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华南农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841258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学-华南农大(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兽医学中兽医学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1.1.阴阳学说阴阳学说n中兽医学特点中兽医学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诊治。整体观念、辨证诊治。n阴阳概念:阴阳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n中兽医用它们概括和说明医学领域里在解剖、生理、病中兽医用它们概括和说明医学领域里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n阴阳之间关系阴阳之间关系 n阴

2、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极必反物极必反”。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1.1.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n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运动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运动和变化。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和变化。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性及其“相生相生”和和“相克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n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木

3、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涵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涵木。n五行相克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n五行相乘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即相克太过。n五行相侮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即反克,又称“反侮反侮”。金金-肺肺生生克克土土-脾脾火火-心心木木-肝肝水水-肾肾生生生生生生生生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体五体 五窍五窍五志五志木木肝肝胆胆筋筋目目怒

4、怒火火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喜喜土土脾脾胃胃肌肉肌肉口口思思金金肺肺大肠大肠 皮毛皮毛鼻鼻悲悲水水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耳恐恐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1.1. 五行学说与人体关系五行学说与人体关系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概念概念n五脏的含义及特点五脏的含义及特点n五脏:五脏:即即心、肝、脾、肺、肾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共同功能特点是官,共同功能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藏精气而不泻”。前人把心包列入。前人把心包列入又称六脏,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又称六脏,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病变基本

5、同于心脏,故习惯上把它归属于心,仍称五脏。病变基本同于心脏,故习惯上把它归属于心,仍称五脏。n五脏与五腑相表里:五脏与五腑相表里: 脾脾- -胃;胃; 心心- -小肠;肺小肠;肺- -大肠;肾大肠;肾- -膀胱;肝膀胱;肝- -胆。胆。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功能五脏功能n心的功能:心的功能: 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汗;心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汗;心开窍于舌。n肺的功能肺的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主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n肝的功能肝的功能

6、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功能五脏功能n脾的功能脾的功能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n肾的功能肾的功能 肾藏精;肾主命门之火;肾主水肾藏精;肾主命门之火;肾主水 ;肾主纳气;肾主纳气;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n六腑的含义及特点六腑的含义及特点n六腑:六腑:是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的总称,其的总称,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水

7、谷,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水谷,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气的功能分类气的功能分类n概念:概念:是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是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n功能:功能: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n气的分类气的分类 就气的生成和作用而言,主要有就气的生成和作用而言,主

8、要有元气、宗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气、营气、卫气四种。四种。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常见病证- -气虚气虚n气的病证分类:气的病证分类:临床常见的有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滞、气气虚、气陷、气滞、气逆逆四种。四种。n气虚气虚 全身或某一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全身或某一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n症状症状 耳耷头低,被毛粗乱,役时多汗,四肢无力,耳耷头低,被毛粗乱,役时多汗,四肢无力,气短而促,叫声低微,运动时诸症加剧,舌淡无苔,脉气短而促,叫声低微,运动时诸症加剧,舌淡无苔,脉虚弱。虚弱。n治则治则 补气。补气。n方例方例 四君

9、子汤四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常见病证- -气陷气陷n气陷证气陷证 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证候,属气虚证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证候,属气虚证的一种,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其主要发生于的一种,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其主要发生于中焦,故又称中焦,故又称“中气下陷中气下陷”。n主证主证 少气倦怠,内脏下垂,脱肛或阴道、子宫脱出,少气倦怠,内脏下垂,脱肛或阴道、子宫脱出,久泄久痢,口唇不收,弛缓下垂、舌淡,无苔,脉虚久泄久痢,口唇不收,弛缓下垂、舌淡,无苔,脉虚弱。弱。n治则

10、治则 升举中气。升举中气。n方例方例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见补虚方)加减。(见补虚方)加减。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常见病证- -气滞气滞n气滞证气滞证 是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的气机阻滞,是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的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所表现出的证候。此外,气虚运行无力,运行不畅所表现出的证候。此外,气虚运行无力, 也可发生气滞。也可发生气滞。n主证主证 胀满、疼痛。胀满、疼痛。n治则治则 行气。行气。n方例方例 越鞠丸、橘皮散等(均见理气方)加减越鞠丸、橘皮散等(均见理气方)加减。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

11、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常见病证- -气逆气逆n气逆证气逆证 是指气的下降受阻,不降反逆所表现是指气的下降受阻,不降反逆所表现 出的证候。多指肺、胃之气上逆。出的证候。多指肺、胃之气上逆。n主证主证 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胃气上逆,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胃气上逆, 则见嗳气,呕吐。则见嗳气,呕吐。n治则治则 降气镇逆。降气镇逆。n方例方例 肺气上逆:苏子降气汤;肺气上逆:苏子降气汤; 胃气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上逆:旋覆代赭汤。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的功能血的功能n血的含义血的含义 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n它依靠气的推

12、动,循着经脉流注周身,具有很强的营养它依靠气的推动,循着经脉流注周身,具有很强的营养与滋润作用,是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重与滋润作用,是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要物质。n血的生理功能血的生理功能 1.1.营养和滋润全身;营养和滋润全身; 2.2.藏神藏神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病证- -血虚血虚n临床上常见:临床上常见:有有血虚、血瘀、血热、出血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四种。四种。n血虚证血虚证 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为全身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

13、现为全身虚弱的证候。虚弱的证候。n主证主证 可视黏膜淡白、苍白或黄白,四肢麻痹,可视黏膜淡白、苍白或黄白,四肢麻痹,甚至抽搐,心悸,苔白,脉细无力。甚至抽搐,心悸,苔白,脉细无力。n治则治则 补血。补血。n方例方例 四物汤四物汤(见补虚方)加减(见补虚方)加减( (熟地黄、白芍、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川芎) )。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病证- -血瘀血瘀n血瘀证血瘀证 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的血液运行受阻,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的血液运行受阻,或存在离经之血的证候。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或存在离经之血的证候。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有寒凝、气滞、气虚、跌打

14、损伤等。有寒凝、气滞、气虚、跌打损伤等。n主证主证 局部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局部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夜间痛甚,皮肤粗糙起鳞,出血,舌有瘀点、夜间痛甚,皮肤粗糙起鳞,出血,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瘀斑,脉细涩。n治则治则 活血祛瘀。活血祛瘀。n方例方例 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见理血方)加减。见理血方)加减。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病证- -血热血热n血热证血热证 是热邪侵犯血分而引起的病证,多由是热邪侵犯血分而引起的病证,多由外感热邪深入血分所致。外感热邪深入血分所致。n主证主证 身热,躁动不安或昏迷,出血发癍,口身热,躁

15、动不安或昏迷,出血发癍,口干津少,舌质红绛,脉细数。干津少,舌质红绛,脉细数。n方例方例 犀角地黄汤(见清热方)加减。犀角地黄汤(见清热方)加减。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2.2. 脏腑学说与气血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病证- -出血出血n出血证出血证 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溢出脉管之外。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溢出脉管之外。n临床可见:临床可见:气虚出血,表现慢性出血如便血,气虚出血,表现慢性出血如便血,治疗补脾摄血。治疗补脾摄血。n血热出血:血热出血:表现有出血斑点,治疗清热凉血。表现有出血斑点,治疗清热凉血。n外伤出血,治疗收敛止血。外伤出血,治疗收敛止血。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3.3.经络经络-组

16、成及分类组成及分类n经络概念经络概念 是动物体内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的通路。n经络在体内纵横交错,内外连接,遍布全身,无处不至,经络在体内纵横交错,内外连接,遍布全身,无处不至,把动物体的把动物体的脏腑、器官、组织都紧密脏腑、器官、组织都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个有机的统一整体。n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组成组成 主要由主要由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体表部分等四部分组成。等四部分组成。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3

17、.3.经络经络-功能功能n生理方面生理方面1 1运行气血,温养全身。运行气血,温养全身。2 2协调脏腑,联系周身。协调脏腑,联系周身。3 3护卫体表,抗御外邪。护卫体表,抗御外邪。n病理方面病理方面1 1传导病邪。传导病邪。 2 2反映病变。反映病变。n治疗方面治疗方面1 1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2 2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4.4.病因病因-分类分类n六淫六淫 即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即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候变化,称为六气。n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8、(1 1)外感性:()外感性:(2 2)季节性:()季节性:(3 3)兼挟性:()兼挟性:(4 4)转化性:)转化性:n内伤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 主要包括饲养失宜和管理不当,主要包括饲养失宜和管理不当,可概括为可概括为饥、饱、劳、役饥、饱、劳、役四种。四种。n 痰饮、瘀血、疫疠及其他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疫疠及其他致病因素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1.1.诊法诊法n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四种,简称简称“四诊四诊”。其中,。其中,察口色和切脉察口色和切脉是是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n舌色舌色 白色白色 主虚证;主虚证;

19、 赤色赤色 主热证;主热证; 青色青色 主寒、主痛、主风;主寒、主痛、主风; 黄色黄色 主湿;主湿; 黑色黑色 主寒极、热极。主寒极、热极。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1.1.诊法诊法口色口色n舌苔舌苔 白苔白苔 主表证、寒证。主表证、寒证。 黄苔黄苔 主里证、热证。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灰黑苔 主热、主寒湿。主热、主寒湿。n舌形舌形 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一、环境与健康一、环境与健康 2.2.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n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的分类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主要分为按污染物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生生物性物性污染、污染、化

20、学性化学性污染、污染、物理性物理性污染。污染。n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n在在n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对环境产生危害的n在在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1.1.诊法诊法切脉切脉n切脉,是用手指切按患畜一定部位的动脉,根据切脉,是用手指切按患畜一定部位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1 1)马属动物)马属动物 切双凫脉或颌外动脉。切双凫脉或颌外动脉。(2 2)牛)牛 切尾动脉。切尾动脉。(3 3)猪、羊、犬)猪、羊、犬 切股内动脉。切股内动脉。n浮脉与沉脉浮脉与沉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浅相反的两种脉象脉搏显现部位深浅相反的两种脉象n迟脉与数脉迟脉与数脉 是脉

21、搏快慢相反的两种脉象。是脉搏快慢相反的两种脉象。n虚脉与实脉虚脉与实脉 是脉搏力量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是脉搏力量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n表、里表、里n表证的治疗宜采用汗法,又称解表法,根据寒热轻重的表证的治疗宜采用汗法,又称解表法,根据寒热轻重的不同,或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不同,或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n里证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分里证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温、清、补、消、泻诸法。别采用温、清、补、消、泻诸法。n寒、热寒、热n“寒者热之寒者热之”。故治疗寒证宜采用温法,根据病情,或。故治疗

22、寒证宜采用温法,根据病情,或辛温解表,或温中散寒,或温肾壮阳。辛温解表,或温中散寒,或温肾壮阳。n“热者寒之热者寒之”。故治疗热证宜用清法,根据病情或辛凉。故治疗热证宜用清法,根据病情或辛凉解表,或清热泻火,或壮水滋阴。解表,或清热泻火,或壮水滋阴。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n虚、实虚、实n“虚则补之虚则补之”。故治疗虚证宜采用补法,或补气,或补。故治疗虚证宜采用补法,或补气,或补血,或气血双补;或滋阴,或助阳,或阴阳双补。血,或气血双补;或滋阴,或助阳,或阴阳双补。n“实则泻之实则泻之”。故治疗实证宜采用泻法,除攻里泻下之。故治疗实证宜采用泻法,除攻里泻下之外

23、,还包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涤痰逐饮、平喘降逆、外,还包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涤痰逐饮、平喘降逆、理气消导等法。理气消导等法。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心与小肠病证心与小肠病证n心气虚心气虚 多由久病体虚,暴病伤正,误治、失多由久病体虚,暴病伤正,误治、失治,老龄脏气亏虚等因素引起。治,老龄脏气亏虚等因素引起。n主证主证 心悸,气短乏力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运动后尤甚,自汗,运动后尤甚,舌淡苔白,脉虚。舌淡苔白,脉虚。n治则治则 养心益气,安神定悸。养心益气,安神定悸。n方例方例 养心汤养心汤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

24、证n痰火扰心痰火扰心 多因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多因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所致。盛,上扰心神所致。n主证主证 发热,气粗,眼急惊狂,蹬槽越桩,狂发热,气粗,眼急惊狂,蹬槽越桩,狂躁奔走,咬物伤人以及一些其它兴奋型的表现,躁奔走,咬物伤人以及一些其它兴奋型的表现,苔黄腻,脉滑数。苔黄腻,脉滑数。n治则治则 清心祛痰,镇惊安神。清心祛痰,镇惊安神。n方例方例 镇心散或朱砂散加减。镇心散或朱砂散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小肠中寒小肠中寒 多因外感寒邪或内伤阴冷所致。多因外感寒邪或内伤阴冷所致。n主证主证 腹痛起卧,肠鸣,粪便稀薄,口内湿滑,

25、腹痛起卧,肠鸣,粪便稀薄,口内湿滑,口流清涎,口色青白,脉象沉迟。口流清涎,口色青白,脉象沉迟。n治则治则 温阳散寒,行气止痛。温阳散寒,行气止痛。n方例方例 橘皮散橘皮散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肝与胆病证肝与胆病证n肝火上炎肝火上炎 多由多由外感风热外感风热或由或由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而化火所致。而化火所致。n主证主证 两目红肿,羞明流泪,睛生翳障,视力障两目红肿,羞明流泪,睛生翳障,视力障碍碍,或有鼻衄,粪便干燥,尿浓赤黄,口色鲜红,或有鼻衄,粪便干燥,尿浓赤黄,口色鲜红,脉象弦数。脉象弦数。n治则治则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清肝泻火,明目退翳。n

26、方例方例 决明散或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加龙胆泻肝汤加减。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肝胆湿热肝胆湿热 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胃运化失常,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n主证主证 黄疸黄疸鲜明如橘色,尿液短赤或黄而浑浊。鲜明如橘色,尿液短赤或黄而浑浊。母畜带下母畜带下黄臭,外阴瘙痒黄臭,外阴瘙痒,公畜睾丸肿胀热痛,公畜睾丸肿胀热痛,阴囊湿疹,舌苔黄腻,阴囊湿疹,舌苔黄腻,脉弦脉弦数。数。n治则治则 清利肝胆湿热。清利肝胆湿热。n方例方例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

27、辨证脏腑辨证n脾气下陷脾气下陷 多由脾不健运进一步发展而来,见多由脾不健运进一步发展而来,见于久泻久痢,直肠脱,阴道脱,子宫脱等证。于久泻久痢,直肠脱,阴道脱,子宫脱等证。n主证主证 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脱或阴道脱,尿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脱或阴道脱,尿淋漓难尽,并伴有体瘦毛焦,倦怠肯卧,多卧少淋漓难尽,并伴有体瘦毛焦,倦怠肯卧,多卧少立,草料迟细,口色淡白,苔白,脉虚等。立,草料迟细,口色淡白,苔白,脉虚等。n治则治则 益气升阳。益气升阳。n方例方例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的分类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主要

28、分为按污染物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生生物性物性污染、污染、化学性化学性污染、污染、物理性物理性污染。污染。n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n在在n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对环境产生危害的n在在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胃寒胃寒 多由外感风寒,或饮喂失调,如长期过食多由外感风寒,或饮喂失调,如长期过食冰冻草料,暴饮冷水等。见于消化不良病程中。冰冻草料,暴饮冷水等。见于消化不良病程中。n主证主证 形寒怕冷,耳鼻发凉,食欲减退,粪便稀形寒怕冷,耳鼻发凉,食欲减退,粪便稀软,尿液清长,口腔湿滑或口流清涎,口色淡或软,尿液清长,口腔湿滑或口流清涎,口色淡或青白,苔白而滑,脉象沉迟。青白,

29、苔白而滑,脉象沉迟。n治则治则 温胃散寒。温胃散寒。n方例方例 桂心散加减。桂心散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胃食滞胃食滞 多由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不化,多由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不化,或草料不易消化,停滞于胃所致。或草料不易消化,停滞于胃所致。n主证主证 不食,肚腹胀满,嗳气酸臭,腹痛起卧,不食,肚腹胀满,嗳气酸臭,腹痛起卧,粪干或泄泻,矢气酸臭,口色深红而燥,苔厚腻,粪干或泄泻,矢气酸臭,口色深红而燥,苔厚腻,脉滑实。脉滑实。n治则治则 消食导滞。消食导滞。n方例方例 病情轻者,可用曲蘖散加减;病情重者,病情轻者,可用曲蘖散加减;病情重者,可用调

30、气攻坚散加减。可用调气攻坚散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肺与大肠病证肺与大肠病证n肺气虚肺气虚 多因久病咳喘伤及肺气,或其它脏器病变多因久病咳喘伤及肺气,或其它脏器病变影响及肺,使肺气虚弱而成。影响及肺,使肺气虚弱而成。n主证主证 久咳气喘,且咳喘无力,动则喘甚,鼻流清久咳气喘,且咳喘无力,动则喘甚,鼻流清涕,畏寒喜暖,易于感冒,容易出汗,日渐削瘦,涕,畏寒喜暖,易于感冒,容易出汗,日渐削瘦,皮燥毛焦,倦怠肯卧,口色淡白,脉象细弱皮燥毛焦,倦怠肯卧,口色淡白,脉象细弱n治则治则 补肺益气,止咳定喘。补肺益气,止咳定喘。n方例方例 补肺散加减。补肺散加减。二

31、、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肺热咳喘肺热咳喘 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而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而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见于咽喉炎,急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见于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等病。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等病。n主证主证 咳声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涕黄咳声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涕黄而粘稠,咽喉肿痛,粪便干燥,尿液短赤,口渴而粘稠,咽喉肿痛,粪便干燥,尿液短赤,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n治则治则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肺化痰,止咳平喘。n方例方例 麻杏石甘汤或清肺散加

32、减。麻杏石甘汤或清肺散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食积大肠食积大肠 多因过饥暴食,或草料突换,或久渴多因过饥暴食,或草料突换,或久渴失饮,或劳逸失度,或老畜咀嚼不全,致使草料失饮,或劳逸失度,或老畜咀嚼不全,致使草料停于肠中,而成此病。见于结症。停于肠中,而成此病。见于结症。n主证主证 粪便不通,肚腹胀满,回头观腹,不时起粪便不通,肚腹胀满,回头观腹,不时起卧,饮食欲废绝,口腔酸臭,尿少色浓,口色赤卧,饮食欲废绝,口腔酸臭,尿少色浓,口色赤红,舌苔黄厚,脉象沉而有力。红,舌苔黄厚,脉象沉而有力。n治则治则 通便攻下,行气止痛。通便攻下,行气止痛。n方例方例

33、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肾与膀胱病证肾与膀胱病证n肾阳虚衰肾阳虚衰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肾,或劳损过度,素体阳虚,或久病伤肾,或劳损过度,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均可导致肾阳虚衰。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均可导致肾阳虚衰。n主证主证 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腰痿,腰退不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腰痿,腰退不灵,难起难卧,四肢下部浮肿,粪便稀软或泄泻,灵,难起难卧,四肢下部浮肿,粪便稀软或泄泻,小便减少,公畜性欲减退,阳痿不举,垂缕不收,小便减少,公畜性欲减退,阳痿不举,垂缕不收,母畜宫寒不孕。口色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母畜宫寒不孕。口

34、色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n治则治则 温补肾阳。温补肾阳。n方例方例 肾气散肾气散加减。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2.2.辨证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膀胱湿热膀胱湿热 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受阻所致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受阻所致n主证主证 尿频而急,尿液排出困难,常作排尿姿势,尿频而急,尿液排出困难,常作排尿姿势,痛苦不安,或尿淋漓,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痛苦不安,或尿淋漓,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有砂石,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有砂石,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n治则治则 清利湿热。清利湿热。n方例方例 八正散加减。八正散加减。二、辩证施治二、辩证施治 3.3.防治法则防治法则n治未病治

35、未病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变。所以,其内容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变。所以,其内容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n主要治则主要治则 就是治疗动物疾病的法则。包括扶正与就是治疗动物疾病的法则。包括扶正与祛邪、治病求本、同治与异治等方面的内容。祛邪、治病求本、同治与异治等方面的内容。n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n八法八法 即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药物八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治疗的基本方法。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而八法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36、。种方法,而八法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1.1.中药性能中药性能n四气的含义四气的含义 是指药物具有的寒、凉、温、热是指药物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也称四性。四种不同药性,也称四性。n四气的属性和作用四气的属性和作用 凡是能够治疗热性证候的凡是能够治疗热性证候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证候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证候的药物,便认为是温性或热性。的药物,便认为是温性或热性。n四气的临床意义四气的临床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三、中药性能及方剂

37、组成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1.1.中药性能中药性能n五味五味 是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是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常附于酸味。同药味。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常附于酸味。n酸、涩:酸、涩:收敛、固涩;收敛、固涩;n苦:苦:清热泄降、燥湿、坚阴;清热泄降、燥湿、坚阴;n咸:咸:泻下、软坚;泻下、软坚;n辛:辛:发散、行气、行血;发散、行气、行血;n甘:甘:和中缓急、滋补;和中缓急、滋补;n淡:淡:渗湿、利尿;渗湿、利尿;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1.1.中药性能中药性能n归经的含义归经的含义 是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38、,即是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即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例如:有黄连偏于清心热,黄芩偏于清肺热,龙胆偏于例如:有黄连偏于清心热,黄芩偏于清肺热,龙胆偏于清肝热等不同,各有所专。清肝热等不同,各有所专。n中药毒性的含义中药毒性的含义 是指中药对畜体产生的毒害作用是指中药对畜体产生的毒害作用。n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主要有超量用药、药不主要有超量用药、药不对症、配伍不当、品种混淆错用或误用、名称相似中药对症、配伍不当、品种混淆错用或误用、名称相似中药替代、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动物品种或个体用药差

39、异。替代、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动物品种或个体用药差异。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2.2.配伍禁忌配伍禁忌n配伍的概念配伍的概念 就是根据动物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就是根据动物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目的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药物的配伍有目的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兽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应用是中兽医用药的主要形式。n七情七情 药物配伍效应对动物体或有益,或有害。根据传统药物配伍效应对动物体或有益,或有害。根据传统的中药配伍理论,将其归纳为七种,称为药性的中药配伍理论,将其归纳为七种,称为药性“七情七情”。n十八反十八反n十九畏十九畏三、

40、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 3.3.方剂方剂n方剂含义方剂含义 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是由单味或若干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是由单味或若干味药物按一定组方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的药剂。味药物按一定组方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的药剂。n组成原则组成原则 除单方外,方剂一般均由若干味药物组成。除单方外,方剂一般均由若干味药物组成。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n方剂组成变化:方剂组成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1.药味增减;药味增减; 2.2.药物配伍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 3.3.药量增减变化;

41、药量增减变化; 4.4.数方合并;数方合并; 5.5.剂型变化。剂型变化。四、解表药及方剂四、解表药及方剂 1.1.辛温解表药及方剂辛温解表药及方剂n麻黄汤麻黄汤 注意注意:桂枝散。:桂枝散。n组成: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水煎服。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水煎服。n功能: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宣肺平喘。n主治: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薄白,脉浮紧。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和急性气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和急性气管炎等属于风寒表实证者。管炎等属于风寒表实证者。n注

42、意:注意: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产后血虚等不宜应用。虚外感、产后血虚等不宜应用。四、解表药及方剂四、解表药及方剂 1.1.辛温解表药及方剂辛温解表药及方剂n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 n组成:组成: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灌服。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灌服。n功能: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发汗解表,散寒除湿。n主治: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恶寒颤抖,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恶寒颤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n应用:应用:本方是治疗感

43、冒的常用方,对于时疫、痢疾、疮本方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对于时疫、痢疾、疮疡而挟湿的表寒证均可酌情应用。疡而挟湿的表寒证均可酌情应用。n注意:注意:因其辛温解表作用较强,故风热表证及湿而兼热因其辛温解表作用较强,故风热表证及湿而兼热者,不宜应用。者,不宜应用。四、解表药及方剂四、解表药及方剂 1.1.辛凉解表药及方剂辛凉解表药及方剂n银翘散银翘散 n组成:组成: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n功能: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n主治: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

44、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n应用:应用:本方由清热解毒药与解表药组成,是辛凉解表的本方由清热解毒药与解表药组成,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常用于治疗各种家畜的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主要方剂,常用于治疗各种家畜的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也用于治疗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某些感也用于治疗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而见有表热证者。染性疾病初期而见有表热证者。四、清热药及方剂四、清热药及方剂 1.1.清热泻火药及方剂清热泻火药及方剂n白虎汤白虎汤 n组成: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水煎至米熟汤成

45、,。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渣温服。去渣温服。n功能:功能:清热生津。清热生津。n主治: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n应用:应用: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或气分实热证。如乙型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或气分实热证。如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而有上述见证者,均可在本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而有上述见证者,均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应用。方基础上加减应用。四、清热药及方剂四、清热药及方剂 2.2.清热凉血药及方剂清热凉血药及方剂n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 n组成:组成:犀角(用犀角(用1010倍量水牛角代)、生

46、地、白芍、丹皮。倍量水牛角代)、生地、白芍、丹皮。n功能: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清热解毒,凉血散瘀。n主治:主治:温热病之血分证或热入血分,有热甚动血,热扰心温热病之血分证或热入血分,有热甚动血,热扰心营见证者。营见证者。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的重要方剂,临床本方为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的重要方剂,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鼻衄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应用时可随证加减。鼻衄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便血者,加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尿血者,加白茅血;便血者,加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以利尿止血。根、小蓟以利尿止血。四、清热药及方剂四、清热药及方剂

47、 3.3.清热燥湿药及方剂清热燥湿药及方剂n白头翁汤白头翁汤 n组成: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为末,开水冲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清热解毒,凉血止痢。n主治:主治:热毒血痢。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热毒血痢。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便脓血,发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便脓血,发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热毒血痢之要方,常用于细菌性痢本方为治热毒血痢之要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疾和阿米巴痢疾。四、清热药及方剂四、清热药及方剂 3.3.清热燥湿药及方剂清热燥湿药及

48、方剂n郁金散郁金散 n组成:组成: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黄柏。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黄柏。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清热解毒,涩肠止泻。n主治:主治:肠黄。证见泄泻腹痛,荡泻如水,泻粪腥臭,肠黄。证见泄泻腹痛,荡泻如水,泻粪腥臭,舌红苔黄,渴欲饮水,脉数。舌红苔黄,渴欲饮水,脉数。n应用:应用:本方是治马急性肠炎的基础方,临床上可根据本方是治马急性肠炎的基础方,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加减使用。病情加减使用。四、清热药及方剂四、清热药及方剂 4.4.清热解毒药及方剂清热解毒药及方剂n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

49、 n组成: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为末,开水冲调,候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温灌服,或煎汤服。n功能:功能:泻火解毒。泻火解毒。n主治: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疡肿毒。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三焦热盛或疮疡肿毒。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n应用:应用:本方为泻火解毒之要方,适用于三焦火邪壅盛之本方为泻火解毒之要方,适用于三焦火邪壅盛之证,但以津液未伤为宜。可用于败血证、脓毒血证、痢疾证,但以津液未伤为宜。可用于败血证、脓毒血证、痢疾、肺炎及各种急性炎症等属于火毒炽盛者。、肺炎及各种急性炎症等属于火毒炽

50、盛者。五、泻下药及方剂五、泻下药及方剂 1.1.攻下药及方剂攻下药及方剂n大承气汤大承气汤 n组成:组成:大黄(后下)、芒硝、厚朴、枳实。大黄(后下)、芒硝、厚朴、枳实。n功能:功能:攻下热结,破结通肠。攻下热结,破结通肠。n主治:主治:结症,便秘。证见粪便秘结,腹部胀满,二便不结症,便秘。证见粪便秘结,腹部胀满,二便不通,口干、舌燥,苔厚,脉沉实。通,口干、舌燥,苔厚,脉沉实。n应用:应用:本方适用于阳明腑实证,患畜主要表现为实热便本方适用于阳明腑实证,患畜主要表现为实热便秘,以秘,以“痞、满、燥、实痞、满、燥、实”为本证特点。为本证特点。“痞、满痞、满”指腹指腹部胀满,部胀满,“燥、实燥、

51、实”指燥粪结于肠道,腹痛拒按。临床应指燥粪结于肠道,腹痛拒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化裁。用时,可根据病情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五、泻下药及方剂五、泻下药及方剂 2.2.润下药及方剂润下药及方剂n当归苁蓉汤当归苁蓉汤n组成: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等。水煎取汁,候温加麻当归、肉苁蓉、番泻叶等。水煎取汁,候温加麻油,同调灌服。油,同调灌服。n功能:功能:润燥滑肠,理气通便。润燥滑肠,理气通便。n主治:主治:老弱、久病、体虚患畜之便秘。老弱、久病、体虚患畜之便秘。n应用:应用:本方药性平和,马的一般结症都可应用,但偏重本方药性平和,马的一般结症都可应用,但偏重于治疗老弱久病、胎产

52、家畜的结症。于治疗老弱久病、胎产家畜的结症。六、消导药及方剂六、消导药及方剂 1.1.消导药及方剂消导药及方剂n曲蘖散曲蘖散 n组成:组成:神曲、麦芽、山楂、厚朴、枳壳、陈皮、苍术、神曲、麦芽、山楂、厚朴、枳壳、陈皮、苍术、青皮、甘草。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生油,白萝卜,青皮、甘草。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生油,白萝卜,同调灌服。同调灌服。n功能:功能:消积化谷,破气宽肠。消积化谷,破气宽肠。n主治:主治:料伤。证见精神倦怠,眼闭头抵,拘行束步,料伤。证见精神倦怠,眼闭头抵,拘行束步,四足如攒,口色鲜红,脉洪大。四足如攒,口色鲜红,脉洪大。n应用:应用:用于治疗马、牛料伤。用于治疗马、牛料伤。六

53、、泻下药及方剂六、泻下药及方剂 1.1.消导药及方剂消导药及方剂n保和丸保和丸n组成: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菔子。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消食和胃,清热利湿。消食和胃,清热利湿。n主治:主治:食积停滞。证见肚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食积停滞。证见肚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酸臭,或大便失常,舌苔厚腻,脉滑等。酸臭,或大便失常,舌苔厚腻,脉滑等。n应用:应用:治一切食积。治一切食积。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1.1.温化寒痰药及方剂温化寒痰药及方剂n二陈汤二陈汤 n组

54、成:组成: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水煎服或为末,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水煎服或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开水冲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理气和中。n主治:主治:湿痰咳嗽,呕吐,腹胀。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湿痰咳嗽,呕吐,腹胀。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润。舌苔白润。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疗以湿痰为主的多种痰证的基础方,多本方为治疗以湿痰为主的多种痰证的基础方,多用于治疗因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凝聚成痰所引起用于治疗因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凝聚成痰所引起的咳嗽、呕吐等证。的咳嗽、呕吐等证。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2.2.清化热

55、痰药及方剂清化热痰药及方剂n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 n组成: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为末,开水冲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n功能:功能:辛凉泄热,宣肺平喘。辛凉泄热,宣肺平喘。n主治:主治: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口干渴,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口干渴,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n应用: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使用时以本方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使用时以喘急身热为依据。喘急身热为依据。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七、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3.3.止咳平喘

56、药及方剂止咳平喘药及方剂n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汤 注意注意:止咳散。:止咳散。n组成:组成:苏子、制半夏、前胡、厚朴、陈皮、肉桂、当归、苏子、制半夏、前胡、厚朴、陈皮、肉桂、当归、生姜、炙甘草。水煎服。生姜、炙甘草。水煎服。n功能:功能:降气平喘,温肾纳气。降气平喘,温肾纳气。n主治:主治:上实下虚的喘咳证。证见痰涎壅盛,咳喘气短,上实下虚的喘咳证。证见痰涎壅盛,咳喘气短,舌苔白滑等。舌苔白滑等。n应用:应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轻度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属痰涎壅盛,肾气不足者。肺气肿属痰涎壅盛,肾气不足者。八、温里药及方剂八、温里药及方剂 1.1.温

57、里药及方剂温里药及方剂n理中汤理中汤 n组成:组成: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水煎服,或共为末,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水煎服,或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开水冲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补气健脾,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温中散寒。n主治:主治:脾胃虚寒证。证见慢草不食,腹痛泄泻,完谷不脾胃虚寒证。证见慢草不食,腹痛泄泻,完谷不化,口不渴,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或沉迟。化,口不渴,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或沉迟。n应用:应用: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寒的代表方剂。对于脾胃虚寒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寒的代表方剂。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草不食,腹痛泄泻等均可应用,如慢性胃肠炎、引起的慢草不食,腹痛泄泻等均可应用,如慢性胃

58、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寒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寒者。九、祛湿药及方剂九、祛湿药及方剂 1.1.祛风湿药及方剂祛风湿药及方剂n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 n组成:组成:独活、桑寄生等。独活、桑寄生等。n功能:功能: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n主治: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诸证。证见腰胯疼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诸证。证见腰胯疼痛,四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筋脉拘挛,脉沉细弱等。痛,四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筋脉拘挛,脉沉细弱等。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疗痹证日久,肝肾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本方为治疗痹证日久,肝肾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剂。临床

59、上对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导致的剂。临床上对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导致的慢性肌肉风湿、腰胯及四肢关节疼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肌肉风湿、腰胯及四肢关节疼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牛产后瘫痪等皆可酌情加减应用。牛产后瘫痪等皆可酌情加减应用。九、祛湿药及方剂九、祛湿药及方剂 2.2.利湿药及方剂利湿药及方剂n八正散八正散 注意注意:五苓散。:五苓散。n组成:组成:木通、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甘草梢、木通、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甘草梢、栀子、大黄。栀子、大黄。n功能: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清热泻火,利水通淋。n主治: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尿痛湿热

60、下注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尿痛或闭而不通,或小便浑赤,淋漓不畅,口干舌红,苔黄或闭而不通,或小便浑赤,淋漓不畅,口干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腻,脉象滑数。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剂。凡淋证属于湿热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剂。凡淋证属于湿热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九、祛湿药及方剂九、祛湿药及方剂 3.3.化湿药及方剂化湿药及方剂n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 注意注意:平胃散。:平胃散。 n组成:组成:藿香等。藿香等。n功能: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解表化湿,理气和中。n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中暑。证见发热恶寒,肚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中暑。证见发热恶寒

61、,肚腹胀满、疼痛,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象滑。腹胀满、疼痛,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象滑。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对暑月本方为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对暑月感冒,中暑,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现代兽医临床上常感冒,中暑,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现代兽医临床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家畜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用本方加减治疗家畜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和牛的流行热等。良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和牛的流行热等。十、理气药及方剂十、理气药及方剂 1.1.理气药及方剂理气药及方剂n橘皮散橘皮散 n组成:组成:青皮、陈皮、厚朴、桂心、细

62、辛、茴香、当青皮、陈皮、厚朴、桂心、细辛、茴香、当归、白芷、槟榔。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葱白、炒归、白芷、槟榔。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葱白、炒盐、醋,同调灌服。盐、醋,同调灌服。n功能:功能:理气散寒,和血止痛。理气散寒,和血止痛。n主治:主治:马伤水起卧。证见腹痛起卧、肠鸣如雷、口马伤水起卧。证见腹痛起卧、肠鸣如雷、口色淡青、脉象沉迟等。色淡青、脉象沉迟等。n应用:应用:本方广泛用于治疗马属动物伤水冷痛。本方广泛用于治疗马属动物伤水冷痛。十、理血药及方剂十、理血药及方剂 1.1.理血药及方剂理血药及方剂n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注意:注意:红花散、生化汤。红花散、生化汤。n组成组成:桃仁、当归

63、、赤芍、红花、川芎、生地。水煎: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川芎、生地。水煎服,或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服,或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活血祛瘀,补血止痛。活血祛瘀,补血止痛。n主治:主治:血瘀所致的四肢疼痛、血虚有瘀、产后血瘀腹血瘀所致的四肢疼痛、血虚有瘀、产后血瘀腹痛及瘀血所致的不孕症等。痛及瘀血所致的不孕症等。n应用:应用:本方用于血瘀诸证。因跌打损伤所致的四肢瘀本方用于血瘀诸证。因跌打损伤所致的四肢瘀血疼痛、血虚有瘀、产后血瘀腹痛以及瘀血所致的不孕血疼痛、血虚有瘀、产后血瘀腹痛以及瘀血所致的不孕症等,均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症等,均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十一、

64、理血药及方剂十一、理血药及方剂 1.1.理血药及方剂理血药及方剂n秦艽散秦艽散 n组成:组成:秦艽、炒蒲黄、瞿麦、车前子、天花粉、黄芩、秦艽、炒蒲黄、瞿麦、车前子、天花粉、黄芩、大黄、红花、当归、白芍、栀子、甘草、淡竹叶。共为大黄、红花、当归、白芍、栀子、甘草、淡竹叶。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亦可煎汤服。末,开水冲,候温灌服,亦可煎汤服。n功能:功能:清热通淋,祛瘀止血。清热通淋,祛瘀止血。n主治主治:热积膀胱、弩伤尿血。证见尿血,弩气弓腰,:热积膀胱、弩伤尿血。证见尿血,弩气弓腰,头低耳耷,草细毛焦,舌质如绵,脉滑。头低耳耷,草细毛焦,舌质如绵,脉滑。n应用:应用:凡体虚弩伤之尿血证,均可

65、加减应用。凡体虚弩伤之尿血证,均可加减应用。 注意注意:槐花散。槐花散。十二、收涩药及方剂十二、收涩药及方剂 1.1.涩肠止泻药及方剂涩肠止泻药及方剂n乌梅散乌梅散 n组成:组成:乌梅(去核)、干柿、诃子肉、黄连、郁金。乌梅(去核)、干柿、诃子肉、黄连、郁金。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亦可水煎服。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亦可水煎服。n功能:功能:涩肠止泻,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清热燥湿。n主治:主治:幼驹奶泻及其它幼畜的湿热下痢。幼驹奶泻及其它幼畜的湿热下痢。n应用:应用:凡幼驹或其它幼畜奶泻,均可加减应用。凡幼驹或其它幼畜奶泻,均可加减应用。十二、收涩药及方剂十二、收涩药及方剂 2.2.

66、敛汗涩精药及方剂敛汗涩精药及方剂n玉屏风散玉屏风散 n组成: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共为末,开水冲调,候黄芪、白术、防风。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温灌服,或水煎服。n功能:功能: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固表止汗。n主治:主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风邪者。证见自汗,恶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风邪者。证见自汗,恶风,苔白,舌淡,脉浮缓。风,苔白,舌淡,脉浮缓。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表虚自汗以及体虚患畜易感风邪的本方为治表虚自汗以及体虚患畜易感风邪的常用方剂。现代临床常用于表虚卫外不固所致的感冒、常用方剂。现代临床常用于表虚卫外不固所致的感冒、多汗证。多汗证。十三、补虚药及方剂十三、补虚药及方剂 1

67、.1.补气药及方剂补气药及方剂n四君子汤四君子汤 n组成:组成: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n功能:功能:益气健脾。益气健脾。n主治:主治:脾胃气虚。证见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脾胃气虚。证见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脾气虚弱的基础方。用于脾胃虚弱证,本方为治脾气虚弱的基础方。用于脾胃虚弱证,许多补气健脾的方剂,都是从本方演化而来。临床中对许多补气健脾的方剂,都是从本方演化而来。临床中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减退、

68、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凡表现有脾气虚弱者,均可加减运用。良等慢性疾患,凡表现有脾气虚弱者,均可加减运用。十三、补虚药及方剂十三、补虚药及方剂 1.1.补气药及方剂补气药及方剂n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n组成:组成:炙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炙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水煎服。麻、柴胡。水煎服。n功能: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n主治: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证见精神倦怠,草料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证见精神倦怠,草料减少,发热,汗自出,口渴喜饮,粪便稀溏,舌质淡,苔减少,发热,汗自出,口渴喜饮,粪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或久泻脱肛、子

69、宫脱垂等。薄白或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n应用:应用: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的常用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的常用方,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泻痢脱肛,子宫脱垂或气虚发热自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泻痢脱肛,子宫脱垂或气虚发热自汗,倦怠无力等均可使用。汗,倦怠无力等均可使用。十三、补虚药及方剂十三、补虚药及方剂 2.2.补血及方剂补血及方剂n四物汤四物汤 n组成:组成: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n功能:功能:补血调血。补血调血。n主治:主治:血虚、血瘀诸证。见舌淡,脉细,血虚兼有瘀滞血虚、血瘀诸证。见舌淡,脉细,血虚兼有瘀滞n应用:应用:本方是补血调血的基础方

70、剂,对于营血虚损,气本方是补血调血的基础方剂,对于营血虚损,气滞血瘀,胎前产后诸疾,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运用。滞血瘀,胎前产后诸疾,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运用。本方合四君子汤名八珍汤,双补气血,用治气血两虚者。本方合四君子汤名八珍汤,双补气血,用治气血两虚者。现代多用于治疗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疾病,尤其对现代多用于治疗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疾病,尤其对胎前、产后病证最为常用。胎前、产后病证最为常用。十三、补虚药及方剂十三、补虚药及方剂 3.3.助阳药及方剂助阳药及方剂n肾气丸肾气丸n组成: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炮)、肉桂

71、。水煎去渣,候温灌服。附子(炮)、肉桂。水煎去渣,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温补肾阳,温补肾阳,n主治:主治:各种家畜肾阳虚衰,证见尿清粪溏,后肢水各种家畜肾阳虚衰,证见尿清粪溏,后肢水肿,四肢发凉。肿,四肢发凉。n应用:应用:动则气喘,公畜阳萎滑精等。动则气喘,公畜阳萎滑精等。n注意:注意:巴戟散主治:巴戟散主治:肾阳虚衰,证见腰胯疼痛,后肾阳虚衰,证见腰胯疼痛,后腿难移,腰脊僵硬等证。腿难移,腰脊僵硬等证。十三、补虚药及方剂十三、补虚药及方剂 4.4.滋阴药及方剂滋阴药及方剂n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 注意:注意: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n组成: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熟地

72、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n功能:功能:滋阴补肾。滋阴补肾。n主治: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潮热盗汗,腰膝痿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潮热盗汗,腰膝痿软无力,耳鼻四肢温热,舌燥喉痛,滑精早泄,粪干尿软无力,耳鼻四肢温热,舌燥喉痛,滑精早泄,粪干尿少,舌红苔少,脉细数。少,舌红苔少,脉细数。n应用:应用:本方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纯阴药物组成,本方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纯阴药物组成,凡气虚脾胃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者忌用。加桂枝、凡气虚脾胃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者忌用。加桂枝、附子,名肾气丸,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附子,名肾气丸,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十四、平肝药及方剂十四

73、、平肝药及方剂 1.1.平肝明目药及方剂平肝明目药及方剂n决明散决明散 n组成:组成:煅石决明、草决明、栀子、大黄、白药子、黄药子、煅石决明、草决明、栀子、大黄、白药子、黄药子、黄芪、黄芩、黄连、没药、郁金。煎汤候温加蜂蜜、鸡蛋黄芪、黄芩、黄连、没药、郁金。煎汤候温加蜂蜜、鸡蛋清,同调灌服。清,同调灌服。n功能:功能:清肝明目,退翳消瘀。清肝明目,退翳消瘀。n主治:主治:肝经积热,外传于眼所致的目赤肿痛,云翳遮睛等肝经积热,外传于眼所致的目赤肿痛,云翳遮睛等n应用:应用:用于外障眼及鞭伤所致的眼目赤肿、睛生云翳、眵用于外障眼及鞭伤所致的眼目赤肿、睛生云翳、眵盛难睁、羞明畏光等证。方中黄芪现多不

74、用。盛难睁、羞明畏光等证。方中黄芪现多不用。十四、平肝息风药及方剂十四、平肝息风药及方剂 2.2.平肝息风药及方剂平肝息风药及方剂n牵正散牵正散 n组成: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共为末,开水冲,加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共为末,开水冲,加黄酒,候温灌服。黄酒,候温灌服。n功能: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n主治:主治:歪嘴风。证见口眼歪斜,或一侧耳下垂,或口歪嘴风。证见口眼歪斜,或一侧耳下垂,或口唇麻痹下垂等。唇麻痹下垂等。n应用:应用:本方主证,俗称面瘫,系由风痰阻滞头面经络本方主证,俗称面瘫,系由风痰阻滞头面经络所致。为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的基础方。白附子、全所致。为治

75、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的基础方。白附子、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十四、平肝息风药及方剂十四、平肝息风药及方剂 2.2.平肝息风药及方剂平肝息风药及方剂n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 n组成:组成:怀牛膝、茵陈、甘草等。怀牛膝、茵陈、甘草等。n功能:功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滋阴潜阳。n主治: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口眼歪斜、转圈运动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口眼歪斜、转圈运动或四肢活动不利、痉挛抽搐、脉弦长有力。或四肢活动不利、痉挛抽搐、脉弦长有力。n应用:应用: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导致的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导致的拘挛抽搐、口眼歪斜、转圈

76、运动等证。拘挛抽搐、口眼歪斜、转圈运动等证。十五、外用药及方剂十五、外用药及方剂 1.1.外用药及方剂外用药及方剂n青黛散青黛散 注意:注意:冰硼散。冰硼散。n组成:组成:青黛、黄连、黄柏、薄荷、桔梗、儿青黛、黄连、黄柏、薄荷、桔梗、儿茶各等份。共为极细末,混匀,装瓶备用。茶各等份。共为极细末,混匀,装瓶备用。用时装入纱布袋内,口噙,或吹撒于患处。用时装入纱布袋内,口噙,或吹撒于患处。n功能: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n主治: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十五、外用药及方剂十五、外用药及方剂 1.1.外用药及方剂外用药及方剂n桃花散桃花散 n组成:组成:陈石

77、灰、大黄。陈石灰用水泼成末,与大黄同陈石灰、大黄。陈石灰用水泼成末,与大黄同炒至石灰呈粉红色为度,去大黄,将石灰研细末,过炒至石灰呈粉红色为度,去大黄,将石灰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外用撒布于创面。筛,装瓶备用。外用撒布于创面。n功能:功能:防腐收敛止血。防腐收敛止血。n主治:主治:创伤出血。创伤出血。n应用:应用:外撒创面或撒布后用纱布包扎,以治疗新鲜创外撒创面或撒布后用纱布包扎,以治疗新鲜创伤出血、化脓疮、褥疮、猪坏死杆菌病等。伤出血、化脓疮、褥疮、猪坏死杆菌病等。十六、针灸十六、针灸 1.1.针灸治疗疾病针灸治疗疾病-泄泻泄泻n治疗:治疗:用白针、水针,配合中药治本。用白针、水针,配合中

78、药治本。n白针:白针:后海为主穴,脾俞、关元俞、后三里为配穴后海为主穴,脾俞、关元俞、后三里为配穴n水针:水针:后海穴,注入后海穴,注入10%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20 mL20 mL。n血针:血针:带脉为主穴,蹄头、三江、通关为配穴。带脉为主穴,蹄头、三江、通关为配穴。n火针:火针:脾俞为主穴,百会、肾俞为配穴。脾俞为主穴,百会、肾俞为配穴。n激光针:激光针:照射后海、脾俞、六脉穴。照射后海、脾俞、六脉穴。十六、针灸十六、针灸 1.1.针灸治疗疾病针灸治疗疾病-不孕症不孕症n治疗:治疗:以电针为主,配合中药催情促孕。以电针为主,配合中药催情促孕。n电针:电针:百会为主穴,后海、雁翅、

79、关元俞为配穴;或两侧百会为主穴,后海、雁翅、关元俞为配穴;或两侧雁翅穴。每次通电雁翅穴。每次通电3030分钟,每天分钟,每天1 1次,次,7 7次为次为1 1疗程。疗程。n激光针:激光针:阴蒂为主穴,后海为配穴,氦阴蒂为主穴,后海为配穴,氦- -氖激光照射,每氖激光照射,每次次3030分钟,每日分钟,每日1 1次,次,7 7次为次为1 1疗程。疗程。n白针:白针:后海为主穴,百会、雁翅为配穴。后海为主穴,百会、雁翅为配穴。nTDPTDP:阴门区照射,每次阴门区照射,每次6060分钟,每日分钟,每日1 12 2次,次,7 7次为次为1 1疗程。疗程。n水针:水针:百会为主穴,雁翅为配穴,注射前列

80、腺素(百会为主穴,雁翅为配穴,注射前列腺素(PGFPGF2a2a)30 mg30 mg。十六、针灸十六、针灸 1.1.针灸治疗疾病针灸治疗疾病-风湿症风湿症 n治疗: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祛风湿。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祛风湿。n火针、电针:火针、电针:腰部风湿,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前腰部风湿,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前肢风湿,抢风为主穴,其他肩臂部穴位为配穴;后肢风湿肢风湿,抢风为主穴,其他肩臂部穴位为配穴;后肢风湿,气门为主穴,大胯、邪气、仰瓦为配穴;。,气门为主穴,大胯、邪气、仰瓦为配穴;。n血针:血针:缠腕、蹄头、涌泉、滴水穴,重者配胸堂、肾堂、缠腕、蹄头、涌泉、滴水穴,重者配胸堂

81、、肾堂、尾本穴。尾本穴。n水针:水针:患部穴位,每穴注射患部穴位,每穴注射10%10%葡萄糖注射液二份与葡萄糖注射液二份与5%5%碳碳酸氢钠一份的混合液酸氢钠一份的混合液20 mL20 mL。n灸熨:灸熨:患区醋酒灸或醋麸灸,软烧,艾灸。患区醋酒灸或醋麸灸,软烧,艾灸。十七、病证防治十七、病证防治 2.2.咳嗽咳嗽n咳嗽咳嗽n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外感咳嗽(外感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火咳嗽肺火咳嗽)和)和内伤咳嗽内伤咳嗽。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以冬春两季为多见。n内伤咳嗽内伤咳嗽n肺气虚咳嗽:肺气虚咳嗽:四君子汤合止嗽散加减四君子汤合止嗽散加减n肺阴虚咳嗽:肺阴虚咳嗽:百合

82、固金汤加减百合固金汤加减十七、病证防治十七、病证防治 5.5. 泄泻泄泻n概念:概念:泄泻是指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拉稀,泄泻是指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拉稀,泻粪如水样的一类症候。泻粪如水样的一类症候。n1.1.寒泻(冷肠唧泻)寒泻(冷肠唧泻)n治法治法 温中散寒,利湿止泻。温中散寒,利湿止泻。n方例方例 猪苓散加减。猪苓散加减。n2.2.热泻热泻n治法治法 清肠泄热解毒。清肠泄热解毒。n方例方例 郁金散加减。郁金散加减。n3.3.伤食泻伤食泻n治法治法 消积导滞,调和脾胃。消积导滞,调和脾胃。n方例方例 保和丸。保和丸。十七、病证防治十七、病证防治 5.5. 泄泻泄泻-虚证虚证n

83、脾虚泻脾虚泻n治法治法 补脾益气,健脾运湿。补脾益气,健脾运湿。n方例方例 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n针治针治 百会、脾俞、关元俞等穴。百会、脾俞、关元俞等穴。n肾虚泻肾虚泻n治法治法 补肾壮阳,健脾固涩。补肾壮阳,健脾固涩。n方例方例 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n针治针治 后海、后三里、尾根、百会、脾俞等穴。后海、后三里、尾根、百会、脾俞等穴。20112011年执业兽医考试课题年执业兽医考试课题n5252可视黏膜可视黏膜淡白淡白、苍白苍白或黄白,四肢麻痹,甚或黄白,四肢麻痹,甚至抽搐,心悸,至抽搐,心悸,苔白苔白,脉细无力脉细无力病症属于病症

84、属于-1617-1617。nA A、出血证、出血证 B B、血热证、血热证 C C、血淤证、血淤证 D D、血虚证、血虚证 E E、气逆证、气逆证n血虚证:血虚证:心血虚用归脾汤;心血虚用归脾汤; 肝血虚用八珍汤(眼干、视力减退、蹄甲干枯、肝血虚用八珍汤(眼干、视力减退、蹄甲干枯、肢体麻木、口色淡白)。肢体麻木、口色淡白)。n5353桂枝汤的功效是桂枝汤的功效是-1542-1542。nA.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 B、发汗解表,散寒除湿、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C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 D、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E E、和解少阳,扶正

85、祛邪、和解少阳,扶正祛邪n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功能:发汗解表,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散寒除湿。n麻黄汤: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发汗之峻剂,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n54. 54. 温中止痛,疏肝暖脾,消阴寒之气,治脾虚慢草、伤温中止痛,疏肝暖脾,消阴寒之气,治脾虚慢草、伤水冷痛、胃寒不食等,常配水冷痛、胃寒不食等,常配干姜、肉桂干姜、肉桂等的药物是等的药物是nA A、旋覆花、旋覆花 B B、金银花、金银花 C C、肉苁蓉、肉苁蓉 D D、款冬花、款冬花E E、吴茱萸、吴茱萸n温里药或祛寒药的:温里药或祛寒药的:凡是药性温

86、热,能够祛除寒邪的一类凡是药性温热,能够祛除寒邪的一类药物。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因药物。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因寒邪而引起的肠鸣泄泻、肚腹冷痛、耳鼻俱凉、四肢厥冷、寒邪而引起的肠鸣泄泻、肚腹冷痛、耳鼻俱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脉微欲绝等证。n温中散寒方:温中散寒方:常以干姜、吴茱萸等药物为主组成,适用常以干姜、吴茱萸等药物为主组成,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证。于中焦脾胃虚寒证。理中汤、茴香散。理中汤、茴香散。n回阳救逆方:回阳救逆方:常以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为主组成,常以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为主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心肾阳虚之阴寒重证。适用于脾肾阳虚

87、、心肾阳虚之阴寒重证。四逆汤四逆汤。n5555强筋壮骨,治肾虚骨痿、运步困难、腰膝疼痛等,强筋壮骨,治肾虚骨痿、运步困难、腰膝疼痛等,常与杜仲、续断、菟丝子等配伍是常与杜仲、续断、菟丝子等配伍是15671567。nA A、淫羊藿、淫羊藿 B B、巴戟天、巴戟天 C C、肉苁蓉、肉苁蓉 D D、补骨脂、补骨脂 E E、女贞子、女贞子n助阳药:助阳药:味甘或咸,性温或热,多入肝、肾经,有补肾助阳,味甘或咸,性温或热,多入肝、肾经,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作用,适于形寒肢冷、腰胯无力、阳痿滑精、肾虚强筋壮骨作用,适于形寒肢冷、腰胯无力、阳痿滑精、肾虚泄泻。因泄泻。因“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故助阳药

88、主要用于温补肾阳。故助阳药主要用于温补肾阳。n助阳方:助阳方:适用于肾阳虚的一类病证,常以温阳补肾药肉苁蓉、适用于肾阳虚的一类病证,常以温阳补肾药肉苁蓉、淫羊藿、杜仲、巴戟天、肉桂、附子等为主,配伍补阴、利淫羊藿、杜仲、巴戟天、肉桂、附子等为主,配伍补阴、利水药组成。水药组成。肾气丸为补阳的代表方、还有巴戟散肾气丸为补阳的代表方、还有巴戟散。n(767678 78 题共用题干)题共用题干)n松狮犬,排尿时拱腰努责,淋漓不畅,表现疼痛,尿量少但松狮犬,排尿时拱腰努责,淋漓不畅,表现疼痛,尿量少但频频排尿,尿色赤黄。口色红,苔黄腻,脉滑数。频频排尿,尿色赤黄。口色红,苔黄腻,脉滑数。7676该病的

89、病因属于该病的病因属于nA A、热淋、热淋 B B、血淋、血淋 C C、砂淋、砂淋 D D、膏淋、膏淋 E E、淋病、淋病7777治疗该病证的治法为治疗该病证的治法为nA A、消积导滞,调和脾胃、消积导滞,调和脾胃 B B、温中散寒,利湿止泻、温中散寒,利湿止泻 C C、清热降火,利湿通淋、清热降火,利湿通淋 D D、健脾益气,温中化湿、健脾益气,温中化湿 E E、清热利湿,消石通淋、清热利湿,消石通淋7878治疗该病可选用的方剂是治疗该病可选用的方剂是nA A、猪苓散加减、猪苓散加减 B B、八正散加减、八正散加减 C C、郁金散加减、郁金散加减 D D、小蓟饮子、小蓟饮子 E E、萆薢分清

90、饮、萆薢分清饮n淋证:淋证: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湿热湿热,分为,分为热淋、血淋、砂淋、热淋、血淋、砂淋、膏淋膏淋。血淋:血淋:用小蓟饮子;用小蓟饮子;砂淋:砂淋:用八正散加金钱草、鸡用八正散加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内金、海金砂;膏淋:膏淋:用萆薢分清饮。用萆薢分清饮。n(797981 81 题共用题干)题共用题干)n牛,发情周期反常,牛,发情周期反常,过多爬跨,过多爬跨,有有“慕雄狂慕雄狂”之状。之状。 直肠检查,易发现直肠检查,易发现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或持久黄体或持久黄体-1618-1618。7979该病的病因属于该病的病因属于nA A、虚弱不孕、虚弱不孕 B B、宫寒不孕、宫寒不孕 C C

91、、肥胖不孕、肥胖不孕 D D、血淤不孕血淤不孕 E E、生殖器官幼稚型发育、生殖器官幼稚型发育8080治疗该病证的治法为治疗该病证的治法为nA A、益气补血,健脾温肾、益气补血,健脾温肾 B B、暖宫散寒,温肾壮阳、暖宫散寒,温肾壮阳 C C、滋肾益肝,明目退翳、滋肾益肝,明目退翳 D D、燥湿化痰、燥湿化痰 E E、活血化淤、活血化淤8181治疗该病可选用的方剂和治法是治疗该病可选用的方剂和治法是nA A、复方仙阳汤、复方仙阳汤 B B、催情散加减、催情散加减 C C、启宫丸加减、启宫丸加减 D D、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丸 E E、生化汤加减、生化汤加减n不孕症:不孕症:指繁殖适龄母畜屡经健

92、康公畜交配而不受孕,或产指繁殖适龄母畜屡经健康公畜交配而不受孕,或产1 12 2胎后不能再怀孕。临床以马、牛多见,猪也常患此病。主胎后不能再怀孕。临床以马、牛多见,猪也常患此病。主要分为:要分为:虚弱不孕、宫寒不孕、肥胖不孕、血淤不孕虚弱不孕、宫寒不孕、肥胖不孕、血淤不孕。n虚弱不孕:虚弱不孕: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无力,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口色淡白,脉象沉细无力,或见阴门松弛等症,用复方仙阳汤、催情散加减;或见阴门松弛等症,用复方仙阳汤、催情散加减;n宫寒不孕:宫寒不孕: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颈炎、慢性阴道炎等,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颈炎、慢性阴道炎等,常表现此证型,用艾

93、附暖宫丸;常表现此证型,用艾附暖宫丸;n肥胖不孕:肥胖不孕:患畜体肥膘满,动则易喘,不耐劳役,口色淡白,患畜体肥膘满,动则易喘,不耐劳役,口色淡白,带下粘稠量多,脉滑,用启宫丸加减。带下粘稠量多,脉滑,用启宫丸加减。n(9696100 100 题共用被选答案)题共用被选答案)nA A、通乳散、通乳散 B B、青黛散、青黛散 C C、牵正散、牵正散 D D、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 E E、玉屏风散、玉屏风散n9696主治母畜体质瘦弱、气血不足之缺乳症的是:主治母畜体质瘦弱、气血不足之缺乳症的是:A An9797主治表虚主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风邪自汗及体虚易感风邪者。证见自汗,恶风,者。证见自汗,

94、恶风,苔白,舌淡,脉浮缓的是:苔白,舌淡,脉浮缓的是:E En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由由黄芪、防风、白术黄芪、防风、白术三味组成。由我国元代三味组成。由我国元代医家医家危亦林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n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美称。美称。n9898主治主治歪嘴风歪嘴风。证见口眼歪斜,或一侧耳下垂,。证见口眼歪斜,或一侧耳下垂,或口唇麻痹下垂等的是:或口唇麻痹下垂等的是:C Cn9999主

95、治阴虚阳亢,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口眼歪斜肝风内动所致的口眼歪斜、转圈运动转圈运动或四肢活动不利的是:或四肢活动不利的是:D Dn100100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是: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是:B B 外用方:外用方:冰硼散冰硼散由由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组组成,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成,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n(777779 79 题共用题干)题共用题干)n北京犬,北京犬,2 2 岁,岁,2009 2009 年年 8 8 月的一天傍晚在户外嘻戏、遛了月的一天傍

96、晚在户外嘻戏、遛了一大圈,回家洗澡后不久,即表现呼吸急速,耳根明显发热,一大圈,回家洗澡后不久,即表现呼吸急速,耳根明显发热,腹底皮肤发烫,黏膜发绀,流泡沫样鼻液。腹底皮肤发烫,黏膜发绀,流泡沫样鼻液。 医生检查体温医生检查体温 41415 5,呼吸,呼吸 7272次次分钟,心跳分钟,心跳 102 102 次次分钟,听诊肺部有湿罗音。分钟,听诊肺部有湿罗音。n7777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A过敏过敏 B B中毒中毒 C C中暑中暑 D D肺炎肺炎 E E感冒感冒n7878该病合理的处置是该病合理的处置是: : A A消炎、对症治疗消炎、对症治疗 B B抗过敏抗过敏 C

97、C降体温、保护心肺功能等降体温、保护心肺功能等 D D解毒、保肝解毒、保肝 E E抗病毒抗病毒n7979如中医治疗,治方选如中医治疗,治方选: : A.A.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B B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 C.C.桂枝汤加减桂枝汤加减 D.D.清暑香薷汤清暑香薷汤 E E麻黄汤加减麻黄汤加减n发热: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发热: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n1.1.外感发热外感发热 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风热、暑湿等,客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风热、暑湿等,客于肌表,肺卫失宣,即为表证发热。现代兽医学中的感冒于肌表,肺卫失宣,即为表证发热。现代兽医学中的感冒和流行性疾病之发热多属

98、于外感发热。和流行性疾病之发热多属于外感发热。n外感风寒外感风寒 是感受风寒,邪在肌表之证,症见恶寒或恶风、是感受风寒,邪在肌表之证,症见恶寒或恶风、发热及脉浮等。方剂:发热及脉浮等。方剂: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n外感风热外感风热 本证与外感风寒均为邪郁肺卫,病位尚浅,病本证与外感风寒均为邪郁肺卫,病位尚浅,病程不长,以发热恶寒俱见为共同点。程不长,以发热恶寒俱见为共同点。银翘散加减银翘散加减。n外感暑湿外感暑湿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气既盛而湿气也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气既盛而湿气也重,故暑、湿多兼感而成暑湿之证。清暑化湿透表。重,故暑、湿多兼感而成暑湿之证。清暑化湿透表。n2.2.内伤发热内伤发热 阴血不足,气机虚弱,或血瘀、积滞阴血不足,气机虚弱,或血瘀、积滞 等,均可导致脏腑气血受伤,阴阳失调而发热。等,均可导致脏腑气血受伤,阴阳失调而发热。n根据病因及主症不同,常分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血瘀根据病因及主症不同,常分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血瘀发热发热3 3种。种。(1 1)阴虚发热:)阴虚发热:秦艽鳖甲汤秦艽鳖甲汤; (2 2)气虚发热:)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3 3)血瘀发热:)血瘀发热:桃红四物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