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20470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 一、作业疗法的定义一、作业疗法的定义1、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科书临床作业疗法学书中的定义,见下表。时 间来 源定 义1986年美国治疗师协会 作业疗法是采用自我照顾、工作、游戏等活动,以增加独立活动的能力,促进发育,防止残疾,包括改变任务或环境在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和提高生活质量。1989年英国作业疗法杂志 作业治疗师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检查和治疗人们,防止残疾,发展其独立功能。1989年世界作业疗法师联合会 作业治疗是通过特殊的活动治疗躯体和精神疾患,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功能和独立均达到其最大水平。1994年世界作业疗法师联合会

2、作业疗法是让人们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和活动,来促进其健康生活一种保健专业。 2、台湾作业疗法的定义:健康促进专业,帮助人发展、重建、维持身心健康,预防身心障碍及其后遗症的专业。其服务目的在协调个案有能力选择、安排与执行其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活动),并获得个人成就感,感受生命的价值。此日常生活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自理活动、社区与社会参与活动、游戏与休闲活动、学校学习活动、工厂工作活动、维持个人尊严与生存之自我认同活动等。二、作业疗法发展简史 三、作业疗法分类三、作业疗法分类(一)按作业名称分类木工作业文书类作业黏土作业手工艺作业皮工作业治疗性游戏编织作业日常生活活动金工作业10书法绘画园艺11制陶

3、作业12电气装配与维修13认知作业14计算机操作(二)按作业活动对象和性质分类1功能性作业疗法2心理性作业疗法3精神疾患作业疗法4儿童作业疗法5老年人作业疗法(三)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类1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2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3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4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5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6用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7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作业(四)按实际要求分类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作业2能创造价值的作业活动3消遣性作业活动或文娱活动4教育性作业活动5矫形器和假肢训练四、作业疗法对象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上说适合康复的各种疾患均为其治疗对象,但作业疗法的特点决定了它

4、对一些疾患的康复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狭义上,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或主要的服务对象。 1.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3.外科疾病 .儿科疾病5.内科疾病 .精神科疾病五、作业治疗师职责和作用作业治疗是由康复治疗小组中的作业治疗师(士)来完成。其工作主要是依据康复医师的处方,并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提出治疗目标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育训练者(educator and trainer) 教导患者学习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矫正患侧残障。治疗师(therapist) 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治疗,加强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的力量,改善

5、和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导师(teacher)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以及在出院返家后的继续治疗工作。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 evaluator)探寻患者的职业潜能以及患者的工作能力、耐力、习性及适应的情况,以提供资料给职业治疗师作为参考,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职业。六、作业疗法的目的l1、增大患儿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相关肌群,掌握实用性动作:(1)肩关节屈伸训练,利用拉锯、推刨具、磨刀、投篮与传球动作;(2)肩关节内收、外展训练,利用书法、绘画、舞蹈的手势动作;(3)腕部活动训练,利用打乒乓球、刷墙、打锤动作;(4)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利用玩游戏机、打字、珠算、弹琴编织毛衣、镶嵌板块,

6、橡皮泥塑动作;(5)髋、膝屈伸训练,利用蹬自行车、上下楼梯、爬行动作;(6)踝关节活动训练,利用脚踏风琴、蹬缝纫机踏板动作。l 2、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1)转移注意力,可通过游戏、玩具、看画册、看鸟、养鱼转移患者注意力;(2)稳定患者,防止过度兴奋,如对手足徐动型患者,可采用节奏感较慢的音乐,避免高声的喊叫,避免强烈光线与大红大绿等刺激性色彩,选择有节奏感的作业,如弹琴、织毛衣等重复性作业;(3)创造性的作业疗法,通过艺术性作业及手工艺作业,如绘画、刺绣、编织、陶土工艺、插花等作业创造出成果,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生活的乐趣;(4)刺激性作业疗法,如除草、剪枝、木刻、裁剪等训练活动,或通过比赛

7、活动,如下棋、打球,增强竞争意识,完成作业动作。l 3、提高患者社会生活技能(1)安排集体生活,通过集体的文娱活动,集体游戏、唱歌、跳舞,培养集体观念; (2)培养时间概念、责任感,通过计数游戏,计数投球等计件活动进行训练。七、儿童作业疗法特点由于儿童在解剖、生理、心理、社会作为等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儿童疾患的作业疗法,应是以活动为手段去恢复、维持或重新开发因病、残而丧失的功能,当功能恢复无望时,则设计、制作并提供相应的辅助器具来帮助代偿。就具体的治疗措施而言,有以下特点:(一)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1治疗与教育 2治疗与游戏(二)治疗中应充分重视家属参与的重要

8、性1治疗过程中父母参与的重要性 1)父母在满足孩子的爱以及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是患儿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甚于任何其他人,他们可向康复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各方面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3)即使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治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患儿在家庭中的生活却占了相当大的部分,父母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孩子开展一对一的辅导,起到强化治疗的作用。2治疗师如何发挥父母的作用 1)应与病残儿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理解孩子父母所处的现状,将孩子的父母作为治疗小组的一员给予接纳,把他们作为同事对待,与家长分

9、享有关信息,尊重他们的意见。 2)让其父母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确保康复计划中包括了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 3)帮助父母了解其训练的方法,提供安排家庭活动和管理孩子行为的建议;为父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或短期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实际应用的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从而增强其信心及技能。 4)安排父母参观孩子的治疗环境,观察孩子的治疗情况及过程,同时也让父母实习如何指导孩子。 5)向父母介绍社区中可利用的服务与资源,使其能善用资源,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康复辅助器具的设计应注重儿童发育的特点残疾儿童在康复的过程中,常需要借助一些自助具或矫形器的支持和辅助,以限制异常活动,

10、维持功能性姿势,预防或矫正畸形。在设计和选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在选用和设计辅助器具前,应仔细检查患儿具有哪些功能,对确实不能自行活动或自行活动太困难者,才考虑使用辅助器具。在设计辅助器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特点和使用的环境,并对所要代偿的动作及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尽可能使其结构简单,使患儿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额外消耗体力。在装配时机的选择上,通常应在功能障碍逐渐固定,患儿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或娱乐时,自己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治疗师、家长帮助他一起想办法克服时,介绍或推荐相适合的辅助具4辅助器具只是代偿或替代已丧失的功能,切勿使儿童过度依赖辅助器具。(四)缺乏知觉、感觉运动体验小儿脑

11、性瘫痪由于运动障碍影响,大多处于活动少,对周围事物难以像正常儿童那样到处走走、看看、摸摸。如果合并智力低下时,更是对外界难以定位,想要的握不住,手拿不到口中,拿到手中的东西不会玩,这样具体的体验越少,对外界了解和物品的熟悉度就越少。脑性瘫痪患儿常存在因视觉障碍所致的手眼协调、图和背景、形状的恒常性,空间的位置和空间关系障碍。还可能有类似的听觉、运动知觉、触觉、嗅觉等异常。因此这些方面都是作业疗法师应该予以援助的领域。(五)日常生活动作功能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由于上肢活动功能发育差,自然日常生活动作掌握较晚,如吸吮、舌的运动控制、口唇的闭合功能差的脑性瘫痪小儿较为常见。这些功能将随着成长、习惯性动

12、作获得而增多,是社会生活自立的基础。日常生活动作获得的指导,如小儿的抱着方法,协助进食的方法,衣服的穿脱方法,以至于游戏和生活安排皆应合理。至于指导移动工具,自助具和辅助用具的使用和开发,作业疗法师责任更为重大。(六)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 正常儿童2岁以后,能对人和周围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而脑性瘫痪患儿则由于本身障碍而和同年龄儿童接触、游戏的机会少,活动困难,不少事情依靠别人,或因治疗的影响等而缺乏社会生活体验,所以绝大部分患儿存在人际关系不良,以及自立、意志表达或传达意见的能力差等问题。九、小儿脑瘫作业疗法评定(一)活动分析与问题处理流程: 个案问题与能力 选择治疗理论与方法 治疗目标 活

13、动分析与活动选择 工作分析与教导 教导成效分析 记录(二)职能治疗专业理论 发展理论 感觉动作理论 感觉统合理论 神经动作理论 生物力学理论 生物力学摆位理论 压力处理理论 视知觉发展理论 认知理论 社会心理理论 科技辅具与环境评估应用理论 活动分析与设计理论(三)作业疗法基本理论的几种常见模式 发育模式 作业活动模式 人类作业模式 精神动力模式 感觉统合模式 运动控制模式 认知能力障碍模式 康复模式 生物力学模式(四)评定内容l1、运动功能的评定 (1)肌张力的评定; (2)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3)运动能力的评定。l2、反射的评定 l3、感知觉的评定 l4、日常生活活动评定l5、智力障碍的

14、评定l6、其他方面的评定 (1)生长发育的评定 (2)言语的评定(五)评定元素.感觉系统 视觉、听觉、本体运动觉、前庭位置觉、触觉、嗅觉、味觉、温度觉 2.知觉系统 完形、方位方向、空間关系、次序感、主背景感觉、深浅感觉、短期记忆(一分钟)3、感觉统合表现 专心、持续力、平衡能力、动作组织与计划、动作协调能力、左右两边整合能力、惯用手发展、情绪稳定能力、警觉性、认知系统 警醒参与能力、持续能力、中长期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动机、完结能力、人事物辨识、逻辑性、分析比较能力、概念形成、解决问题能力、新事物接收能力、动作系统反射、张力表现、粗大肌肉群动作、关节活动度、精细肌肉群动作、肌力、动作学习表现与控制、肌耐力、口腔动作、心肺体能、自主性眼球动作、动态姿势控制、动作速度与精确度、心理社会兴趣、自我肯定、角色认同、人际沟通、自我表达、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自我行为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