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16567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1 稳态的生理意义每课一练 苏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细胞内液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可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且淋巴是由组织液直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答案:C2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D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解析:由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淋巴循环

2、巴根据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发生物质交换的知识,可判断A、B、C、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答案:D3下列属于人体或哺乳动物“内环境”的是()A心房腔内的血浆 B膀胱腔内的尿液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肺泡腔内的气体解析:正确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概念是关键,其实“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就是内环境,而细胞外液与内环境属于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事实上人的呼吸道、肺、消化道、输卵管、输尿管等的空腔,都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的范畴。答案:A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答案:B5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

3、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有的人到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氧的含量降低,会因供氧不足、脑细胞供能不足而导致头痛,肌肉细胞供能不足而导致乏力,为了输送更多氧气,出现心跳加快、代谢紊乱的现象。答案:C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

4、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解析: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答案:D二、简答题7下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1)若为毛细血管壁,则其余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_,_,_,_。(2)写出下列各细胞的细胞外液(或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_。细胞的内环境是:_。细胞的内环境是:_。(3)写出液体、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_(用箭头表示方向)。解析:图中为毛细血管壁,为红

5、细胞(或其他血细胞),为血浆,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液体之间的渗透关系是。答案:(1)红细胞(或其他血细胞)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2)组织液和血浆血浆组织液(3)能力提高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使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增大,促进组织液的生成增加。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淋巴的生成也增加。答案:A2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解析: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每一个理化性质对健康人而言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所以A选项不符合要求。而稳态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来讲是必要条件,如温度和pH的变化将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活性,机体内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C

7、、D选项错误。血浆中转氨酶数量变化可以作为诊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因为转氨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但如果肝功能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就会使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使血浆中转氨酶的数量高于正常人,以此作为诊断肝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答案:B点拨:一般情况下,内环境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小腿抽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尿毒症组织水肿A B C D解析: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血浆中缺Ca2引起的。尿毒症是体内尿素等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体外而造成的。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滞留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

8、红细胞中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答案:B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可用简明语言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

9、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与内环境进行O2和CO2的交换,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答案:B6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

10、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及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答案:B二、简答题7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

11、至少需要经过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增多的实例_。(5)正常人内的pH通常维持在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物质。(6)内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和_。答案:(1)(2)自由扩散6三(3)中含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血浆蛋白质减少、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等(举出一例即可)(5)7.357.45缓冲(6

12、)适宜的温度pH8(原创题)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层生物膜。(6)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

13、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细胞内液。)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再分解为CO2和H2O,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6)成熟的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