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54659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教案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 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

2、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 ,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

3、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

4、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四

5、、教学措施四、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1、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3 课时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12 课时 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4 课时 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5 课时 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7 课时 6、第六单元:

6、有余数的除法 9 课时 7、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4 课时 8、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4 课时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2 课时 10、第十单元:总复习4 课时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 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

7、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3 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 课时2练习一课时第

8、第 1 1 课时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9、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 35 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 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

10、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人数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

11、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 举手、 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 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 如画 “正” ;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

12、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 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 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人数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

13、准确性)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 1 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

14、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 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 这个方法简便, 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红黄蓝白颜色人数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15、。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法:教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

16、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

17、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 、画“” 、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

18、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姓名票数张三李四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 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 、画“正” 、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票数王明明15陈小菲22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

19、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

20、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票数张三李四第第 3 3 课时课时 练习一练习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21、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法:教法: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 6 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师生合作完成 “收集整理数据”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

22、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 10 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辆数(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

23、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迁移面包车6大巴车8小轿车33摩托车12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 7 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 1 格代表()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 2 份电视报 ,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

24、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 写除法算式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5、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2 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 课时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5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平均分的

26、认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 12 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 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 10 张正方形卡片、15 个卡片、20 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

27、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 1)班的 5 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 13 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 份,是什么意思。 ”(2) 让学生用 10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 分一分。 分好后, 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 5 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

28、)按教科书第 14 页例 2 提出: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 独立完成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 1 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 3 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

29、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 3 个花瓶里。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练习三的第 2 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练习三的第 3 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

30、备了几个“梨” ,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 4 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

31、子、小棒、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 12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 12 个苹果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 15 页的例题 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 15 页的例题 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 4 人,24 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 4 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 4 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 4 个人,所以每份是 4 人;那 24 人里包含有 6 个 4 人,所以应该租 6 条船。教师: 如果每条船

32、限乘 6 人, 那 24 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 15 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 12 根筷子,每份是 2 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 12 里面有几个 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17 页练习三的第 4 题。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 “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 16 个萝卜, 按每只小兔 4 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

33、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 4 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第 17 页练习三的第 5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 18 个香蕉,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 18 平均分成 6 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 18 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 展示平均分的结果, 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4、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4 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出示 12 个竹笋和 4 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 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 3 个

35、。小结:把12 个竹笋,放在4 个盘子里,就是把12 个竹笋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3 个。教师:像这样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或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4。教师: “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

36、2 个)把 12 写在除号的前面。把 12 平均分成几份?(4 份)把 4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 3)把 3 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1243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一份是 3。 ”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53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 除以 3 等于 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 15 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是 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37、?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18 页的做一做。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 18 块,除号前面写 18;平均分给 3 个人,除号后面写 3;每人分 6 块,等号后面写 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 除以 3 等于 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 18 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是 6)通过让学生平均分、 写算式, 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四的第 1 题。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 “接力赛”

38、“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3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四的第 2 题。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 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提问: 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 2 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 6 粒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 2 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 3,3 写在等号的后面。)4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四的第 3 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

39、算式?(因为它是把 10 个西瓜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 10 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 2 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 2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 5 个,5 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科书第 19 页的例题 5 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

40、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 8 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 2 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 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 再拿出2 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 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 个小圆片,每个同学 2 个小圆片,可以分给 4 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 19 页的例题 5。(1)教师:每 4 个放一盘是

41、什么意思?(每一份是 4 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 20 个竹笋, 按每 4 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 4 个放一盘,也就是每 4 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 4 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竹笋的数量是 20 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

42、4 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 盘,5 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 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 5 份)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4 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 19 页的做一做的第 1 题。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 12 个,除号前面写 12;每堆6 个,除号后面写 6; 可以

43、分成 2 堆, 等号后面写 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 按照每 6 个一份可以分成 2 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3练习。教科书第 19 页的做一做的第 2 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四的第 4 题。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 2 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 2 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四的第

44、 5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四的第 6 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教学反思: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完成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四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1)6 除以 3 等于 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 15,除数是 3,商是 5。 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

45、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9 个苹果,每 3 个一份,分成了 3 份。 93=3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四第 8 题。看图写算式。 呈现给学生实物图, 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 22 页练习四第 9 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 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 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

46、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也可交换着玩。四、完成教科书第 22 页练习四第 10 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学反思:用用 2 26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用第一课时:用 2 26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具、学具准备:例1 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 题制作“信箱”和“信” (算式卡片) ;每个学生准备 12 个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47、。62= 43= 25= 33=2填空。2()=4 3()=6 4()8()3=12()4=20 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 12 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 123。呈现例 1 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 个桃,每只小猴分 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

48、)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 1 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交流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 124 的商,想 4 和几相乘得 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 3。三、练习1练习五的第 1 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2练习五的第 2 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

49、句口诀想商。3练习五的第 3 题。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 1 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 1。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

50、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 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 36) 。学习过程: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 36 的 26 的乘法口诀。2 二 () 得八二 () 一十() 六十二三 () 得九()三得六三()十二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933 8421234 l262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 1 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第 2 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

51、。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6、第 3、5 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7、第 4、7 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8、第 6、9 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 8 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 12 除以 2 等于几怎样想?用哪句口诀?在口诀的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 除以 2 等于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12 6。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11、第 11 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可以看

52、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12、第 12 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

53、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 8 个球拍图,3 捆萝卜图,以及 16 根小棒;学生准备 18 根小棒。学习过程:一、复习和准备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 8 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再让学生拿出 8 根小棒,把它们按每 2 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54、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82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 )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 )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 )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二、新课教学例 3。教师出示 8 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 8 个球拍平均分成

55、 4 份,每份是 2 个。 )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 个球拍,每 2 个分成一份,分成了 4 份。 )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 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三、课堂练习1第29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

56、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写完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 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3、如果又来了 3 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四、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

57、另一个数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 6 个苹果和 12 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学习过程:一、复习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二、新课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 6 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同时口述题目:6 个苹果,每 2 个一份,可分成几份?教师说明: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58、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 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 2 个苹果圈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再圈 2 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2. 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 21 页的第 6 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 只)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 (15 只蝴蝶, 每 4 只蝴蝶一份, 分成了 3 份。 )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 5 表示什么?(每 5 只

59、一份。 )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 3 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教学例 2。教师出示 12 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 块饼干,每 3 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把前 3 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学生分完以后, 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 (3 块。 )圈了几个圈?(4 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 份。 )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 (12 块饼干,每 3 块一份,分成了 4 份。 )12 块里面有几个 3 块? (因为分成 4 份,

60、所以 12 块里面有 4 个 3 块。 ) 12里面有几个 3 呢?(4 个 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12 里有 4 个 3。 )教师小结:把 12 个按照每 3 个一份夹分,分成了 4 份,也就是说 12 里面就有 4 个 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三、课堂练习。四、小结(略)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第五课时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教、学具准备:课本第 31 页中例

61、 4 所需要的商品。学习过程: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二、探究新知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3)学生开始购物。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例: A、12 元可以买 3 辆小汽车。B、我想买 5 辆小汽车。C、 应付多少钱?D、应付 20 元。4、请表演的 D 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1234(元) 45=20(元)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

62、他们的购物过程。6、小组相互交流。7、师生小结。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 页的“做一做” 。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四、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重点: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63、。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 (1)除法的含义。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从上面的(1) 、 (2) 、 (3)方面进行复习。(1)除法的意义。A、 老师呈现课本 35 页第 1 题的实物图, 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 3 个算式之间的关系。C、 练习。 (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让学生说出

64、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老师出示课本 35 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

65、的方法。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轴对称、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66、。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 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 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数学思考:数学

67、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情感态度: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 课时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时2平移和旋转课时课时3实践活动:剪一剪课

68、时4练习七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好

69、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引导观察,感知对称。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生自由发言。生 1:我认为 生:我觉得 生: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学生自由发言。生:我发现 生:我发现 ()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说得也很有道理。 下面, 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

70、生什么情况呢?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 (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师:看着老师

71、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生:我想 生:我猜 生: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 (贴在黑板上)()认识对称轴。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 但请你们仔细观察, 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 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 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

72、,你觉得该怎么画?生讨论交流。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显身手。 (辨对称)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猜图形、画图形。 (猜对称)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找对称轴。

73、(玩对称)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 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四、全课总结(赏对称)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

74、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 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 (出课题)1、交流预习内容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 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2、举生活中的例子。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 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先在

75、四人小组里做, 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 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 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平移的本质: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 你可以说说你

76、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 5 格(对)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 4 格(错)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2、移动房子: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5、练习:动手完成 p43 第 1 题。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7、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旋转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二、感受旋转的方向。1

78、、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小结: 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 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三、动手做一做1、完成 43 页第三题。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4、动手完成课本 42 页做做一做。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

79、旋转的表象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数平移距离1、观察 43 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2、动手涂颜色。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二、画平移后的图形。1、先让学生给 43 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2、问学生,图形移动 3 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4、学生汇报方法。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 2 题的两个要求。7、独立完成 44 页第 5 题。

80、三、判断练习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四、动手操作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 45 页的做一做。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表内除法 (二) 是在学习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 继续学习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 综

81、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 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82、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

83、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5 课时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2 课时2解决问题2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 7、8、9 的乘法口诀。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二、新授(一)教学例 11、根据

84、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2、 (1)有 56 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568=()讨论:怎样计算?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 7。(2)如果挂成 7 行呢?平均每行几面?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做一做”1、出示 74口诀:(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 14 题。四、总结板书设计用 7、8、9 的乘法

85、口诀求商例 1、 7 8=5656 8=(7)口诀: (七)八五十六56 7=(8)口诀:七(八)五十六教学反思:第 2 课时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 19 的乘法口诀。2、视算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 512 题第 5 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第 6

86、 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 7 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第 9、11 题: (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3)列式计算。第 8、10、12 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三、总结。教学反思:第 3 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76= 217= 186= 42

87、6= 46=47= 497= 55= 66= 355=2、口述算式并解答(1)把 6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几?(2)6 里面有几个 2?3、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教学例 2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 3 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 6 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 倍 3 根的 6 倍就是 6 个 3 根,也就是 18 根。3 倍 ? (5 个的 3 倍就是 3 个 5 根,也就是 15 根。)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观察板书, 从右往左看: (1) 18 和 3 比, 18 里面有几个 3?18 是 3 的几倍?(2)15 和 5

88、 比,15 里面有几个 5?15 是 5 的几倍?学生独立思考后, 点名回答。 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 “3 根的 6 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 “18 根是 3 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 18 是 3 的几倍就是求 18里面有几个 3,所以用除法计算。4、做例 2

89、后面的“做一做” 。(1)例 2 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1)摆好两行三角形。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 4 倍” ,并用符号表示出来。(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用学具摆一摆:1)12 是 3 的 4 倍;2)12 是 4 的 3 倍。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 12 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 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三、总结板书设计6 倍 3 根的 6 倍就是 6 个 3 根,也就是 18 根。3

90、倍 5 根的 3 倍就是 3 个 5 根,也就是 15 根。18 是 3 的几倍?183=615 是 5 的几倍?155=3教学反思:第 4 课时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5 里有几个 3? 14 是 7 的几倍?15 是 3 的几倍? 14 里面有几个 7?2、有 12 个苹果,每盘放 4 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新授(一)教学例

91、 3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有 35 人唱歌,7 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3、说明:我们把 35 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 人作什么数?板书:357=5(二)完成“做一做”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学生独立列式解

92、答。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四、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设计例 3唱歌的有 35 人,跳舞的有 7 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35=5教学反思:第第 5 5 课时课时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 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一、复习1、每个同学有 3 本书,有 8 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2、有 12 个梨,每 3 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二、新授(一)教学例 4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1)有几条船

93、?(2)每条船上有几人?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 3 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3、讨论解决问题。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5、引导分析, (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4)第 2 步算什么?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7、 小结: 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 (64=24) , 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 (243=8)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二)比较1、让学生把例 4 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

94、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四、总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 4、有 6 条船,每条船坐 4 人,每辆碰碰车坐 3 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1)624(人)(2)643243=8(人) =243=8(人)教学反思:第第 6 6 课时课时 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 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1、用乘法口诀求商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 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

95、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看第 2 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二、练习十四第 1 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 7 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 2 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第 3 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第 4、6

9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第 5 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第 7 题: 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第 8 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第 9 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第 10 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

97、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三、总结。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 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 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

98、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 经历 “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 的过程, 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9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

100、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课时安排:7 课时1混合运算4 课时2解决问题2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一课时: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 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激趣引入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

101、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一包饼干7 元,一个面包4 元,一个蛋糕6 元,一盒牛奶2 元,一筒可乐 3 元。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 盒牛奶和 1 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学生 1: 23=6(元)6+7=13(元)学生 2: 237=13(元)学生 3: 723=13(元)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教师: 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 老师告诉你们第 2 个同学和第 3 个

102、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二、二、新授新授(一)乘加问题。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237723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 1:237 先算 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 2 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教师:723 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 2:虽然 7 在前面,但也要先算 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 2 元,一共花了 13 元。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

103、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教师: 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 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 2 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二)乘减问题。教师: 相

104、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 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 20 元,想买 4 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2044=4(元)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学生:先算买 4 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 20 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 个面包用去 16 元,再用小明带的20 元钱减去用去的 16 元就是剩下的钱

105、数。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 (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找 2 个同学说)(三)除加、除减问题。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28-63= 59-40= 5494= 20+486=教师:通过 3、4 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

106、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 (找 2 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板书)三、三、练习练习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64+4= 2537= 7284= 20639=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6+93=5 55+5=6 932=12 4884=2四、四、总结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一、用脱式计算

107、 (1)(3728)4(2)8630 (3) 42306 =(4) 19+65(5) 35(2821)(6) 5(284)= =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1)21 加上 24,再减去 45 得多少? (2)8 乘以 3 的积再除以 6 得多少?三、应用题(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 36 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 15 米,还剩多少米?(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 36 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 15 米,做短跳绳用去 8米,还剩多少米?(3)学校用 80 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 60 元,还剩多少元?(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

108、每根跳绳多少元?(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 98 袋水泥,上午运走 50 袋,下午运走 23 袋,还剩多少袋?(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8)要修一条 90 米长的水渠,修好了 60 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

109、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 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

110、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数学思考: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

111、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课时安排:课时安排:9 课时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 课时2解决问题3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4小小设计师1 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 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 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

112、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二、二、探索新知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 4 条,22 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4=5(人)2(条)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 条鱼,每人分 4 条,可以分给 5 个人,还剩 2 条鱼,所以 5 后面的单位是人,而 2 后面的单位是条。(3) 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11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4) 小组内解决:48 个野果平均分给 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2、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 1 ( )里最大能填几?这是一道试商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 9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板书:92

114、= ( )( )把 11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板书:114=(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 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 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115、方法。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 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 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二、二、探索新知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 4 条,22 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4=5(人)2(条)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 条鱼,每人分 4

116、条,可以分给 5 个人,还剩 2 条鱼,所以 5 后面的单位是人,而 2 后面的单位是条。(3) 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4) 小组内解决:48 个野果平均分给 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2、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 1 ( )里最大能

117、填几?这是一道试商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 9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板书:92= ( )( )把 11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板书:114=(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 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 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一)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一)

118、1先圈一圈,再填空。9 个,每 4 个分一份,可以分成()份,还剩()个。 14 个,平均分成 4 份,每份()个,还剩()个。 2看图,填一填。有 17 个梨,每盘里放()个,放了()盘,还剩()个。17=(盘)(个)有 17 个梨,平均放()个盘里,每个盘放()个,还剩()个。17=(个)(个)3226=()(),读作()除以()等于()余(),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 50,除数是 7,商是(),余数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1有 13 根,每 3 根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根。133=3 )1 3计算有余

119、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小。2计算。3 )6 5 )2 0 2 )1 8 6 )4 23 )7 5 )2 2 2 )1 7 6 )4 03.学校买回 50 个篮球, 平均分给 9 个班级, 每个班级分得几个, 还剩几个?提高题:1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有次序的写几道算式。18=18=18=18=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三)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三)1用竖式计算。94 485 648 4672我做小老师,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2 86)1 8 4)3 01 2 3 26 23.有 37 个乒乓球,每袋装 5 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拓展提高】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06= 19=31=61

120、25=42小明有2 元钱,买 6 角一把的小刀,最多可买()把,还余()角。46 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 8 人,一共要用()辆车。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 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 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 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

121、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 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 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 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 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 学生在读、 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

122、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数学思考: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

123、生活中的事物, 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会数 10000 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2掌握中间、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法。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4 课时11000 以内数的认识4 课时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6 课时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并掌握数

124、数方法,掌握10 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拐弯数。教学过程:一、信息汇报汇报收集到的有关 1000 以内数的资料。二、探究新知1、数的认识。1000 有多大?(估计说不清)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动态演示 P68 例题 1。(1)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2)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边演示边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 1000。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

125、系。10 个一是 1010 个十是 10010 个一百是 1000。 (板书)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学习任务:1数数(1001000 以内)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3汇报。小结4、数数练习。1集体数,P68 做一做2数数接龙游戏5、猜数游戏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 1000 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读、写法三位数的读、写法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 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 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126、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1) 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 (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 0 和末尾不是 0 这两种情况)(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4)提问式小结.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 0 读不读.二、探究新知1、教学 P69 例 2(1)出示计数器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1000 以内的数。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0 个一是( ) 、10 个( )是一百、 ( )个一百是一千.(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

127、子.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 2 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2 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3)三位数的读写法.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1000 以内的数。1不带 0 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 235.2中间带 0 的三位数.3末尾带 0 的三位数.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2、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234 520 806 721 910 900(2)写出下面各数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3)P69 “做一做”1、2三、发展练习(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 0,这个三位

128、数是多少?(3)用 0、1 和 3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四、作业 P71 1、2、3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10 个十是() ,10 个百是()(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109 800 289 330 1000(3)写数999 345 870 106(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6156 4547 10098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3:

129、出示 P70 图小组讨论:怎么比较 1000 以内数的大小学生汇报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 。 。 。 。2练习:(1)P70“做一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3数学游戏(1)每人请写出 3 个比 230 大,比 250 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2)每人请写出 3 个比 970 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三、课堂练习:P72 4、5、6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

130、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 过程: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二分类师: 黑板上有这么多数, 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 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三读法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

131、易?谁能来读一读?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出示板书: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学生小组讨论。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 0 的数)找出末尾有 0 的数,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

132、吗?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四写法师: 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 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学生订正。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师:谁还能来报一报。 (有 0 的数)学生试写。学生订正。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 0。五练习与巩固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第五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

133、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电冰箱 2413 元;洗衣机 825 元;彩电 4593 元;电脑 4998 元。 。 。 。 。 。同学们真能干, 看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二、新授: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2、学生活动。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

134、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82524132413241382545938254593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第二类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

135、、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巩固练习: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2、在里填上“、=” 。 (看屏幕回答)299302 47803987 1010999 56857060296031 32483249 14561456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小羽: 1010936963小舟: 1010963936小健: 93696310104、游戏:找座位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四、作业:教学反思:第六课时第六课时近

136、似数近似数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游戏引入: 猜数: 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 4 位数, 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8(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 1500 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2)比较 1500 和 1506 两数指出:1506 是一个准确数,1500 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

137、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出示主题图 2“新长镇有 9992 人”9992 的近似数有什么?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 9992?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2、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举例:二年级同学 304 人,可说大约 300 人。购物总价钱 2998 元,可说大约 3000 元。学生举例3、练习:P79 4、5、6三、课堂作业 P80 8、9四、课后任务 P80 7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第七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1)教学目的:1能灵活地选择

138、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9(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 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 1000 元和一台电冰箱 2000 元, 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139、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2、教学例 10(1) 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 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文艺书籍:50 种科学书籍:80 种学习参考书籍:130 种(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比较这组数与例 9 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三、联系实际应用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2、挑战赛“做一做”1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四、作业: “做一做”2教学反思:第八课时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整百、整

140、千的加减法(2 2)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900300 500+400 2000+5000 80003000300+50 4000+300 3500500 600+7000800+900 4500+700 33008002口算计时比赛二、数学游戏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 3000 元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

141、为止。出示准确数。2、送信:P84第 4 题三、练习:P83 2 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P84 3、5教学反思: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 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

142、基础上, 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 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

143、意义及 1 千克1000 克。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 课时1认识克1 课时2认识千克1 课时3解决问题1 课时4练习二十1 课时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第一课时:千

144、克、克的认识。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重量观念,知道 1000 克=1 千克。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认识 1000 克=1 千克。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 分硬币、花生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

145、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盐比硬币重得多, 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 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板书:克的认识2、实验:拿出一个 5 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 2 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问:你得出

146、了什么结论?3、掂一掂 1 克有多重。4、称 1 克米、2 克花生、5 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1、 师: 我们刚才认识了克,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 1 千克来,然后统计 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学生汇报,板书:1 千克=1000 克2、随便称 1 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

147、课时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1 千克(苹果) ()个1 千克(盐) ()袋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 1 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 1 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 个苹果()克()克()克()克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九九 数学广角推理数学广角推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 简单推理

148、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 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

149、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

150、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1猜一猜(一)1 课时2猜一猜(二)1 课时十十 总复习总复习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

151、、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

152、、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 学习基础比较弱,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数学思考:数学思

153、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复习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 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 不要求学生都掌握, 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课时安排:4 课时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 课时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 课时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 课时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