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842240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10月11日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十七大报告又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一、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与中医基础范畴(一)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

2、必然与偶然 可能与现实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二)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范畴阴阳、五行五脏与六腑、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八纲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

3、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类经图翼五行统论曰:“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三)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视域下的中医基本范畴1、矛盾与阴阳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阴阳对立周易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对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诠释正常人体: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诠释致病原因: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诠释药物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四气:寒、热、温、凉,属阳。(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酸、苦、甘、辛、咸,

4、属阴。辛味行散、甘味益气、淡味渗泄,如桂枝、甘草、茯苓等,属阳;酸味收敛、苦味泻下,如芍药、大黄等,属阴;苦味润下,如芒硝等,属阴。升降沉浮:凡药质轻具升浮作用,如桑叶、菊花等,属阳。凡药质重具沉降作用,如龟板、赭石等,属阴。阴阳互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阴阳互根在医学中的应用诠释人体生理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诠释病理变化:阴阳相损:阳损及阴、阴损累阳阴阳相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确立治则:如:滋阴补阳、举阴托阳 阳生阴长、阴阳消长四季的变化体现了阴阳消长的原则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5、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诠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诠释病理变化规律: 阴阳偏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阳邪亢盛之热证阴盛,阴邪亢进之寒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消长) 阴阳偏衰:阴虚:人体阴液亏损所致阳虚:人体阳气损耗所知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消长)确立治则:阴阳偏盛:阳盛:热者寒之阴盛:寒者热之阴阳偏衰:阴虚有热:滋阴以清热阳虚有寒:益阳以祛寒素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转化:阴阳消长的量变与阴阳转化的质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6、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转化在医学中的应用: 诠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诠释病症演变和治则: 病症部位:表里 病症性质:寒热 邪正盛衰:虚实2、联系与发展的总特征与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

7、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治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上为荧惑星。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上为镇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上为太白星。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上为辰星。”五行特征:木:发生、条达火:炎热、向上土:长养、化育金:清静、收杀水:寒冷、向下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阐释人体与自然的关系阐释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及传变关系五行生克规律在医学上的应用:阐释五脏病变传变规律:相生传变:母病及子,如肝病传心子病犯母,如肝病传肾相克传变:相乘:相克太过为病,如“木乘土”,即肝病传

8、脾。 相侮:反客为害为病,如“木侮金”,即肝病传肺。指导诊断确立治则:诊断:如胃病属土,兼有泛酸,就属肝木犯脾土之病。治则:如肝病传脾,先培土(补脾),以防传变。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壮水制火药物的五色、五味入五脏3、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与中医学辩证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辩证: 气症:气虚、气陷、气滞、气逆 血症:血虚、血瘀、血热脏腑辨证: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六经辩证: 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 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二、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与中医学的范畴体系(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二)中医基础的理论背景及其范畴体

9、系1、古天文学理论背景及其范畴体系2、五运六气理论的背景及其范畴体系(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整理中医学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生天通气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说: “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偬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现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九星: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左辅星与右弼星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曰: “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结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