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102036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2 22 短文两篇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

2、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作者档案作者档案刘禹锡(刘禹锡(772772842842),字梦),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州

3、、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刘宾客集集等。等。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1.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字词清单字词清单无案牍之劳形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鸿儒 白丁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听录音,注

4、意停顿2.六人小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小组质疑,提出疑难,师生共同答疑解疑4.师强调重点字词,学生竞答:文言字词积累。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写景叙事,陋室不陋。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古贤自比,表明心志。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

5、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

6、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填光彩。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4.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主人生活:清闲。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

7、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结构图示结构图示陋室铭刘禹锡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 表态度乐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

8、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1.指出“龙”、“仙”比喻什么?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课时训练课时训练答案答案1.比喻道德高尚的人。2.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5.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