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3718753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29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 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 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 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 Paul

2、A.Samuelson 、 詹姆斯 托宾 James Tobin 、 罗伯特 索洛 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 197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 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 1950-1960 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

3、坚持经济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 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 (supply-side school)是 19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6.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1970 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哈耶克等人提出回复古典自由主义,后被

4、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宣扬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克Gorden Tullock等人。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在 1980 年代相对成熟地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约瑟

5、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缺乏,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展了批评继承和开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 信息等市场活动,并关注政府失灵等。直到今天,新凯恩斯主义仍在开展。 二、思考题 1.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宏观经济学的开展在二战后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答:经济学原理与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组成局部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

6、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的两大组成局部,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

7、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根底。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根底。与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个量分析法不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法。 二战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1) 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学的开展是问题导向型,它是沿着经济问题经济理论新的经济问题新的经济理论这种轨迹而不断开展演进,而每个经济学流派主导理论的形成过程都有一个三部曲: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政策思路经济理论。 (2) 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由英

8、国转移到美国。20 世纪前半期,英国是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库和研究中心。在 20 世纪前半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希克斯 John Richard Hicks 、 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 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米德(James E.Meade)、哈罗德(Roy F.Harrod)等。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大多只是凯恩斯思想的学习者和追随者。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场,宏观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20 世纪下半期,从著名经济学家群体规模、经济学流派数量、经济学说影响力等指标来看,美国都超过了英国。20 世纪宏观经济学研究中

9、心的转移是由于经济开展和繁荣中心的转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开展中心移到了美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就随之移到了美国。因为经济开展领先,经- 济问题的出现和研究手段也必然领先,由问题导向的经济学和研究方法也自然领先。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是经济学说开展的土壤,兴旺的经济学只能产生于兴旺的经济。 (3) 出现了理论融合化的趋势。经过 20 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以及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交锋,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 2如何认识不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 答:首先,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是经济学部充满了争论的结果与正常反映。比方整个

10、新古典经济学从总体构造到许多局部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都面临着不停的争论,具有不确定性,甚至矛盾。经济学正是在这种矛盾和远非超脱出世的状况中在往前走。走到今天了,一位研究经济史和经济学史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是不客气地说,就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重大的实际问题而言,经济学还是没有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从未作出过答复。 其次,即使在一个领域中,即使研究的问题根本一样,但对经济环境的界定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派,这就必然会产生观点的碰撞。像自然科学对自然不断地加深认识一样,经济理论的开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并基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地认识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良,在前人工作

11、的根底上不断地改良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再次,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良或变动,也可能产生出重大的经济理论或学派,这样观点的碰撞与分歧就难以防止。当今现代经济学多数的研究结果主要就是对经济环境给出不同的界定而得到的。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或刻画的不同,所得出的理论结果往往会不同。 最后,经济学观点的碰撞是由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假设、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决定的。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根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根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局部。当有众多因素形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

12、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根底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根底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根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根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根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根本的研究平台。 所以,如何清楚、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济环境,并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这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 3你是如何认识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对中国的经

13、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1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经济自由主义一统天下。20 世纪 30 年代之前,是经济自由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期。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表达了对自由放任的偏爱, 他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 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动机和行为会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指导,使得经济当事人的活动能够转化成社会的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只需要承当保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设施等公共职能。至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自由主义观念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2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随着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

14、的到来, 国家干预主义取代市场至上的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 经济大萧条的出现意味着作为经济调节工具的价格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致命缺陷,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达的均衡可能以过高的非自愿失业为代价, 总需求的严重缺乏是导致这次大萧条的原因。 为了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总产量和就业水平, 旨在调节总需求的积极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助提高有效需求,克制市场经济整体的不稳定性。因此,凯恩斯主在保证个人经济自由的根底上扩大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在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方面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受到各主要资本主

15、义国家的追捧,以其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走上国家干预的道路。 320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至上个世纪 70 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开展速度开场大幅减缓,经济波动频繁,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有效需求缺乏, 而是在供给和生产方面存在许多矛盾。此时,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陷入危机,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和攻击,众多反凯恩斯的学派以新自由主义面貌重新崛起。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理想的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理性个体的自由行动以使经济到达均衡; 经济频繁波动是

16、过度的政府干预引起的, 特别是赤字财政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失业增加的罪魁祸首,因此他们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而政府的职能应局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界定和保护产权,固定规则、促进竞争等方面。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对一系列经济部门不再进展干预。 421 世纪: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纷争再起。 莫衷一是之际, 世界经济再次面临深刻危机。 面对日益陷入困境的经济,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力干预, 特别是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代表的美国, 政府连续推出经济救援方案,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对此,反对与支持的声

17、音一样强大,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的干预措施是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得预想的结果,争论的核心实际上是政府干预是否会破坏市场机制。 总体评价: 第一,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在本质上同自由主义没有不同。因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国家干预主义并非要取代市场制度,干预的目的是要修改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则,以保护并加强它。国家干- 预主义的领军人物凯恩斯就指出,政府不应该介入那些私有经营者已经在进展的活动,而是去实现私有者不去实现的那些职能,去做政府不做出就无人会做出的那些决策,他认为,建立在个人经济自由上的国家干预能减缓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弥补市场机制的缺乏

18、。从这点来看,凯恩斯实际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第二,尽管目前理论界对国家干预主义的批评没有停顿过,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理论可以穷尽所有的经济现象。 4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根底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思想和政策的开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根底,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根底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 宏观经济学微观根底研究的主要思路有古典主义的思路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思路。在有关微观根底的研究文献中,通常不再承受新古典综合派关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

19、义。斯蒂格利茨认为,研究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容的可能性的方式可以有两种:要么使宏观理论适应微观理论,即采用新古典方法;要么使微观理论适应宏观理论,即采用新凯恩斯主义方法。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学微观根底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路,主要是新古典主义思路和新凯恩斯主义思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并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凯恩斯主义吸取了新古典综合派在理论上遭到惨败的教训,试图在微观经济个体追求最大化行为并具有理性预期的前提下,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造巩固的微观根底。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

20、家们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不适于用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展修正,现实的市场中存在许多不完全的地方,如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构筑了微观经济学的根底,而凯恩斯革命则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根底。凯恩斯将它的宏观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根底之上。正确理解凯恩斯宏观理论微观根底问题的困难和复杂性是关于其微观经济学的根本特征问题。凯恩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独特视角使他注重对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分析。 凯恩斯在通论中将消费倾向、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根本的心理因素运用到解释收入与就业水平的变化中。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力图把

21、凯恩斯经济学移植到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根底上,并试图在均衡分析的模式里,将凯恩斯理论与以价格为中心的新古典微观理论加以协调综合,使价格分析成为投资、储蓄分析的微观根底。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总量关系入手,建立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等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沿着瓦尔拉斯或非瓦尔拉斯方向构筑各自宏观理论的微观根底。为弥补新古典综合派的缺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宏观预期引入微观经济选择理论的框架中,明确地把微观理论作为宏观分析的根底并将二者有机地加- 以结合。近些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凯恩斯经济学也试图克制新古典综合派对微观根底问题解释的缺乏而与严格的微观经济根底相

22、一致。 总之,凯恩斯在个体行为分析的根底上分析了总表达象,但他并不认为个体作出的决策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也没有指出合成谬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所以被指责缺乏微观经济根底,原因在于其理论被误认为与 19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一样。正如后凯恩斯主义者强烈指出的,凯恩斯理论并不能被复原成新古典综合派。事实上,凯恩斯是将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之上,而这种微观经济分析与个体行为的新古典分析具有本质的不同。凯恩斯方法的根本特点是他强调不确定性及在经济中企业家而非普通的个体是重要的决策主体这一事实。 5如何认识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异同. 答:1980

23、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它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根底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根底,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 (1)财政政策的比拟。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

24、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根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根底上不断开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制经济危机开展到对经济进展深度和广度的调节, 以维持长期开展。 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等方面都有表达。 新老凯恩斯主义根本财政思想的差异。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表达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到达充分就业,这是其在逻辑的一致之处。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根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表达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

25、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为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缺乏的情况, 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经济风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以扩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用繁荣时的盈余来弥补萧条时的赤字,这样就可以熨平经济周期,维持经济长期开展。海勒等人提出的增长性财政政策更进一步主,在经济增- 长时仍然实行扩性的财政政策,用减税、赤字预算等方式刺激总需求

26、,挖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无论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还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增长性的财政政策,都把总需求视为调节的主要目标。他们认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随意创造购置力、调节社会总需求,就不会存在有效需求缺乏和非自愿失业。滞胀无情地惊醒了萨缪尔森等人的美梦,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不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濒于瓦解,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了。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根底方面。与老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更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根底,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经济波动的关键。他们认为,由于存在着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完全的自由放任会引导经济到达一种非效率

27、的均衡,也就是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在财政政策指导思想上的又一特点在于主适度的国家干预。新凯恩斯主义没有提出对滞胀的系统理论解释,但他们显然认同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对经济过度频繁的干预导致了滞胀的观点。他们参加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假设, 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主对经济进展粗调。 与老凯恩斯主义仅注重对经济进展数量上的调节,而且缺乏对微观经济运行的了解相比,新老凯恩斯主义则把财政政策的调节延深到经济运行的部,并强调调节的质量。这不能不说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大进步。 (2)新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有效性观点的比拟。在论证财政政策有效

28、性的问题上,新老凯恩斯主义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老凯恩斯主义仅仅假设价格刚性,但却不能解释其原因,价格在此被作为外生变量。而新凯恩斯则更加深入。他们一方面从微观经济运行上说明价格刚性或粘性的原因;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财政政策对收入水平和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得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结论。 首先,老凯恩斯主义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论述建立在价格刚性的根底之上。他们根据 IS-LM 模型,推出了总需求曲线。由于假设价格刚性,老凯恩斯主义得出了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结论。这受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猛烈抨击。新凯恩斯主义否认古典的两分法,认为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变量的变动,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是

29、有效的。但为什么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名义变量变动如何引起实际变量变动.他们的论述却不尽一样。 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在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形式、手段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种注重对经济进展在构造调整、主适度干预的思想应说是国家干预经济学说的深化,在*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调节质量的提高。 新凯恩斯主义在成认供给决定需求的同时,仍然说明财政政策的作用,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的思想及其经济政策主。然而,新凯恩斯主义有两点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一是新凯恩斯主义否认有效需求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加有效需求能够长期地稳定经济;二是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被动地起作用,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能

30、显著地增加有效需求,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更大,主动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开展。 市场经济是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尤其是政府任意地决定的财政政策,会干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在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各类市场中的经济人,尤其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经济人,能够对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做出充分信息的判断,获得较为完备的政策变化的信息。 6如何认识两个剑桥之争的理论假设的异同,其意义和作用何在. 答:剑桥资本争论来自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论战的挑战者是英国的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是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蒂。论战的应战者一方则是美国

31、的新古典综合派,同样,除了其主将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罗、詹姆斯托宾、弗兰科莫迪格里安尼之外,站在该派立场并且卷入论战的还有美国的勒纳、斯旺、里弗哈利、费格森,英国的米德、哈恩、布劳格等人。 凯恩斯之后,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由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坚持和开展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因此,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两个剑桥之争所囊括的理论容和围,是从资本理论开场,进而扩展到价

32、值理论、配置理论、分配理论、增长理论、开展理论、积累理论、效用理论、行为理论、均衡理论、数理方法论、国家干预论、制度理论、预期理论、建模理论等等。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展经济理论研究或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但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两个支派怎样做才能真正继承和开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新剑桥学派在理解凯恩斯理论的问题上与新古典综合派有着根本的分歧,而在方法论的论战中,该学派表现出理论分析的特点。 1理论分析出发点上,新剑桥学派坚持历史观;新古典综合派坚持均衡观。新古典综合派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根本上承受了马歇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均

33、衡观是新古典综合派的根本分析方法。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他的微观经济分析,根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新剑桥学派严厉地指责新古典派背弃了凯恩斯的历史观,该学派的旗手琼罗宾逊指出:在理论方面,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别。就这个世界和现在说来,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这后两句话,是新剑桥学派分析方法的基点,所谓过去是不能召回的,即现实生活发生的各种

34、事件均有着历史与制度的根源。所谓未来是不能确知的,即要考虑因信息- 缺乏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为未来实质上是不能确定的,所以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的。经济生活很大局部都是根据公认惯例来处理的。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动态分析。 2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理由,新剑桥学派坚持反对综合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采取的是返回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均衡论传统去,用微观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市场分析来填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不仅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从一个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更高的均衡状态的,而且每一个个别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所以,这种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已经回到凯恩斯以前的市场均衡

35、论的传统上去,这完全破坏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新剑桥学派的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缺乏价值论和分配论, 凯恩斯本人也不曾对这两个理论进展探讨。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根底,那就应当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在价值理论方面,关键在于价值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的、物质的根底,价格主要应该由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能把价值视为主观的。 3 从政策主讲, 新剑桥学派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所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他们建议削减庞大的政府开支,特别是军费支出,实行严格的进口管制,扶持出口产业。新剑桥学派竭力主实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展经济

36、理论研究或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但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两个支派怎样做才能真正继承和开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 第 2 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国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最终产品 final products指在一定时期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 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所用的产品。 国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 NDP在 GDP

37、的根底上扣除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e,简称 NI指一国本期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e,简称 PI在国民收入根底上减去企业需要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税 ,再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之后加上政府支付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e,简称 DPI衡量了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它是在个人收入中进展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剩余的局部。 名义 GDP 用现期价格又称当年价格或者即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价值。 -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

38、ty to consume,简称 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 MPS ,即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乘数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乘数指的是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投资乘数 国民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税收和购置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此时到达预算平衡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税收或购置支出变动的比率 幸福收入之谜 幸福程度既取决于收入又不取决于收入, 幸福与收入之间并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C 三、论述题以下要点

39、1.如何对待 GDP. 答: 1GDP 满足了我们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情况并进展纵向和横向比拟的需要。 2GDP 是一个偏重物质总量的指标,因而在衡量一国未来开展潜力、国民的幸福程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3在确定一国政策导向标方面不能只依靠 GDP,在此根底上应参加人均水平、收入分配差距、环境、安康、心理等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因素。 2.怎样理解幸福收入之谜. 答: 1幸福收入之谜可以表述为:幸福程度既取决于收入又不取决于收入,幸福与收入之间并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 2 造成幸福收入之谜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收入之外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的效用水平,

40、从而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另一方面,人们的幸福程度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是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负相关。 3幸福收入之谜 提醒我们,在衡量一国国民幸福程度时,单靠 GDP 这样的偏重物质财富的总量指标还不够,需构建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 第 3 章 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边际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平均消费倾向见教材 P85 - 资本边际效率见教材 P96 IS 曲线见教材 P107 LM 曲线见教材 P110 流动性陷阱见教材 P102 凯恩斯区域见教材 P113 古典区域见教材 P112 交易动机见教材 P101 预防性动机见教材 P101

41、 投机动机见教材 P102 二、选择题 1. B 2. C 3. A 4. A 5. C 三、简答题 1.见教材 2.结合 LM 曲线,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最有效。 四、计算题 1此题应表达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r 取百分数前数字。 2由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可得: M/P=L=0.2y6r 120/1=L=0.2y6r y =600+30r 或者: r=130 y20 3 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用图形表示就是LM 曲线。 4 当货币供给为200亿时, LM曲线的代数公式为: y=1000+30r或r=130 y3313 。

42、r L(m) 8% 6% 120 144 164 r y LM - 因此新画的 LM 曲线是把3曲线平行右移。 5当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利率为 7%时,均衡收入为 1210 亿,因此 y=900 亿不是均衡收入。 第 9 章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D 8、A 9、C 10、C 11、A 12、C 13、A 14、D 二、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展的调节与控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

43、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增税、 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 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根底货币,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活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其配合的结果能够比拟迅速地激发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即双紧政策,会有效地制止需求增长过猛和通货膨胀,抑制经济增长过热

44、势头,但可能带来经济的滑坡,失业增加。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可以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防止通货膨胀。但这种政策的长期实行,会造成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对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 这种配合能改善资源配置,并有助于资金积累。但如果松紧掌握不好,货币政策过松,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

45、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 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4. IS 和 LM 曲线斜率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在 LM 曲线形状不变时, 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当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 大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特点的区别:财政政策是国家在财政收入、分配、支出作的规划,以确定国家对各方面的侧重点、扶持度,确定税收政策、债券发行、等等。货币政策是在*个时间段的汇率、货币发行、利率、平衡等等的策略和实施规则。其次是采用的政策手段不同。 财

46、政政策主要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进展调节。 货币政策主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展经济调节;前者带有很多行政色彩,后者具有市场色彩;前者适合进展构造调节,或者适合总量调节。经济危机发生时,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论述题 1.答: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2. 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根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既各有侧重,又严密联系, 必须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

47、二者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安康持续快速开展。 3.答:货币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货币政策对通货紧缩效果不明显。其局限性: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拟显著,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 实行扩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4.答: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减税由于涉及到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所以不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组成局部,增加支出可以增加总需求。但增加财政支出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解决途径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其次是发国债。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与

48、扩大,以此来缓解流通中的货币量缺乏。主要政策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在贴现率,央行在证券市场上购入证券。 五、计算题 1. 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置支出的乘数为: Kg=1/1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 200 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爜 ;刅 T=tY=0.25-500=-125 齕漷+詖焇 g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 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 200 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 75 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 2. 解:在利率保

49、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引致私人投资的挤出,此时在支出乘数的作用下,均衡收入增加量为: Y=Kc*C=1/(1-b)*G=1/(1-0.5)*10=20 随着收入的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为保持原来的利率水平不变,则需增加货币供给量,且货币供给增加量必须等于货币交易需求增加量,故应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为: M=L=K*Y=0.5*20=10. 3.解: 1由三部门的均衡产出 y=C+I+G YD=y-T-Tr 令由题意知: C=90+0.8YD 投资I=140-500ii 为利率 T=50 G=50 Tr=0 可知:y= 90+0.8YD+140-500i +G=90+0.8(y-50)+140-500i+50 从而导出 IS 方程:y=1200-2500i 由 M=L L=0.2Y M=200 可知:200=0.2Y 所以可导出 LM 方程:y=1000 联立 IS 方程和 LM 方程:1200-2500i=1000 可得:均衡收入 y=1000 利率 i=0.08 把 i=0.08 带入投资函数 I=140-500i 可得:投资 I=100 所以均衡收入为 1000,利率为 0.08,投资为 100 2由政府支出增加 20,可知 G=70 同1的推导方法 可得 y=1000,i=0.12,I=80 所以收入不变,利率变大,投资变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