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0094291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1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货币银行学专接本(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章 引 言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问题1 古老的货币问题2 信用和利息问题3 金融机构体系4 证 券 市 场 5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6 外汇和汇率二、货币的作用 五大货币收支体系 以个人或家庭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以公司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 机关、团队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对外的货币收支 货币流 通 ( 名词解释) :不断离开出发点连续不断、永不静止的运动过程称为货币流通。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内容和意义我们这门课叫 货币银行学 ,也可以叫 金融学 ,研究的就是金融问题, 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和金融有接触, 由于现代经济本来就是商品和货

2、币的结合。当然学习具体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要学习一种思绪,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是靠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这门课的内容从大的的方面可提成两部分, 一部分为货币问题,一部分为融资问题,这都是围绕金融这一概念展开的。金融,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资金的融通,或货币资金的流动。第二章先介绍货币的起源,从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绍有关融资的一系列问题,第九章开始又在宏观层面上介绍货币问题, 这是又很强政策含义的一部分,宏观货币政策的失误有也许使很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导致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也是这门课的难点所在。 ( 判断)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

3、 明确货币的概念及围绕货币的一些概念性问题。教学内容: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货币的定义, 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四大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的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货币是发明或协议的产物, 是人人批准的结果, 人类祖先为了交易的方便协议使用货币。有人说是圣贤规定的, 如中国的传说中, 伏羲收集天下的铜铸成货币, 黄帝把金铸成货币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货币是在商品互换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货币产生的基础货币是商品互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为满足商品互换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自从有了商品互换

4、就有了货币的萌芽,货币产生的基础也就是商品产生的前提。 商品是为互换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什么条件下劳动产品才干为互换而生产呢?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该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都不同样, 所以需要互换。 私有制。该条件下劳动产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才也许用于互换。这也是货币产生的两个基础。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 、简朴或偶尔的价值形式一头牛 =两把石斧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一种商品( 牛) 的价值偶尔通过此外一种商品( 石斧)表现出来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头牛= 两把石斧 一袋小麦 两捆羊毛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它所能互换的其他许多商品上。3 、一般价值形式两把石斧 一袋小

5、麦 两捆羊毛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一头牛所有的商品都用一种商品表现其价值4、货币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 说明商品生产关系的日益确立, 但那时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不同样,一般等价物的不唯一阻碍了商品互换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商品互换的发展需要一般等价物的统一,当一般等价物最后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时,就出现了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互换称为商品流通。此阶段可写成 商品A = 货币= 商品B。第二节形形色色的货币一、按货币的形态分类: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商品货币: 货币价值= 币材价值二、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代用货

6、币: 币材价值减少了信用货币:币材价值为0实物货币:历史上有贝、玉、弓、箭、马、牛、羊、布、帛、烟、酒、茶、小船等。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是一般等价物而非真正的货币。有缺陷:体积大,价值小, 不易分割、携带、运送、保管。金属货币: 历史上金、银、铜、铁都曾充当过金属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铜和金。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有三种形制: 刀形、布形和铜贝形。一般而言, 作为币材的商品应当具有四个条件:价值比较高、易分割、易保存、便携带。纸币: 是指以纸张作为币材, 由政府发行的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可以分为:可兑现纸币、不可兑现纸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最

7、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 交子欧洲的纸币源于十七世纪的银行券。存款货币:活期存款的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票在市场上转移或流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 发挥货币的作用。由于支票可以订成书本形状,又称书本货币。又由于存款货币以在银行的活期存款为基础, 根据支票的授受, 将存户的债权加以转移, 故亦称为银行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是货币,只但是是不能流动的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存款货币的量几倍于钞票的量。电子货币: 1 9 6 0 年代以来电脑广泛应用于银行领域特别是ATM、POS机的应用使货币进入了电子货币时代,以信用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普及到人们的平常生活中。商品货币: 指商品

8、价值和货币价值相等的货币, 即面值等于其币材价值的货币, 初期的实物货币如牛、羊、布、帛等, 以及金属货币。代用货币: 又称代表实质货币, 它通常为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代表者为金属货币, 纸币虽然在市场上流通, 但其背后有充足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作保证, 纸币的持有着有权随时向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成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优点:发行成本低; 易于携带和运送;把稀有金属节省下来移作他用。信用货币:是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的货币形态,是金属货币崩溃的直接后果。信用货币不仅自身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并且也和代用货币不同,它不再代表任何贵重金属。信用货币涉及:辅币、不可兑现的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等。第

9、三 节 货币的职能丁改尺度: ( 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职能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于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货币是一种尺度, 一种单位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可用货币来表达。这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一般包含两个因素: 价值、 供求。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价格低, 货币购买力。流通手段:( 名词解释) 当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起媒介作用时是流通手段。 即货币充当互换媒介。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有两个特点: 1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这就提出了货币需求的问题。这里仅介绍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其他的理论在货币需求一章再具体介绍。

10、2、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足值的也可以是局限性值的。因此,代表货币符号的纸币可以充当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商品规定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 用该尺度表现并互换, 商品需要等价互换,所以需要一个被社会公众所公认的互换媒介,这两个最基本的规定由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时就是货币货币贮藏:( 名词解释) 暂时退出流通处在静止状态的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 金属货币价值贮藏的蓄水池作用。流通中金银的数量超过需要量时, 金属货币可买到的价值会低于其自身价值,用货币买商品有损失, 不买,把货币藏起来,流通中货币量下降,币值上升。当流通中货币量小于需要

11、量时,货币买到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都买, 把藏起来的货币投入流通,货币量上升,币值下降。所以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无通涨。人们之所以乐意贮藏货币, 由于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拥有货币就拥有财富,问题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纸币是否可以执行贮臧手段职能,应当说在币值稳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贮藏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支付手段;( 名词解释)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异同。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场合。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同样也必须是处在流通中现实的货币, 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是这两者的总和。而整个经济对

12、货币的需求事实上涉及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货币贮藏的需求世界货币:货币跨出国界,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 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特点: 一般只能以贵金属条块的形态出现,不能采用在国内流通的铸币形态。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的国家的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 选择)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作重要的职能:支付手段。货币在会计核算中发挥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信用中发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在预付货款中发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在购买商品(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中发挥的职能:流通手段。第 四 节 货 币 的 定 义马克思认为: 货币是

13、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反映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上时就产生了货币,因而“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本质只能说是一般等价物,不能说是商品,由于: 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互换的能力。 货币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带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是剥削阶级剥削被剥削阶级的工具,在非阶级社会则不再有剥削性质。这一定义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非常深刻,但现在也有问题, 由于现在的货币已经与一般等价物商品完全没有了关系, 因马克思生活的年代重要为金属货币流通, 他并不能想象到社会如此的发展。其他观点: 列宁认为货币是

14、社会计算的工具。 西方经济学中斯密认为货币是“ 选票 马克思从货币只能角度给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有人从法律角度把货币定义为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制偿付能力的事物。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货币,货币是财富,并且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从货币的层次下定义 IMF把 货 币 定 义 为 : 货币:钞票+ 活期存款准货币: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其他存款 中国将货币划分为: M0=钞票M1=MO + 活期存款M2=M1 + 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其他存款第 五 节 货 币 制 度一、( 简答)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及相应的章则条例规定的, 该国货币流通的结

15、构和组织形式。2、构成要素: 币材的拟定; 货币单位的拟定;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拟定;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 无限法偿) ; 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币材的拟定: 国家规定哪种金属作货币材料一般不是主观拟定的, 通常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事实从法律上加以规定。不同的币材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如:以银作为币材叫银本位,以金作为币材叫金本位,今银并用充当币材叫金银复本位等。 现在各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法令中都没有任何商品充当币材的规定, 有不兑现本位之说。货币单位的拟定: 涉及两个方面: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 值” 货币单位的名称:按照国际惯例, 一国的货币名

16、称就是其货币单位名称, 几个国家共用一个名称的就在其前面加上国名。中国的人民币是个特例 货币单位的“ 值” :在铸币流通时期,是指货币的重量和成色;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而尚未与黄金脱离直接联系时, 则是拟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或拟定本国货币与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货币如美元的固定比价;当黄金在世界范围非货币化之后,则是如何拟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金属货币的铸造和发行: 自由铸造: 是指公民有权把法令拟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 自由铸造的意义: 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在金属货币时期,本位币是用法定的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无限法偿和

17、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 名词解释) :即法律规定的某种货币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国家保护取得该种能力的货币无论一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也不管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 法律赋予这种货币有限的偿付能力, 即每一次可以使用辅币支付的最高限额, 超过限额对方可拒绝接受二、货币制度的类型银本位平行本位金属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 双本位货 跛形本位币 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 金块本位度 金汇兑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来述雷: 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重要是印度、墨西哥、日本等国。内容: 以白银为币材。规定一定成色的白银为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银币可自由兑换、自由铸造。作为货币代表物的其他货币,

18、可以自由平价兑换银币。 白银可自由输出入。 ( 保证世界银价平衡) 银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银本位的缺陷:白银价值低而体积大,不能适应大宗商品交易的实现。白银价格不稳定。我国于1 9 20 23清政府宣布实行银本位,至U 1 9 3 5年法币改革就废除金银复本位: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典型的货币制度, 存在于1 6 - - 1 8世纪的欧洲内容: ( 1 )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拟定为币材。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毁。金银两种本位币均可以自由兑换, 都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黄金和白银都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金银复本位的三种类型: 平行本位制、双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色以黄金作为本位

19、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1 8 1 6 1 9 36 )1金币本位: 是典型的金本位,以金币为本位币, 推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内容为: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毁。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境。2金块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而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3金汇兑本位制: 指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本国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 纸币也不能兑换黄金,职能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此外一个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再用外币在国外兑换黄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

20、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不以黄金为保证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流通的货币不仅指现钞, 银行存款也是通货。并且存款货币的量几倍于钞票的量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货币名称是人民币,货币单位主币是元, 辅币是角和分,1元= 1 0角,1角=10分2、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并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3、不能兑换黄金, 货币发行不以黄金为保证4、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5、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6、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7、流通的货币不仅指现钞, 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21、并且存款货币的量几倍于钞票的量8、黄金外汇是国际储备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掌管,统一调度, 并定期公布9、199 4年1月1日, 汇率并轨,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0、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思 考 题1、概念:货币、无限法偿、铸币、格雷欣法则、银行券2、货币起源的两个基本条件?3、货币的职能?4、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5、不兑现货币制度的特点?6、货币的本质?7、若某年物价指数上升了 10%,问:1)该年末的货币购买力是年初的几倍? 2)某人年末持有一年的钞票1 0 00 0元,从货币购买力角度看相称于年初的多少?第三章信用第一节信用与货币的联系一、信用的含义1、信用是以偿

22、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借贷行为。2、信用的特性偿还性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理论上推应当是私有制。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信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后, 实物借贷被货币借贷取代三、金融范畴的形成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密切联系却终归各自独立发展时,这是两个范畴, 而当两者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时候, 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本来独立的范畴互相渗透所形成的新的范畴金融关系:A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信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信用关系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发展第 二 节 高 利 贷 ( 不考)第三节现代信用

23、活动的基础一、信用关系无所不在1、资金盈余方和赤字方是无所不在的。假如我们把政府、公司、个人看作“ 单位” ,任何一个单位不是收入大于支出的盈余单位, 就是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单位。2、这些单位的资金余缺只能通过信用方式进行调剂。盈余方为了取得利息, 必然要把多余资金借出, 赤字方必然已经借入。因此, 信用关系是无所不在的。与之相相应, 债权债务关系也是无所不在的, 盈余方借出资金取得债权, 赤字方借入资金承担债务。二、信用关系中的主体个人:指有任何货币收入的人,不管从事何职业。一般情况下, 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是盈余单位, 是资金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论 .必 :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既是资金供应

24、者又是资金需求者, 一般情况下会是需求大于供应,借款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公司的生产过程是在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进行的。m:政府的货币收支重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收支。政府一般是资金需求者,会有财政赤字。三、信用关系的媒介金融机构各经济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有些是直接发生的, 但多数是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发生的, 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借贷的媒介, 其收支差额有自身特性:1、金融机构有业务收入,也有业务支出,假如收入大于支出,就是盈余单位,债权人,否则是债务人, 这与一般单位是一致的。2、金融机构聚集资金, 形成债务, 运用资金形成债权, 也许债权大于债务, 也也许债权小于债务。这种债权、债务比较

25、关系是其他单位不具有的。四、资金流量分析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几个部门,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和赤字角度建立数量模型,并具以进行记录分析, 为资金流量核算或称资金流量分析。我们假如把一国经济看作一个整体,就有:Y=C+ I +X-M 成立, 或 YC-I-X+M=O假如我们把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几个部门, 在每一个部门内部这一关系式就不成立了,有的部门是盈余,有的是赤字。( 6 5 页)五个部门的最后资金差额不是0 而是F ,有的是正值, 有的是负值, 正的是盈余,负的是赤字,假如把五个F 加起来,应当是零。 第 四 节 现 代 信 用 形 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是公司单位之间由于商品交易而互相提供的

26、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赊销。2 、商业信用的特点债权人、债务人都是生产经营者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行为结合在 一 起3、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4、商业信用的作用:有助于协调公司间的关系, 保证生产流通的连续进行, 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在量上,由于商业信用仅存在与公司之间, 他的规模受到产业资本总规模的限制。有严格的方向性。只能向需要自己产品的公司提供, 即只能是上游公司提供应下游公司,或工业公司提供应商业公司,不能逆转。规定在期限、金额上取得一致。6、中国历史上商业信用可大体分为三类: 口头信用、挂帐信用、票据信用。二、银行信用1 、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指以金融机构作

27、为媒介所进行的货币借贷, 是金融机构对工商公司提供的信用。 与商业银行相比其特点是: 银行信用的发生是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银行信用的客体是游离于再生产过程之外的货币资金。2、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货币的所有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机构而发生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用 ,资金供应者存款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钱借给了哪一个需求者,借款人也不知自己的钱到底是谁的直接融资: 没有金融机构为媒介的, 由借贷资金的所有者与需求者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 。如公司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获得资金,证券交易所在交易中并不起媒介作用。三 、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是国家为当事人一方的借贷行为,国家通常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2、国家

28、信用的工具国债。国债有国库券和公债的区别。( 选择) 国库券是期限在一年 以内的, 通常用于解决财政年度内先支后收的暂时困难的一种信用工具。公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用于填补财政赤字的信用工具。四、消费信用1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 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2 、消费信用的种类( 多选):(1)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消费者向银行贷款用于白己消费, 以所购商品为抵押, 分期归还银行贷款。 信用卡透支:消费者可以消费比信用卡存款多的金额, 完后再归还。第 五 节 信 用 与 股 份 公 司一、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通过出售股权来筹集社会资金,并构成独立经济法人的公司组织形式。股份有

29、限公司股份无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二、股份公司与信用1、在信用基础上形成的货币资金市场是股票发行的保证。没有货币资金市场股票就发行不出来。2、信用关系的准则促进了有限责任的确立。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份公司的股东很多, 导致所有权分散,而经营活动不也许由很多人执行,在此种情况下,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思考题1、概念: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资金流量分析、有限责任2、为什么说信用关系是无所不在的?3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及银行信用比商业信用的优越性?5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及其与信用的关系?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利息的实质,利息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理解、接受货币时

30、间价值的观念。教学内容:利息的含义; 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的计算; 决定利率的因素;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利息的含义及来源;收益的资本化;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复利公式;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第一节 利息一、利息及其实质1、利息的含义:利息( 名词解释) 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的实质: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的实质决定于利息的来源, 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在阶级社会反映剥削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2、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威廉配第:利息是

31、资金贷出者对自己的不方便索取的补偿,借给别人钱后在自己用时当然会有不方便,所以规定补偿。杜尔阁:利息是因财产的所有权而产生的,贷出方因有所有权而规定对方付息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把资金贷给别人会有损失, 所以规定付息。更普遍的说法:把利率当作借贷资金的价格。这并不是按马克思的价格定义来衡量的, 只是利率和价格同样都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对比。二、利息的转化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把利息当作了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人们投资时, 只有当投资预期收益大于利息收益时, 才值得去投资, 否则就不会投。这里利息就成了一个标尺。此外, 投资的资金不管是否是借到的,人们在计算收益时总会把利

32、息算做成本里面,扣除利息后的才是劳动所得, 利息是货币资本所得, 也可以说利息是一种机会成本。2、收益的资本化( 名词解释)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以通过其所带来的收益与利率之比求得它相称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本金= 收益/ 利率收益资本化的应用: 土地价格的形成: 土地不是劳动产品, 因而无价值, 土地价格既服从收益的资本化。人力资本的价格:有价证券的价格: 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公式就是:股票价格= 股息/ 利率( 选择)资本发挥作用最突出的领域是: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一、利率的含义1、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 利息额/ 本金2、基准 利 率 ( 名词解

33、释) : 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在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基准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利率的相应变化。基准利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统一规定商业银行共同遵守, 一般是指再贴现率或再贷款率。二、利率的分类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可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是1 、考虑本金贬值 r= i+ p 2 、考虑本金和利息贬值 i= ( l + r ) /( l+ p ) -1 名义 利 率 ( 名词解释): 是指涉及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 利 率 ( 名词解释) 是指物价不变, 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其他分类 ( 选择) 根据在借贷期内利率会否调整, 可分为固定利

34、率和浮动利率根据利率形成的方式, 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按是否带优惠性质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不同可分为年率、 月率和日率。 年率用百分数表达,月率用千分数表达,日率用万分数表达。三者可以换算。(为根据信用行为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第三节单利与复利一、计算1 、单利: 常用于短期借贷。计算公式是: I = P*r*n S= P+I = P* ( l+r*n)2、复利: 一种将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并一并计息的利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是:S = P( l+r) nI = S - P = P (l+ r) n 1复利的计算结果应当大于单利的计算结果。二、货币时

35、间价值1、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随时间的推移所具有的增殖能力。货币之所以有这种增殖能力,就是由于货币可以取得利息。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零存整取本利和的计算整存零取本利和的计算终值现值 第四节 利 率 的 决 定 ( 论述四项都要具体答, 最佳配图形和说明)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影响因素1 、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本供求关系3、国家经济政策4 、其他因素: 如物价水平、借贷期限的长短、国际市场利率的变化等。二、西方经济学中利率决定理论( 选择) 1、实际利率理论2、流动偏好理3 、可贷资金论1、实际利率理论这一理论由费雪、马歇尔为代表。他们认为决定利率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

36、际投资倾向表达。边际投资倾向是在新增收入中有多少用于投资, 即投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 M P I = o l / 。丫 ) , 投入是边际投资倾向的倒数。节约可以用边际储蓄倾向表达,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用于消费的部分,边际储蓄倾向就是新增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即 M P S = o S /o Y ,节约就可用M P S 表达。边际投资倾向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随利率的下降而下降,利率与投资是负相关的关系。储蓄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长, 储蓄与利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有个图形缺) 两条曲线的交点叫均衡点, 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利率水平,即为市场利率。2、流动偏好理论此为

37、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决定利率的只有货币因素没有实际因素, 利率只能取决于货币供求。把货币供应当作固定的量, 把货币需求当作人们的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的大小取决于人们衡量手持货币所得到的流动性与放弃货币所得到的利息来决定,利率越高,流动偏好越小,利率越低,流动偏好越高,所以利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货币供应与利率无关。( 有个图形缺) 交点为均衡利率, 在此利率水平下,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达成均衡。3、可贷资金论新剑桥学派的观点, 是对流动偏好的发展,认为利率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当借贷资金供求达成均衡时的利率。借贷资金不仅涉及储蓄因素, 尚有货币当局所增发的货币等货币因素的影响, 而借贷资金的

38、需求也不是由投资决定的, 还应有人们持有钞票的需求等。即 D L =I+oM D ; SL=S+oM S当DL=SL时决定了均衡利率。三、管制利率对利率的影响1、可以防止利率过高给国家经济带来得不良影响。2、可克制严重的通货膨胀。3、有助于贸易、物价、投资、生产、外汇的控制。4、不发达金融市场与数量不多的金融机构容易形成垄断利率,并发展为管制利率5、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管制利率是配合实现生产、流通与分派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我国的利率体制我国利率完全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基本属于管制利率。新中国初期,为克制通胀,打击投机倒把和高利贷, 规定了利率最高限。社会主义改造完

39、毕后, 加强了利率管制, 利率档次少, 水平低,利差小,管理权限集中。改革开放后, 仍然管制,但提高了利率水平,增长了利率档次。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一、社会主义经济中利率的作用1、有助于促进公司节约使用资金,加 强 经 济 核 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有助于筹集社会闲置资金,促进经济 建设发展。3、有助于调节信贷规模。4、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优惠利率)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的作用( 论述二、三)利率是调节资本在各部门之间分派, 调节资本供求关系和投资方向的重要杠杆。 提高利率可以减少对资本的需求, 紧缩投资,减少利率则会增长对资本的需求,扩大投资。利率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

40、重要杠杆。1、从微观角度说:利率可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派。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2、从宏观角度说: 影响货币的总供求。 影响物价水平。 影响国民收入的在分派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三、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1 、适当的利率水平: 即无论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不能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率。2、合理的利率结构:存贷款之间保持合理的利差, 各项存贷款之间保持合理的利率差别。3、公司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 即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思考题1 、对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的理解。 2、制定利率的依据和影响因素分析。 3、利率种类及利息含义。 4、西方经济学界三个利率形成理

41、论的理解。5、利率的作用。6、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单利、复利; 现值、终值的计算。第 五 章 金 融 市 场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及世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内容。教学内容: 金融市场的特性; 金融市场的要素; 金融市场分类;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的特点; 证券市场的有关内容。教学重点: 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 有价证券的行市。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一、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 名词解释)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合, 在这里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派,并由资金供应和资金需求的对比形成该市场的价格一一利率。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 更多的交易发生在无形市场上, 因而在理解金融市场

42、时不能只把它看作场合,只要发生了资金借贷、资金融通,就是参与了金融市场而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金融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口头协议的方式 通过银行进行的方式 通过证券交易的方式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1、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一一货币资金;2、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资金最终供求方和金融机构;3、金融市场交易工具金融工具;4、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一一利率。三、金融市场的运做过程和功能1、金融市场的运做过程: ( 见 P l 1 1)2 、 金融市场的功能: 通过金融市场对资金余缺的调剂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聚集功能 分派功能 促进公司改善经营管理的功能3、金融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 选择)完整的

43、信息。 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双方都可以迅速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以便依据他们进行决策, 完整的信息关键在于普遍上。不完整的信息使市场不公平, 先知道信息的人会获得大量的好处, 晚知道的就会有损失。但真正完整的信息是不也许的。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就是说价格只由市场供求决定, 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这样的价格才干完全体现供求, 体现竞争的结果,人们据此作出的反映才会使资金作到最有效配置。这显然也是不也许的,价格不也许只受供求的影响。四、金融市场的类型( 选择)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按金融市场的交割期限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3 、按交易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可分为国内金

44、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4、按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分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信托市场、保险市场等 。第二节 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一、金融工具( 一) 金融工具及其特性金融 工 具 ( 名词解释)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 可以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献。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我们还可以把金融工具看作是有一定格式、内容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凭证。其实金融工具是一种载体,在金融市场上任何一笔金融交易都是通过金融工具的买卖来实现的。金融工具的特性( 选择) 偿 还 期 绝对偿还期: 从金融工具发行日起至到期日的时间。相对偿还期:从客户获得金融工具起至放弃

45、金融工具日止的时间,放弃金融工具可以是卖掉, 也可以是到期,又叫持有期。 流 动 性 又叫变现能力,是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利息有无遭受损失的也许。金融工具的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 名词解释) :指债务人不履行和约, 不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经营能力、经营状况及金融工具自身的等级。信用风险只有大小,不也许没有。如国债也有信用风险, 只是较小罢了。市场 风 险 ( 名词解释): 指由于金融工具行市也许下跌, 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如 , 股 票 、债券等。金融工具风险的大小,与期限长短、流动性负相关,与债

46、务人信誉正相关。收益率指一定期期内净收益额占本金的比例。收益率都是用年率表达, 有三种计算方法:名义收益率:又称票面收益率、息票率, 指金融工具年票面收益额占票面额的比率。名义收益率= 年票面收益额/ 票面额即期收益率:指金融工具票面规定的年利息额占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即期收益率= 年票面收益/ 买入价格平均收益率: 指投资者年均实际收益额占投资额的比例。平均收益率= 年票面收益额+ ( 卖价一买价) / 持有年限 / 买入价格( 二)金融工具的分类:1、 按期限不同可分为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 期限长、 风险大、 流动性弱、 收益率高,如股票、公司债券、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金融工具:期限短、风

47、险低、流动性强、收益率低。重要有商业票据、短期公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2 、 按发行者的性质分为直接金融工具: 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 发行目的是为自己筹第资金。涉及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等。间接金融工具: 是金融机构发行的, 发行目的在于聚集可用于贷放的资金。 涉及银行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金融债券、保险单3、 按投资人是否掌握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可分为债务凭证: 投资者取得债权, 有权据此规定还本付息。 除股票外的其他金融工具都是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 表白投资者取得的不是债权, 而是所有权, 所以不能规定还本, 只能通过转让所有权, 即以出

48、售证券的方式收回本金,所有权凭证只有股票这一种。( 三) 几种金融工具1 、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工商公司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商业票据的期限不超过一年。商业票据有抽象性、不可争辩性、签发时无须任何担保的特点。商业票据可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期票的出票人是债务人。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 命令他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的出票人是债权人, 所以必须经债务人承兑后才生效, 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2 、股票股票是筹资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是代表公

49、司财产所有权和价值的证书,投资者可凭其领取股息红利和参与剩余资产的分派。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不能规定还本,股票收益因公司经营状况的不同而不同。股票的分类按股东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的不同划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按股票是否载明股东姓名可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股票价格指数是描述和反映整个股票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平均变化情况的相对数指标。用不同时期股票价格指数进行比较是分析股市行情及其走势的重要依据。简朴平均数法: 平均股价=样本股票价格的和/ 样本数加权平均数法: 平均股价每种股票的价格X流通量/ 每种股票的发行价格X各股票的发行量世界上著名的股票价格指数道琼斯指数:3 0种工业、2 0种运送业、15

50、种公用事业股票指数、上述6 5种股票的综合指数标准普尔指数:40 0种工业股票指数、2 0种运送业股票指数、 4 0种公用事业股票指数、4 0种金融服务业指数、以上5 00种股票的综其他合指数其它股票价格指数: 英国金融时报指数; 日本东京市场的日经指数; 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上证3 0指数;深圳成分股指数、深证综合指数等。3、债券是国家、公司、金融机构等为筹措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证明其借款的债务凭证, 是持有者凭以向债务人规定还本付息的证书。债券与股票相比收益稳定,是债务凭证到期还本, 购买者无参与经营权。按发行人不同可划分为国家债券与公司债券两类( 四)有价证券的行市( 价格)1、有价证券

51、的行市,可称为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是股票、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的成交价格。涉及买卖价格和发行价格。就债券的行市来说实质是债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债券到期按面值还本, 并且利率固定,所以在认购债券时就已经知道了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收益, 而这些收益是在以后才干真正获得的,只要折现就可知道现在付出多少就可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有一个拟定的钞票流入。2、有价证券行市的计算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的行市计算P = A/ ( l + r ) n A 本利和r 市场利率n待偿期P行市例 1 : 一张面值1 0 0元, 年 息 1 0 % 的 3 年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 假如当前市场利率是8%,那么发行价格是多少? P

52、= 1 0 0 ( 1 + 1 0%X 3 ) / ( 1 + 8 % ) 3 = 1 0 3 . 2 0 元例 2 : 一张面值1 0 0元,年 息 1 0 % 的 3年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 单利) ,某人持有一年后出售,出售时的市场利率是8 %求行市? P= 1 0 0 ( l + 1 0 % X 3 ) / ( 1 + 8 % ) 2 =1 1 1 . 4 5 元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行市计算PJ工t ( 1 + r ) ( 1 + r ) c每年的利息; r 市场利率; n待偿期; M 债券面值。例:一张 面 额 1 00元, 每年按1 0 % 付息一次, 3 年还本的债券,假如发

53、行时的市场利率是8 % , 那么行市是多少?P= 1 0 / ( l + 8 % ) + 1 0 / ( 1 + 8 % ) 2 + 1 0 / ( 1 + 8 % ) 3 + 1 0 0 / ( 1 + 8 % ) 3= 1 0 5 . 1 5 元股票的行市( 收益资本化) 这里有两个计算 P = y c =Q ( l + r ) C 为每股预计收益; r 为市场利率3 、影响有价证券行市的因素不管经济的非经济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有价证券的价格,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市场利率: 有价证券行市和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 判断) 市场利率下降必有有价证券行市的上涨, 市场利率上升必有有价证券行市的上

54、升。偿还期:对有价证券行市的影响在于行市变动的幅度, 在票面利率一定, 市场利率同等变化的条件下, 偿还期越长证券行市的变动幅度越大。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像股票、债券这些金融工具从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角度看是交易完毕的工具, 从持有者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资产。资产可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社会财富只是实物资产的集合, 不涉及金融资产。资产选择与资产组合人们在进行资产选择时通常考虑的因素( 简答) : 资产自身的收益 价格收入交易成本风险资产组合( 不规定掌握) : 人们在进行资产组合时, 追求的是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在资产组合中, 投资者必须了解丁蟀再 蒯 嘘 乔和风险度,以及由两个或两个以

55、上的资产组合形成的资产收益率和资产组合风险度。投资收益率:根据可得 Er = 2 r i * p iABCrPrPrP10 .200.2 51 .0 00. 0 50.4 00 .1020. 140 . 2 50 .6 00.200.200. 3 030. 1 00.2 50.100.7 00. 700.4040.040.25-1 .000.050.050.20ErA = 0.20*0.2 5+0. 14*0. 25+0.10*0.25+0.04* 0 . 2 5 =12%ErB= 1.00*0.05+0.60*0.2 0+0. 10*0. 70+(- 1.0 0)*0.0 5 =19%ErC

56、 =0.40 *0.10+0.20 *0.30+0.0 5*0. 4 0 + 0.00*02 0=12由资产风险度计算公式:%_2可得 o A =0.0583o B =0. 3 2 3 9 oc=0.1208第三节 证券市场一、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继之以流通买卖的场合。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长期金融工具有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根据证券市场的功能划分为:发行市场: 一级市场、初级市场、资金发明市场, 是组织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流通市场: 二级市场、次级市场、资金流动市场,是买卖已发行证券的市场。(3)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关系: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

57、的前提,没有证券的发行,就没有什么流通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保障,假如没有良好的流通市场, 发行的证券会因缺少流动性,风险太高而无人认购,发行市场也就不存在了。二、证券发行市场1、证券的评级证券的评级( 名词解释) 就是由评级机构对发行人的信用、 经营情况、 偿付能力进行的历史的、综合的、公正的估价。不同的评价结果反映了不同证券的质量等级差别。其目的在于监督证券发行的质量,帮助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 为发行者开拓销路。世界著名评级机构:美国的标准一普尔公司(Aaa、A a、A、B a a、B a、B、Caa、Ca、C、D )和穆迪公司(A A A、AA、A、BBB , BB、B、CCC、CC、

58、C、D)我国的评级机构有中国城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证券的发行公募 发 行 ( 名词解释)通过承购机构,以中介人的身份筹购包销, 并采用公开手段向社会发行新证券的做法。承购机构一般是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多为证券公司。代销募集包销募集买断募集私募发行指证券的发行者不通过承购机构而是自己直接募集,向有限的或特定的机构投 资 者 ( 证券公司、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法人机构等)直接发行新证券的做法。( 判断) 发行的最初投资者就是最终投资者, 证券不能公开上市流通。公募与私募的区别( 了解)公募发行受到严格的管制。公募的对象是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多人,私募是与公司

59、由联系的几个人评级规定的差别。公募要在A级以上, 私募无规定。筹资能力的差别。公募发行的筹资能力比私募方式筹资能力强,发行量大。私募的手续简朴, 发行费用低于公募。三、证券流通市场1、场内市场:就是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交易市场的最早形态,是大型、活跃、有组织、 有固定场合的交易比较集中的专门经营上市公司证券的证券交易机构。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出现于伦敦,成立于1 7 3 3 年。最有名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 伦敦股票交易所、 东京证券交易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场外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 是指证券交易市场以外的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场内、场外市场的区别场外交易市场无集中交易的固定场合,

60、大量交易通过电话等电子设备完毕; 场内交易市场必须在一个建筑物中完毕的。场外交易市场买卖的重要是未上市证券; 场内市场买卖的必须是已上市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可以通过经纪人完毕, 也可由客户自己完毕, 任何人都能参与场外市场交易: 场内市场只能通过经纪人完毕。 场外交易市场上的证券成交价格是协商议定的; 场内市场的成交价格是公开竞价形成的。场内市场上规定必须够一手( 1 0 0 股) 或一手的整数倍才干进行交易; 场外市场无最低交易单位的规定。2、场内交易的程序( 简答)寻找经纪人并办理开户手续。涉及股票帐户和资金帐户。发出委托买卖的指令。买还是卖、多少、什么、行市等。交易所竞价成交.电脑自

61、动撮合成交,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进行清算交割。先是证券交易所和经纪人公司之间的清算,再是经纪人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清算交割。过户。买卖的是记名股票, 为实现股东权益, 应办理过户。3 、证券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 期货交易 ( 4 )期权交易信用交易( 名词解释)又称垫头交易, 指客户通过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再买进证券时,局限性部分由经纪人垫付, 或者在卖出证券时,局限性部分由经纪人借给证券,从而进行证券买卖的交易方式。在信用交易中经纪人要向客户收取利息。保证金买长:当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升时,买款局限性, 可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向经纪人借入一定量资金, 行市真正上涨后, 出售证券,还经纪

62、人借款并利息, 剩下的是收益。保证金卖短:当预测某种证券价格下降时自己没该证券,可借入证券并卖出, 当价格真正下降后买入该证券, 偿还经纪人并利息,剩余为自己的收益。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毕特定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 如相关资产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交割地点等。期权 交 易 ( 名词解释)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 按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力。见P1 3 1图5-31、 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2、 期权有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基本形式。美式期权:买方可以在期权的有效期内任

63、何时间行使权力或放弃权力。欧式期权: 期权买方只可以在合约到期时行使权力。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拟定期间以某一拟定的价格购进相关资产。买入买入权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以某一拟定的价格卖出相关资产。买入卖出权在这种看似不对称的条件下为什么还会有期权的卖方?其一,卖出看涨期权, 价格有也许不涨甚或反跌; 卖出看跌期权, 则也许不跌甚或反涨。并且更一般的也许是:价格虽涨,但涨不到执行价格; 价格虽跌, 但跌不破执行价格。其二, 用于对冲操作,以避险。例题: 购置了一块土地, 价 格10万元; 预期未来一年中土地的价格也许下降, 价格波动在9.6万元1 0万元之间

64、, 为了规避风险, 可以4 000元的价格出售一份这块土地的看涨期权合约,执行价定为11万元; 假如未来一年中土地的价格上涨, 超 过1 1万元,对方行权, 就会获得1.4(11-1 0 +0. 4 )万元的净收入; 假如价格下降, 对方不会行权, 资产价值就相称于这时的土地价格加上4 0 0 0元的期权费,只要土地价格没有降到9 .6万元以下, 就不会亏本。与不出售这份合约比较,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 4 00 0元。复习思考题1、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债券、证券交易所、信用交易、期货交易2、金融市场的分类。3、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4、影响有价证券行市的因素。5、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区别。6、一、二

65、级证券市场及其联系?7、在资产选择中人们通常考虑那些因素?8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区别。9收益率及有价证券行( 价格)的计算。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及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业务内容。教学内容: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一统体制;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特别是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后, 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现状; 西方国家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 中国的大一统体制的改革。第一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金融机构概述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可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66、银行是重要从事存、放、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非银行的业务并不是这样。金融机构还可以分为直接金融机构和间接金融机构,其区别在于:直接融资金融机构是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以及证券交易所等。而间接融资金融机构是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介。直接融资金融机构重要促成贷款人与借款人接上关系, 不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从事资产负债业务活动; 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负债业务活动聚集资金,然后再通过资产业务活动分派这些资金。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构成是, 以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为领导* 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分工协作的

67、金融机构体系格局。中国人民银行:根 据1995年3月颁布的 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权利。分支机构的设立:1 9 98年终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设立作了改革,目前设有:沈阳分行( 黑龙江、吉林、辽宁) 、天津分行( 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济南分行( 山东、河南) 、西安分行( 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成都分行(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武汉分行( 湖北、湖南、江西) 、广州分行( 广东、广西、海南) 、南京分行( 江苏、安徽) 、上海分行( 上海、浙江、福建) ,尚有北京、重庆两个总行管理处。

68、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对人民银行的干涉并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三、政策性银行(1)a.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 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b. 在从事业务活动中, 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 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 简答)共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资金来源有三: 一是财政拨付, 二是组建时划归的资本金, 三是发行金融债券。 ( 简答)成立的目的: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解决本来专业银行一身兼二任的问题。割断政策性贷款和基础货币的直接联系, 保证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

69、积极性。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a .共有四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b.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体制下的统一的只有一家银行的体系演化而来的。c.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 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均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世界上的大银行排序中也处在较前列的位置。d.他们的经营活动,均 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约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 9 9 9年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一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五、其他商业银行1 9 86年国家重新

70、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后, 我国的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现有如下几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7)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8 )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9)储蓄机构 (10)保险公司、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投资基金(1 1)华外资金融机构其它金融机构7. 40%其他商业银行40%城 市 商 业 银 行Z40%/60% 国有商业银行66.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一般也分为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两种,与我国相似。银行

71、类有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等, 非银行则有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西方发达国家专业银行与我国专业银行相比, 我国的缺陷在哪? 主体、 核心都有, 但是缺少金融补充业务。1 . 银行:a . 中央银行; b. 名称各异的存款货币银行;2 . 非银行金融机构:a. 投资银行P 167 ( 名词解释) ( 商人银行、实业银行、证券公司、开发银行、持股公司) 是指专门对工商公司和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 资金来源和运用) b. 金融公司; c. 农业银行; d.抵押银行 168( 名词解释)是指专门经营以土地、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 +资金来源和运用)e 储 蓄

72、 机 构 ; f.消费信用银行g .信用合作社h. 保险公司i . 租 赁 公 司 j .政策性银行跨国金融中介1 . 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大商业银行, 以及大投资银行、大保险公司,乃至辅助中介单位, 如会计事务所之类,都全力着眼于全球性的发展, 并形成跨国性的金融机构。2 .这些跨国金融中介具有全球战略目的,资金实力雄厚, 业务范围广泛。对国际和有关国家的金融状况有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当前西方银行购并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 现重组浪潮,收购、兼并活动频繁。结果表现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少数几家金融巨无霸垄断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保持和加强了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与地位。这是一个

73、涉及面极广的问题, 如何估价, 见解不一,应予关注。思考题:1、直接融资金融机构和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区别。2、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种类( 概念、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4、我国为什么成立政策性银行? 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金融业的主体一一商业银行的活动情况教学内容: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发明信用工具等。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商业银行发明存款货币。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1 . 可以发明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 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2 .在西方,属于存

74、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等名称。3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涉及: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二、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1 . 古代的东方和西方, 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2 .职能重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 货币保管;汇兑。3 .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 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三、现代银行的产生1.现 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2. 1 6世纪, 从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开始,建立了威尼斯银行等初期银行。3. 1 6 9 4年成立的

75、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 5%6%,大大低于初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四、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和构成1 .直 到1 8 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一一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2 .随着产生和发展自身银行业的重要社会条件逐步形成, 于1897年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 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3 . 1 9 2 7年以后, 在国民党当政期间, 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五、商业银行的作用( 简答)1、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足运用现有的货币资本。2、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3、变储蓄

76、和收入为资本, 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4、发明信用流通工具( 在第七节专门讨论)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一、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1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2 . 按业务覆盖地区划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 区域性银行、 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3 .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的存在,是由于对金融机构实行职能分工管理。职能分工管理的基本特点是: 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 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 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职能分工

77、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1)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吸取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2)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重要业务。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大危机后长达60数年的时间里都采用这种模式。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 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涉及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始终采用全能型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二、存款货币银行的组织制度单元银行制度或单一银行制度总分行制度或分支行制度代理行制度银行控股公司制度连锁银行制度三、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1995年, 我国明确了对金融业实行“ 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

78、的体制; 目前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均属职能分工型。组织形式上.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代理业务在各行之间相称普遍。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需专门核准。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1 .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2 .所有资金来源涉及乂1)自有资金;吸取的外来资金。自有资金: 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 公积金和未分派的利润。 这些统称权益资本。一般说来, 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却是吸取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 形成渠道重要是:1、 吸取存款2、 其它资金来源其中又以吸取存款为主。吸取存款1 . 吸取存款的业务是银

79、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 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期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 . 吸取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3 . 活期存款, 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重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4 . 定期存款, 指那些具有拟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 0 年代以来, 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取存款, 推出了 “ 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5 .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

80、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钞票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定期居多, 但无论定期、活期, 都支付利息, 只是利率高低有别。其他负债业务涉及:1、中央银行借款2 、银行同业拆借3、从货币市场借款4 、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5、发行金融债券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是取得收益的重要途径。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一、贴现业务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事实上是信用业务。贴现业务的对象重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81、。 ( 计 算 ) 贴 现 =票据X付款额金额年贴现率, 中二、贷款业务贷款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贷款的分类1、按有无抵押品划分为抵押( 担保) 贷款和信用贷款2、按贷款对象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3、按贷款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4、按还款方式划分为一次偿还性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西方国家的银行信贷原则1、西方的真实票据原则真实票据原则( 名词解释) 强调商业银行必须要保持资占的流动性,发放的贷款要有真实票据为抵押, 保证用于真实的生产和流通。由于票据持有人的确取得了货品, 假如借款人道期不能还款,银行还掌握有代表真实存在的货品的票据, 可以自行解决

82、后填补损失,时贷款的偿尚有了保证。 6 C原则( 简答)( D 品 德( c h a r a c t e r ) ( 2 )才( c a p a c i t y ) ( 3 )资本情况 ( c a p i t a 1 ) 担 保 品( c o l l a t e r a l ) ( 5 )经营环境( c o n d i t i o n )事、 他的连续性(c o n t i n u i t y )三、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长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 因此, 重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四

83、、金融租赁业务( 记住属于资产业务)现代的租赁业务,于 20世纪5 0 年代兴起于美国。 存款货币银行的租赁业务, 有其特定的发展空间;从地区上看越来越国际化。第五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 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判断)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表外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 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如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 款 承 诺 、备用信用证等业务。汇兑业务:1 .汇兑,也称汇款

84、是极古老的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2 . 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 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解决。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在异地采购, 特别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信托业务1. 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解决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2 . 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3 . 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 9 202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 保管部” 。代收等业务:代收、代客买卖、承兑和保理等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大类,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占

85、有相称重要的地位。银行卡业务1. 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2 . 银行卡涉及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 如我国广泛使用的“ 借记卡” ) 、智能卡等。3 . 1 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第 六 节 金 融 创 新金融创新( 名词解释) 金融业为了在经济发展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原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金融机构, 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方式和金融服务的一种现象。金融创新开始于6 0 年代末,到 80年代形成趋势。金融创新的原动力: 外部客观经济的规定。P205金融创新的内容( 简答)一、避免风险的创新二、

86、资产业务证券化三、技术创新 四、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一、避免风险的创新20个世纪6 0 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 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长。银行为了避免或减少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 1) 发明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2) 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3) 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 等等。二、资产业务证券化1 . 作为银行重要资产的贷款业务, 使银行时刻承受着种种金融风险, 其中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的强大压力。2 . 贷款证券化是银行避免贷款风险, 解决流动性难题的重要途径。3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键结合点。三、技术创新1 . 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

87、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2 .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 为技术规定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上。四、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在剧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的、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 金融公司运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等 ( 简答) 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定1 .当今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变化, 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规定。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

88、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融资技巧以及过时的原有金融法规的樊篱而创新。2 .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需要既强劲又持久,所以金融创新浪潮也连续不断地推动。3 . 反转过来, 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七节 信用货币的发明一、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在银行业发展的初期, 各类银行均可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属于分散发行时期,但由于各商业银行的信用低, 影响范围小,出现了一些局限性:1、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2、流通范围受限制。二、商业银行发明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在转帐结算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吸取存款, 发放贷款, 可以发明出高于存款几倍的派生存款。当然对

89、于单个银行来说是不也许的, 这是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的。一个银行吸取了存款, 以贷款的形式贷出去,公司贷款后并不提取钞票, 而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入另一家银行,形成另一家银行的存款,如此反复。到底能派生出多少存款呢?这取决于银行可贷出的金额。派生存款形成过程( 计算)设某银行吸取甲公司存款1 0 万元,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 0 % , 则该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金额为8万元,银行存款准备金 贷款A1 028B81 . 66 . 4C6 . 41 . 2 85 . 1 2D5 . 1 21 . 0 2 44 . 0 9 6假如我们用D 表达经派生后的存款总额,R 代表原始存款,r表达法定存款准备率,

90、会有 . : D = R X 1 / r1 / r 又叫派生倍数,指存款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在数值上等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用 k 表达。例题: 1 0 万元原始存款在法定准备率为1 0 % 时整个银行体系发明出的派生存款是多少?解:根据 D = R X I / r可得 D = 1 0 X 1 / 1 0 % = 1 00万元 1 0 0 -1 0 = 9 0 万元 派生存款为9 0 万元。其它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1 、超额存款准备率2 、钞票漏损率3 、活期存款转占定期存款的比例经修正后的派生倍数 K = =_ i_oR rd+c +e +rt- tf其 中 为 提 现 率 f 为超额存款

91、准备率/ 为活斯善款中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第八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一、存款货币银行是公司1 . 存款货币银行( 名词解释) 是以经营金融业务获取利润的公司。利润目的是最具本质意义的目的。2 .由于单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的调节,难以避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产生矛盾, 因而,对金融业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监督管理。二、( 简答)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 .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二原则:赚钱性、流动性和安全性。2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 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三、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1 .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

92、阶段。2 . 出发点都是为了使赚钱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 效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绪。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可转换性理论。为了保持流动性, 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预期收入理论。 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 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 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负债管理理论1 .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长资产业务, 增长银行收益。2 .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取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

93、, 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积极型负债方式。3 .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长了经营风险:借款重要靠金融市场, 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1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 0世 纪7 0年代末8 0年代初。实践中,人们日益结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 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赚钱性、流动性、安全性, 不全面。2 .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相应分析, 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成合理搭配。四、我国银行经营原则和资产负债管理1 .改革开放以后明确了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2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 我国实行的是贷款规模管理

94、。19 9 4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1 .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其中重要是不良贷款。2 .由于银行面对的各种风险是客观的必然, 所以, 依一定概率发生的不良债权, 不可避免。问题是严重限度如何。3 .近些年来,无论国内国外, 都把不良债权问题当作为关系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我国不良债权分析1 .改革开放前,在1 9 5 8年 的 “ 大跃进”年代,曾爆发性的出现巨额不良债权。2 .改革开放后, 国有经济所需的资金完全由银行解决的格局是不良债权积累的背景。3 .十数年间不良债权的成因归结起来, 既有国有公司改革没有到位的因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

95、问题, 必须全面剖析。债权质量分类法1 .我国的不良贷款数年以来一直是“ 一逾两呆” 的分类法;2 . 我国从2 0 23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一 一 “ 五级分类”制度。( 简答) 五级分类法通过国际比较, 我国决定吸取以美国为代表并受国际金融组织推荐的贷款分类方法:1、正常类2、关注类 3、次 级4、可疑5、损失正常类:借款人可以履行协议,有充足把握准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也许对偿还长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己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 即使执

96、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导致一部分损失。损失类:在采用所有也许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 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很少部分。复习思考题1、概念: 商业银行、单元银行制、真实票据原则、中间业务、汇兑、贴现、金融创新、金融租赁、派生存款2、商业银行的作用3、贷款的种类4、商业银行的类型5、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种类6、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及其关系7、金融创新的重要种类8、影响商业银行派生能力的因素9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重要内容及关系10、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11、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管理的理由12、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 6C”原 则13、贴现、派生存款的计算第八章 中央银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

97、生了解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世界上各国中央银行的基本情况, 中央银行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中央银行发明基础货币。教学难点:中央银行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发明过程。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1 .现代银行出现后的一个相称长的时期, 并没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有。 ( 简答)为什么要组建中央银行?银行券统一发行之所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清算机构之所必要;在经济周期发展过程中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流动性支持之所必要。代表政府意志实行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之所必要。2 .这几方面的客观规定, 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实现的。二、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1

98、.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它 成 立 于1 69 4年; 成立50年后,才基本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迈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1 8 5 4年, 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互换中心;1 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 最后贷款者”的责任。2 . 19世纪到一战爆发前的一百数年里,出现了成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次高潮。3 . 一战结束后, 面对世界性的金融恐慌和严重的通胀,1920 2 3的国际经济会议上,规定各国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制和经济稳定, 从而推动了央行成立的第二次高潮。4 . 二战后,一批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独立后,也纷纷建立本国的中央银行。

99、三、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1 .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传统的认为经济自身可以达成平衡和稳定的观念。2 .在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施以调节的重要工具之一。3 . 控制加强的表现:中央银行的国有化: 战后, 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 先后转化为国有; 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 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 总之, 各国中央银行实质上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制定新的银行法: 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的稳定。四、中央银行的类型 1.大体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一型 复 合 型 跨 国 型 准 中 央 银 行

100、 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又分为: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立一般采用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 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这是带有联邦制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 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

101、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这种复合制度重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由参与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许多地区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 并在联盟内成立参与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准中央银行: 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 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五、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所有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2、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3、所有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4、无资本金

102、的中央银行;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但它除赋予的特定金融行政管理职责,采用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外, 其重要管理职责,都是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之中。那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二、中央 银 行 的 职 能 ( 论述)( 一) 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 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

103、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 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 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 存款货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稳定币值的关键, 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行保证制度。2 0 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控制的最小口径也是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的 M k 这是由于,稳定与否的关键已重要取决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应状况。(-)银行的 银 行 具 体 职 能 表 现 ( 选 择 )(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

104、准备金( 2 ) 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 三) 国家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 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记载得到概括反映。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信用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多不同。其最重要的资产负债项目如下: 同增同减资 产负 债国外资产流通中通货贴现与放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外汇、

105、黄金储备对外负债其他资产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合 计合 计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 不讲)1、支付清算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2、随着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支付的过程从最简朴的当面支付,到通过中间人的支付,到超过本地市场的支付, 到超过国界的支付; 支付的工具从铸币、 现钞的支付, 到运用票据的支付, 到通过中介的账面金额划转的支付, 等等。3、各国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中央银行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票据互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有关支付清算体系的原理在这一组织中均可找出脉络。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互换所17 7 3年在伦敦成立。中国最早的票据互换

106、所于1 933年在上海成立。票据互换依据的原理是: 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 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 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因此,所有参与互换的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 就可据以结清所有债权债务。票据互换所工作环节一方面, 每家银行在入场前先将自己收到的以别的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归类整理,以付款行分类,并计算自己的应收总额。填写票据互换计算表。另一方面,入场后, 将自己归类好的票据送还付款行, 让其确认, 检查票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收到其他银行交来的以自己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 检查后计算自己的应付总额,填写票据互换表。再次, 根据应收、应付总

107、额计算自己的应收或应付差额, 填互换差额报告单。 最后,凭差额报告单与互换所互换。现在已无需交领钞票, 假如是应收行,就把相应金额收入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 如是应付差额则在其准备金账户内扣除。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发明过程一、基 础 货 币 ( 名词解释)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前者涉及商业银行的库存钞票、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即: B = R + C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发明存款货币的关系: ( 源与流)(1 )假如中央银行增长钞票发行, 钞票进入流通, 落入个人和公司手中,存入银行形成原始

108、存款0(2)假如中央银行增长向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要把这笔钱计入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准备金增长,商业银行账户上有了这些钱就可以运用出去,等于增长了原始存款。二、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 判断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是绝对的。( 1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2 )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财政的债权可以影响基础货币量.(3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外汇、黄金占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三、货币乘数1、基础货币中的通货, 即处在流通中的钞票C,它自身的量, 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也许有倍数的增长;2 、引起倍数增长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 基础货币C +

109、 R 与货币供应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比。叫蛆=3B C+R分子、分母军除以D,则。 +1m= D -C .RD DC / D 或 D /C ,即 C 与D 的比,称为通货- 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R / D 或 D /R ,即R 与 D 的比, 称为准备- 存款比。 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 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 再加上基础货币, 即决定货币供应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八第五节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一、金融监管及其范围金融业的风险: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

110、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并且各风险之间存在连锁反映,有传染性。监管范围: 对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监管, 对外汇市场的监管, 对金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监管, 对保险市场的监管等。二、金融监管的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 2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3 、自我约束与外部强之相结合的原则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三、 巴塞尔协议 1、资本的构成: 1核 心 资 本 2附属资本1) 核心资本股本和公开储备。股本涉及普通股、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公开储备指通过保存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涉及股票发行溢价、未分派利润和公积金等。2) 附

111、属资本未公开储备( 反映在损益账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重 估 储 备 ( 有些国家允许对某些资产进行重估, 以便反映他们的市值或其相对于历史成本更接近其笔直) 。普通准备金( 为防备未来也许出现的一切损失而设立的, 但不涉及那些为已确认的损失或为某项资产价值明显下降而设立的准备金) 。混合资本工具( 如英国的永久性债务工具, 美国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务工具等)长期附属债务( 资本债券和信用债券的合称) 。2、风险加权的计算定出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 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的风险挂钩, 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3、资本充足度的规定:资本充足度的

112、标准是8%,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四、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1、对商业银行加强监管的理由(1) 存款者难以判断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 往往是银行倒闭了存款人才知道自己选择不妥。银行的倒闭责任并不在存款人,但损失却要由存款人承担。( 2 )商业银行发明了货币供应中的重要部分, 一旦形成银行倒闭风潮, 使货币供应急剧收缩,导致严重的经济动荡甚至萧条。(3 )商业银行是整个社会支付体系的核心, 一旦银行倒闭将导致社会支付的混乱。( 4 )银行挤兑倒闭有传染性,加强监管可以防止连锁倒闭。2、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1)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终止。( 2 )批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3 )监督

113、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 4 )规定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对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各项情况的稽核、检察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五、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 名词解释)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许多西方国家都通过法律形式建立了存款强制保险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参与存款保险,并服从存款保险制度的管理。存款保险制度产生于美国, 最直接的因素是1929到1 9 3 3年的大危机,使许多银行破产,给储户利益带来了极大地损害。下面就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看一下。存款保险的内容。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1、执行机构一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2

114、、银行存款保险基金3、存款保险的范围和补偿1、执行机构一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 IC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根据1933年的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的一个联邦政府的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负责管理、监督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并负责使用联邦存款保险基金。下 设6个地区分公司, 具体贯彻存款保险政策、办理保险业务, 执行对参与保险银行的监督、管理职能。2、银行存款保险基金: 也就是存款保险费,这个基金不是来源于存款者, 而是来源于加入存款保险的每一个成员银行。目前的保险费率0.83%。3、存款保险的范围和补偿:联邦存款公司负责对所有活期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账户提供存款保险

115、,但不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购买的投资基金、有价证券、安全保险箱等进行保险,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每个账户的最高保险额为1 0 万美元, 1 0 万美元以上的部分不予保险,以此使客户把自己的存款分散, 减少风险,减少补偿。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来说,已经提出要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但一直没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最大,要交的保险费最高, 但由于是国有独资由国家信用作保,破产风险最小, 因此不愿建立。小银行破产风险大,积极性很高,但假如大银行不参与,保险费太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中央银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3、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4、建立中央银行

116、的客观必要性。 5、人民币的发行程序。6、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 7、票据互换所的活动程序。8、为什么对商业银行加强监管? 9、 巴塞尔协议的 重 要 内 容 。第 九 章 货 币 需 求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观点及理论模型, 了解货币需求的宏微观及其客观性,明辨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的关系,为后几章的内容奠定基础。教学重点:由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引导我们结识货币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当然集中结识利率的作用.教学难点:探讨货币需求是否或在多大限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 后人多

117、用“ 货币必要量” 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公式表白: 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1 . 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2 .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以 M 为一定期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为各类

118、商品的交易数量, 则有: M V = P T2 .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 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 因而可视为常数; 交易量7对产出水平经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的。因此, 只有。和 M 的关系最重要: 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3 .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对P的影响, 但是反过来, 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4 .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5 . 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 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 处在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 实质是选择以如何的方式保持自己资

119、产的问题。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 有种种因素; 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M d = k P Y6 .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剑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 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 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限度的问题。 但保有货币要付出代价,

120、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己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1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奉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交易动机、防止动机和投机动机。2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 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 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3 .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 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 但持有债券, 则有两种也许: 假如利率趋于上升, 债券价格就要下跌; 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假如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 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 反之,对

121、货币需求减少, 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长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 预期利率水平下降, 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 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 反之, 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5 .因此,( 判断) 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6 . 由交易动机和防止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M = M + M 1 = L 1 ( K)+L27 . 式中的L I 、L2是作为“ 流动性偏好” 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 流动性” 指货币。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 . 发展一: 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防止性货币需求同样

122、也是利率函数的问题。 相应地,分别有如下两个函数式: 2. 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 投资者或选择货币, 或选择债券。 然而, 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此外,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益, 并且还要考虑风险,等等。所以,微观主体事实上不得不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从而引出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式中,M / P 为实际货币需求。1 1 7 s 2 - 1“= 小 户r1、Y

123、:恒久性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与货币需求正相关。2、W:非人力财富与总财富的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3 、rm 表达货币名义收益率,认为M l的货币收益率可视为零。4 、r b 和 re 分别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和非固定收益的证券收益率, 当它们增大时,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大, 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5、 1 / P -d p /d t是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属机会成本变量, 与货币需求负相关。6、U 为收入以外的可以影响货币效用的其他因素。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价( -) 考察对象的演变:从金到纸币再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二)考察范围的扩大: 费雪及其前人从宏

124、观总量上考察货币需求,而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绪则是转折于微观主体行为的持币动机, 从而扩大了对货币需求考察的范围。( 三) 货币职能的发展: 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 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考察角度转向微观, 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尚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第二节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一、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1 . 上 世 纪5 0年代建国之后, 是在与西方经济学科基本隔绝的条件下,只能就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探讨货币需求问题。2 .重要涉及的方面:货币必要量所说的“ 货币” ,是只涉及钞票,还是既涉及钞票又涉及银行结算存款。必要量公式右端的分

125、子, 除可“ 商品价格总额” , 是否还是应当列入各种支付。公司感到的资金短缺是否是货币供应局限性。贮藏钞票的需求是否也构成货币必要量的内容二、“ 1 : 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1. 所谓“ 1 : 8 ”,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假如按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可判断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公式极简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 通 中 货 币 量 ( 现 金 )2 .这个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直到20世 纪8 0年代初期, 公式始终是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这是由于公式反映了商品供应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但随

126、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的现象。三、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1 . 改革开放不久, 提出了这样的公式:货币供给 以 、文播上如上预期( 或计划)增 长 率 =经济增长率+ 物价上涨率或M = Y + P2 .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后,曾引起很多争义。但在如何拟定年度计划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实际操作中, 在如何估价货币供求对比形势中,往往引认为据。第三节货币需求面面观一、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1 . 就宏观角度而言,货币需求函数中各个变量的客观性决定了货币需求是客观的范畴。就微观主体而言,主观持有货币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 货币需求仿佛成为“ 主观”的。2 . 宏观货币

127、需求是微观货币需求的集合,那么在微观货币需求形成中起作用的人的心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宏观货币需求分析的视野之外。但是, 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对有关变量变动的反映以及心理变化,是受客观社会条件所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因而应当认可, 从微观视角论证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客观的范畴。3 . 决策当局的主观选择也是宏观货币分析中的一个不能予以忽视的因素。二、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1 . 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达:MdVV P .2 . 对的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助于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如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比较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

128、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才有也许进行。三、考虑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1、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2 023年6月份起, 人民银行广义货币供应M 2的记录口径中就增长了“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小, ,O2、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这规定严厉的科学论证。四、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产出潜力是指部分闲置的、有结合也许的资源,所蕴蓄的有效产出增长的也许性。可以促成上述资源结合而投出的货币是经济过程之所必需, 是客观的货币需求。五、货币需求是否是一拟定的量( 不是,只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1、事后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可以认定是一个拟定量。2、事前,从微

129、观角度来考察,在收入给定的条件下要受消费倾向和多种机会成本变量的影响, 而影响不也许是精确的。从宏观角度来考察, 经济生活中的不拟定、不稳定和难以预期的因素也会使那些相关关系极强的因素之间并非只能形成一个精确的数量比例。这样,本期或下期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货币需求的函数曲线第四节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1 .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2 . 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一方面是辨认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选择)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 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其他变量,如制度因

130、素等3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 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这一发展是提高货币需求分析的转折点。4 . 几十年来, 我国的银行工作者经常从事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 问题是需要提到理论高度。二、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1、资产选择的方向: 购买的金融资产、持有钞票和购买实物资产。2、资产选择的条件: 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称的剩余货币收入。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是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1. 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2. 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 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3 .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已可以观测到35%口房屋金融资产口主要耐用消

131、费品口家庭短詈资产图13-2 2002年6月底城市家庭资产结 构 ,三、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1 . ( 判断)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2 . 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应的关键。3 .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1 .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2 .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应决策的依据。3 .两者不能偏废, 要配合进行。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概念? * 2、试分析货币需求函数 3、你认为应如何建立中国的货币需

132、求函数。 人 为什么必须重视从宏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两者应如何结合。第十章 货币供应教学目的:货币供应过多与过少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过学习,规定了解货币的定义、口径, 货币供应的形成与控制机制及工具,掌握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的关系,讨论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教学重点: 货币供应过程及其控制机制。教学方法: 由于货币供应变动事关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营而对我们大家产生影响, 所以可从实际生活入手, 引起学生思考的爱好, 一起探讨、分析货币供应的有关问题。第一节货币供应的口径一、货币供应问题综述1 .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货币供应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相应的另一个侧面。2

133、 .如何使货币供应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二、钞票发行与货币供应1 . 钞票发行只是货币供应的一部分。2 .在我国,由于历史因素, 许多人一直将 钞票发行视同货币供应。1 994年, 官方才使用货币供应概念。3 . 由于货币供应中的钞票与其余部分的变动并不一致,把钞票当作货币供应会做犯错误判断。三、货币供应的多重口径1 .货币供应涉及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 l、M2、M3划分的若干层次。2 .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 通货”和M 1这两项大体一致。(-)划分货币供应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记录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 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

134、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限度,作为标准。2 .流动性较高, 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 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 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行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营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规定。( 二) 外国和IM F的M系列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2、美国现行货币供应的各层次3、日本现行货币供应的各层次4、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 9 1货币供应口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口径1、货币: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相称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 l。2、准货币:相称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美国现行货币供应的各

135、层次1、M l:处在国库、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不涉及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其他各种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性质相近的存款。 2 、M 2等 于 M l加以下各项: 存款机构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和美国银行在世界上的分支机构向美国居民发行的隔夜欧洲美元;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金额等。 3 、M 3等于M2加以下各项: 大额定期存款;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等。4、L 等于M 3加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日本现行货币供应的各层次1、M l

136、等于钞票加活期存款2、M 2加 C D 等于M l加准货币加可转让存单, 准货币是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3 、M 3 加 CD等于M 2加 CD 加邮政、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外国债券。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 1 货币供应口径。英格兰银行公布199 1 货币供应涉及: M0、M2、M4、M4c和 M 5 ,没有M l。中国采用的口径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钞票、M1=MO+活期存、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 l,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 2 ,称广义货币量; M2M l是准货币。四、

137、名义和实际货币供应1 . 名义货币供应记作M s ,实际货币供应为M s/P。年人们平常使用的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应。2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应的变动, 就也许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第二节货币供应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一、货币供应控制机制( 了解概念)货币供应控制机制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具有明确的最终目的,采用有效的政策工具,选择具体的调控对象,运用合适的调控形式, 形成诸部分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完整的调控系统。( 一) 直接型高度集中型经济模式下( 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 97 9年以前均采用)采用的方法: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及

138、利率手段等一信贷总规模( 指标管理,必要的行政命令) 一经济增长、物价水平( 二) 间接型重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控经济. 以美国为例: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等ff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 联邦基金市场、国库券市场)一 经济增长, 减少失业率, 稳定物价, 平衡国际收支。两者的比较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形式间接型准备金、利率、 汇率等经济手段, 富有弹性大量通过金融市场,少量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作用面大直接型计划指标管理, 缺少弹性通过银行纵向管理, 作用面积小二、货币供应控制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二) 贴 现 政 策 ( 三)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

139、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 特别是短期国库券, 用以影响基础货币.( 简答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来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2、使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的操作;3、通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积极出击;4、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震动性影响。( -)贴现政策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贴现率或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 贴现率f -商业银行借款成本t -贷款数量I贴现政策的效果1、再贴现率的变动有一种告示效应, 对

140、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三)法定准备率政策提高或减少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通常认为, 这是控制货币供应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法定准备率政策的效果1、即使其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 它也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发明派生存款的能力;3、 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因素持有超额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如何影响货币供应? ( 论述)中央银行的控制工具最终是要通过微观基础即居民、公司及商业银行的反映起作用的。( 一)存款货币银行

141、行为与货币供应银行重要通过两种行为影响货币供应:1、调节超额准备金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摸调节超额准备金在市场经济中,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保有量的重要动机有两个:1、成本和收益动机2、风险规避动机不管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R / D的制约。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变量则重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 二)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应当居民普遍增长钞票也即通货持有量时, 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 /D 简称作通货比一一提高;反之, 这个比率会下降。它与货币供应量负相关。对居民持币行为, 从而对通货存款

142、比产生影响的因素,重要有:1、财富效应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3、金融危机4、非法经济活动规模( 三)公司行为与货币供应1、在市场经济中, 公司在筹集运营资金和运用货币资金进行投资时, 经常与居民遵循着共同的规则或规律。2、但是, 表征公司行为对货币供应影响的特性是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影响公司资金需求的因素1、经营规模的扩大或收缩2、经营效益的高低( 四) 乘数公式的再说明金M s=m,B ; ,= c R1 .第八章第四节引述了这样的公式: 万十方2 . 对其中B、C/D和 R/D这三者的进一步的解释: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应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 存款货

143、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起作用。C/D 取决于居民、公司的持币行为。R / D 是由法定准备率rd 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 特别是其中的e ,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公司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 的形成。第三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一、财政赤字决定钞票发行量- - - - - 个最简朴的模型财政赤字决定钞票发行量- - - - - 个最简朴的模型( 一) 财政赤字界说1、国际通行的说法: 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 税收等经常性财政收入2、中国: 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 ( 税收等经常性财政收入+ 政府负债)( 二) 如何填补赤字财政收支活动通过中央银行的账户进行先收后支或先支后

144、收,支大于收一一赤字形成一一向中央银行借款一一货币供应量增长( 通货发行的增长或准备金增长)二、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赤字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一)增长税收( 二) 发行债券 ( 三)增长基础货币( -)增长税收1、货币供应总量不变。2、控制货币供应增长,减少投资积极性和贷款需求。( -)发行债券1 、若购买者是公众或商业银行,货币供应不变:公众或商业银行开出支票一一导致央行准备减少一一财政支出后又恢复。2、公众购买:假如用钞票或活期存款购买, M 1 下降,财政再支出M l, M l规模不变;假如用储蓄或定期存单购买,M 2下降,财政支出上升, 按M 2计算的货币供应不变。( 三) 增长基础货币

145、1、财政部拥有发行权:印钞机加速( 少见)2、央行购买债券或者借款:财政收入用出一一公众存款( 或再出售给央行) 一一央行准备金上升第 四 节 外 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一、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假如认定货币供应是内生变量, 那就是说, 货币供应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 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 假如肯定是外生变量, 则等于说,货币当局可以有效地调节货币供应,影响经济进程二、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1 .弗里德曼认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D / C有决定性影响一一货币供应是外生变量。2 .反对的观点: 货币供应与H , 与D / C ,与D

146、 /R之间的关系不应简朴视之。特别是D /C和D /R ,经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当成货币供应方程中的固定参数。 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D / R同H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三、中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1 .在中国是直接从货币供应能否由中央银行有效控制这一角度提出的。2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也许有简朴的肯定或否认的回答。四、能否既视为内生变量又视为外生变量1 .在计量经济学中,一个变量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不能同时作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2 . 但货币供应的决定不能机械地简化为一个理论模型。复习思考题1、 试比较说明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有何特点。 2、 微观主体的行为如何影响货

147、币供应。 ( 论述)3 、区分名义货币供应与实际货币供应有何意义。4、试剖析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教学目的: 本章将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放在一起, 并结合市场商品的总供求进行分析, 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辩证统一及互相制约关系。教学重点: 货币供求失衡的经济影响, 从而理解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结合前面己经掌握的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货币供求对经济总体的影响。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 均 衡 ( 名词解释) 是指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一种对比关,是从供求总体研

148、究货币运营状态变动的规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满足货币需求 M s=Md2、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应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WMd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O;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达成均衡状态。4 .假如货币供应是外生变量, 即由货币当局决定, 货币供应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应。第二节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一、市场总供求1 . 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应A S ,涉及消费品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 D ,涉及消费支出和投

149、资支出。2 .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品供应+ 生产品供应二、货币供应与市场总需求1 . 市场总需求, 其构成有四: 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 、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 。设总需求为D,则:D=C+I+G+X2 . 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假如由货币供应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 说明货币供应是适当的。由于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应规模, 从而也说明银行信用的掌握也适当。3 . 也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司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 不形成当期的需求, 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应, 这会形成总需求的局限性;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 或产生财政赤字,规

150、定银行信用予以填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 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应过多并从而导致总需求过旺的局面。三、市场总供应与对货币的需求1 . 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 从主线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毕生产、互换、分派和消费互相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应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2 . 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干直接引出货币供应; 能否使货币供应为流通所吸纳, 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3 .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 微观的货币需求, 其总和, 在事实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应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151、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货币供求与市场均衡的联系( 论述 )总供应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应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应,但不是等量的;货币供应成为总需求的载体, 同等的货币供应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应产生巨大影响;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的。2. 以MS、M d、A S、A 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AS - ADMd - M,五、货币供应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线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 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得到广泛

152、的认可。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应的产出效应也不同:货币供应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线的三个阶段( 选择)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牛产的资源, 且其数量又比较充足,在一定期期内增长货币供应可以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待潜在的资源运用连续一段时间并且货币供应仍继续增长后,经济中也许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当潜在资源已被充足运用但货币供应仍在继续扩张, 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应增长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线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通货膨胀

153、与通货紧缩两个经济范畴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性。了解它们的生成机制、经济社会效应以及治理对策,为调节货币流通和制定及理解货币政策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我国通货紧缩的因素分析和治理对策。教学方法: 在课堂讲授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当前我国的大体经济形势, 特别是关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部分,然后在学生把握了有关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论后学会自己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第 一 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一、通货 膨 胀 ( 名词解释) 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连续地上涨。1、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2、强 调 “ 货币价格” ,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3、 强 调 “ 总水平” ,即普遍的物价

154、水平波动;4、强 调 “ 连续上涨”, 即通货膨胀并非偶尔的价格跳动, 而是一个过程。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 .按市场机制是否直接起作用区分为公开型与隐蔽型;2 . 按价格水平上涨速度区分为爬行、温和及恶性;3 . 按是否可以预期区分为预期与非预期;4 . 按成因区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动型、结构型与体制型三、通货膨胀的度量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 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限度的度量,实际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采用的指数有三: 1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WPI3、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d e fla to

155、 r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论述)一、需求拉上说二、成本推动说二、供求混合推动说一、需求拉上说 ( 选择) 总需求实现的必要手段和载体是货币当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对比处在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可以表述为: ” 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 实 际 因 素 :如投资需求增; 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应增长过快。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应给定为假定前提的。假如投资的增长引起总供应同等规模的增长,物价水平可以不动;假如总供应不能以同等规模增长,物价水平上升较缓;假如丝毫引不起总供应增长, 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二、成本推动说这

156、是一种侧重从供应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成本推动因素有二:1、工资推动通货膨胀2 、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论成本推动理论模型在于论证: 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 当物价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下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减少。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均衡是非充足就业的均衡。三、供求混合推动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通货膨胀的因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动很难分清: 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 又有来自供应方面的因素. 即所谓“ 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当非充足就业的均衡存在时, 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

157、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 这样, 成本推动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现实。供求混合推动说第 三 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影响。( 论述 )一、产出效应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有:1、促进论2 、促退论3、中性论1 、促进论: 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根据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局限性、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状态。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成长的效应尤为明显2 、促退论: 连续的通货膨胀会经由减少效率的效应阻碍经济成长。3、中性论: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 因此, 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

158、作用会互相抵消。二、强制储蓄效应1 .这里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那么,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和公司部门的储蓄, 从而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不变。2 .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 从而导致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 这就会强制增长全社会的储蓄总量, 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 按本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 其减少部分大体相称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3 .上面的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假定, 即经济已达成充足就业水平。因此,用扩张货币的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假如尚未达

159、成充足就业水平, 生产要素闲置,这时政府扩张有效需求, 虽然也是一种强制储蓄,则不会引发物价上涨。三、收入分派效应1 .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长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长, 有时甚而是实际收入不变乃至下降。2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 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 有人收入水平会下降, 有人收入水平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导致的收入再分派, 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派效应.3 .依靠工资或薪金过活的,在物价连续上涨的时期, 工资收入只有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调整;货币工资的增长相对于物价上涨的滞后时间越长,遭受通货膨胀损失相应地也就越大。四、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

160、称财富分派效应。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许多家庭同时尚有负债, 如消费信用。因此, 家庭的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或高一些或低一些的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 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 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 每个家庭的财产净值, 在通货膨胀之下,往往会发生很大变化。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1 . 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 产品销售收入往往局限性以补进必要的原材料。一方面,

161、 地区之间上涨幅度极不均衡会导致原有商路的破坏,流通秩序的紊乱;另一方面,迅速上涨的物价, 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 正常信用关系会极度萎缩;再次,恶性通货膨胀只是投机的温床,而投机是经济机体的严重腐蚀剂。2 .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往往是政治的动荡。3 .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纸币流通制度不能维持;金银贵金属会重新成为流通、支付的手段; 经济不发达地区则会迅速向经济的实物化倒退。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第二节+ 第五节论述)一、宏观紧缩一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宏观紧缩政策的基本内容涉及:1、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 减少货币存量;提高再贴现率

162、;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率。2、紧缩性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和增长税收。止 匕 外 ,也有将紧缩性收入政策( 如控制工资) 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1 . 价格政策:如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如冻结物价; 如同公司签订反涨价协议等措施, 等等。2 . 增长有效供应政策:如减少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 刺激产出, 等等。三、指数化1. 指数化方案的通常含义是指“ 收入指数化” 。2 . 指数化的范围涉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行的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3 .对指数化措施重要功效的论证: 能借此剥夺政府来自通

163、货膨胀的收益;可以借以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克服由通货膨胀导致的分派不公;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微观主体行为, 避免出现抢购商品、储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4 .对于收入指数化方案, 也有强烈的否认意见全面实行收入指数化会提出很高的技术性规定,因此任何政府都难以实行包罗万象的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会导致工资一物价的螺旋上升,加剧通货膨胀。复习思考题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3、如何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4、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是什么?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政策在经济政策中的地位、货币政策的目的及其实现手段和效果,达

164、成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及实现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教学难点: 货币当局如何才干成功地控制货币供应量。教学重点: 考察货币当局为其货币政策所提出的政策目的和达成这些目的的战略, 从而评价货币当局在过去对货币政策的运用, 希望由此了解有关未来货币政策发展动向的某些线索。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的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 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的,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所采用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涉及:政策目的;实现目的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预期达成的政策效果。二、货币政策的目的各国货币政策的目的,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 货币政策的目的也在演变。在一

165、个国家的特定期期. 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的的. 最多的涉及经济增长、充足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经济稳定: 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的:稳定币值( 涉及稳定汇率) 。后者, 称为单目的;前者, 称为多目的。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的选择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 按 照 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的为:“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 “ 稳定”与 增 长 ”之间,有先后之序, 主次之分。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再贴现政策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 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 能对整个经济运营发生

166、影响。法定准备率:存款准备制度. 始于英国, 以法律形式出现则始于1 920 2 3 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2 0 世 纪 8 0年代以来, 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呈弱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 有些国家则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剧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政策:( 温和告示效应明显) 再贴现工具, 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的调整。各国的主导利率, 不尽相同。这一政策的作用, 除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超额准备率之外, 更反映为告示效应.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

167、性。然而,要使之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有全国性的金融市场; 作为交易对象的债券等金融工具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 简答) :( 1 ) 中央银行运用可以运用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基恩, 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 ) 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职能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可以积极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 处在被动地位。( 4 )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 必须具有一定条件。( 1

168、)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2 )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称的独立性, 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成一定规模. ( 3 ) 不需有其他政策工具进行配合。二、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名词解释) 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 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有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

169、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发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1 .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的, 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 而不能生搬硬套。2 . 中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现在已大体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3 .信用贷款, 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重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1994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的比重

170、开始下降。同时, 随着着深化改革, 更多地发挥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成为既定方向。4 .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用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 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 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M -* r / f E f Y在这个过程中,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利率的升降, 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互相作用

171、,遂有进一步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但不管有何进展, 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 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量。Mf E 1 Y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改变, 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乐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长: 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同取向的投资会引起不同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导致资产结构调整, 并最终引起Y 的变动。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称长的作用过程。在作用过

172、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目的能不能实现,为此,需要设立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择是否对的,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的能否实现。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一些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马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根据这些条件所拟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远期指标) 、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近期) 。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政 策 工 具中 介 指 标政 策 目 标近 期 目 标1近 期 目 标利率街 市 供 绐 量充 分 就 业经 济 成 氏福 定 物 价平 衡 国 际 收 支i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因素一、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简答)1. 货币政策的时滞

173、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3 .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4 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时滞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要通过一段时间,这叫做“ 时滞” 。假如收效太迟或难以拟定何时收效, 则政策自身能否成立也成问题。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呐部时滞, 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用行动的这段期;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用行动到对政策目的产生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是限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称小的变动, 假如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幅度时出现偏差,都也许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有也许使本来对的的政策走向反面。但在实际生活中,对

174、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估算,很难做到不发生误差, 这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 )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 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也许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 从而不久地做出对策。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 推出的货币政策也许归于无效。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只有在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干生效。即使当局采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终究也会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 实行对策即使不久, 对消也要有过程, 从而政策仍可奏效,众预期行为会使其效应会打折扣。( 判断)( 四) 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受到其他外来的或体制的因素所影响。由于任何

175、一项货币政策方案的贯彻,都也许给不同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利益受损时,就会强烈反映, 并形成政治压力乃至迫使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衡量货币政策效应, 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对货币政策数量效应大小的判断,一般着眼于实行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成的目的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目的的实现往往有有赖于多种政策的配套进行。因此要准确地检查货币政策效果,必须结合与其他政策之间的互相作用及作用大小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各目的之间的冲突。2、比较分析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特点。3、 货币政策中间目的的选择标准是什么。4 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有哪些问题.5、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