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294471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学史8讲 法国、意大利美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18世纪法国、意大利美学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渐渐波及全欧。“启蒙”(enlightenment)的原意就是照亮,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蒙昧,实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卢梭(17121778年)的社会契约论中得到集中的表述。社会契约论被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奉为圭臬,也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根本理论依据。笛卡尔(15961650年)的唯理论:所有科学都应统一于哲学。他试图调和机械论与上帝、灵魂以及自由的观念,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数学确实性的哲学体系。形而上学医药哲学力学物理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包括知识原理,例如上帝主要属性的定义,灵魂的非物质性以及人类的概念等。数学

2、是哲学方法的典范。 为了建立具有数学确实性的哲学体系,笛卡尔认为必须要有稳固的基础:对现存的一切提出怀疑。整个现象界是可疑的。原因很明显,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包括我们对自己身体认识,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常常做梦,梦中感觉到的事件和事物也似乎是真实的。 作为数学前提的数学的观念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数学也是思想的对象,有可能出自心灵中一种错误的根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学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比如为什么数学是十进制的?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值得怀疑的。有一点不可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将无法进行。怀疑意味着存在一个怀疑者,思维意味着存在一个思维者。由“我在怀疑”即“我思”,可以推出“我存在”。这是

3、个简单的逻辑推论。这就是笛卡尔著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证明了思想的主体是一个实体。 这个命题还提供了真理的标准。因为思维不仅是内在的,还可以达到外在世界。当我们判断一件事不可能同我们所设想的不一样时,就达到了确实性。 凡是清晰明确地被人认知的,都是绝对确实的。 数学是这样,哲学也可以这样。 理性能够把握清晰明确的知识。感觉到的只是事物的广延,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这些东西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真正的知识是根据某种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的结果。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必然是头脑里固有的、天赋的或先验的。 文学方面:法国文学在17世纪产生了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的古典主义,以戏剧的成就最

4、为突出,代表人物是高乃依(16061684年)、拉辛(16391699年)和莫里哀(16221673年)。这种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对于语言、情节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迎合宫廷的趣味。 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后来束缚了文学的发展,在17世纪末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古今之争”。这场争论实质上酝酿了后来的启蒙思想和自由精神。 美术上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一方面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自然主义的回归,另一方面弥漫着浓厚的宫廷趣味。 卢梭开创了近代浪漫的自然主义。根本观念是用自然的、审美的标准代替浮华的、功利的标准。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是道德和健康的死敌,由于科学和艺术引发种种欲望,还是奴役人的

5、根源。“奢侈很少是不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而科学与艺术则永远不会不伴随奢侈。”卢梭还对原始的、自然的生活和环境作了新的、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充分描绘和展示了自然的美及其价值。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是对以科学为主体的近代社会生活观念的一种反叛。“现代性”的问题由此而生。启蒙运动者一个重要的活动是编纂百科全书(全称是“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辞典”),又被称为“百科全书派”。首领是狄德罗。启蒙运动在意大利,则产生了维柯这样杰出的代表。1.狄德罗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年)出生在巴黎市郊的小城朗格尔。父亲是一位制刀匠人。从小在耶稣会学校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中学毕业后去巴黎耶稣会士学院

6、读书。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1746年开始与达朗贝(17171783年)主编百科全书。狄德罗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经历和才华,自己还写了一千多个词条。晚年受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邀请访问俄国,受到极高的礼遇和隆重的接待。1784年2月29日晚,狄德罗与客人谈话时说:“迈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第二天午饭后便阖然长逝。 著述有狄德罗全集。中译本狄德罗美学论文选,收录了狄德罗美学方面的主要著述。1)“美在关系”说百科全书中撰写的关于“美”的词条。在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中,我们将选择哪一个品质来说明以美为其标记的东西呢?这个品质就是“关系”:“人们在道德方面观察关系,就有了道德的美,在

7、文学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文学的美,在音乐作品中观察,就有了音乐的美,在大自然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自然的美,在人类的机械工艺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模仿的美。”构成美这一观念之基础的普遍性质,就包含在“关系”这一概念中。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这段话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是事物本身构成的关系;第二是事物与主体构成的关系。一个建筑物这部分和那部分构成关系,所产生的快感,就是美感。美就在这关系中。物体的美在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人物和事件的美也在于体现了一种关系。高乃依悲剧贺拉斯台词:“让他死吧!”置

8、换到莫里哀的喜剧司卡班的诡计就变成一种滑稽和逗趣了。“美在关系”包含有三种形态的美。第一种是同一事物内部的关系,即它的内部构成的秩序、对称、和谐的美。例如花本身的花瓣、花蕊、形状、色彩等关系就构成了花本身的美。狄德罗把这种美称为“真实的美”;第二种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构成的关系,所形成的秩序、和谐的美。例如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小桥流水等,事物彼此映照,构成一种和谐的美的环境;第三种是对象与人(客体与主体)之间构成的关系的美。这是一种与主体的情感活动息息相关的美,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人眼里出西施。后两种美是“相对的美”,即相对于丑而言的。这种美的产生都是进行比较而出现的。关系是一

9、个适用于不同质的事物的普遍概念。但是,关系的概念是表达自身的,还是指向事物的?关系概念是对于事物存在方式的一种描述或揭示,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狄德罗由此把关系分为“真实的”、“见到的”和“虚构的”(智力的)三种。前两种关系是在直观中就把握到的,“虚构的”关系是人们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例如一个雕刻家从一个大理石能够想象出一个神的雕像来。从表面上说,这种关系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里

10、,但是它的基础也在客观事物中。在这些关系中,往往越是复杂的关系越是美:一张美的面孔或一幅美的图画给人的感受比单纯一种颜色要多,星光闪闪的天空胜过蔚蓝的帷幕;风景胜过空旷的田野;建筑物胜过平平的空地;乐曲胜过单音。永远寓于关系中的美将与关系的数目以及觉察这些关系的困难程度成复合比例。关系的数目也不能无穷地增加。在美的东西中,我们只接受那些能被远见卓识清楚而容易地抓住的关系。这种远见卓识,与人们的知识、经验、智力、天赋都有关系,但绝不只是一种理性的、智力的东西。人们由此对美的认识产生出千差万别来。“美在关系”说,表现了美学理论上的一种辩证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构成的多种因素,尤其是主体的因素,从而使美

11、学走出了当时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义。这种思考方式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说法颇为接近。当然,任何我们认为美的事物确实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也可以说,任何我们认为不美的事物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究竟何种“关系”为美的、何种“关系”为不美的?狄德罗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事物的“关系”,因此,狄德罗实质上还是没有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在画论中,狄德罗把他的“关系”概念明确化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此外,狄德罗还提出“关系”要在“情境”中才能见出。在文学作品中,狄德罗要求展现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的、本来的面貌。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情境就更重要了。一切情节上的纠纷都是从人物性格引出来的。人们一般要找出显出

12、人物性格的周围情况,把这些情境互相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真实地写出人物的情境,写出人物周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人物才会真实、自然,才会获得观众的喜爱,作品才会取得成功。这些观点可以说与黑格尔一脉相承。在这些关于艺术和文学的具体论述中,我们确实可以体悟到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一种深层的含义。2)关于天才狄德罗在很多地方谈到天才,也为百科全书写了关于天才的词条。他给天才的定义是:广博的才智,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心灵,这就是天才。首先,天才比一般人敏感。大多数人只是在接受与他们的直接需要相关的事物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印象。而“天才人物心灵更为浩瀚,对万物的存在深有感受,对自然界的一切兴致勃勃,他接受的每

13、一个概念,必然唤起情感;一切使他激动,一切存于其身。”其次,天才的想象力比一般人丰富。天才的想象力经常留意人们细微的缺点,寻常的过失甚至胡闹,并常常打破常规,发现新颖的东西。天才还有一种独特的东西:喜爱自然所特有的永恒的美,并按照自己独创的模式来进行艺术创造。天才与艺术法则:从文学和艺术史来看,天才给一般的人带来标准和摹本,但也成为一些模仿者的藩篱。除非下一个天才再打破这种藩篱,创造新的艺术范式。哲学研究需要专注、审慎和严密的思考,“但是,如同在艺术里一样,天才的步伐在哲学中也清晰可辨。”有天才的人都有一种我无以名之的特殊的、隐秘的、难以下定义的心灵的品质;缺乏这种品质,就创作不出极其伟大、极

14、其美丽的东西来。天才的这种特殊的品质,他否定了是想象力、判断力、观察力、热情、风趣、敏感、情趣等素质或能力,没有下结论。因此让我们也停留在疑问之中。小结狄德罗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统一的。他要发现的美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也是要表现自然和生活本身的东西,并且展示自然和生活的本质。艺术中的一切必须符合自然的性质,不能违反自然。他对于天才的论述虽然揭示了天才的一些本质的特征,例如天才与艺术法则的关系,以及天才创造活动的特点等,但是,他的看法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从而缺乏理论本身的自足和完满。所有这些思想和观点,与狄德罗作为启蒙思想家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维柯维 柯 ( Giovanni

15、 Battista Vico 1668年 1744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小商人家庭。7岁时曾从楼上摔下来昏迷了5个小时。一生身体不好,性格忧郁暴躁。维柯自幼聪明过人,博闻强记,主要靠自学获得了大量的知识。16岁就为父亲在法庭上辩护并获胜诉。后来维柯醉心于诗歌,并由此进入希腊哲学和形上学研究。30岁左右,维柯获那不勒斯皇家大学教职,任修辞学讲师,后升为教授。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工作到退休。1744年1月20日,维柯在自己的家里安详地逝世。维柯的美学思想集中于新科学之中。1)新科学的主要意图和思想17、18世纪,西方兴起了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极大兴趣,出现了伽利略、牛顿等大科学家

16、。维柯的目标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建立一种至少可以与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匹敌甚至超过他们的科学,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本科学所描绘的是每个民族在出生、进展、成熟、衰微和灭亡过程中的历史,也就是在时间上经历过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几何学在用它的要素构成一种量的世界,或思索那个量的世界时,它就是在为它自己创造出那个量的世界。我们的新科学也是如此,但却比几何学更为真实,因为它涉及处理人类事务的各种制度,比起点、线、面和形体来,更为真实。新科学共五卷。涉及的内容包括古人类学、古代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神话学、以及哲学、史学、法哲学、诗学、美学等极其广阔的领域。全书的重点是“诗性智慧”一章,约

17、占全书的三分之二。 自然世界物理学 世界 民族世界新科学 心灵或天神世界哲学、新科学(部分)一个民族,从字源上看就是一种“出生”或“出世”,具有一种共同的起源,以及共同的语言、制度等。民族内部体制和制度的发展是独立的,不会受到外来文化交流的影响,只是内部压力或逻辑的自然发展。各个民族一起组成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制度发展是独立的,却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一切民族随混沌而来首先是这三种习俗:宗教、婚礼、葬礼。其次才是由原始制度发展起来的各种社会制度综合体。民族世界不是后来由商业、外交、战争等构成的世界,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是一个世界。 “起源于互不相识的各民族之间的一致观念必有一个共同的真理基础。”这

18、种“共同意识是一整个阶级、人民集体、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所共有的不假思索的判断。” 各民族世界产生、发展、进步的道路,遵循一种“天意”(自然法)。人在成为人类之前,就已经按照这个原则活动,并由此走向人类。因此,这不可能是人的意图,只能是天意。 不仅心灵或精神,在体格方面,这些远不具有人道的东西都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具有人道的东西。 这条公理是一个大原则,它把人类的共同意识规定为由天神意志教给诸民族的一个准则,来界定部落自然法中什么才是确凿可凭的。从此就产生出一种“心灵辞典”(mental dictionary),来替发音不同的各种语言找到根源。凭这种“心灵辞典”就可构思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来判定

19、一切民族的有时间性的历史。 通过发现“心灵词典”,去解释已经死去的语言和古代政法制度体系。 维柯的考察分成思想和语言两部分,就是语言学与哲学的结合。 语言学包括文学和历史。“凡是民俗传说都必然具有公众信仰的基础;由于有这种基础,传说才产生出来,而且由整个民族在长期中流传下来。” 新科学力图阐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体现了一种人类共同性的发展,表现出某些基本一致性或规律。2)诗性智慧(poeticwisdom) 人类的历史和世界是自己创造的。他们要凭一种智慧才能创造出民族世界。这种智慧就是诗性的。新科学就是要辨认出人们是怎样凭借诗性智慧来建成民族世界的: 我们发现各种语言和文字起源都有一个原则:原始

20、的诸异教民族,由于一种已经证实过的本性上的必然,都是些用诗性文字(poeticcharacters)来说话的诗人。这个发现就是打开本学科的万能钥匙神的时代:神的政权统治人类历史三个阶段英雄时代:神的儿子,贵族政体人的时代:民众政体,君主政体 在希腊,英雄时期大约到希罗多德时才终止。 历史的语言也分三个时期: 神的时代神的语言,一种哑口无声的语言,即象形文字或神的字母,用实物和符号。神通过预兆和神谕来向人们指挥一切,因此,“预兆和神谕是世俗是中最古老的制度”。 英雄时代象征语言,用一些英雄徽志,和神的语言一样由比喻构成; 人的时代民众语言,日常生活约定俗成的语言。 神的时代是人类的儿童期,心理也

21、是童年的心理。人类的心理功能是与人类的文化历史同步发展。 诗性智慧的萌芽是在人类的儿童期。 儿童先是凭感官来接触外界事物的印象,主要心理活动是想象,只关心事物的个别具体的形象,而不注意事物之间的抽象的性质和关系。 推理力愈弱,想象力就成比例地愈旺盛。儿童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特别生动。因此,“世界在最初的童年时代所形成的诗性意象何以特别生动。”原始民族创造时的那种心灵状态,浑身都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 原始人把同类中一切物种或特殊事例都转化成想象的类型: 打雷闪电神力的人咆哮天神、雷神。 这是神和宗教的起源,也就是神话和诗的起源。古代各民族各有各的天神约夫和赫库勒斯,起源时都具有诗的特

22、性。 各异教民族普遍相信这种语言的学问就是占卜,希腊人把它称为神学,意思就是神的语言的学问。 由于原始形象思维,诗歌是人类早期普遍的作品。在亚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希腊和拉丁这些民族中间,语言都是从史诗音律开始,然后过渡到抑扬格,最后才变成散文。这个事实使得古代诗人的历史具有确凿可凭性,也说明在日耳曼语言里,特别在叙利亚那个农民区域里何以有那么多的自然的运用诗律的作者,而在西班牙、法兰西和意大利的民族语言中最初的作家们也都用诗体。在东方人、埃及人、希腊人和拉丁人当中,最初的作家们以及在复归的野蛮时代用欧洲近代语言来写作的作家们,全是些诗人。在世界童年时期,人们按照本性就都是崇高的诗人。这种

23、诗性智慧,就是世界中最初的智慧。神学诗人们把大部分物体都想象成为神的实体,这里展示的是一种诗性的形上学。我们也可以把同样的诗当作诗性的逻辑来看,诗凭这种诗性逻辑来指明神的实体的意义。古代人的智慧就是神学诗人们的智慧,他们无疑是最初的哲人。因此,荷马史诗是野蛮状态中的希腊各族的自然法的两座大宝库。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包含的意义是整个希腊古代的历史、哲学和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 荷马实质上是希腊政治体制的创建人,是一切其他诗人的祖宗,是一切希腊流派哲学的源泉,是整个世界的最早的历史家。但是,希腊史诗应该是由全体希腊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荷马的含义是盲人,盲人有持久地、惊人的记

24、忆力。直到荷马时代甚至更晚的时代尚未发明出共同的字母。人类在看到个别具体事物时必然浑身都是生动的感觉,用强烈的想象力去领会和放大那些事物,用尖锐的巧智(wit)把他们归到想象性的类概念中去,用坚强的记忆力把它们保存住。荷马是古代流浪的盲人歌手总称。从对古代人类历史的这种独特、深刻的研究中,维柯概括出这样一些规律:最初各民族都用诗性文字来思想,用寓言故事来说话,用象形文字来书写。而这三项原应是哲学在研究人类思想,语言学在研究人类文字之中都应运用的一些在本质上就是确实可凭的原则。 3)诗性思维特征诗性思维,也是儿童们的一种思维特征。“诗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赋予感觉和情欲于本无感觉的事物。儿童的特点就

25、在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戏和它们交谈,仿佛它们就是些有生命的人。” 具体来说,儿童的思维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想象性的类概念。 “儿童们的自然本性就是这样:凡是碰到与他们最早认识到的一批男人、女人或事物有些类似或关系的男人、女人和事物,就会以最早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以最早的名称来称呼他们。” 这就是“想象性的类概念”:对同类事物的认识仍是形象或具象的。比如,埃及把发明的人都叫做赫尔弥斯。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是英雄的勇猛的代称,尤利西斯是英雄智慧的统摄。整个古代神话或寓言故事,实质上也是一种“想象性的类概念”的产品。 第二是以己度物的隐喻。 “人们在认识不到产生事物的自然原因,而且也不能拿同类事物进

26、行类比来说明这些原因时,人们就把自己的本性移加到那些事物上去,例如俗话说磁石爱铁。”原因是原始人还没有把抽象的形式和属性从事物上面抽出来的能力。最初的诗人们就用这种隐喻,让一些物体成为具有生命实质的真事真物,并用以己度物的方式,使它们也有感觉和情欲,这样就用它们来造成一些寓言故事。所以每一个这样形成的隐喻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寓言故事。修辞中的隐喻格(metaphor)就是由诗的逻辑派生的。“凡是最初的比喻(tropes)都来自这种诗性逻辑的系定理或必然结果。”最初的诗人们给事物命名,就是运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这种感性意象就是替换(synecdoche)和转喻(metonymy)的来源:在一切语种

27、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达方法都是用人体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例如用“首”(头)来表达顶或开始,用“额”或“肩”来表达一座山的部位,针和土豆都有“眼”,杯或壶都可以有“嘴”,耙、锯或梳都可以有“齿”,任何空隙或洞都可叫“口”,麦穗的“须”,鞋的“舌”,河的“咽喉”,地的“颈”,海的“手臂”,钟的指针叫做“手”,“心”代表中央,船帆的“腹部”,“脚”代表终点或底,果实的“肉”,岩石或矿的“脉”,“葡萄的血”代表酒,地的“腹部”,天或海“微笑”,风“吹”,波浪“呜咽”,物体在重压下“呻吟”,拉丁地区农民们常说田地“干渴”,“生产果实”,让粮食“肿胀”了,我们意大利乡下人说

28、植物在“讲恋爱”,葡萄长的“欢”,流脂的树在“哭泣”古代人们把他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同时也把自己变成整个世界了。人类过了儿童期,想象力衰退,推理力增强,诗歌创作就不是普遍的。而到了“人的时期”,诗歌就要让位给哲学。因为这种诗性的思维与哲学的、抽象思维是对立的。人类思维的抽象能力愈弱,想象力也就愈强。按诗的本性,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是高明的诗人,又是高明的形上学家,因为形上学要把心智从各种感官方面抽开,而诗的功能却把整个心灵沉浸到感官里去,形上学飞向共相,而诗的功能却要深深地沉浸到殊相里去。维柯在这里所论及的诗性思维的一些特征,实质上也是诗人把握世界的方式。这些特征,不仅在原始人类,

29、而且也在现代诗人和各种艺术家的身上都会体现出来。因此,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很深刻的问题。小结新科学是历史哲学方面的奠基性著作,展示了关于古代历史、语言、思想、法律、文化诸多方面极其渊博的知识,发现了一些重大的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例如关于自然法学、原始思维、集体心理、原始艺术和语言起源及性质等。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理论也不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深度。维柯从心理、性格、宗教、语言、法律、政治包括科学和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原始人类的诗性智慧。这个观点涉及到美学的根本问题,即审美地(诗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问题。因此,克罗齐认为维柯是美学学科的奠基人。诗性智慧直接关涉到诗和艺术的思维方式问题,也即哲学的、抽象的思维方式与诗的、形象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美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形象思维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