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221669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6.10 资 料主题一:体育新课程新理念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原因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原因1、体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健康的两种危机:人类的生物结构和技能退化 现代生活方式病的蔓延(现代文明病)2、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逐渐兴起已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热点。3、体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4、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本身的矛盾造就了一些既无参加体育意识,有无参加体育能力的“体育毕业生”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三、各国体育课程目标的一些共同特征三、各国体育课程目标的一些共同特征1、健康和人的发展是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2、将身心看成一个整体。3、强

2、调个人健康和社区健康的重要性和责任感。4、重视运动习惯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5、重视体能的作用。6、重视培养学生参与运动和增进健康的能力。7、重视户外运动和闲暇活动。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一)体育课程的基本特性:1、身体运动实践与认知活动相统一。2、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相统一。3、竞争性、冒险性与安全性相统一。4、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5、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阅读材料(二)阅读材料(二)对体育与健康大课程的理解1、体育大课程的结构体育与健康课课堂体育 校园体育 生态体育 社区体育活动类体育课学科类体育课班组体育竞赛体育节运动队训练运动会体育参观学习节假日野外体育夏(冬)令营儿童游乐活动社区健

3、身体育校外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课大(小)课间活动课体育实践课基本知识课健身运动会选手运动会2、体育大课程模式的特点a.优化体育课程结构b.体现了统一性和选择性c.有较大的适应性d.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e.达到育人宗旨3、体育大课程之间的关系a.学科类体育课是基础b.活动类体育课是发展c.校园体育课是课堂体育课的补充和提高d.生态体育课是校园体育的延伸和发展e.社区体育是课堂体育、校园体育的继续四、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四、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

4、体育的观念。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5、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7、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8、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五、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五、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1、转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学会学习(能力、过程、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价值观)2、优化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为,门类过多、缺乏整合九年整体设置(纵向)设置综合课程(横向)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5、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4、变革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能力5、改变评价理念和方式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状况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主题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一)课程的性质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2.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手段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4.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

6、二)课程的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三)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学习领域的内容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学习领域的内容(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

7、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二)什么是学习领域?什么是领域目标?各领域目标包括哪些内容?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三)什么是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了几个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

8、年级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四)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2.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与功能。(五)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1. 是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2.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三维健康观,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三维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七)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八)

9、为什么不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学校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具体分解水平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主题三:体育新课程与新的学生观一、体育新课程中的新学生观一、体育新课程中的新学生观体育新课程中新学生观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2、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3、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二、新的学习方式二、新的学习方式他主性 、被动性 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的三个方面:动机与态度:被动 主动 自主教学方式: 接受 探究社会环境: 个人(单独) 同伴(合作)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

10、特征: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为我能学独特性:个体差异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问题性: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主题四:体育新课程与新的教师观 一、教师即促进者一、教师即促进者教师的角色行为表现:1、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3、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4、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浴血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同寻找真理,并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的特点:1、积极地旁观:参与就意味着干涉,“不干涉”是一条基本原则

11、。2、给予心理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进者的关键: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下功夫,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六种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取得的细微成绩;付出的努力、表现出的善意、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怎样促进学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的本质在于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

12、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上世纪教学的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谈话法(双向交流)、讲授法(单向)、讨论法(三向)、探究研讨(综合交流)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学生学习的两个心理过程:智力过程、情感过程。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a.体现在教材处理上b.体

13、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c.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教师必须要“六个学会”a.学会等待:发展的眼光、从容的心态b.学会分享:倾听、创造、自觉防范、欣赏c.学会宽容:胸襟开阔、气度不凡、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d.学会合作:求大同、存小异,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e.学会选择:教师应是引领学生进行选择的向导。f.学会创新:教师忌语:小学生喜欢、尊敬的老师:不喜欢、反感的老师:主题五:体育课程与评价观一、现行评价与体育新课程评价的区别一、现行评价与体育新课程评价的区别现行评价现行评价体育新课程评价体育新课程评价评价功能评价功能注重甄别与选拔注重甄别与选拔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注

14、重达标考试成绩注重达标考试成绩 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评价技术、技能技能过分强调量化过分强调量化重视质的分析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单一性单一性多元化多元化评价角度评价角度终结性终结性过程性、发展性、关注过程性、发展性、关注个体差异个体差异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达标测试达标测试观察、面谈、调查、技观察、面谈、调查、技能展示等开放性、多样能展示等开放性、多样性性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太强调不太强调比较强调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的体能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的

15、态度、行为等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忆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解和运用评价单个动作技术的掌握评价单个动作技术的掌握水平水平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动参与程度仅仅评价最终成绩评价最终成绩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仅由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教师进行外部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价相结合三、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实施建议三、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实施建议1、体能的评定:评定内容: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

16、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建议: 结合各年级、年龄的特点,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基础与进步的幅度进行成绩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3、学习态度的评定(是学习成绩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心理健康:a.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练习;b.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c.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社会适应能力:a.能否尊重和理解老师和同学,并能表现出良好的人

17、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努力承担责任;b.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c.能否不计较胜负,赞扬对手;d.能否认真分析失败,不埋怨他人;e.能否与他人很好地交换意见。四、学习成绩评定标准的实施建议:四、学习成绩评定标准的实施建议: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三者应根据评定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五、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实施建议:五、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实施建议: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定性评定为主。六、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实施建议六、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实施建议教师参与、学生自我评定、相互评定。建议:1、态度表现方式:民主评价内容:参与出勤、文明守纪、团结

18、合作、互相帮助、勇于创新、安全活动。2、知识、技能与体能方式:教师评价方法:达标评价 进步评价 特长评价3、身体正常发育方面方式:校医或教导处方法:体检学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总表(参考)评价项目评价项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评价责任评价责任态度表现态度表现参与出勤、文明守纪参与出勤、文明守纪团结写作、创新安全团结写作、创新安全体委或体委或活动小组长活动小组长知识、技能与知识、技能与体能的获得体能的获得体育常识、技术掌握体育常识、技术掌握技能运用、特长发挥技能运用、特长发挥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身体发育身体发育身高体重、肺活动量身高体重、肺活动量检测结果、评定建议检测结果、评定建议校医或教导处校医或教导处体育态

19、度表现考核评价表(参考)学学号号姓姓名名出出勤勤守守纪纪合合作作帮帮助助创创新新安安全全评评价价知识、技能与体能的获得考核评价表(参考)学学号号姓姓名名知知识识常常识识技技术术姿姿势势达标达标进步进步特长特长综综合合评评价价成成绩绩评评价价成成绩绩评评价价原原先先现现在在成成绩绩评评价价年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卡(参考) 年 班 姓名: 班主任:项目项目上学期上学期 下学期下学期学年度学年度综合评综合评语语负责签字负责签字出勤表现出勤表现知识、技能与知识、技能与体能的获得体能的获得身体发育身体发育身高身高体重体重肺活量肺活量水平二体育学习成绩评定表评定评定内容内容优优秀秀达达到到还需还需努力努力学生学生自评自评学生学生互评互评教师教师评定评定总总评评体能体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