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29589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地形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各园林要素的设计4.1 地形设计(竖向设计) 自然地形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适形态,它们是长期与大自然磨合的结果。适应它们就是要与适应这种地形的自然力和条件相和谐。 园冶:“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就低挖池,就高堆山,使园林绿地的地形符合自然山水规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1.1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l竖向设计基本原则 :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l竖向设计主要任务 确定地形坡度与标高 地形竖向设计:根据功能和造景需要进行地形改造 确定排水系统:保证全园排水通畅,土壤不受冲刷。确定土石方:通过设计标高调整

2、4.1.2不同地形的设计特点 4.1.2.1平地l平地造景的特点 :平地上规划的限制性最小 ;道路不受地形的限制 ;平地无焦点 ;天穹是关键的景观要素 ;场地缺少私密感 ;缺少第三维 ;平地易流于单调 ;缺乏人的尺度等。l平地造景设计 平地规划项目主要有:建筑用地、集散广场、露天剧场、体育运动场、停车场、花坛群、草坪等。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挖湖堆山,平地是山地和水体的过渡。平地可作为统一协调园林景观的要素 平地有利于营造植物景观 要注意平地排水问题4.1.2.2 坡地l坡地造景的特点 :等高线是主要的规划因素 ;车与人沿等高线行进(坡道和踏步)是最省力 ;如需平地 可用挡土墙做到梯田状改造;坡地

3、具有动态的景观特性 (眺台、挑台 );具有排水问题 ;斜坡具有创造很好水景(瀑布、溪涧等)的特性。l坡地造景设计 缓坡地形 (310 ):疏林草地,观叶、观花风景林 ;面积不大的园林水体(长轴沿等高线) 。中坡地形 (1025 ):园路做成梯道;要考虑护坡措施;小型建筑一般要顺着高线布置 ;可作溪流水景;植物设计以风景林为主。陡坡地形 (25):做成较陡的梯步道路 ;利用岩石隙地栽种耐旱的灌木为主;适宜点缀占地少的亭、廊、轩等风景性建筑。存在滑坡甚至塌方的可能性。 4.1.3地形的骨架作用 l是园林中所有景观与设施的载体 l是园林基本景观的决定因素 l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 4.

4、1.4地形和视线l凸地形和凹地形:两地形视线开闭相反,均可组织成观景及造景之地。l地形的挡与引 :视线、行为、寒风和噪音等 l地形高差和视线:平视、仰视与俯视观景 l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分隔、形成不同特色空间l地形的背景作用:各种地形要素都可互为背景 4.1.5 地形造景4.1.5.1中国传统园林地形造景的方法 l缀山(假山)土山 以土堆成,较矮、占地面积较大的假山。坡度最好在土壤安息角(25)平地造景特点平地造景特点常用和极限坡度范围新地貌可能创造出现状地形经常缺乏的雕塑感北京北海公园琼岛山(挖湖堆山)地形的限制性平地的植物景观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返回水景和园路多沿等高线方向设置根据地形控制道路

5、最大坡度的方法坡地造景特点地形处理措施与造景坡面稳固方法坡面固定地形与坡面排水山体开发的选择方案缓坡植物造景斜坡能创造出优美水景中坡植物造景陡坡植物造景返回地形的骨架作用园林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都是以地形为依托以地形作为依托造景以地形作为依托造景依山而建的园林建筑返回地形是景观的决定因素台地跌水台地跌水凸地形与凹地形的视线比较锡山之巅的龙光塔利利用用地地形形高高差差阻阻挡挡视视线线的的园园景景地形的挡与引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地形的背景作用返回扬州瘦西湖的黄石假山上海长风公园铁臂山铁臂山高约30m;上海植物园的松柏山高约9m。土 山昆明世博会假山景观土石山中自然山石的应用假山布局的主从关系与造型风格 竖向与横向造型筑山未山先麓左急右缓主客分明土中间石山观四面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返回置石特置 留园的冠云峰日本某公园的耳状置石散兵石散置石景散置的黄石返回群 置子母石石之态势主次、顾盼、呼应返回塑石假山塑石景观返回利用地形造景(法.雅克.西蒙)E.克莱默设计的诗园美国某艺术公园中的露天舞台抽象化的山(阿森纳.塔卡)日本花博会地景返回微地形设计方案的比较地形设计方案的比较微地形塑造的作用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