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赏析(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76482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赏析(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诗歌赏析(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诗歌赏析(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诗歌赏析(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诗歌赏析(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赏析(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赏析(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赏析(二)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歌鉴赏导入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回顾1、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顾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2、望乡。 5、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归纳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归纳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3、乡愁:方法明确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因例说法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实战演练(一)北京闻闻 雁雁 韦应物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

4、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寒 塘塘赵赵嘏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这两首都是抒发_。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实战演练(二)苏州商山早行温庭筠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5、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实战演练(三)南京村行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马穿山径

6、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本诗是王禹偁(chng)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