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0091718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协调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西部西部1212省市区大省市区大开发已取得明显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成效振兴东北振兴东北已初见成已初见成效效西部开发大有成效西部开发大有成效振兴东北振兴东北开端良好开端良好东东部部加加速速国国际际接接轨轨中部崛起相形见拙中部崛起相形见拙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一、范围:一、范围:云贵川渝藏,桂;陕甘宁青新,内蒙古云贵川渝藏,桂;陕甘宁青新,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二、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二、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利与不利条件利与不利条件丰富的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牧区和畜产品牧区和畜产品基地基地利利弊弊经济经济发展和发展和科技科技

2、技术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不适应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问题生态问题突出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土地荒漠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化的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范围一、范围黑吉辽黑吉辽区域协调发展二、东北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二、东北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煤、铁、石油、森林等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资源丰富丰富便利的便利的交通交通工农业基础工农业基础好好广阔的消费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利利弊弊传统工业传统工业设备、技术设备、技术落后落后某些某些

3、资源资源面临面临枯竭枯竭,资源型城市转型困,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难就业就业压力大压力大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区崛起一、范围:一、范围:晋、豫、皖、晋、豫、皖、鄂、湘、赣鄂、湘、赣区域协调发展二、中部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二、中部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优越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发达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网络能源、有色金属能源、有色金属丰富丰富农业农业基础好(粮、棉、油基地)基础好(粮、棉、油基地)有一定有一定工业工业基础基础利利弊弊工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工

4、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比较低比较低耕地资源耕地资源有限,有限,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水平低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化水平利用承东启西的位置,发挥交通枢纽的作利用承东启西的位置,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用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率先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展一、范围:一、范围:冀、鲁、苏、浙闽、冀、鲁、苏、浙闽、粤、琼、京、津、粤、琼、京、津、沪沪区域协调发展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地理区位、气候、地理区位、气候、地貌等;地貌等;社会经济原因:社会经济原因:产业结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思想观念、历史基础、开放政策等历史基础、开放政策等二、东部地区

5、率先发展的区位因素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三、东部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三、东部经济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优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工农业工农业(工业基地、粮棉油基地)基础(工业基地、粮棉油基地)基础好好发达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科技科技发达发达城镇化城镇化水平高水平高经济经济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高高利利弊弊能源、原材料短缺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与国加快与国际接轨际接轨区域协调发展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六省的基本状况中部六省的基本状况 国土面积

6、为国土面积为102.69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积的10.7%10.7%; 2000 2000年人口年人口3514735147万人,占全国的万人,占全国的27.8%27.8%;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1.981.98万亿元,占全国的万亿元,占全国的22.2%22.2%; 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品生产基地; 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基地。 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 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六省的优势条

7、件中部六省的优势条件重要的交通中枢地位重要的交通中枢地位有京九、京广、北同蒲有京九、京广、北同蒲太焦太焦焦柳线贯通南北焦柳线贯通南北有陇海、浙赣有陇海、浙赣湘黔线和长江横穿东西湘黔线和长江横穿东西区域协调发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有黄淮、江汉、有黄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肥洞庭湖、鄱阳湖肥沃的平原;沃的平原; 有夏季高温多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的良雨、雨热同季的良好气候;好气候; 有淮河、长江有淮河、长江干支流丰富的灌溉干支流丰富的灌溉水源;水源; 有煤、铁、有有煤、铁、有色金属、水能等多色金属、水能等多种资源;种资源;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的云

8、岗石窟山西的云岗石窟和平遥古城等和平遥古城等河南的龙门石河南的龙门石窟、中岳嵩山、窟、中岳嵩山、少林寺等少林寺等湖北的武当山、湖北的武当山、神农架、黄鹤神农架、黄鹤楼等楼等湖南的张家界、湖南的张家界、南岳衡山、岳南岳衡山、岳阳楼等阳楼等安徽的黄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皖南九华山、皖南民居等民居等江西的庐山、江西的庐山、井冈山、藤井冈山、藤王阁等王阁等区域协调发展工农业生产有良好基础工农业生产有良好基础山西为煤炭大省山西为煤炭大省河南为人口、河南为人口、粮食大省粮食大省湖北为水电大省湖北为水电大省湘、赣为有色湘、赣为有色金属大省金属大省葛 洲 坝隔 河 岩 黄淮平原的小麦、黄淮平原的小麦、棉花等

9、;棉花等; 江汉、洞庭湖、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的水稻、鄱阳湖平原的水稻、油菜等;油菜等; 众多河流、湖泊众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养殖。的淡水养殖。 丘陵低山的茶叶、丘陵低山的茶叶、毛竹、杉树等经济毛竹、杉树等经济林和用材林。林和用材林。区域协调发展大同煤矿平朔煤矿武汉轧钢洛阳化工十堰汽车马钢冶炼郑州纺织株洲车辆贵溪炼铜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六省今后发展措施中部六省今后发展措施 中部崛起应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中部崛起应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战略。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战略。1 1、关于工业化战略、关于工业化战略(1 1)对传统产业,应改革机制、更新设备、)对传统产业,应改革机制、更

10、新设备、加大科技含量,使中部地区的钢铁、有色金加大科技含量,使中部地区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和机车制造等在全国占有重属、化工、汽车和机车制造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竞要地位的行业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竞争力,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争力,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协调发展(2 2)充分发挥武汉、长沙、太原、郑州、合肥)充分发挥武汉、长沙、太原、郑州、合肥等大城市的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发展相关高技等大城市的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发展相关高技术产业;术产业;(3 3)要依托长江、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要依托长江、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干线

11、通道,形成若干经济实力雄厚的产业带和都干线通道,形成若干经济实力雄厚的产业带和都市圈。市圈。2 2、关于信息化战略、关于信息化战略 应抓住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新应抓住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新的历史性机遇,力争在较短时期内通过信息化带的历史性机遇,力争在较短时期内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动工业化。区域协调发展3 3、关于城市化战略 应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应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训,重点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整个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

12、展。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4 4、关于农业现代化战略关于农业现代化战略 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力。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中部崛起有利于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中部崛起有利于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中部是我国东西南北交往的通道,中部是我国东西南北交往的通道,这个通道畅通与否,管理体制是否符这个通道畅通与否,管理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水平是否能

13、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水平是否能让各方满意,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经让各方满意,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需要有完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需要有完善便利的、成网络状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善便利的、成网络状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区域间无人为障碍的自由贸易和交往的体制区域间无人为障碍的自由贸易和交往的体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 中部地区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中部地区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交汇点上,因此中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交汇点上,因此中部的崛起和超常规的大规模交通和通信基部的崛起和超常规的大规模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

14、建设,必将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化形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有利于东部的升级和西部的开发中部崛起有利于东部的升级和西部的开发 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中部崛起对东部升级的意义中部崛起对东部升级的意义 1 1、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顺利进行。区域协调发展 2 2、为东部新兴产业的产品提供一定的、为东部新兴产业的产品提供一定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

15、。 3 3、为东部产品西进提供更加便利的交、为东部产品西进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条件。通和通信条件。中部崛起对西部开发的意义中部崛起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1 1、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为西部他农副产品,为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结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结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条件。条件。区域协调发展 2 2、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基础设施建设装

16、备和各种产业装备。备。 3. 3.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提供完善的通道。区域协调发展 例题:例题:读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区域协调发展 1、图图1所所示示是是我我国国哪哪个个地地形形区区?该该地地区区的的河河流流有有哪哪些些水水系、水文特征系、水

17、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多支流、水量大、水流平稳、多曲流、无冰期;多支流、水量大、水流平稳、多曲流、无冰期; 长长江江中中下下游游平平原原地地势势低低平平,流流经经地地区区为为夏夏热热冬冬暖暖,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图图2中中C地地带带夏夏季季河河流流径径流流量量占占全全年年百百分分比比较较小小,为为什么什么? 该该地地带带夏夏季季受受副副热热带带高高压压控控制制,形形成成伏伏旱旱天天气气,降降水少;此时台风影响也较小。水少;此时台风影响也较小。 区域协调发展3、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18、?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地地处处我我国国地地势势第第二二、三三级级阶阶梯梯交交界界地地带带,河河流流落落差差大大,多多峡峡谷谷;且且降降水水充充沛沛,河河流流水水量量丰丰富富,故故水水能能资资源蕴藏丰富。源蕴藏丰富。 4、本本地地区区发发展展农农业业具具备备哪哪些些优优势势条条件件?发发展展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克服如何进行克服? 地地势势低低平平,热热量量充充足足,降降水水丰丰富富,生生长长期期长长,水水田田为主,作物可一年两熟。为主,作物可一年两熟。 土壤比较贫瘠(红壤);土壤比较贫瘠(红壤); 改改良良措措施施:平平原原地地区区可

19、可增增施施有有机机肥肥料料,投投放放熟熟石石灰灰( (以以中中和和土土壤壤酸酸度度) );丘丘陵陵地地区区可可种种植植茶茶树树、马马尾尾松松等等喜酸耐酸植物。喜酸耐酸植物。 区域协调发展6、马王堆汉墓、编钟等文物所属的文化副区是马王堆汉墓、编钟等文物所属的文化副区是 A、巴蜀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 B、荆湘文化副区荆湘文化副区 C、鄱阳文化副区鄱阳文化副区 D、吴越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 5、图示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至图示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至少写出两项)少写出两项) 红红壤壤的的改改良良;丘丘陵陵低低山山区区的的水水土土保保持持;退退耕耕还湖;河道的整治;河湖污染的治理等。还湖;河道的整治;河湖污染的治理等。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