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0062918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部编课内外古诗赏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部编)七年级语文(部编)古诗赏析(上)古诗赏析(上)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思君不见下渝洲。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分)分)21 1、解释词语、解释词语半轮秋:半轮秋:影:影:发:发:2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写的作用。答:答:峨眉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平羌江、清溪、

2、渝州、三峡。构。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清朗秀美的意境。的意境。3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半圆的秋月半圆的秋月月光和人的影子月光和人的影子出发出发34 4、说一下、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中中“入入”“流流”的妙处。(写出了

3、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之景?)“入入”和和“流流”两个动词描绘两个动词描绘了的了的“月影映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画面画面,不仅写了月不仅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5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依依惜别和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念之情。之情。4江南逢李龟年唐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

4、时节又逢君。1 1、解释词语、解释词语寻常:寻常: 君:君:几度:几度:2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微的无限感慨,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经常经常、平常平常指李龟年指李龟年多次多次53 3、“寻常寻常”“几度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这两个词语体现了两人两人当年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当年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4 4、赏析、

5、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译译: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再次遇见了您。析析:“落花时节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强欲

6、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遥怜怜故园菊,故园菊,应傍应傍战场开。战场开。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故园”。注释:注释:强:勉强强:勉强怜:可怜怜:可怜应傍:大概傍在应傍:大概傍在傍:靠近、接近。傍:靠近、接近。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古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首句“登高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九日”。劈头一。劈头一个个“强强”字,则表现

7、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7第二句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这里反用其意反用其意,是,是说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用事”的最高要求的最高要求。造成造成“无人送酒来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这里暗寓着题中寓着题中“行军行军”的特定环

8、境。的特定环境。81这首诗写了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本诗_、_、等词语可以等词语可以看出。(看出。(3分)分)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3.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遥怜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两句诗。作者运用作者运用想象想象的手法,描绘了战场中开放

9、的故的手法,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重阳节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九日、登高、饮酒、菊”94.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一是一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遥怜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二是以想象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以写故园菊来

10、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象各计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象各计1分,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1分)分)10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唐唐李益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沙似雪沙似雪”和和“月如霜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两个生动的两个生动的比喻比

11、喻,营造了边塞,营造了边塞的的荒凉、凄冷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的环境氛围。2.这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这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前两句写前两句写月月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为后面“尽望乡尽望乡(抒思乡情抒思乡情)”作铺垫。作铺垫。113.这首诗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具体情感是什这首诗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具体情感是什么?么?抒写了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的感情。4.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

12、画面?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似雪”大漠大漠“如霜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2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诗歌前两句通

13、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情。(4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3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

14、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荒寒和月色的凄冷;对偶对偶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3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14秋词秋词刘禹锡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15、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历代文人为了抒发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常借助那些事物?事物?答: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15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一

16、鹤排云上”中中“排排”字的表达作用。字的表达作用。“排排”,在这里是,在这里是“排开、推开排开、推开”的意思,形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观的情怀。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的理由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理由:理由: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

17、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秋日胜春朝”。163.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答:借借“鹤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观人生态度。4.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答: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

18、昂扬励志的歌。出了昂扬励志的歌。175.5.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用的是什么手法?是什么手法?答: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来表现的。6.6.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态度的影响。答:答:即使即使遭遇人生坎坷,遭遇人生坎坷,也也要不屈不饶,要不屈不饶,顽强顽强奋斗奋斗。18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

19、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和杜牧则有有“小李杜小李杜”之称。(之称。(2分)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何当:却却话巴山夜雨时话巴山夜雨时却却:;:;话话:用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君君问问/归归期期/未未有有期,巴期,巴山山/夜夜雨雨/涨涨秋秋池。何池。何当当/共共剪剪/西西窗窗烛,却烛,却话话/巴巴

20、山山/夜夜雨雨时。时。李商李商隐何何时能能够再再回叙回叙/ / / / / / / / / /19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

21、是: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D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池何当共剪西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却话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时。205.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6.简析诗中简析诗中“涨涨”字的妙处。(字的妙处。(2分)分)“涨涨”既写出巴

22、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绵绵的愁思。“涨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21二:二:1.“秋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2.两个两个“期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纸上。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

23、心境。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相见共语的期盼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5.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长安)。226.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

24、和诗人对妻子的思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7.“何当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从写法的角度赏析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的表达效果。果。这句采用这句采用对比对比的写法,将的写法,将“问归期问归期”的满怀希望的满怀希望与与“未有期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相对照,突出突出表

25、现了表现了思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237.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烛花,想像美丽,写得

26、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情。D、尾句、尾句“巴山夜雨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D2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第三、四句超越时空,

27、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全诗“期期”字和字和“巴山夜雨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君”的深情。的深情。B2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

28、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诗中“期期”字和字和“巴山夜雨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C26想象一下,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

29、,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2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 1. 陆游:陆游:诗人,号诗人,号。从他的诗句。从他的诗句“位位卑未敢忘忧国卑未敢忘忧国”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负就是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负就是。南宋爱国南宋爱国放翁放翁收复失地收复失地2 2,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但仍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后两句诗写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后两句诗写,表达自己为,表达自己为、而献身的强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抒发了炽热的烈愿望,抒发了

30、炽热的。年老体衰,闲居僻野年老体衰,闲居僻野梦中报国杀敌梦中报国杀敌收复失地、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统一祖国爱国情怀爱国情怀283. 3. 理解理解“风吹雨风吹雨”在文中的作用。在文中的作用。通过通过“风吹雨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又巧妙。“风吹雨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4.4.理解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字词作:作:;大作:大作:,指,指。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的的诗人形象。哀:诗人形象。哀:。自:自:。尚思:尚思:。阑

31、:。阑:;夜阑:;夜阑:。尽、晚;尽、晚;夜深夜深还想着还想着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处境为而感到悲哀而感到悲哀年老,体弱,多病年老,体弱,多病兴起兴起大起大起风雨来势凶猛;风雨来势凶猛;294.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由于、由于“僵卧孤村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叹连连。B B、“风吹雨风吹雨”既写实,扣题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风雨飘摇。C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

32、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场。D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5.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梦绕的情境。C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

33、的感染力。D D、“僵卧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DA30潼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拘束拘束久远久远簇簇c :簇拥簇拥不知何不知何谓平坦谓平坦31由诗入境由诗入境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

34、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为何物了,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32这首诗运用了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拟人的修辞,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少年意气。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