸索,一般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由金银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

7、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8货币的定义及本质货币的定义:是一般等价物。(劳动价值学说)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者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 9 二、货币的形式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货币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从古至今,货币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 (一)实物货币 特征: 1.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它们除了用来充当交换媒介,还可以直接用于消费和使用,所以实物货币

8、既是货币,又是商品。 2.实物货币是足值货币,即实物货币作为货币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如果不相等,则会由供求关系进行调节,使得两者价值趋于一致。 10古代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商周的铜器铭文和甲骨文都有关于用贝做赏赐的记载。作为货币的贝,单位是朋,一朋十贝。很多与财务有联系的字其偏旁都为“贝”,如货、财、贸、贵、贱、贫、贷。11 二、货币的形式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二)金属货币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易规模的扩大,非金属实物充当货币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贵金属在执行货币职能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于是在交换中逐渐成为主要对象,最终成为通行的货币。 金属货币的演化沿着两个方向

9、进行:1.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历了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演变。2.金属货币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 要求:要求:单位价值较高,易于分割、保存、携带 发展:发展:贱金属向贵金属转化 称量货币向铸币转化 金属货币的基本形式为铸币 结论:结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12秦国的环钱:圆孔、方孔两种汉武帝首创“五铢钱”。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铢为1/24两。13 二、货币的形式(三)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代用货币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首先,降低了铸造费用;其次,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可能遭受

10、的有意磨削等损失;最后,与金属货币相比,代用货币轻便,更易于携带和运送。 代用货币与足值货币相比也有缺点:如果代用货币没有显著的防伪特征,容易被伪造,易于被烧毁。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14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交子,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

11、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15元朝中统元宝钞:公元1260年,不兑换的纸币,世界上第一个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明代大明宝钞: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货币,只发行但不收回旧钞。发行当年就以失败告终。16 二、货币的形式(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下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它包括商业信用货币和银行信用货币。 其具体的形式是商业票据和银行券。银行券是最典型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发行的

12、银行保证随时可以按照面值兑换金属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所流通股的不兑现的纸币是一种信用货币,是凭国家信用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不需要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也不能与贵金属相兑换。现代社会使用的纸币是典型的信用货币。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17 二、货币的形式(四)信用货币银行券随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19世纪,一般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银行券,且发行银行保证随时按照面额兑付金币、银币,所以银行券实际上是一种代用货币 现代的信用货币主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的形式存在。银行活期存款的客户可以签发支票付款或者委托其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而不必费时费力的提取现金支付。与现金

13、相比,其优点主要有: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货币流通,为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提供了条件,即通过转账方式,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存款。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18电子货币的应用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 第二章 货币、信

14、用及利息【专栏21】 19电子货币的应用电子货币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

15、专栏21】 20电子货币的应用电子货币的应用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是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专栏21】 21Q币是不是电子货币?实际上,Q币只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并不具备一般等价物乃至货币的职能。Q币同QQ号码、网络游戏装备等一样,都是一种虚拟财产。Q币争论反映出的实质

16、问题只有两个:一是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正是这一点导致了非法交易、盗取、盗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二是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支付逐步在零售支付领域替代小额现金支付,一种新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已经呼之欲出,面对这种趋势我们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Q币冲击人民币金融市场”之类的言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2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

17、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 2100 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 2100 万。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 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23 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 例如:一件衣服标价300元、一本书标价20元。 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

18、币表现。 3.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24 (二)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价值符号,如纸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此,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观察,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即卖方在得到价值的同时出让使用价值,买方在让渡价值的同时获得使用价值。 例如:花费50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 由于货币的介入,把商品买和卖分离开来,使买和卖分成两种独立的行为,蕴涵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章

19、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25货币的流通手段一个村里有三个人,一个洗衣工,一个理发师,一个修鞋匠。村里经济不好,消费力越来越差,三个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不敢花钱买东西。结果,这三个人都是一个样头发长、衣服脏、连鞋穿破了都只能将就着使用。眼看大家身上都长虫了,都快要饿死了。村长看不下去了,就借给了洗衣工2元钱。洗衣工给了理发师和修鞋匠各1元钱,请他们帮自己理发和修鞋,自己再把衣服洗干净了。很快,洗衣工变了一个样,清爽了。理发师看到了,把赚来的1元钱给了修鞋匠,请他修鞋,自己再把头发整理一下。修鞋匠把1元钱给了理发师,请他理发,自己再把鞋子整理一下。这两人都变了

20、样,而且他们手上都还剩了1元钱。他们把这1元钱给了洗衣工,请洗衣工洗衣服。最后,三个人的衣服、头发和鞋子都是非常整洁干净,生意也越来越好。村长出借的2元钱回到了洗衣工手上,洗衣工又还给了村长。 26 (三)贮藏手段 1.贮藏手段职能指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 2.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贮藏货币具有“蓄水池”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已不是唯一的价值贮藏手段,有多种金融资产可以用来作为财富储藏和价值增殖的手段。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

21、币的职能27 (四)支付手段 1.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现象上表现为“先给货,后付款” 。赊销买卖。 2.支付手段是随着商业信用(赊帐买卖)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 3. 货币的支付手段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增大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4.信用货币即信用凭证的货币化,它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例如:偿还债务、缴纳税赋、支付租金、支付工资、银行借贷、捐款等。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28 (五)世界货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国际收支差额。 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

22、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他国,如战争赔款,对外援助等。 世界货币职能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职能,它是货币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执行货币职能。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29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以下方面: 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 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 4.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 5.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等。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

23、述30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材料的确定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用什么物质材料来充当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所规定的不同的货币金属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了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 例如,以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形成了金本位制;以白银为货币材料,就形成了银本位制;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材料,则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1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2.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币值的确定。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是

24、规定每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 例如:一英镑含成色11/12的金123.7447格令,折合纯金112格令 一美元含成色9/10的金25.8格令,含纯金23.22格令 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2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 货币种类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主币和辅币名称,以及主币与辅币的进制关系等。 主币又叫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国家法律规定本位币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或提出其他要求,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

25、零之用。它通过法律形式与主币建立起固定的兑换比例。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3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主币的特点:辅币的特点:( 1 ) 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 2 ) 无限法偿( 3 ) 规定磨损公差(1)不足值(2)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3)有限法偿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4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发行准备制度,是货币发行要以一定的兑换准备基金为保证的制度。 纸币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为了保证纸币持有人兑换金属货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黄金准备制度

26、,即以黄金作为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准备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已成为货币发行的最重要的准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5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货币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概括地讲,可分为两类:一是金属本位制;二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金融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币本位制银两本位制平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图货币制度演变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36 四、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1.银本位制

27、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银本位制经历了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到19世纪末期各国纷纷放弃银本位制。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各国放弃银本位制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白银价格不稳定; 第二,体大值轻,不便于大宗交易; 第三,影响国际收支。37四、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特征: 金币和银币同时被确定为主币; 金币和银币均可以自由铸造,并且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都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或银币; 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

28、本位制38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1)平行本位制 在平行本位制下,金、银货币的交换比率完全由市场上金银的比价自由确定,国家对此不加任何规定。 由于商品存在两种价格表现(金价、银价),致使商品价格随着金银价格的变化而出现混乱。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39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2)双本位制 国家依据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将金银兑换比率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使金币和银币的交换比率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金银市场定价与国家定价的不一致,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40四、货币制度 “

29、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市场定价政府定价金币银币黄金白银1 : 31 : 2兑换兑换铸造溶化 银币不断兑换成金币,再将金币不断溶化成黄金,兑换成白银,再铸造成银币,如此循环,最终市场上充斥价值较低的银币,而金币退出流通市场。41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3)跛行本位制 金币与银币仍然同时为本位币,并照法定比价同时流通,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自由铸造,实际上银币此时成为辅币。 第二章 货币、信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42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

30、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43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1)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其他金属铸币限制铸造。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辅币和银行券按各自 面额自由兑换金币,以保证其稳定地按面额进行流通。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黄金自由输出入国境可保 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使世界市场得到统一。 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欠发达国家无力以黄金作为货币在国内流通,同时黄金自由输出入

31、受阻,于是金币本位制被废止了。 44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指国内不铸造金币,也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并且纸币或银行券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特点:1.黄金是名义上的价格标准,流通中没有黄金; 2.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3.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 4.居民可按规定标准以纸币兑换金块。 45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指国家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金币,也不使用金币,并且国内没有或只有部分黄金储备,是同另一

32、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保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国内流通的是纸币,居民可按法定汇价自由购买外汇,然后用外汇向相联系的国家兑换黄金。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标志着金汇兑本位制和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46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 4.信用货币制度 一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不再与黄金相联系,也不能再兑换贵金属,纸币的价值独立于黄金的价值,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黄金退出流通,银行券与黄金没有联系。(2)现实经济中的

33、货币都是信用货币。(3)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制货币为本位币,并由政府颁布法令,赋予其无限法偿和强制流通的能力。(4)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5)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47 四、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制度内容: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没有确定法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以元为货币单位,主币有7种,元以下有十进位的辅币(纸制或铸币)6种。2.人民币是我国惟一合法通货。国家规定禁止金银和外汇在国内市场上计价、流通、结算和私自买卖。严禁仿造人民币。3.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制度,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外汇储备主要是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而存在。 第二章

34、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48背景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2011年8月日宣布,将美国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75年来第一次丧失主权信用评级。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签署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政府开支的法案,决定在未来十年内削减政府开支.万亿到.万亿美元。但这一目标与标普之前预期的万亿美元相差很远。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因为美国的主权信用到现在为止它的债务一直享受最优等级,正因为它享受最优等级,所以在全球资产配置时,大部分人把美债作为最安全的配置。而且我们知道像一些不能亏损的,比如说养老基金、社会基金这样的一些基金,只有在它是最高评级的时候才允许

35、购买,一旦失去最高评级,那么这将近2万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就不得不撤出美债市场,对于美债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美国首次失去AAA评级,意味着诸多利益受损。而一纸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报告,令标准普尔公司遭到政府监管方的“报复”性回击。 第二节第二节 信用49 第二节第二节 信用一、信用的概念(1)经济学含义: 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经济学延伸: 信用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3)社会学含义: 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4)道德范畴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6、,民无信不立。 荀子,诚信生神,夸诞生惑。50 一、信用的特点及要素 (一)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货币的贷出者与货币的借入者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成为信用关系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信用 (二)特点 1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方式引起的价值则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 偿还是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保留所有权和让渡使用 权的具体表现。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51(三)要素 1债权债务 债权是贷出者将来收回本金、索取利息的权力;债务是借入者将来 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债务构成信用的第一要素。 2信用工具 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即为信用

37、工具,如股票、债券、商业票 据、存单、贷款借据、保险单、出资证明书等。 3时间间隔 无论何种信用,从信用的发生确立到信用的终止清偿,总是有着或长 或短的时间间隔。 4利率 利率既体现了贷者和借者的信用关系,也体现了贷出者贷出货币收益 的高低,借入者使用借入货币成本的大小。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52 (四)信用关系的基础 1企业资金的盈余或不足 2个人货币收支的盈余或不足 3政府货币收支的盈余或不足 4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角色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53(五)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信用的产生 信用产生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大信用产生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

38、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得到迅猛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量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得到迅猛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体系瓦解,私有制出现,财富分配不均,出现贫富分化,一部体系瓦解,私有制出现,财富分配不均,出现贫富分化,一部分家庭为了维持生计,于是被迫向富裕家庭借贷,于是信用产分家庭为了维持生计,于是被迫向富裕家庭借贷,于是信用产生了。生了。 商品交换过程中,存在货币和商品时间、空间上分布的不商品交换过程中,存在货币和商品时间、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平衡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买卖时间和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买卖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离。间上发

39、生分离。 因此可见,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它是因此可见,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节 信用54(2)、信用的发展 从借贷的物质对象上看,早期的信用是实物借贷(粟、钱、盐、牛、油、布),货币出现后,逐步发展为货币借贷为主 从形式上看,早期主要是商业信用,后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重,再后来银行信用为主(五)信用的产生和发展55(3 3)、信用的发展)、信用的发展w信用领域的扩张信用领域的扩张生产流通领域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消费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货币借贷货币借贷实物借贷实物借贷w借贷方式的进化借贷方式的进化( (借贷的

40、两种基本形式借贷的两种基本形式) )n信用形态的发展:信用形态的发展:高利贷高利贷信用信用 借贷资本借贷资本信用信用 56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1.特点(1)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 (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除 预付资金方式外,典型的商业信用是赊销方式。 (3)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建立信用关系。 57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2.局限性 (1)授信规模和数量上的限制。 (2)授信方向上的限制。 (3)使用范围的限制。 第二章 货币

41、、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58 二、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特点: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3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59 二、信用形式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人,从社会上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有多种形式,如发行政府债券、向银行借款、向国外借款等。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1.特点: (1)国家信用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2)国家信用筹集

42、的资金一般偿还期较长。 (3)利息的承担者不同。 60 二、信用形式 (三)国家信用 2.作用 (1)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 (2)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调节资产结构的工具。 (3)国家信用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61 二、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主要方式: 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贷款 62 二、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积极作用: 1.消费信用可以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经济的增长。 2.消费信用对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

43、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促进作用。 3.消费信用可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63穆迪(Moody)、标准普尔(S&P)、惠誉国际(Fitch)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数百家机构演变为今天穆迪(M)、标普()、惠誉()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失公允的信用评级在阻碍一些经济体复苏的同时,其产生的巨大利润完全被美国一家独吞。为打破这个僵局,目前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都在研究发展自己的评级机构,我国也应抓住全球经济变革的好时机,加快自己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步伐。 64本世纪之初的那些年,三大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结构化产品和金融机构信用做出了过

44、于乐观的评级,导致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首的金融衍生品肆意泛滥,造成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次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它们又表现得过于悲观,大范围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和金融机构信用等级,推高市场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对欧债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穆迪(Moody)、标准普尔(S&P)、惠誉国际(Fitch)65利息的概念利息是借款者(受信者)支付给贷款者(授信者)超过借贷本金的价值。 利息是借出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代价,是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及其计算方法 (一)利息及利率66 一、利息及其计算方法 (一)利息及利率 利息是让渡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代价。

45、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利率的表示方法:年利率(%) 、月利率()和日利率(0 ) 换算公式是:年利率12=月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日利率360=年利率 日利率30=月利率67 一、利息及其计算方法 (二)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计算法 I=Prn (利息公式) S=P(1+rn) (本利和公式) I利息 P本金 r利率 n借贷期限 S本息和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例如,一笔期限5年、年利率为6的10万元贷款。 利息总额为: 100000元6 5=30000元 本利和为: 100000元

46、(1+65)=130000元 68 一、利息及其计算方法 (二)利息的计算方法 2.复利计算法 I=P(1+r)n-1 (利息公式) S=P(1+r)n (本利和公式) I利息 P本金 r利率 n借贷期限 S本息和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若将上例按复利计算,则: I=100000元 (1+6)5 5-1=33322.56元 S=100000元(1+6)5 5=133322.56元按复利计息,可比单利计息多得利息3822.56元 69 二、利率的种类 (一)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

47、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r=i-P(r: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P:借贷期内通货膨胀率)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通货膨胀对于利息部分也有使其贬值的影响,如果把这一因素也考虑进去,实际利率还应作进一步的调整。更精确的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r=(1+i)(1+P)l 70 二、利率的种类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根据在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但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对债权人会带来较大的损失。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

48、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但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因此多用于中长期借贷。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71 二、利率的种类 (三)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自由变动的标准可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大多为中央银行确定的,由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72 二、利率

49、的种类 (四)基准利率、普通利率、优惠利率与惩罚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在西方国家,一般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 普通利率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存贷款业务过程中,对一般客户所采用的利率。 优惠利率通常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对某些客户所采用的比般贷款利率低的利率。 惩罚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不遵守有关信贷政策和原则使用贷款时所收取的高于普通利率的利率。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73贴现与再贴现的概念贴现(贴现(discountdiscount):指商业):指商业汇票汇票(或银行承兑汇(或银行承

50、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指再贴现: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和银(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行承兑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74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

51、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信用支持用支持。75二、利率的种类(五)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1年期以下的借贷为短期借贷,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 1年期以上的借贷为长期借贷,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长期利率一般高于短期利率。为什

52、么 76二、利率的种类(六)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与证券利率 存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所付给存款人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贴现率、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也属于贷款利率范围。 证券利率指各种有价证券的名义收益率,主要是指有价证券票面载明的收益率,如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率等。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77三、利率的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均衡之点。 S为储蓄曲线, I为投资曲线。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即S曲

53、线与I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r就是均衡利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ISr利率投资或储蓄量图古典利率理论78三、利率的决定理论(二)流动性偏好利率决定理论 该理论用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来决定利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决定的外生变量。但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下降的影响不是无限度的。当利率降到一定水平,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新增加的货币将全部变为人们的手持现金,而利率则不再发生变化,凯恩斯称这种状态为“流动性陷阱”。 货币供给曲线MS由货币当局所决定。货币需求MD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利率由MS和MD的交点所决定。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货币量利率MSMDr0r1

54、MSMS图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79三、利率的决定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除企业投资所需资金I外,还有人们的手持现金 MD;可贷资金的供给除储蓄S外,还有手持现金的启用和银行信用创造的增量货币MS。以FS表示可贷资金总供给,FS=S+MS;以FD表示对可贷资金总需求,FD=I+MD。 如右图:如单纯考虑I与S两因素,利率处在一特定水平;如单纯考虑 MD和MS 两因素,则利率又处在另一特定水平。而可贷资金的利率水平是由可贷资金的总供给FS与总需求FD决定的,即FS和FD相交的均衡点决定了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市场利率。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利率r0r

55、1r2 MS MDM1M2M0ISFDFS可贷资金的供求图 2-8 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80三、利率的决定理论(四)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该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与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银行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达到这个最高界限,产业资本家的收益就会等于零。另一方面,利息也不能为零,否则银行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马克思还认为,资本的供求状况、一国的历史传统及人们对利率水平的接受心理

56、等因素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也产生着影响。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81四、利率对经济的作用1.利率对储蓄与消费的引导作用 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 3.利率对物价稳定的影响作用 4.利率对平衡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82利率对储蓄与消费的引导作用利率对储蓄与消费的引导作用当利率上升时,单位储蓄所得的利息就会上升,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效用),消费者会把原来本用于消费的钱拿来储蓄,即用储蓄来替代消费,此时储蓄会上升,所以储蓄与利率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起主要作用。替代效应:储蓄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当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和储蓄带来的边

57、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了均衡,消费者既不想增加储蓄,也不想减少储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即使利率再高,消费者也不可能把所有钱都用于储蓄,因为随着储蓄的增加,消费就会减少,消费的边际效用大于储蓄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此时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收入效应:储蓄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 83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利率提高,实体经济及生产流通流域的借贷利息、融资成本等提高,因此会抑制投资。在证券市场,证券价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当利率下降时,银行存款收益减少,资金更多的流向证券市场,证券价格反而上升。利率对物价稳定的影响作用利率对物价稳定的影响作用物价失衡根源于两种原因:货

58、币太多或者商品太少。所以,第一,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的高低会影响信贷规模,从而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继而影响物价。第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调高利率可以使得更多的资金进入银行,这样减少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减少了社会总需求;另外银行聚集大量的资金,可以将这些资金借贷给急需扩大再生产的企业,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有效供给,最终使得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达到物价稳定的目的。利率对平衡国际收支的影响利率对平衡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入逆差时,调高利率,可以阻止资金外流,同时吸引国外资金进入。但是,当国际收支逆差发生且在国内经济衰退时,不宜采用提高利率水平,这样会抑制本国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只能

59、通过调整利率结构来平衡国际收支。84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1. 经济因素平均利润率、经济周期、借贷风险、通货膨胀、国际经济环境2. 政策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3. 制度因素习惯(储蓄的习惯)、历史沿革等(没有健全的民间融资(高利贷)法律政策851、经济因素(1)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受制于利润率。而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利率受制于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越高利率也越高,但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2)经济周期 经济上升阶段:平均利润率提高、借贷资金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 经济下降阶段:平均利润率降

60、低、借贷资金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下降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861、经济因素(3)借贷风险资金的收回有期限,在此期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会造成各种风险,例如不能按期收回的违约风险(default),物价上涨的资金贬值风险。价格风险。借贷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越大,则利率要求越高。(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得名义利率必须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必然下降,贷款人或债权人受损失。在借贷过程中,还需考虑预期的通货膨涨率,如果它很大,则使得名义利率越高。有可能出现负利率。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871 1、经济因素、经

61、济因素(5 5)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 一国在确定本国利率水平时必须参考国际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高,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小于需求,迫使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如果国内的利率水平高,资本涌入,货币供大于求,国内利率下降。 国际间的利率差异会带来资本从低利率的地方流向高利率的地方,从而缓解或抵消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悖论: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货币政策自主性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881、经济因素(6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马克思认为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了特殊商品,因而利息就变成了它的价格,这

62、种价格就像普通的商品市场价格一样,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利息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借贷资金供大于求:利率下降; 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89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2 2、政策因素、政策因素(1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水平。货币紧缩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水平。货币紧缩政策,利率上升,反之亦然。上升,反之亦然。(2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影响总需求,间接影响利率水平。影响总需求,间接影响利率水平。(3 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 影响资本流动,间接影响利率水平

63、。当一国影响资本流动,间接影响利率水平。当一国货币汇率货币汇率下降下降时,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时,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债务人、不利于、不利于债权人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名义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的上升。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90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

64、的因素附加: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3 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 习惯(储蓄的习惯)、历史沿革等(没习惯(储蓄的习惯)、历史沿革等(没有健全的民间融资有健全的民间融资( (高利贷高利贷) )法律政策,金融法律政策,金融市场完全没有放开,历史的沿革)市场完全没有放开,历史的沿革)91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利率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它规定了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权限、范围和程度。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利率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国家集中管理。(2)市场自由决定。(3)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 92五、利率管理

65、与利率市场化 (二)我国目前利率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以下七大类利率: 1.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2.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3.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利率; 4.罚息利率; 5.同业存款利率; 6.利率浮动幅度; 7.其他利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93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二)我国目前利率管理体制 金融机构可以自主确定的利率有以下几类: 1.浮动利率; 2.内部资金往来利率; 3.同业拆借利率; 4.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 5.中央银行允许确定的其他利率。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94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66、(二)我国目前利率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色彩浓厚,并呈现以下特点: 1.管制严格; 2.利率管理过多过细; 3.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调整滞后,利率政策工具运用不灵活; 4.主观因素浓厚。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95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市场化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包括:1.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由资金市场供求双方共同决定;2.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3.中央银行从利率的管制者转变为利率调

67、节者,不再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制,而是以经济手段为中介的间接调控。 96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市场化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利率渐次放开三种途径:(1)规定存款最高利率和贷款最低利率,并不断调整利率的上下限,使之逐步接近市场利率。(2)规定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并不断扩大浮动幅度,在管制的框架内给金融机构更大的利率确定自主 权,并以此为最终放开利率做好准备。(3)规定金融机构平均资金成本与贷款利率之间的最大利差, 即管住中间(利差),放开两头(存、贷款利率)。 97五、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市场化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

68、进程方式选择及其原因。 98(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货币形式的发展则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几个阶段。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本章小结(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4)世界各国所经历的货币制度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它是一

69、种信用货币制度。 99(5)信用是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的信用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本章小结(6)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利率是在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利息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单利和复利。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物价水平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总体上看还属于国家集中管理,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更好地发挥利率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100复习思考题一、问答题 1叙述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3人民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理解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